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中部30经/心材譬喻小经(譬喻品[3])(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那时,宾额勒苟车婆罗门去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宾额勒苟车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
「乔达摩先生!凡这些团体的领导者,群众的老师,有名望的知名开宗祖师,众人公认有德行者的沙门、婆罗门,即:富兰那迦叶、末伽黎拘舍罗、阿夷多翅舍钦婆罗、浮陀迦旃延、散惹耶毗罗梨子、尼干子若提子,全都如自己自称的已证知呢?全都未证知呢?或者某些已证知,某些未证知呢?」
「够了!婆罗门!停止这个:『全都如自己自称的已证知呢?全都未证知呢?或者某些已证知,某些未证知呢?』婆罗门!我将教导你法,你要听!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先生!」宾额勒苟车婆罗门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越过皮屑后,切断枝叶,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不了知心材,不了知肤材,不了知皮材,不了知皮屑,不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越过皮屑后,切断枝叶,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
又,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后,切断皮屑,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不了知心材,不了知肤材,不了知皮材,不了知皮屑,不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后,切断皮屑,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
又,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后,切断皮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不了知心材,不了知肤材,不了知皮材,不了知皮屑,不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后,切断皮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
又,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后,切断肤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不了知心材,不了知肤材,不了知皮材,不了知皮屑,不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后,切断肤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
又,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仅切断心材后拿起来离开,知道:『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了知心材,了知肤材,了知皮材,了知皮屑,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仅切断心材后拿起来离开,知道:「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经历。』
同样的,婆罗门!这里,某些人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有利养、恭敬、名声,这些其他比丘是不知名的无能者。』他对其它比利养、恭敬、名声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不产生意欲、不努力,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越过皮屑后,切断枝叶,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婆罗门!我说这个人就像那样。
又,婆罗门!这里,某些人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利养、恭敬、名声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持戒者、善法者,这些其他比丘是破戒者、恶法者。』他对其它比戒具足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不产生意欲、不努力,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后,切断皮屑,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婆罗门!我说这个人就像那样。
又,婆罗门!这里,某些人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利养、恭敬、名声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戒具足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得定者、心一境者,这些其他比丘是不得定者、心散乱者。』他对其它比定具足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不产生意欲、不努力,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后,切断皮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婆罗门!我说这个人就像那样。
又,婆罗门!这里,某些人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中略)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利养、恭敬、名声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戒具足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定具足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智见,他以该智见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智见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有知的,我住于看得见,这些其他比丘是无知的、他们住于看不见。』他对其它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不产生意欲、不努力,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后,切断肤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婆罗门!我说这个人就像那样。
又,婆罗门!这里,某些人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利养、恭敬、名声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戒具足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定具足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他到达智见,他以智见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智见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对其它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法的作证产生意欲、努力,不成为行为染着的、怠慢的。
而,婆罗门!什么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呢?婆罗门!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再者,婆罗门!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再者,婆罗门!比丘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再者,婆罗门!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再者,婆罗门!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对想的灭没,以不作意种种想[而知]:『虚空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虚空无边处,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再者,婆罗门!比丘以一切虚空无边处的超越[而知]:『识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识无边处,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再者,婆罗门!比丘以一切识无边处的超越[而知]:『什么都没有』,进入后住于无所有处,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再者,婆罗门!比丘以一切无所有处的超越,进入后住于非想非非想处,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再者,婆罗门!比丘以一切非想非非想处的超越,进入后住于想受灭,以慧见后,[他的]诸烦恼被灭尽,婆罗门!这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婆罗门!这些是比智见更优胜、更胜妙的法。
婆罗门!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仅切断心材,知道:『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经历,婆罗门!我说这个人就像那样。
婆罗门!像这样,这梵行不[以]利养、恭敬、名声为效益;不[以]戒具足为效益;不[以]定具足为效益;不[以]智见为效益,婆罗门!这不可动摇的心解脱,婆罗门!这是这梵行的目标,这是核心,这是终结。」
当这么说时,宾额勒苟车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
「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中略)请乔达摩尊师记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归依。」
心材譬喻小经第十终了。
譬喻品第三终了,其摄颂:
名叫摩利亚帕辜那、阿哩得,在盲者的林园、满慈子的谈论、饵,
[陷阱]堆、名叫母象、象大[经],心材譬喻、宾额勒苟车。
「善思;善思念之」,南传作「你们要好好作意」(sādhukaṃ manasi karotha,直译为「你们要善(十分地)作意」),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仔细注意」(attend closely)。「作意」(manasikaroti)为「意」与「作」的复合词,可以是「注意」,也可以有「思惟」的意思。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善法者」(kalyāṇadhamm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好品格者」(who are of good character)。
「看得见」(pass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看见」(seeing),并解说,注解书指这里的「智见」是指有能力看见正常看不见细微色的天眼。
「获得」(abhinibbatteti,原意为「使生起;使再生」),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取得;获得」(acquires)。
《中部30经 心材譬喻小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