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易而且死亡也很容易;有些则诞生很困难而死亡很容易 ,就像各地的动物。因为生命全都是借着各种元素和积蕴而存在。一旦呼吸停止,它们的持续性终止了,这就是指一个人或动物死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到那里可以找到足够的永恒和安稳,可以让我们粗心大意,浑然不觉而不去思考或学习,让自己有个好性向来引导我们走向未来呢?
四、静坐禅思的方法
我们已经很广泛地讨论过经行禅思的方法,所以现在我们继续要很详细地来解说静坐禅思的方法,以为那些正在开始训练自己的人,作为一个基础。因为从事任何类型的工作,都一定要有一套应当要如何做好它的规则和说明,修习静坐禅思也是一样。
修习静坐禅思时,通常教人要以盘腿「禅定」的坐姿,就像许多佛像所展示的那样。右腿必须放在左腿上面,双手放在膝部与大腿之间,右手在左手之上─如同禅定姿势。身体必须自然挺直,不要前倾或后仰太多,也不要左倾或右斜超过正常和自然状态。身体没有一部份处于不正常的压力或紧张状态─那将会吃力而产生痛苦─必须要放松全身各部份,处于正常、自然的状态。
但是当你开始修习禅思时,请你把兴趣和注意力,只要保持在修习禅思上就好了,你切勿焦虑是否维持着 ,开始时正确的禅定姿势,或者它已经改变了,前倾或后仰,左倾或右斜太多。因为这一切对身体的惦记,远甚于对心意和禅定的关注,那将不会很顺利地进行。所 以行者一旦开始修习心意禅思,就不要再惦记着身体,要从此刻起,开始积极地修习心意的功课,直到停止禅定的时间到了为止 。
当行者初步开始修习心意禅思时,必须建立警觉性 ,那就是指心意全神贯注于行者所正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活在当下」这个方法。行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发生于心意的任何事情,和各种情结的心理对象 ,不管是好的或坏的,就在那时─而非其它时候,起着转变。这意谓着建立全神贯注的心意,于行者所念住的对象之上。念住意指心意具有一种完全觉知的状态,当一个人正要开始执行这工作的时候,就是它提醒并保持行者注意,现在正是时候。请小心不要让心意飞向各种情感的执着,不论是过去或未来,善或恶,那都远远偏 离了当前的工作─修习预备阶段的禅思。
五、如何当下建立念住
心意的本性只是去知道而已。它自己并没有能力去做决定,去思考或检查。它只是知道想法,知道安排思想,知道安详。它只知道从各种事物的接触中所产生的麻烦和困扰─它就是如此。它没有能力去分辨,也不知道如何去考虑和决定,什么是对和错,善和恶。换句话说,它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是对和错,或善和恶。所以它必须依赖念住和智慧─它才知道,是它在评估、考量、引导和看护它。因为念住和智慧有能力超越心意,它们能够知道并看穿各种情感的执着,那是心意所正思索的 。所以行者必须建立当下─就在现前─此时此地,能够 集中并有能力驾御心意的那种念住,然后它就会执行任务,建立知见并保护心意,不让它从预备禅思的业处溜掉,而跑到别的事情去。如果行者能够保持念住现前,在修习禅思的时候,全程这样地守护着心意,当时或未来他一定会得到清明念住的可贵之处。
当用预备方法来修习禅思时,那有某些业处,行者应以适合自己本性的型别来修,而不是一些违反性向的东西。那时,行者应该引用自己心里觉得恰当、和谐的任何形态的业处并持续修习它,从此以它作为自己的预备禅思,如同我们所已经解说的那样。
六、如何忆念预备禅思
当行者想要决定预备禅思时,可能会想到适合自己的任何业处,如我们上面所提的。诸如,重复「佛陀、达磨、僧伽」三次,然后持续在心里设定其中之一,加以念住。但是如果行者选用的业处不是上述三种之一的话,还是要先重复忆念三次「佛陀、达磨,僧伽」,此 乃三宝,再开始那个业处。从那时起,行者就温和地转去修习自己所决定的预备业处─例如安那般那念,或骨头,或皮肤等。
各种不同的预备禅思,是给予我们在当时或其它时候,用来控制心意的,当我们想要宁静的时候,它作为一种掌握行者注意力的工具,让心意去抓住它。因为心 意的本性是微妙的,但它尚不能依赖自己的资源,那是因为心意仍未以一种完美而纯净的方式,完全地属于它自己,就像佛陀和阿罗汉那样。所以它需要一个业处字眼,作为预备去约束心意─或在当时作为心意所执着的一个对象。
以任何业处来修习预备禅思,行者在当时不应推测或想象,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例如,行者可能会想象,到时候宁静会有如此这般的朕兆生起;或者各种境相会生起;或者在那时,行者会看到各种层次的天堂或地狱。所有这些想法都只是臆测和猜想,只会引起焦虑和困扰而已,阻碍心意获得宁静。这些想象是毫无价值的,它们可能会让心意觉得想要放弃修习,或让它不敢再继续下去,这一切都违反了佛陀所教导的,正确的禅思方法和目的。
