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相信,静坐的方法如果不对,将导致走火入魔甚至精神错乱。但是,有个办法:静坐之前尊敬、礼拜三宝,问题就不致产生了。为什么要礼拜三宝呢?简单叙述如下:
一、佛陀是个觉者,他的功德无量,他说的法非常的多,好像海水那么多。他要我们发慈悲心,让一切众生快乐,不要有敌人。
二、我们的肉体是不可爱的,里面充满着臭臭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在往生的同一条上,谁也不例外。
三、佛陀是圣人的国王,我们是佛陀的弟子,我们看到国家、社会、人类的痛苦,应互相鼓励、相互帮助,一直到解决问题,熄灭烦恼。
每次静坐前这样念着,激发慈悲心、爱心和增长智慧。因为我们有注意呼吸,警觉性提高,观照能力增强,了解宇宙间一切无常、苦、空、无我。大家能为了众生散播慈悲心,这股能量非常大,所以静坐的人,任何外境的干扰或催眠都不能影响到我们,更何况着魔。
◎十二因缘
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各位想过这个问题吗?过去的事情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不晓得,宇宙中地球是怎样产生的也无法解释,这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无明”,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不知道而会有所造作,例如一粒芒果的种子,它里头有一棵芒果树吗?没有。一粒种子只要给它土壤、阳光和水份,就能够发芽而慢慢长大成树了。从一粒种子变化成一棵树的过程,我们称为“行”。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绿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称为十二因缘或十二缘起。缘起就是随着因缘一直在改变的,所以,我们的肉体,我们的烦恼也是随着因缘而改变的。一个不好的念头、烦恼起来了,这个烦恼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它是从无明来的。从无明而来,紧接着造作、感受、喜欢不喜欢、抓取执着、生起了又变化,整个十二因缘就成立了。十二因缘像个环状的炼锁,因此,只要把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截断了,一个烦恼就终止了。所以我们的六根与六尘和合接触时,不要马上有分别心,眼睛看只是看,耳朵听只是听,鼻子闻只是闻,舌头尝只是尝而已,不要加入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否则,喜欢的贪爱,不喜欢的讨厌(瞋),贪瞋变成恶缘而有所要求、执取,于是产生了烦恼。从触或受下手,断烦恼比较容易,如果到取(执着)之后才发现就比较不容易了,因为我们一定有不好的念头,也一定有记忆起来。所以,多多少少我们必须要有十二因缘观,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烦恼现起了,立刻观照:我的烦恼在哪里?从无明到老死,找到一个就够了。烦恼的感觉怎么样?找到一个“受”字就够了,提醒自己一下,一个字就行了。烦恼尚未完成就发现,随时观照随时调整。十二因缘是“自觉”的一条路,是“解脱”主要的一条路,它给我们的观念非常强,把它当做工具,它像一把刀子,可以一下子切断烦恼。
问:静坐时会注意呼吸,可以什么都不想,比较能够静下来,但好像还是有想,请问这是不是一种转移?
