..续本文上一页平静者,他回避,凡这依存于单一的单一平静,在那里,世间物质的取着全都无余灭者,他修习像那样的平静。
屋主!犹如男子拿燃烧的草炬后如果逆风而行,屋主!你怎么想:如果那位男子不急速地放弃燃烧的草炬,那燃烧的草炬会烧到他的手,或会烧到手臂,或会烧到其他肢体,他以其因缘而会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吗?」
「是的,大德!」
「同样的,屋主!圣弟子像这样深虑:『世尊说:欲如草炬而多苦、多恼愁,在这里有更多过患。』以正确之慧这么如实看这个后,……(中略)他修习像那样的平静。
屋主!犹如有深过人的炭火坑,布满无焰、无烟的炭火,那时,如果有想活命;不想死,要乐;不要苦的男子走来,两位有力气的男子各捉住其一边的手臂后,将他拉向炭火坑,屋主!你怎么想:那位男子是否会这样那样地扭曲身体呢?」
「是的,大德!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德!因为那位男子知道:我将跌落这炭火坑,以其因缘而会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
「同样的,屋主!圣弟子像这样深虑:『世尊说:欲如炭火坑而多苦、多恼愁,在这里有更多过患。』以正确之慧这么如实看这个后,……(中略)他修习像那样的平静。
屋主!犹如男子如果看见梦中的园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莲花池美景,他醒来会看不见任何东西。同样的,屋主!圣弟子像这样深虑:『世尊说:欲如梦而多苦、多恼愁,在这里有更多过患。』以正确之慧这么如实看这个后,……(中略)他修习像那样的平静。
屋主!犹如男子乞求借用财物:高级的车乘、最上等的宝珠耳环后,被这些借用财物领前、围绕,如果他走到市场,人们看见他后,会这么说:『先生!那位男子确实是富人,富人们都这样享受财富。』而其所有人不管在哪里如果看见了,就会在那里取回那些东西。屋主!你怎么想:这足以让那位男子丧气吗?」
「是的,大德!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德!因为其所有人取回那些东西。」
「同样的,屋主!圣弟子像这样深虑:『世尊说:欲如借用物而多苦、多恼愁,在这里有更多过患。』以正确之慧这么如实看这个后,……(中略)他修习像那样的平静。
屋主!犹如在村落或城镇不远处有极密的丛林,在那里,有具足果实、生满果实的树木,但没有任何果实落在地上。那时,如果男子走来,他欲求果实、寻求果实、走着遍求果实,他进入那丛林后,如果看见那棵具足果实、生满果实的树木,他这么想:『这是棵具足果实、生满果实的树木,但没有任何果实落在地上,我会爬树,让我爬上这棵树后,吃到饱并装满腰[袋]。』他爬上那棵树后,吃到饱并装满腰[袋]。那时,如果第二位男子走来,拿了锐利的斧头欲求果实、寻求果实、走着遍求果实,他进入那丛林后,如果看见那棵具足果实、生满果实的树木,他这么想:『这是棵具足果实、生满果实的树木,但没有任何果实落在地上,我不会爬树,让我从根切断这棵树后,吃到饱并装满腰[袋]。』他从根切断这棵树。屋主!你怎么想:像那样,那第一位爬上树的男子如果不急速地下来,当那棵树到下时,他可能断手或断脚或断其他肢体,以其因缘而会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样的苦吗?」
「是的,大德!」
「同样的,屋主!圣弟子像这样深虑:『世尊说:欲如树果而多苦、多恼愁,在这里有更多过患。』以正确之慧这么如实看这个后,凡这依存于种种的种种平静者,他回避,凡这依存于单一的单一平静,在那里,世间物质的取着全都无余灭者,他修习像那样的平静。
屋主!那位圣弟子就基于这无上平静而清净的念,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中略)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
屋主!那位圣弟子就基于这无上平静而清净的念,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中略)了知众生依业流转。
屋主!那位圣弟子就基于这无上平静而清净的念,他以诸烦恼的灭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屋主!这个情形是圣者之律中事业之断绝的全部与每一方面。
屋主!你怎么想:你是否看见自己如圣者之律中事业之断绝那样的事业之断绝呢?」
「大德!我是谁啊!谁有圣者之律中事业之断绝呢?大德!我离圣者之律中事业之断绝的全部与每一方面远得很,大德!因为我们以前认为不贤骏的其他外道游行者为贤骏的,我们使不贤骏者受用贤骏的食物,我们使不贤骏者设立贤骏的住处,而,大德!我们认为贤骏的比丘们是不贤骏的,我们使贤骏者受用不贤骏的食物,我们使贤骏者设立不贤骏的住处,大德!现在,我们将知道不贤骏的其他外道游行者是不贤骏的,我们将使不贤骏者受用不贤骏的食物,我们将使不贤骏者设立不贤骏的住处,而,大德!我们将知道贤骏的比丘们是贤骏的,我们将使贤骏者受用贤骏的食物,我们将使贤骏者设立贤骏的住处,大德!世尊激发我对沙门有沙门爱,对沙门有沙门净信,对沙门有沙门尊重。
大德!太伟大了,大德!太伟大了,大德!犹如能扶正颠倒的,能显现被隐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灯火:『有眼者看得见诸色』。同样的,大德!法被世尊以种种法门说明。大德!我归依世尊、法、比丘僧团,请世尊记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归依。」
迫得利亚经第四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无增上慢(MA.203)」,南传作「不极慢」(Anatimānaṃ,另译为「不过慢」),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非傲慢」(non-arrogance)。
「世间饮食(MA.203)」,南传作「世间物质的取着」(lokāmisūpādānā,另译为「世间财物的取着」),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对世间物质的执着」(clinging to the material things of the world)。
「丧气」(aññathattāyāti,原意为「变动;变心」,此处依英译转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变成沮丧的」(become dejected)。
「激发」(Ajanesi,原意不明,此处依英译转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激发」(has inspired)。
「对沙门有沙门爱」(samaṇesu samaṇappem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爱禁欲修道者」(love for recluses)。
「依存于种种的种种平静」(upekkhā nānattā nānattasi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基于多样的多样化平静」(the equanimity that is persified, based on persity),并引注释书的解说,「依存于种种的种种平静」是关于五种欲(five cords of sensual pleasure)的平静,即:冷淡、不关心 (i.e., apathy, indifference),而「依存于单一的单一平静」是第四禅的平静。
「平静而清净的念」(upekkhāsatipārisuddhiṃ,逐字直译为「平静+念+清净」),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由于平静而清净的深切注意」(mindfulness whose purity is due to equanimity)。
《中部54经 迫得利亚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