正确的方法是当下,此时此地,给心意建立持久的念住,以预备业处作为心意执着的唯一对象。让心意持续地注意着预备业处的字眼,例如「佛陀、佛陀…」, 这才完成。这必须全程注意,努力去感受或觉知那个预备业处。但是不要让心意游荡,而被其它执着的对象所迷惑,随它们而去。
心意,念住,预备字眼,愈是相互支持,而且密切地交融,那就愈接近禅思的目标和目的。宁静和安详的成果,或是行者前所未见的奇事和不平常的人物,都会依照行者天赋的性向而显现。到时将会让行者真正惊讶 。由于持续地运用预备字眼和念住守护着心意,所产生的力量和影响,使它们自行生起。这没有其它办法可以召唤它们出现的。
七、修习禅思时需要留意的相关事项
通常人们有一个倾向,想到或谈到禅思时,就好像可以看到天堂和地狱,也可以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业行和命运似的。你们之中那些为了自己而真正有志于法义的人,在你修习禅思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检查看看你的心意是否有丝毫的徘徊留恋,想要涉入这些事情当中,如果是的话,你就要小心,不给它们任何机会生起来─那就是,如果你修习禅思的动机是要获得宁静与安详,而见到心意快乐的成果,那才是正确的方法。因为那些事情(天堂等)都不是好事情,通常都是虚拟的,这类想法正是走入错误方向的开始,因为心意是趋向于 思索着要获得个人所喜欢的各种事物,即使它们可能是虚伪和空幻的。在趋向于这样的想法一段长时间之后,可能就会发生,它们呈现出幻相来,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这种状态很难以修正或袪除。因为如果一个人想要走入这个方向,而且这么做,直到他所了解的事情以此方式呈现在他面前,他相信它们是真的,他对它们感到高兴。于是这就让他愈来愈坚定地执着于他一向所做的 ,直到让他没办法脱身─他不喜欢听到任何人给他任何忠告。我跟你们提起这点,供读者留意,以便有志于修习禅思的人能够知道,好让你们有所警觉并注意你们的心意,不要让它思索这些事情,或趋入于那个方向。否则将会变成一个禅思的工匠,他是一个叛道而可悲的讽刺,却仍坚持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正确而真实的。有时候,还教导别人走入自己所曾经走过的同一方向。
如果心意曾经思索并接受过某些事物,即使那件事情是完全错误的,它会相信那件事是对的。所以,那是 非常困难和令人气馁的,丝毫难以改正这种状态。因为心意天生就是非常隐微和难以了解的,在心意已经走入并且被钩住的对象或魔境之中,实在难以分辨何者是善的何者是恶的。事实上,只有那些在禅思方面非常有善巧的人,他曾经经过许多不同的历练,而对它有着非常 广泛的了解─例如尊者阿迦曼,才有能力加以分辨。不论什么时候,他自己弄错了任何事情,无论是外在的或是内在的,他都会有条不紊而详细地检查问题,直到没有留下任何余地或疑问为止─这就是他之所以在他的信众中,实至名归地被尊称为:教导业处法门的最高禅师 。
任何时候,当任何人在禅思方面,不论是外在的或是内在的,有了某些见解或经验时,就跑去跟尊者阿迦曼叙述他自己的故事。当他说完了,我们都会听到尊者以一种专精的,强烈的肯定,直入人心的方式,中肯而切题地解说并显示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他所说的,不论是对晤谈的人或是其它我们这些聚集旁听的人而言,都得以疑问尽消。在尊者所教导的法义中,同时也产生很大的法乐,非言语所能形容。
如果发问者在任何方面还有任何疑问的话,一等尊者说完了,他就转到这些问题,并说明他自己的见解、想法和经验,要求尊者再作考虑。尊者于是会以过来人那种完全肯定的方式,立刻地指出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他经常会告诉其中一些人这些事情,诸如:「你为 何要在屎尿堆中打滚?我早在你之前就曾做过这档子事了,我用各种不同的清洁剂洗了三天,才把自己身上的臭味去除掉。但你还热热切切地纵情于那些事情,在那里面从头滚到脚,还认为那是可爱的香水─是不是这样呢?那一切只不过是放了两三天的一堆屎尿而已,弥漫着腥膻呛鼻的臭气,你却大胆地吸入它,当作好玩。你所认为的美好味道,用一口井的水几乎都不足以清除它的恶臭呢?不要说我没有警告你,过去我也闻过这些相 同的东西,所以我害怕它们,急忙警告你,耽心你再度被引诱进去。如果你没有水可以去洗掉它们的话,那会比我当年更糟。虽然我有水可以清洗,但它仍然是不愉快的,时至今日,我仍然害怕它。当尊者这么说的时候 ,他用最传神和扼要的字眼─对于生性粗陋的作者而言是如此。对于生性较文雅的人,听起来可能会有所嫌恶而不愉快。但是他以那个方式所告诉我们的那些话,却一直保持着坚定的实际性和精确性─关于他自己过去所曾经走过的,那个是错误,那个是正确的…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