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P2

  ..续本文上一页,因为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特质。交替运用这四威仪,不仅是为了克服烦恼,也是让行者能够变换姿势。因为身─心复合成为有用的工具,行者必须看护它。其中之一就是时而变换它的姿势,让它保持适用状态来用功。因为,如果行者不在各种威仪来看护它的话,这个身─心复合物可能变成主人的仇敌─换言之,它一直变换各种姿势,直到最后,行者都无法达到用功所期望的目的。

  头陀行比丘把经行禅思的修习视为天职,它真的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基本的部份,通常他每次都会经行一个小时或更久一点。早上用餐后,他就会开始经行禅思,而在十一或十二点左右结束,然后他会稍微休息一下。下午一到二点之间,他会再度开始经行禅思,一直持续到打扫住处附近地面的时间到了为止,然后洗个澡。这之后,他会再度开始经行,冬天时一直到晚上七或八点为止,但在其它季节里,他会持续到晚上十或十一点为止。然后他会回到住处去修习三摩地(定)禅思。

  这是典型的,但不论怎么样,他们一定是长期地经行禅思和静坐禅思,并持续地保持这例行的功课。不管他们住在那,不论什么环境和季节,他们持续地保持精进修习,不让它退堕。因为让它退堕就会让他们懦弱,而让烦恼弥漫地激起困惑,同时也引起他们内心的许多纷扰;相反的,在所有情况下,他们都持续地试着去切碎烦恼。经由这种方式的修习,他们见到努力所产生的 一些成果;随着他们继续的努力,他们一路看到稳定地产生的成果。

  在起初的阶段里,当烦恼的影响力仍然非常强烈的时候,那真的很困难,行者很可能会被它们抓住而屈服了,于是莫明其妙地躺下来睡觉。当行者意识到自己之前,烦恼已经把行者的内涵啃噬一空,直到涨饱为止。然后它们可以继续飞越各大洲,漫游全世界,直到行者从昏睡中醒来,才自怨自艾地抱怨着自己被逮走了,又睡了一下。「从现在起,我决定要尽我所能地更加精进 ,至于今天嘛,都是昏沈和懈怠让我出错。」实际上,那正是他的烦恼让他出错,而下次,他还是不会去看它们长得像什么样子,再度被抓走了。然而他并不害怕它 们!那虽不愉快而伤心,但他并不害怕它们!这就是烦恼如何击败他并鞭打他。

  那些修习禅思的人,都曾经被烦恼折磨、洗炼过许许多多次,而抱怨着烦恼依然太聪明了,让他们仍然不能追赶得上它们。正是这样,它必然如此,因为长劫以 来,遍及全世界,它们一直就是人类和动物的老师。

  一开始,当行者试着要去修习时,烦恼就生气了,并设法强迫行者走入歧途。它们设法让行者懒散,让行者觉得这里痛,那里也痛,让行者觉得想睡且昏沈,又让行者没事找事做,带来一大堆的麻烦,因此行者就没 什么时间好修习禅思了;或者心意就因此纷扰不休,而 行者也就无法修习禅思了。然后它们让行者认为自己的功德太少,天生的禀赋不足所以无法修习太多,也无法静坐禅思片刻,它们让行者猜想着:「如果我花太多时间去闭着眼晴禅思,是否会给我带来许多麻烦和困苦?我将会赶不上世界的潮流;我将入不敷出。」好像,在 他尚未修习任何禅思之前,他拥有百万金钱,而如果他想要开始修习任何禅思的话,只此一事就会吞没他所有的财富似的。只果他真的开始做些禅思的话,是否比巨人更大嘴巴、大肚子的烦恼就会吞没许多呢?当他被烦恼驱使着去想这么多的时候,他就会觉得焦躁易怒,痛楚,酸痛,到处僵硬。最后他向它们屈服,让它们带着他往荒诞放荡的方向前去,他认为那里没有凶猛的巨人 、恶魔或魔王。但是当他回头查看这一来袋子多了多少钱的时候,才知道已经囊空如洗。他不知道何方神圣拿走它了。他无可抱怨,因为他还不知道是那个窃贼来偷走它的,因为口袋贴紧在他身上,他并未粗心大意,他也没有把它留在任何地方好让小偷拿去;它就是已经囊空如洗了,一如往常,根本莫明其所以然。下次他将会再试,仍将再度囊空如洗却抓不到窃贼。这就是烦恼的行径;它们行事手法高超,好让任何人都难以抓住它们 ,即使是头陀行比丘,他们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财产,仍然会被他们抢夺─因为它们会偷走三摩地之心,直到 他们空无三摩地与毘婆舍那(内观的智慧)。他们已经经历过这些,所以他们迅速地警告佛门同修和信众,当他们初步开始对佛教的教导和修习感兴趣,而且正追寻着戒律、法义和三摩地禅思时,要特别注意他们自己。耽忧烦恼会当着他们眼前,把法宝偷走或扒掉了,因此他们就不再与法义接触了,再也没有机会亲近法义了─就如同过去这些比丘所曾经发生的。但是如果他们曾经被预先警告的话,他们可能会小心地注意自己,不会无助地失掉自己所有有价值的东西。由于并没有任何警讯提示他们说─烦恼正在搜集他们所有的宝物,并着手销 毁它们;所以他们完全地失掉了一切。