答:什么都不想,算不算也是一种“想”?(众笑)共产党认为宗教是迷信的,所以他们不拜任何神像,但必需念“毛语录”和拜毛泽东、列宁、马克斯等人的画像,这样也是拜呀!不过改变个形象而已。所以,什么都不想还是一种想。想和注意并不一样。想,做白日梦也可以想,而且想的时侯可以意念纷飞,过去的、未来的,尽是一些已经无用或尚未发生的事。注意,虽然可能也有想的味道,但它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它是有警觉心的,而且是“活在当下”的。静坐的目的就是:当下活着就够了。一直看着每一刹那,活在每一刹那,让心变成自由的心,那是非常奥妙、轻松的。你有警觉心的话,无论吃饭或看待事物都会不一样。几天前,我到警察局办理签证,警察问我为什么回去尼泊尔?我告诉他们:“尼泊尔山明水秀,翠绿的草木间夹着流水,清澈沁凉的水从山下奔流下来,速度很快,奏出动听的交响乐,浪花跳着曼妙的水舞,真像一副有组织的图画,很美很美。能够享受这样的大自然,的确非常难得,所以我要回去欣赏。”说完全场哄堂大笑。警察住在城市里,没机会看到这种景色,听了我的回答,心情马上会轻松。
前天晚上,我带禅学院学生到室外草坪上静坐,这天正巧是月圆夜,我要他们眼睛瞪着月亮看十五分钟,看看感觉怎么样。禅学院旁椰子树很多,鸟也多,在月光下看着鸟儿到处飞来飞去,非常漂亮,听着它们的叫声也格外清脆悦耳。我们都感受到身体与月光接触的感觉很凉快,有人情不自禁的躺在草地上,感觉非常舒服,心里一点压力也没有。十五分钟后,月亮看来好像太阳一样的光明,我要他们拿来报纸,大家竟能在月光下清晰地阅读起来。有个学生问:“月亮怎么挂在上面?”月亮挂在上面吗?不是。月亮不挂在上面也不挂在下面,它挂在我们的心里面。想想看,地球是圆的,台湾的背面是美国,那么,到底是台湾在下面或是美国在上面?都不是啊!所以说我们的心里想什么就是什么。假如把我们的肉体当成录音机,当我们听到不喜欢的音乐带时怎么办?把录音机关掉或打坏吗?不恰当吧,换条带子就行了。所以,静坐的人第一个要务是观察自己的身心;从“受”下手。看着自己每天有多少烦恼、多少矛盾、多少问题?我的念头健康吗?感觉愉快、轻松、舒服吗?刚才生起的贪瞋痴现在还存在吗?每天反反复覆,来来去去的情绪这样透过“受”就能了解无常、苦、空,然后看到受的本身是无我的,它一直在变化。这一层一层的体验,心愈来愈趋向微细。如能维持一颗清楚、明白、平等的心,也就可度一切苦厄了。
问:怎么处理忧虑和苦恼?
答:如果苦恼太多的话,观照身体是否健康?如果身体并不健康,那就看看会不会死掉。如果快死掉了,但是还没有死,那么,烦恼就解决了。因为还没有死没关系,一点点烦恼算什么,是不是?我有个同修,出家已经很久了,二十天前手部受伤,肿了起来。看他每天在伤痛处捏捏摸摸,一副痛苦难当的表情。昨天我告诉他:“人总有一天会死掉,不必太在意这些小毛病。”他听后大笑出声,一扫三周来的阴霾,他说忘记自己会往生。现在想到往生已经忘掉伤口,肿肿的手也不再剧痛了。今天满脸笑容,特地送我两个粽子吃,称赞我说的话很有效果。所以心情放松,愈不执着愈能解决苦恼。
问:观照和想有什么不同?
答:两者是不一样的。现举一例:在我们讲话的时候,不会有观照,但可以有想。只有在心沈静下来的时候才能观照。观照是警觉心提高的意思,这是一种能量──当身上有某种感受时,它能如实的当下知道。所以,它可以否定一切由心所创造出来的错误观念。譬如,我现在人坐在这里参加共修,心却想到家里,请问这样正常吗?又如我想要当台湾的国王。这个国王梦当然可以想,但透过观照的话,知道它是错误的,因为目前台湾并没有国王呀!所以观照可去除许多烦恼和妄念。
问:静坐的时候感觉身体累,这样是不是无法达到你所谓的观照?
答:静坐时身体累,表示你对静坐不感兴趣或懒惰,又因为心里有不喜欢,所以会导致全身酸疼,这种累比较不好。喜欢静坐的人不一样,即使坐整个晚上也不累,万一身体累了或如肚子饿或者某个部位酸了,身体自然的会告诉你,因为你有观照的关系──身累心不累,所以两者的境界不一样。
问:静坐十五分钟,精神好像比睡一个小时好,什么原因?
答:静坐时念头比较少,尤其心理上不喜欢的念头可藉由察觉而改变。烦恼少,精神自然好。
问:烦恼来的时候,晚上睡不着觉,但是有欢喜的事时,为什么也睡不着觉?
答:这是正常的现象,人在哭的时候会掉眼泪,笑的时候同样也掉眼泪。当你看到不喜欢的东西是不是也一样的苦恼?一切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当快乐来时,不要忘记痛苦,因为你已知道: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喜欢、讨厌两面都是执着,只有放下执着才得轻松自在。所谓喜悦,所谓法都在我们的身心里面,这奥妙的东西外面找不到,用警觉心仔细地看,有贪有瞋必定有苦果。
问:静坐时一切放下,非常轻松,但下课后立刻又有烦恼,怎么办?
