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中部53经/有学经(屋主品[6])(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
当时,迦毗罗卫城释迦族人的新集会所刚完成不久,未被沙门、婆罗门,或任何人住过。
那时,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人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人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迦毗罗卫城释迦族人的新集会所刚完成不久,未被沙门、婆罗门,或任何人住过,大德!请世尊第一个使用它,世尊第一个使用后,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人将使用它,那对迦毗罗卫城释迦族人有长久的利益与安乐。」
世尊以沈默同意了。
那时,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人知道世尊同意了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去新集会所。抵达后,铺设集会所的一切铺设物、设置座位、设立水瓶、悬挂油灯后,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人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集会所的一切铺设物已铺设、座位已设置、水瓶已设立、油灯已悬挂,大德!现在请世尊考量适当的时间。」
那时,世尊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与比丘僧团一起去集会所。抵达后,洗脚、进入集会所,然后靠着中央柱子面向东坐下,比丘僧团也洗脚、进入集会所,然后靠着西边墙壁面向东在世尊后面坐下,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人洗脚、进入集会所,然后靠着东边墙壁面向西,面对世尊坐下。
那时,世尊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人大半夜,使之欢喜后,召唤尊者阿难:
「阿难!请你为迦毗罗卫城释迦族人说明有学的行道者,我的背痛,我要伸展它。」
「是的,大德!」尊者阿难回答世尊。
那时,世尊将大衣折成四折后,以右胁作狮子卧,将[左]脚放在[右]脚上,正念、正知,意念作起身想。
那时,尊者阿难召唤释迦族人摩诃男:
「摩诃男!这里,圣弟子是戒具足者、守护根门者、饮食知适量者、专修清醒者、具备七正法者、[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
摩诃男!圣弟子如何是戒具足者呢?摩诃男!这里,圣弟子是持戒者,他住于被波罗提木叉的自制所防护,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见可怕,在学处上受持后学习,摩诃男!这样,圣弟子是戒具足者。
摩诃男!圣弟子如何是守护根门者呢?摩诃男!这里,圣弟子以眼见色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眼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眼根,在眼根上达到自制;以耳听声音后……(中略)以鼻闻气味后,……(中略)以舌尝味道后,……(中略)以身触所触后,……(中略)以意识知法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意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意根,在意根上达到自制,摩诃男!这样,圣弟子是守护根门者。
摩诃男!圣弟子如何是饮食知适量者呢?摩诃男!这里,圣弟子如理省察而吃食物:『不为了享乐,不为了陶醉,不为了好身材,不为了庄严,只为了这个身体的存续、生存,为了止息伤害,为了资助梵行。这样,我将击退之前的感受,不激起新的感受,健康、无过失,乐住。』摩诃男!这样,圣弟子是饮食知适量者。
摩诃男!圣弟子如何是专修清醒者呢?摩诃男!这里,圣弟子白天以经行、坐禅,心从障碍法净化。在初夜时段,以经行、坐禅,心从障碍法净化。在中夜时段,以右胁作狮子卧,将[左]脚放在[右]脚上,正念、正知,意念作起身想。在后夜时段,再以经行、坐禅,心从障碍法净化,摩诃男!这样,圣弟子是专修清醒者。
摩诃男!圣弟子如何是具备七正法者呢?摩诃男!这里,圣弟子是有信者,信如来的觉:『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他是有惭者,以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而感到惭,对恶不善法的入罪感到惭。他是有愧者,以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而感到愧,对恶不善法的入罪感到愧。他是多闻者、所听闻的忆持者、所听闻的蓄积者,凡那些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梵行的法,像这样的法被他多闻、忆持、背诵、以意熟虑、以见善通达。他住于为了不善法的舍断、为了善法的具备而活力已被发动的,刚毅、坚固的努力,不轻忽在善法上的责任。他是有念者,具备最高的念与明智,是很久以前做过的、很久以前说过的记忆者与回忆者。他是有慧者,具备导向生起与灭没之慧;圣、洞察,导向苦的完全灭尽[之慧]。摩诃男!这样,圣弟子是具备七正法者。
