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至于彼岸。決斷疑網,慧由心出。
煩惱解決了,到將來究竟圓滿的時候就能成佛。我們今天只看到成佛,但是修行呢?在現實當中的煩惱一個也不對治,所以當中有許多問題,你已經認識到了你卻不想辦法去改正。所以我們說學佛始終安住于當下,要從現實當中來修。“仰止爲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現實。”這是太虛大師所說的話。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標是究竟成佛,要成佛一定要在人生當中來努,把我們現在的人格要修圓滿,菩提覺法的功德修圓滿。
菩提有一個功用就是覺悟一切法,所以成佛之後有菩提覺法樂,菩提覺悟世出世間法的大快樂。所以說一乘法要我們知道,成佛從我們現在開始一直到將來,要始終面臨于當下的煩惱,在當下安住于正法當中,安住于覺悟當中,這叫究竟一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能安住于當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不要怕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圓滿的。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是倒果爲因。倒什麼果?倒彌陀佛所修正的圓滿佛果爲我們今天衆生的修因,是站在阿彌陀佛的頂上而行。我們現在修行淨土的人是站在阿彌陀佛肩膀上來修行:阿彌陀佛把基礎給我們打好了,來成就我們修行的基礎,所以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究竟一乘。所以不是象我們現在還在修因果法,修出離心,修報恩心,修慈悲心。
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什麼智慧,我們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都具備這樣的智慧。究竟一乘,就是成佛。我們現在要以自己的成佛之心來發願來成就衆生,象車乘一樣。我們現在能不能做一種車乘來運載衆生呢?我們要發這樣的心願,而現在很多人就不想發這樣的心願,還想你怎麼不給我做車用呢?你怎麼不背我?我們平常所說的救濟衆生就是要坐船,坐車運載衆生,能讓煩惱此岸的衆生度到菩提彼岸。我們現在要讓衆生究竟成佛,背也要把他背過去,至于彼岸,就要有這種心思,所以叫究竟一乘。
自己具修因的功德,你自己修行要圓滿。你沒有達到佛,你怎麼能把別人引到佛的地位呢?你究竟要成佛,讓他們也要究竟成佛。所以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能究竟成佛,能圓滿佛法,徹底到達菩提的彼岸,那就是覺悟。要把所有這種懷疑都要斷掉。所以前面是果,究竟一乘至于彼岸是果。你要能圓滿佛法,聲聞羅漢一直到菩薩他還不圓滿,還沒有成佛都是不圓滿的,都是有疑問的。到成佛就究竟了沒有這種懷疑了,沒有疑問了,所以這種一乘的含義非常深奧。
一乘的含義有多少種?有四種。
一、簡別名一。“如來于彼叁藏教中,隨化分叁,”如來在經律論叁藏教中隨化度衆生的不同分爲叁乘法。
求聲聞者,爲說四谛。爲聲聞說四谛法,苦集滅道,講說菩提覺悟在四種真理中。苦集滅道四種真理,歸于一種真理。所以說從四谛當中,來聽經聞法,如理思維來開悟斷煩惱。
求緣覺者,爲說因緣。爲那些根基好的,給他們說十二因緣法,把每一種因果關系相依相生,那叫緣覺乘。
求大乘者,爲說六度。給那些發菩提心修行大乘佛法的人來說施戒忍精禅慧六度波羅蜜,那叫菩薩乘。修行六波羅蜜來圓滿自己的福德智慧,最後能斷戒成佛。
所以區別于這叁乘法而說一乘法,簡別彼叁,是以言一,相對而言說一乘法。每一個衆生的根性不一樣。喜歡你贊歎的衆生,他喜歡贊歎,你就贊歎他,他就能得受益,你贊歎他,他的積極性就很高。還有的人適應于批評,你老是贊歎他,他就覺得師父一點問題都沒給他指出,是不關心他。所以你要對不同的衆生要說不同的法,有的是直接成佛發大心,這種人你究竟給他說一乘法,對這種根基還不具備的你就要慢慢來教化他,這個叫區別于叁乘法而說一乘法。
二、破別名一。“如來隨化,宣說叁乘,世人定執以爲真實,破別彼叁,是以言一。”我們相對于衆生不同的根性來說叁乘法。但是不同的根性的衆生聽了一種法之後就執著于這種法是究竟。聲聞乘的人聽佛給他說了聲聞乘,他就認爲聲聞乘最究竟,是佛說的,他就執著于這種法。緣覺乘也是一樣,認爲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說的,你們這些法就不是究竟,只有我這個才是究竟的。這些都表現在現在的佛教曆史過程當中,原來印度在《阿含經》中用的功夫比較多,南傳佛教在這方面用得多。在67年我們中國的佛教代表團要是到了他那邊,他還不相信大乘,還不認爲大乘很圓滿,他認爲他的法才是很圓滿。到了最近他就有些改變了。南傳佛教國家也在向北傳佛教學習,北傳佛教也有到南傳佛教去學習交流的,這樣彼此增加了圓滿的心態。大乘佛教,大要有大的內涵,連基礎都沒有你怎麼大呢?所以大能含小,他一定包含基本乘的佛法。我們這裏講道理講得非常深刻,但修行上就比人家弱了。要結合這樣的基礎大乘佛法才算圓滿,北傳也能向南傳學習,這就圓滿了,大家不再執著"我的"才是圓滿真實的。要發現叁乘佛法都是真實的,只是佛方便接迎衆生。既然是方便法,我們就不要停留在這個過程當中。
