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中部27经/象足迹譬喻小经(譬喻品[3])(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当时,若奴索尼婆罗门以全白的马车中午从舍卫城出发。若奴索尼婆罗门看见游行者必罗低葛远远地走来。看见后,对游行者必罗低葛这么说:
「那么,哇差亚那尊师中午从哪里来呢?」
「先生!我从沙门乔达摩面前来。」
「哇差亚那尊师!对沙门乔达摩聪明慧,你怎么想?我想,他是贤智者吧。」
「先生!我是谁啊,会知道沙门乔达摩的聪明慧?确实有像沙门乔达摩聪明慧那样的人才能知道。」
「哇差亚那尊师确实以崇高的赞赏称赞沙门乔达摩。」
「先生!我是谁啊,能称赞沙门乔达摩?乔达摩尊师被人天最上的称赞者称赞。」
「看见什么理由哇差亚那尊师对沙门乔达摩有这么高的净信?」
「先生!犹如熟练的捕龙象师如果进入龙象的森林,他会在龙象的森林中看见大的象足迹,广长且平阔,他会来到结论:『先生!这确实是头大龙象。』同样的,先生!当我看到沙门乔达摩的四个足迹时,那时,我来到结论:『世尊是遍正觉者,法被世尊善说,世尊的弟子僧团是依善而行者。』
哪四个呢?先生!这里,我看到某些贤智、聪敏、知异论、犀利的剎帝利,他们以慧的状态去破坏我认为的恶见。当他们听闻:『先生!沙门乔达摩确实将进入某村落或城镇。』时,他们安排问题:『这是我们去见沙门乔达摩将会问的问题,如果被这样问,他将这样回答,我们将这样论破;如果被那样问,他将那样回答,我们将那样论破。』当他们听闻:『先生!沙门乔达摩确实已进入某村落或城镇。』时,他们去见沙门乔达摩,沙门乔达摩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他们,使之欢喜。沙门乔达摩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他们,使之欢喜后,他们没问沙门乔达摩问题,将从哪里论破呢?无论如何他们都变成沙门乔达摩的弟子。先生!这是我看到沙门乔达摩的第一个足迹,那时,我来到结论:『世尊是遍正觉者,法被世尊善说,世尊的弟子僧团是善行者。』
再者,先生!这里,我看到某些贤智、聪敏、知异论、犀利的婆罗门……(中略)屋主……(中略)沙门,他们以慧的状态去破坏我认为的恶见。当他们听闻:『先生!沙门乔达摩确实将进入某村落或城镇。』时,他们安排问题:『这是我们去见沙门乔达摩将会问的问题,如果被这样问,他将这样回答,我们将这样论破;如果被那样问,他将那样回答,我们将那样论破。』当他们听闻:『先生!沙门乔达摩确实已进入某村落或城镇。』时,他们去见沙门乔达摩,沙门乔达摩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他们,使之欢喜。沙门乔达摩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他们,使之欢喜后,他们没问沙门乔达摩问题,将从哪里论破呢?无论如何他们都乞求沙门乔达摩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机会,沙门乔达摩令他们出家。当在那里出家后,他们住于隐退、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不久,以证智自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上目标,他们这么说:『先生!我们确实几乎完蛋了,先生!我们确实几乎灭亡了,以前,当非沙门时,我们自称为沙门,当非婆罗门时,我们自称为婆罗门,当非阿罗汉时,我们自称为阿罗汉,现在,我们是沙门,我们是婆罗门,我们是阿罗汉。』先生!这是我看到沙门乔达摩的第四个足迹,那时,我来到结论:『世尊是遍正觉者,法被世尊善说,世尊的弟子僧团是善行者。』
先生!当我看到沙门乔达摩的这四个足迹时,那时,我来到结论:『世尊是遍正觉者,法被世尊善说,世尊的弟子僧团是善行者。』
当这么说时,若奴索尼婆罗门从全白的马车下来后,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向世尊[的方向]合掌鞠躬后,自说优陀那三次:
「敬礼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敬礼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敬礼那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或许什么时候我们能与那位乔达摩尊师一起会面,或许能有些交谈。」
那时,若奴索尼婆罗门去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若奴索尼婆罗门将他与游行者必罗低葛间的交谈全部告诉世尊。当这么说时,世尊对若奴索尼婆罗门这么说:
「婆罗门!就这范围,这不是以详细完成的象足迹譬喻。婆罗门!这是以详细完成的关于象足迹譬喻,你要听!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先生!」若奴索尼婆罗门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婆罗门!犹如熟练的捕龙象师如果进入龙象的森林,他会在龙象的森林中看见大的象足迹,广长且平阔,熟练的捕龙象师不来到结论:『先生!这确实是头大龙象。』那是什么原因?婆罗门!在龙象的森林中有名叫驼背母象的大足迹,这也会是它们的足迹。