摩诃男!圣弟子如何是[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呢?摩诃男!这里,圣弟子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摩诃男!这样,圣弟子是[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
摩诃男!当圣弟子这样成为戒具足者,这样成为守护根门者,这样成为饮食知适量者,这样成为专修清醒者,这样成为具备七正法者,这样成为[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时,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是有学的行道者、不腐臭卵的到达者、能够破壳而出者、能够正觉者、能够到达无上离轭安稳者。摩诃男!犹如有八个、十个,十二个鸡蛋,被母鸡好好地卧在上面,被好好地孵,被好好地培育,即使那只母鸡不生起这样欲求:『喔!愿我的小鸡能以足爪尖或嘴尖突破蛋壳,然后平安地破壳而出。』但那些小鸡终能以足爪尖或嘴尖突破蛋壳,然后平安地破壳而出,同样的,摩诃男!当圣弟子这样成为戒具足者,这样成为守护根门者,这样成为饮食知适量者,这样成为专修清醒者,这样成为具备七正法者,这样成为[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时,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是有学的行道者、不腐臭卵的到达者、能够破壳而出者、能够正觉者、能够到达无上离轭安稳者。
摩诃男!那位圣弟子就基于这无上平静而清净的念,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中略)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这是他的第一个如小鸡从自己的蛋破壳而出。
摩诃男!那位圣弟子就基于这无上平静而清净的念,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中略)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这是他的第二个如小鸡从自己的蛋破壳而出。
摩诃男!那位圣弟子就基于这无上平静而清净的念,他以诸烦恼的灭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这是他的第三个如小鸡从自己的蛋破壳而出。
摩诃男!凡圣弟子是戒具足者,这是关于行为;摩诃男!凡圣弟子是守护根门者,这也是关于行为;摩诃男!凡圣弟子是饮食知适量者,这也是关于行为;摩诃男!凡圣弟子是专修清醒者,这也是关于行为;摩诃男!凡圣弟子是具备七正法者,这也是关于行为;摩诃男!凡圣弟子是[构成]增上心与在当生中为乐住处之四[种]禅的随欲获得者、不困难获得者、无困难获得者,这也是关于行为。
摩诃男!凡圣弟子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中略)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这是关于明;摩诃男!凡圣弟子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中略)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这也是关于明;摩诃男!凡圣弟子以诸烦恼的灭尽,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无烦恼的心解脱、慧解脱,这也是关于明。
摩诃男!这被称为圣弟子是『明具足者』、『行具足者』、『明与行具足者』。
摩诃男!这偈颂被梵王常童子所说:
「在归属于种姓的出生者中,剎帝利是最上的,
明与行具足者,在天人中他是最上的。」
摩诃男!这偈颂被那梵王常童子所善吟诵,非恶吟诵;善说,非恶说;有益,非无益,为世尊所同意。」
那时,世尊站起来后,召唤尊者阿难:
「好!好!阿难!好!阿难!你对迦毗罗卫城释迦族人说有学的行道者。」
这就是尊者阿难所说,大师认可。
悦意的迦毗罗卫城释迦族人欢喜尊者阿难所说。
有学经第三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信如来的觉」(saddahati tathāgatassa bodh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置信在如来的开化上」(places faith in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Tathagata)。按:「觉」(bodhiṃ),另音译为「菩提」。
「念与明智」(satinepakken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深切注意与判断」(mindfulness and discretion),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聪敏」(nepakka)是「慧的词语」,以表示念的强度,只有与慧关连,才是强的念。
「平静而清净的念」(upekkhāsatipārisuddhiṃ,逐字直译为「平静+念+清净」),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由于平静而清净的深切注意」(mindfulness whose purity is due to equanimity)。
《中部53经 有学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