  那些开始训练他们自己的人,必须自行决定经行禅思的时间。当虚伪的大群烦恼潜爬进来偷窃他们的财产时,他们也必须决定要经行得更久,好让他们仍能留下一些禅思,当经行禅思时,行者必须设定念住的预备禅思字言(或对象)以便它们融合成一体,支持行者精进的念住,让心意坚定地固定于预备禅思的业处。预备禅思字言可是,例如「佛陀」,以便行者在来回行走时,全程让心意知道并坚定地固定在「佛陀」上。当我们谈到那种奋斗时,它意谓着在其间没有任何中断或停止,即使行者仍想着他正在奋力修习,也会中断;而成果乃 是一种宁静和安详的状态,在达到这状态之前,必须心意不要忘了它自己,而卷入它所执着的一些情绪性的结缚状况之中。在那时,或其它任何达到这状态之时,修习禅思的行者必当浸润于心意的快乐之中。

  但是在做任何训练之前,你必须了解并接受下列的事实。佛陀和所有的这些老师,都以慈心来教导真正的方法,去帮助人们,绝不教导不真实或虚伪的方法而浪费人们的时间,那肯定是无效的。在他们证得法义之前 ,就用此来教导别人,他必然会自行陷入并卷进困苦和折磨之中,在我们目前的训练之前就早已发生了。因此我们对他们不必怀疑,也不要认为他们早已「清净」而只等着出来教导,不需要事先投入任何艰苦和精进。佛陀的投入乃是失去意识而昏倒三次;而他的声闻弟子,有些经行到脚掌流血,也有眼盲,种种艰辛。但是,结 果他们获得内心的庇护,那是至高的、无上的、至宝的 、至尊的、最奇妙的,超越世间一切事物的;这就是他们所失掉而获得的报酬和成果。那是由于他们热切而勇猛的精进,才能够超越世间,完全地解脱于危险和痛苦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甘心舍弃并放下那些世间最珍爱的东西。如果他们依然愚痴,并以焦虑忧苦的心态,嫉妒地记挂着他们的财产,那么他们一定还沈浸在痛苦里,并在三有界内的泥沼中挣扎着,一如我们其余的人 。那么世间就没有人在不同的境界里了,我们在那里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追随他的,奋斗的楷模呢?我们要用什 么方法,才能从那些不可爱,却又充斥在人人身上的事物中获得解脱呢?现在我们就要训练自己去考量和检查我们本身,当我们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到的。当我们到了一种两难的情况,既没路可退出去,又没路可爬向解脱,躺在火葬的柴堆里,或火葬场的炉灶内,那已不可能再开始去做功德、布施、持戒并修习禅思了 。留下的除了燃烧的焰火之外就没有什么了,身体已经变成灰烬和碳渣了,所有曾经看过这类事情发生的人,一定会让我们感到悲哀,也一定会让我们留下永久的印象。

  经行禅思和静坐禅思都是解析和追寻─自己身心真相和本质的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成果是远超过 行者的期望,远比其它任何所能做的工作更伟大。所以行者不要让烦恼、渴爱和无明所玩弄,并欺骗行者走入邪见,认为那工作只是骗人的诡计,只会带来损失和毁灭而全然没有什么好结果。实际上烦恼本身才是如此作为─如果,一旦被它们的诡计和技俩所欺瞒,它们就会永远带着人们和其它众生走向破坏和毁灭,直到他们不再思索自身为止。借着禅定来解析心意,意谓着把自己解析为─构成本身的各个部份。以便于找出那个部份是真实的,那个部份是虚伪的;那个部份导致痛苦,那个 部份导向安乐;那个部份带入地狱,那个部份升上天堂 ;还有那个部份引导行者走向涅槃─痛苦最后的和完全的结束。

  这些重要的事情,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去面对的,它们并不是佛陀或是声闻僧的事业,也不是佛教的事业,需要去广告它们以招揽人们来相信并对它们产生信心,所以他们必须要忧虑和关心它们可能产生的结果 。因为佛、法、僧三宝永远都是完美的,其中的任何一小部份,都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事物所能予以萎缩或损坏的。这个任务沿续到我们每个人面前,我们必须要面对眼前这重要的任务。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尽其所能地, 运用最大的念住、力量和才能,去寻找出避免、闪躲、逃离烦恼的方法来,以便我们能够一点一滴地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我们不应该只是闲散地坐着或躺着,等待着这一切可怕的事情,一点也不加以思量─就好像我们是猪仔,正等待着被宰杀和剁碎的日子一样,这时还满足地嗅闻着米糠和麸皮。因为他们只想着嘴巴和胃,而不 再想其它的事了。但是人类和动物有着很大的差别,牠们不能作理性和反省的思考。所以我们万勿放纵自己,而让自己的身心堕入畜牲的行径。动物的心意并不知道有恒久价值的事物─适合牠们的就只有大蒜和洋葱了。

  在前面的撰述中,我的用意并不是要借着我所解说的法义,来责备和批评那些善良和明理的人。而是要帮助他们去促进心意、身行和语业的开发,它们已经被这些污秽可恶的事情,丢弃到泥沼里头去了,烦恼已经篡夺了它们,并把它们转变成自用─因此成了主宰的屠夫 ,剁碎它们做为食物,成了烦恼的各种美味,…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内观禅修的探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