把究竟成佛的道路分成幾段:你先修成聲聞出離叁界的生死,然後再修菩薩法。一段一段地走。但是你走到哪裏不要執著哪裏,要破除我們現在的執著。你現在修行,你斷掉了這個煩惱了你還要一步一步地向前進,修行佛法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破除我們現在修行的執著,一步一步地趨向于佛陀。明白什麼叫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我一步一步地修,再向更圓滿的佛法邁進。回歸于一乘的真實,那就是究竟成佛。叁乘都是方便說,爲成佛是真實說,要破別歸一。
叁、會別名一。“如來根本,分一爲叁,會之歸本,是以言一。”每一乘都是我們成佛過程中的必備,少不掉的你要通過這種過程的鍛煉你才能成佛,如果沒有你就很艱難。我們現在學武術一樣,先要教你打打套路,伸伸拳。基本功練好了你以後學武術才有基礎。把這個基礎打好了以後你總結起來,把叁乘法都修圓滿。把平等心、慈悲心、報恩心、明因果心修好,就像你小時候走路學會了,穿衣服學會了,你現在還需要學走路學穿衣服嗎?同樣地學習佛法,叫你學習叁皈依你根本沒學,那要學大乘佛法你就發大心發不起來,因爲沒基礎內涵 。所以修行就像建樓一樣一層一層地建。如果你沒有基礎就不行。現在念佛的人千千萬萬,往生的人有多少?原因是不修基礎,信心、願心他都不行。好書百讀不覺疲,每讀一次有一關鍵所在,十年前你念佛是這樣的感覺,十年之後你還是這樣的感覺,一天都沒有變化,那就不行。要與日俱增,每天檢查,這樣就能進步。如果沒有,你怎麼能上報四重恩。要感覺要反複思維,一直到我們內心的厭離心發起來。你這種心是隨時都可在某些方面産生。當你沒轉變內心,這種佛法對你自性所起的作用就非常小。就是你將來因此而成佛也不知是多遙遠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現在要一個法一個法地修行圓滿。我們要好好思維娑婆世界的汙濁,要發厭離心。厭離心修起來是基礎。第二是往生心,願意往生的心。我們觀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前面講有這麼多好處。你思維沒有?講了你要能記憶,記憶了在內心裏要如理思維。現在多數是這樣,把法不能牢記在自心當中,聽過就忘了,那就有漏。如一碗水裝滿了下面有一個洞,今天就沒水了。我們聽了經聞了法,我們不會記憶就漏掉了。法師從口裏講出來,你左耳進右耳出,沒有深入到內心,內心裏沒有這樣的影響,再叫你如理思維的時候,你按照什麼道理來思維的呢?只能說明你修行沒有這樣的方法。93年我在(內江)高峰寺講了叁個月,把平時所用的經典全部拿出來講。那些居士以後沒再來聽我講經說法,但他按我那幾年所說的在修,今天再來見我的時候他能把我以前說的複述出來。哪怕是我這幾年在不斷地講新的,他沒來聽,他這幾年就老實按照那幾年講的在修。他說我現在沒時間來聽你講,我就按你以前講的來修。可以啊,有這種方法。你有沒有呢?好多就不具備。現在有一種好的條件,你聽了這一部經的時候,你能記憶起來也不錯,如果不能,現在我們錄了相刻了光盤,你再對照這些盤一遍又一遍地聽,思維。所以聽經聞法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你聽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我講了這麼多。你把這樣的光盤拿著一遍又一遍地聽,如理思維。我心裏能牢記不忘,自己能把這些好處一個一個地思維一遍。這樣修行,把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印在我們的腦海裏,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好處自己完全知道。我們非常高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欣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樣的信心當中來念佛,在這樣的願心當中來念佛,在歡喜心中來念佛,在對娑婆世界的厭離心中來念佛,念得很實在。有這種願意往生心,你念一句比別人念一百句的力量都要具足。
有人問師父念佛到底要念多少聲才能往生。不是這樣的,念多少聲才能往生,得看你信心、願心是否具備。你要在如理思維當中來修正這樣的心,對娑婆世界的厭離心。你有沒有?有了這種心,那你念佛就很容易成就。你沒有這種心再怎麼念也沒有效果,念一年是這樣,叁年還是這樣,甚至還倒退了。前幾年還能念出歡喜之心,這幾年念的是木呆呆的心。念佛的歡喜心要越念越歡喜自在,喜歡往生,那你心態具足。你越念越沒有味道,像狗啃骨頭一樣,啃了幾年他覺得不新鮮。那他就說,師父我可不可以換一個法門來修呢?他要圖新鮮,是不是一種退步啊?所以我們要把好每一天的功夫,今天所修正的基礎,對明天,今天就是基礎。所以你從小到大,不管信佛不信佛,你想想你在世間上的痛苦,你在事業當中的競爭,所有的這些都可以成爲你厭離娑婆的資糧。你從小到大經曆的一切都不是白費的,你從小到大所受的苦娑婆世界的苦,你常思維這…
《安居講法第十六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