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是的,大德!」
「比丘们!这也是色的过患。
比丘们!什么是色的出离?比丘们!凡对于色之欲贪的调伏、欲贪的舍断,这是色的出离。
比丘们!凡任何沙门、婆罗门这样对色不如实了知:乐味是乐味、过患是过患、出离是出离,他们自己将对色遍知,或将以真实劝导他人依之实行而对色遍知,这是不可能的。但,比丘们!凡任何沙门、婆罗门这样对色如实了知:乐味是乐味、过患是过患、出离是出离,他们自己将对色遍知,或将以真实劝导他人依之实行而对色遍知,这是可能的。
比丘们!什么是受的乐味?比丘们!这里,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比丘们!每当比丘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时,那时,他既不意图加害自己,也不意图加害别人,也不意图加害两者,那时,他只感受不加害受。比丘们!我说:不加害是受的最胜乐味。
再者,比丘们!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中略)比丘们!每当以喜的褪去与住于平静,正念、正知,以身体感受乐,进入后住于这圣弟子宣说:『他是平静、专注、住于乐者』的第三禅时……(中略)比丘们!每当比丘以乐的舍断与苦的舍断,及以之前喜悦与忧的灭没,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时,那时,他既不意图加害自己,也不意图加害别人,也不意图加害两者,那时,他只感受不加害受。比丘们!我说:不加害是受的最胜乐味
比丘们!什么是受的过患?比丘们!凡受是无常的、苦的、变易法,这是受的过患。
比丘们!什么是受的出离?比丘们!凡对于受之欲贪的调伏、欲贪的舍断,这是受的出离。
比丘们!凡任何沙门、婆罗门这样对受不如实了知:乐味是乐味、过患是过患、出离是出离,他们自己将对受遍知,或将以真实劝导他人依之实行而对受遍知,这是不可能的。但,比丘们!凡任何沙门、婆罗门这样对受如实了知:乐味是乐味、过患是过患、出离是出离,他们自己将对受遍知,或将以真实劝导他人依之实行而对受遍知,这是可能的。」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苦蕴大经第三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巧刻印(MA.99)」,南传作「以查验」(muddāya,另译为「印;印契;印算;指算;暗算;记号;符号术」),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查验」(checking)。
「现世的」(sandiṭṭhiko,另译为「直接可见的;已被现见的;现证的;自见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这里与现在可见的」(visible here and now)。
「断截王路(MA.99)」,南传作「拦路抢劫」(ekāgārikampi karonti, paripanthepi tiṭṭhanti,直译为「强盗-作-在路上-站立」),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公路埋伏」(ambush highways)。
「不念害者,成就是乐(MA.99)」,南传作「不加害是受的最胜乐味」(Abyābajjhaparamāhaṃ…vedanānaṃ assādaṃ,逐字直译为「最胜不加害-[是-]受的-乐味」),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就感受来说,最高的满足是免于苦恼」(The highest gratification in the case of feelings is freedom from affliction)。
「非彼境界(AA.21.9)」,南传作「不在[感官的]境域中」(avisayasmin,直译为「于非境中」),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那不在他的领域中」(that would not be within his domain)。
「营己(AA.21.9)」,南传作「营生」(jīvikaṃ kappe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谋生」(makes a living)或「赚取生活」(earns his living, AN.8.54)。
「食乐痛(MA.99)」,参看《中阿含98经》比对。
「得不到财富」(bhogā nābhinipphajjanti,直译为「财富不来;财富不被得到」),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没有财产来」(no property comes to)。
「在箭、矛急飞中」(usūsupi khippamānesu sattīsupi khippamānāsu,直译为「在急速的箭中,在急速的矛中」),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用箭和矛飞」(with arrows and spears flying)。
「湿滑的保垒」(addāvalepanā upakāriyo,直译为「湿涂布的堡垒」),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滑的堡垒」(slippery bastions)。
《中部13经 苦蕴大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