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
烦恼解决了,到将来究竟圆满的时候就能成佛。我们今天只看到成佛,但是修行呢?在现实当中的烦恼一个也不对治,所以当中有许多问题,你已经认识到了你却不想办法去改正。所以我们说学佛始终安住于当下,要从现实当中来修。“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现实。”这是太虚大师所说的话。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究竟成佛,要成佛一定要在人生当中来努,把我们现在的人格要修圆满,菩提觉法的功德修圆满。
菩提有一个功用就是觉悟一切法,所以成佛之后有菩提觉法乐,菩提觉悟世出世间法的大快乐。所以说一乘法要我们知道,成佛从我们现在开始一直到将来,要始终面临于当下的烦恼,在当下安住于正法当中,安住于觉悟当中,这叫究竟一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安住于当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不要怕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不圆满的。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是倒果为因。倒什么果?倒弥陀佛所修正的圆满佛果为我们今天众生的修因,是站在阿弥陀佛的顶上而行。我们现在修行净土的人是站在阿弥陀佛肩膀上来修行:阿弥陀佛把基础给我们打好了,来成就我们修行的基础,所以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究竟一乘。所以不是象我们现在还在修因果法,修出离心,修报恩心,修慈悲心。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什么智慧,我们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都具备这样的智慧。究竟一乘,就是成佛。我们现在要以自己的成佛之心来发愿来成就众生,象车乘一样。我们现在能不能做一种车乘来运载众生呢?我们要发这样的心愿,而现在很多人就不想发这样的心愿,还想你怎么不给我做车用呢?你怎么不背我?我们平常所说的救济众生就是要坐船,坐车运载众生,能让烦恼此岸的众生度到菩提彼岸。我们现在要让众生究竟成佛,背也要把他背过去,至于彼岸,就要有这种心思,所以叫究竟一乘。
自己具修因的功德,你自己修行要圆满。你没有达到佛,你怎么能把别人引到佛的地位呢?你究竟要成佛,让他们也要究竟成佛。所以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能究竟成佛,能圆满佛法,彻底到达菩提的彼岸,那就是觉悟。要把所有这种怀疑都要断掉。所以前面是果,究竟一乘至于彼岸是果。你要能圆满佛法,声闻罗汉一直到菩萨他还不圆满,还没有成佛都是不圆满的,都是有疑问的。到成佛就究竟了没有这种怀疑了,没有疑问了,所以这种一乘的含义非常深奥。
一乘的含义有多少种?有四种。
一、简别名一。“如来于彼三藏教中,随化分三,”如来在经律论三藏教中随化度众生的不同分为三乘法。
求声闻者,为说四谛。为声闻说四谛法,苦集灭道,讲说菩提觉悟在四种真理中。苦集灭道四种真理,归于一种真理。所以说从四谛当中,来听经闻法,如理思维来开悟断烦恼。
求缘觉者,为说因缘。为那些根基好的,给他们说十二因缘法,把每一种因果关系相依相生,那叫缘觉乘。
求大乘者,为说六度。给那些发菩提心修行大乘佛法的人来说施戒忍精禅慧六度波罗蜜,那叫菩萨乘。修行六波罗蜜来圆满自己的福德智慧,最后能断戒成佛。
所以区别于这三乘法而说一乘法,简别彼三,是以言一,相对而言说一乘法。每一个众生的根性不一样。喜欢你赞叹的众生,他喜欢赞叹,你就赞叹他,他就能得受益,你赞叹他,他的积极性就很高。还有的人适应于批评,你老是赞叹他,他就觉得师父一点问题都没给他指出,是不关心他。所以你要对不同的众生要说不同的法,有的是直接成佛发大心,这种人你究竟给他说一乘法,对这种根基还不具备的你就要慢慢来教化他,这个叫区别于三乘法而说一乘法。
二、破别名一。“如来随化,宣说三乘,世人定执以为真实,破别彼三,是以言一。”我们相对于众生不同的根性来说三乘法。但是不同的根性的众生听了一种法之后就执着于这种法是究竟。声闻乘的人听佛给他说了声闻乘,他就认为声闻乘最究竟,是佛说的,他就执着于这种法。缘觉乘也是一样,认为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说的,你们这些法就不是究竟,只有我这个才是究竟的。这些都表现在现在的佛教历史过程当中,原来印度在《阿含经》中用的功夫比较多,南传佛教在这方面用得多。在67年我们中国的佛教代表团要是到了他那边,他还不相信大乘,还不认为大乘很圆满,他认为他的法才是很圆满。到了最近他就有些改变了。南传佛教国家也在向北传佛教学习,北传佛教也有到南传佛教去学习交流的,这样彼此增加了圆满的心态。大乘佛教,大要有大的内涵,连基础都没有你怎么大呢?所以大能含小,他一定包含基本乘的佛法。我们这里讲道理讲得非常深刻,但修行上就比人家弱了。要结合这样的基础大乘佛法才算圆满,北传也能向南传学习,这就圆满了,大家不再执着"我的"才是圆满真实的。要发现三乘佛法都是真实的,只是佛方便接迎众生。既然是方便法,我们就不要停留在这个过程当中。
