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51经 耿达勒葛经▪P2

  ..续本文上一页的经验的人呢?比丘们!这里,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出现于世间,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屋主、屋主之子或在其它族姓中出生者听闻那个法;听闻那个法后,于如来处获得信;由于具备那获得的信,他像这样深虑:『居家生活是障碍,是尘垢之路;出家是露地。住在家中,这是不容易行一向圆满、一向清净的磨亮海螺之梵行,让我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过些时候,他舍断少量的财富聚集或舍断大量的财富聚集后;舍断少量的亲属圈或舍断大量的亲属圈后,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

  当这样出家时,他进入比丘的生活规定:舍断杀生后,他是离杀生者,他住于已舍离棍棒、已舍离刀剑、有羞耻的、同情的、对一切活的生物怜愍的。舍断未给予而取后,他是离未给予而取者、给予而取者、只期待给予物者,以不盗取而自我住于清净。舍断非梵行后,他是梵行者,远离俗法而住,已离淫欲。舍断妄语后,他是离妄语者、真实语者、紧随真实者、能信赖者、应该信赖者、对世间无诈欺者。舍断离间语后,他是离离间语者:他从这里听到后,不为了对这些人离间而在那里说,或者,他从那里听到后,不为了对那些人离间而在这里说,像这样,他是分裂的调解者、和谐的散播者、乐于和合者、爱好和合者、喜欢和合者、作和合之言说者。舍断粗恶语后,他是离粗恶语者,他以柔和的言语:悦耳的、可爱的、动心的、优雅的、众人所爱的、众人可意的,像那样的言语与人说话。舍断杂秽语后,他是离杂秽语者:他是适当时机之说者、事实之说者、有益处之说者,合法之说者、合律之说者;他以适当时机说有价值、有理由、有节制、具有利益的话。他是离破坏种子类、草木类者,停止晚上吃食物、非时食的一日一食者,是离跳舞、歌曲、音乐、看戏者,是离花环之配戴、芳香之庄严、涂抹物之打扮状态者,是离高床、大床者,是离领受金银者,是离领受生谷者,是离领受生肉者,是离领受女子、少女者,是离领受男奴仆、女奴仆者,是离领受山羊与羊者,是离领受鸡与猪者,是离领受象、牛、马、骡马者,是离领受田与地者,是离从事差使、遣使者,是离买卖者,是离在秤重上欺瞒、伪造货币、度量欺诈者,是离贿赂、欺瞒、诈欺、不实者,是离割截、杀害、捕缚、抢夺、掠夺、暴力者。

  他是已知足者:以衣服保护身体、以施食保护肚子,不论出发到何处,他只拿[这些]出发,犹如鸟不论以翼飞到何处,只有翼的负荷而飞。同样的,比丘是已知足者:以衣服保护身体、以施食保护肚子,不论出发到何处,他只拿[这些]出发。已具备这圣戒蕴,他自身内感受无过失的安乐。

  他以眼见色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眼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眼根,在眼根上达到自制;以耳听声音后,……(中略)以鼻闻气味后,……(中略)以舌尝味道后,……(中略)以身触所触后,……(中略)以意识法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意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意根,在意根上达到自制。已具备这圣根自制,他自身内感受不受害的安乐。

  他在前进、后退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前视、后视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肢体]曲伸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穿]衣、持钵与大衣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饮、食、嚼、尝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大小便动作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行、住、坐、卧、清醒、语、默时是正知于行为者。

  已具备这圣戒蕴,已具备这圣知足,已具备这圣根自制,已具备这圣正念与正知,他亲近独居的住处:林野、树下、山岳、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他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坐下,盘腿后,挺直身体,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后,他舍断对世间的贪婪,以离贪婪心而住,使心从贪婪中清净。舍断恶意与瞋后,住于无瞋恚心、对一切活的生物怜愍,使心从恶意与瞋怒中清净。舍断惛沈睡眠后,住于离惛沈睡眠、有光明想、正念、正知,使心从惛沈睡眠中清净。舍断掉举后悔后,住于不掉举、自身内心寂静,使心从掉举后悔中清净。舍断疑惑后,住于脱离疑惑、在善法上无疑,使心从疑惑中清净。

  他舍断这些心的小杂染、慧的减弱之五盖后,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之时,他使心转向许多前世住处之回忆。他回忆起许多前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万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坏成劫:『在那里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那里,而在那里又是这样的名、这样的姓氏、这样的容貌、[吃]这样的食物、这样的苦乐感受、这样的寿长,从那里死后生于这里。』像这样,他回忆起许多前生住处有这样的行相与境遇。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之时,他使心转向众生死亡与往生之智,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斥责圣者,邪见与持邪见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已被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或者这些众生诸君,具备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斥责圣者,正见与持正见之业行,他们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已被往生到善趣、天界。』这样,他以清净、超越人的天眼,看见当众生死时、往生时,在下劣、胜妙,美、丑,幸、不幸中,了知众生依业流转。

  当那个心是这样入定的、遍净的、净化的、无秽的、离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达不动的之时,他使心转向烦恼之灭尽智。他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苦灭道迹。』如实了知:『这些是烦恼。』如实了知:『这是烦恼集。』如实了知:『这是烦恼灭。』如实了知:『这是导向烦恼灭之道。』当他这么知、这么见时,心从欲的烦恼解脱,心从有的烦恼解脱,心从无明的烦恼解脱。当解脱时,有『[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比丘们!这被称为自己既非苦行者,也不致力于自己苦行之实践,不令他人苦行,不致力于令他人苦行之实践,自己非苦行者、非令他人苦行者,当生无饥渴的、已达涅槃的、已平静的,以自己已成梵者而住于乐的经验的人。」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耿达勒葛经第一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脱离正行」(muttācāro),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惯于无礼貌的制约」(uses no polite restraints),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拒绝习俗」(rejecting conventions, AN.3.156)。

  「不求来尊;不来尊(MA);不受请食(DA)」,南传作「受邀不来者」(na ehibhaddantiko,逐字直译为「不-来+尊者」,原意为「拒绝『请来!』的尊者」),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当受邀时不来」(not coming when asked)。

  「不住尊(MA.104)」,南传作「受邀不住立」(na tiṭṭhabhaddantiko),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当受邀时不停下来」(not stopping when asked)。

  「屋舍」(sandhāgāraṃ),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住处」(lodging, DN.19)。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祭祀神殿」(sacrificial temple, MN.51)。按:sandha的含意不明,另版作santha,或为santhara(铺垫物)之缩略,但若因此而以santhāgāraṃ(会堂;集会所)解读,显然不妥。

  「常正住的」(santatavuttino,逐字直译为「常+行为(生活)」),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断有德的生活」(living a life of constant virtue)。

  「不受害的安乐」(abyāsekasukh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损伤的幸福;无沾污的幸福」(a bliss that is unsullied)。

  「明了的」(uttānaka,另译为「明显的;浅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足够坦白的」(open enough)。

  

《中部51经 耿达勒葛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