他跟随它走,当跟随它走时,在龙象的森林中看见大的象足迹,广长且平阔,并且高处有刮痕,熟练的捕龙象师不来到结论:『先生!这确实是头大龙象。』那是什么原因?婆罗门!在龙象的森林中有名叫高母象的大足迹,这也会是它们的足迹。
他跟随它走,当跟随它走时,在龙象的森林中看见大的象足迹,广长且平阔,并且高处有刮痕,高处有牙齿的撕裂痕,熟练的捕龙象师不来到结论:『先生!这确实是头大龙象。』那是什么原因?婆罗门!在龙象的森林中有名叫高母象的大足迹,这也会是它们的足迹。
他跟随它走,当跟随它走时,在龙象的森林中看见大的象足迹,广长且平阔,并且高处有刮痕,高处有牙齿的撕裂痕,高处有树枝[断裂],他看见龙象到树下或露天处,或行或站或坐或卧,他来到结论:『先生!这确实是头大龙象。』
同样的,婆罗门!这里,如来、阿罗汉、遍正觉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出现于世间,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屋主、屋主之子或在其它族姓中出生者听闻那个法。听闻那个法后,他于如来处获得信,具备那获得的信,他像这样深虑:『居家生活是障碍,是尘垢之路;出家是露地,住在家中,这是不容易行一向圆满、一向清净的磨亮海螺之梵行,让我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过些时候,他舍断少量的财富聚集或舍断大量的财富聚集后;舍断少量的亲属圈或舍断大量的亲属圈后,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
当这样出家时,他进入比丘的生活规定,舍断杀生后,他是离杀生者,他住于已舍离棍棒、已舍离刀剑、有羞耻的、同情的、对一切活的生物怜愍的。舍断未给予而取后,他是离未给予而取者、给予而取者、只期待给予物者,以不盗取而自我住于清净。舍断非梵行后,他是梵行者,远离俗法而住,已离淫欲。舍断妄语后,他是离妄语者、真实语者、紧随真实者、能信赖者、应该信赖者、对世间无诈欺者。舍断离间语后,他是离离间语者:他从这里听到后,不为了对这些人离间而在那里说,或者,他从那里听到后,不为了对那些人离间而在这里说,像这样,他是分裂的调解者、和谐的散播者、乐于和合者、爱好和合者、喜欢和合者、作和合之言说者。舍断粗恶语后,他是离粗恶语者,他以柔和的言语:悦耳的、可爱的、动心的、优雅的、众人所爱的、众人可意的,像那样的言语与人说话。舍断杂秽语后,他是离杂秽语者:他是适当时机之说者、事实之说者、有益处之说者,合法之说者、合律之说者;他以适当时机说有价值、有理由、有节制、具有利益的话。
他是离破坏种子类、草木类者,停止晚上吃食物、非时食的一日一食者,是离跳舞、歌曲、音乐、看戏者,是离花环之配戴、芳香之庄严、涂抹物之打扮状态者,是离高床、大床者,是离领受金银者,是离领受生谷者,是离领受生肉者,是离领受女子、少女者,是离领受男奴仆、女奴仆者,是离领受山羊与羊者,是离领受鸡与猪者,是离领受象、牛、马、骡马者,是离领受田与地者,是离从事差使、遣使者,是离买卖者,是离在秤重上欺瞒、伪造货币、度量欺诈者,是离贿赂、欺瞒、诈欺、不实者,是离割截、杀害、捕缚、抢夺、掠夺、暴力者。
他是已知足者:以衣服保护身体、以施食保护肚子,不论出发到何处,他只拿[这些]出发,犹如鸟不论以翼飞到何处,只有翼的负荷而飞。同样的,比丘是已知足者:以衣服保护身体、以施食保护肚子,不论出发到何处,他只拿[这些]出发。已具备这圣戒蕴,他自身内感受无过失的安乐。
他以眼见色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眼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眼根,在眼根上达到自制;以耳听声音后,……(中略)以鼻闻气味后,……以舌尝味道后,……以身触所触后,……以意识法后,不成为相的执取者、细相的执取者,因为当住于意根的不防护时,贪忧、恶不善法会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动,保护意根,在意根上达到自制,已具备这圣根自制,他自身内感受不受害的安乐。
他在前进、后退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前视、后视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肢体]曲伸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穿]衣、持钵与大衣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饮、食、嚼、尝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大小便动作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行、住、坐、卧、清醒、语、默时是正知于行为者。
已具备这圣戒蕴,已具备这圣知足,已具备这圣根自制,已具备这圣正念与正…
《中部27经 象足迹譬喻小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