把究竟成佛的道路分成几段:你先修成声闻出离三界的生死,然后再修菩萨法。一段一段地走。但是你走到哪里不要执着哪里,要破除我们现在的执着。你现在修行,你断掉了这个烦恼了你还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进,修行佛法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破除我们现在修行的执着,一步一步地趋向于佛陀。明白什么叫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我一步一步地修,再向更圆满的佛法迈进。回归于一乘的真实,那就是究竟成佛。三乘都是方便说,为成佛是真实说,要破别归一。
三、会别名一。“如来根本,分一为三,会之归本,是以言一。”每一乘都是我们成佛过程中的必备,少不掉的你要通过这种过程的锻炼你才能成佛,如果没有你就很艰难。我们现在学武术一样,先要教你打打套路,伸伸拳。基本功练好了你以后学武术才有基础。把这个基础打好了以后你总结起来,把三乘法都修圆满。把平等心、慈悲心、报恩心、明因果心修好,就像你小时候走路学会了,穿衣服学会了,你现在还需要学走路学穿衣服吗?同样地学习佛法,叫你学习三皈依你根本没学,那要学大乘佛法你就发大心发不起来,因为没基础内涵 。所以修行就像建楼一样一层一层地建。如果你没有基础就不行。现在念佛的人千千万万,往生的人有多少?原因是不修基础,信心、愿心他都不行。好书百读不觉疲,每读一次有一关键所在,十年前你念佛是这样的感觉,十年之后你还是这样的感觉,一天都没有变化,那就不行。要与日俱增,每天检查,这样就能进步。如果没有,你怎么能上报四重恩。要感觉要反复思维,一直到我们内心的厌离心发起来。你这种心是随时都可在某些方面产生。当你没转变内心,这种佛法对你自性所起的作用就非常小。就是你将来因此而成佛也不知是多遥远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一个法一个法地修行圆满。我们要好好思维娑婆世界的污浊,要发厌离心。厌离心修起来是基础。第二是往生心,愿意往生的心。我们观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前面讲有这么多好处。你思维没有?讲了你要能记忆,记忆了在内心里要如理思维。现在多数是这样,把法不能牢记在自心当中,听过就忘了,那就有漏。如一碗水装满了下面有一个洞,今天就没水了。我们听了经闻了法,我们不会记忆就漏掉了。法师从口里讲出来,你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深入到内心,内心里没有这样的影响,再叫你如理思维的时候,你按照什么道理来思维的呢?只能说明你修行没有这样的方法。93年我在(内江)高峰寺讲了三个月,把平时所用的经典全部拿出来讲。那些居士以后没再来听我讲经说法,但他按我那几年所说的在修,今天再来见我的时候他能把我以前说的复述出来。哪怕是我这几年在不断地讲新的,他没来听,他这几年就老实按照那几年讲的在修。他说我现在没时间来听你讲,我就按你以前讲的来修。可以啊,有这种方法。你有没有呢?好多就不具备。现在有一种好的条件,你听了这一部经的时候,你能记忆起来也不错,如果不能,现在我们录了相刻了光盘,你再对照这些盘一遍又一遍地听,思维。所以听经闻法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你听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我讲了这么多。你把这样的光盘拿着一遍又一遍地听,如理思维。我心里能牢记不忘,自己能把这些好处一个一个地思维一遍。这样修行,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好处自己完全知道。我们非常高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欣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样的信心当中来念佛,在这样的愿心当中来念佛,在欢喜心中来念佛,在对娑婆世界的厌离心中来念佛,念得很实在。有这种愿意往生心,你念一句比别人念一百句的力量都要具足。
有人问师父念佛到底要念多少声才能往生。不是这样的,念多少声才能往生,得看你信心、愿心是否具备。你要在如理思维当中来修正这样的心,对娑婆世界的厌离心。你有没有?有了这种心,那你念佛就很容易成就。你没有这种心再怎么念也没有效果,念一年是这样,三年还是这样,甚至还倒退了。前几年还能念出欢喜之心,这几年念的是木呆呆的心。念佛的欢喜心要越念越欢喜自在,喜欢往生,那你心态具足。你越念越没有味道,像狗啃骨头一样,啃了几年他觉得不新鲜。那他就说,师父我可不可以换一个法门来修呢?他要图新鲜,是不是一种退步啊?所以我们要把好每一天的功夫,今天所修正的基础,对明天,今天就是基础。所以你从小到大,不管信佛不信佛,你想想你在世间上的痛苦,你在事业当中的竞争,所有的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厌离娑婆的资粮。你从小到大经历的一切都不是白费的,你从小到大所受的苦娑婆世界的苦,你常思维这…
《安居讲法第十六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