答:你知道放下执着就轻松舒服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非常好,能放下就轻松快乐是事实。至于放下执着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走路的时候看到刹那无常变化。将脚跟慢慢提高、离地、移动、降地、触地、放下,反复练习,我们知道脚跟一提高就不能还原了,它必须往前移动。每一个步伐都是在慢慢产生,慢慢消失中,一点也不能停留。想想看,在提高、离地、移动、降地、触地、放下等等几个点中,到底要执着哪一个点?当你想要执着某一个点时,它不晓得又已经到了那个点了,所以世间上还有什么东西可执着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无常、苦、空、无我。能如实的看着一切的变化无常,则不静坐时也能没有烦恼。
问:对身体做白骨观,不知要怎样练习?
答:人体是一个很奥妙的东西,一层湿湿薄薄的皮肤,把我们不喜欢也不敢看的各种内脏器官、骨骼、肌肉全部覆盖起来。骨骼断了可以衔接,肌肉裂了可以缝合,而全身则可供我们做不净观以对治贪欲。我曾经看尸体,由膨胀、破裂、腐烂长虫到只剩白骨,白骨很洁白很漂亮。我的感觉很漂亮,但是别人看了也许会恐惧紧张。现在我讲一则《清净道论》的故事:一对夫妻吵架,太太负气离家出走,先生到处寻妻不着,心里很着急。一天早上,先生在路上碰见一位静坐后出来托钵的比丘,立刻向前问道:“您见到一个女人经过此处吗?”比丘答:“刚才曾见一堆白骨路过,但不知是男是女,你可继续前往寻找。”先生听了吓一大跳,心想这位比丘有问题,莫非精神不正常,那有一堆白骨会走动的?回家后,经过思惟,终于佩服比丘如此深度的观察能力。我们做白骨观训练,第一个从牙齿开始,因为牙齿是最容易看得到的东西,其次是头骨、脖子、双手……一直往下看。我们全身有许多骨骼、身体动一动就可观察,或者藉由图片也可以。每天训练,看到人就看到骨骼,眼睛好像X光一样,能够透视全身。
问:静坐以后,可以按摩吗?
答:可以。本来静坐后会很轻松,不必按摩。如果你身体放直的话,除了脚酸以外不会有不舒服。脚酸也是轻微的,只要轻轻动一动就够了,可以不用按摩,因为静坐等于是休息。
问:传统的按摩是搓和捏,在锡兰是否也同样方式?答;锡兰没有按摩。中国是融合“气功”来练习的,事实上,身体轻松,正常的坐着就行了,佛陀时代原始佛教也是这样教的,不必按摩。对我来说,静坐最大的益处是“转化”,心里面一切烦恼、压力都可以借着静坐转来转去的转化掉。以前没有办法,现在因为静坐的关系产生能量,什么事情都没有压力,考试不紧张,上课聚精会神,遇事临危不乱,一切慢慢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问:如何转化?
答:所谓转化是指念头的转变:世事无常嘛!我们要建立一个“不确定”的观念,譬如与朋友有约,在等朋友来临的时候,心里默念着:“不确定,每件事情都不能确定”。这样,朋友早到、迟到甚至不来都无所谓。心中已有不确定的念头,认为也许在他来这里之前有偶发事件需要处理,或者途中车子误点、出车祸、有意外。有了这个观念。你就不会因而感到紧张、失望或愤怒,心情常保平静。静坐的人有观照的功夫,心情比较轻松,凡事不急躁,对于朋友的爽约也能一笑置之。他知道失约,迟到是因为“不确定”,因缘随时会改变。知道是无常、生气、懊恼照样是会无常。所以有无常观念就能转化,使生活过得没有压力没有烦恼。
今天我们的课程将告一段落,谢谢大家参加,更感谢张慈田老师的安排。《宝积经》说:“知一切法无我,而于众生起大悲心。随所闻法,以清净心广为人说,不求一切名闻利养,是为菩萨大法,得大福德智慧。”愿以此共勉之。请大家告诉大家,有空常来此共修,让我们的生活平安,喜悦。祝福大家,再会!
《内观禅修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