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P7

  ..续本文上一页必忧虑。你必须要紧记在心的是,你正在做这件事情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当心意沈潜进入定境时,得到 宁静─这才是重要的。这个结果才能保证那是真正的禅定。

  你有活力而且正精进于修习,有朝一日一定会从禅思定境中看到心意的奇迹,这不论你是出家还是一个虔诚的在家信徒。你所读过的那些关于圣声闻弟子们的生活记述,有朝一日将会变成你自己的故事,当你修习成就的时候。

  烦恼的恶业,以及对治它们的法义,我们全都拥有 ,它们非常地公平─不因人而异─今日一如古代。因此 ,行者只要修习禅定得法,就会得到真正满意的结果,一如佛陀时代的圣声闻弟子们所做的一样─你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果证。但是重要的是,不要花太多的注意力去猜测道、果和涅槃生起的时间和地点,反而忽略了遵行正道去修习。唯有正道才是从行者内心解脱一切烦恼和全部痛苦重担的方法和工具。这正道就是一直在持续地 、直接地克服烦恼的法义,远自佛陀的时代一直到现在 ,没有丝毫的改变。请取用它来对治你的心意─那是所有烦恼生起和居住的地方。这将引导你,很清楚地看到 ,在你的心意里,如何从充满一箩筐的烦恼,逐渐地和稳定地转变成为,充满一箩筐的法义,直到整个心意变成法义为止。

  一旦整个心意已经成了法义,行者就能够住在任何地方了,内心痛苦的生起不再发生了─除了四大和诸蕴是痛苦的躯壳,它仍然持续着。但是诸蕴就只是诸蕴,它们的痛苦就只是痛苦,一如从前;这将持续直到它们分解之日。于是诸蕴的生命轮回结束了,而痛苦也被解决了。那个统治心意的强盛君主─所谓的无明,已经失掉了他所有的权力,变成毫无意义了,当心意完全成了法义时,这时刻法义的工作也做了最后的总结,而行者就解脱了。这不像无明的工作,它遍及整个三界,没有 极限,也永不结束。这引导我们去比较这两种类型的工作和它们的结果,一个是没有限制地成长,永无终止, 即使行者长劫持续地工作,到头来所得到的就是无休止的动荡不安。至于另外一型的工作,则有明确终结的途径,而行者也不必来来去去,轮回不息,永远扛着痛苦的重担。在这两种类型的工作里,那些两种都做得够长 久的人,就会知道它们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是两极化 的差异了。如果一个人要做公平而理性的选择,应该要选那一种工作呢?即使行者才沿着这条路走了一小段,他已有了出离的途径。行者于是不再执意去赞赏那个动荡不安的工作─它轮回不息,以致于让人忘了,也失去了,想要为自己、为将来去获得法财的兴趣。

  十三、从禅定中撤出

  当行者将要从禅思修习中撤出时;必须以念住来护持和照顾心意。如果,心意仍然宁静于有分中,像这种情况就不要强迫它离开这个地方而撤出禅思的修习,即使工作或做其它事情,或去托钵的时间到了。行者应该不要打扰它,而让它保持专注和宁静,直到它自行撤出 。任何外面要做的事,在这时候都要摆在旁边,即使外面的事可能很需要也很重要。因为有分心的工作比起任何外在的工作来,是无与伦比的最最重要的了。

  如果强迫心意撤出,即使心意尚未能熟练于进出有分,将来还是会破坏它。因为心意将不再能够专精一致而潜入以前的定境之中,那将会让行者感到气馁。这一类的事情,在修行人之中经常发生,所以要很小心,不要重蹈覆辙。

  在从禅定撤出当中,如果心意已经很专注而宁静,行者只有在心意自行撤出─或当行者感到疲累的时候,才能离开这个定境,还是要全神贯注地撤出。行者不可以突然地或匆匆地从这个定境撤出,而不以清明的觉知予以念住。那是必须随伴着行者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境界变化的法义啊!

  在撤出之前,行者必须思考那些,自己用来修习禅定时,曾给自己带来成果的方法。诸如:「我怎样建立念住去固定心意?我紧记在心的是那一个预备字眼?有多快或多慢,心意才能专注而坠入定境?我如何查检和 思惟?我用什么方法,我的心才能像这么巧妙?」已经界定了这些事情,并且加以留意─在每一个特殊的定境里,过去自己所做的,它们的原因和结果,然后行者才渐渐地从禅思里撤出。行者之所以必须细心地这么去留意所发生的一切,理由是将来当行者再去做同样的事情时,能够循着相同的途径,很正确地而且容易地做好它 。

  那些已经修习一段时日的比丘们,必须要特别留意 ,虽然他们已经从禅定中撤出,但是那个曾经护持心意的念住,却不能放走它或让它散失。在行、住、坐、卧四种姿势里,在履行自己生命的职责时,事实上,在做 一切事情时,都要有念住伴随着,并且监护着预备字眼 。或是说,行者的内心必须要有念住和清明的觉知现前 ,不要让心神放逸,而被自己情感上的执着推向这样或那样。因为这是心意的性向,它一直习惯于怀藏这些情感上的执着在心灵里面。

  当念住与预备字眼一起呈现,而且全面地在自己身上现前时,行者经由身行、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 ;无论如何,是不会犯错的。它将是合宜而庄重的,将 不会冒犯他人的耳目。不论他的行动是缓慢而审慎,或是快速而有劲,都没有分别,都依然在适当、庄重的界限内,为人之所乐于视听。当行者修习禅定时,心意能够很快地坠入定境,因为念住控制并守护着心意,而行者所做的事情都在自己的内心里面。就像照顾一只动物 ,可以随意牵来工作,没有麻烦,决不捣蛋或是做出任何危险的事,除非放任它自行其道。

  当行者设法全程去留意和控制心意的时候,即使还没达到他所期望的,完全的专注和宁静,然而它也不会游荡去惹事生非,给自己制造更多的业行和痛苦,除非放任它自行其道。

  译于埔里迎福门1999/5/14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内观禅修的探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