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佛法的精髓,所以世尊说:「四念处是正向解脱、涅槃的唯一道路。」
■ 色无常、心无常 与 中国气功
有位定力和观力很强,又很有精进力的中国学生,于极短时间内就体验到「色无常」和「心无常」,他因修习四念处而打通了任脉、督脉,所以他说,一定要任、督二脉都打通了后才能内观到色无常和心无常,我跟他说,这是邪见来的! 记得几年前,我初次到San Jose一个四念处禅修道场,亲睹一位壮大的年青出家人在禅堂上叫喊和震动,interview时我好奇的问禅师,方知他是菲律宾华裔,因练中国气功不当而产生后遗症,来此短期出家,期望能对治他的异常气动。
为了破除这位学生的邪见,我约他去见禅师,禅师说:「止观是一种mental state,以现代术语来说,它可称为energy,而不是中国人的“气”,气是不存在的,修习止观是要净化和提升mental state,身体虚弱或生病的人也可以透过修习内观而获得解脱,但病痛并不见得会消除。」 这位学生于是恍然大悟:阿罗汉所以身痛而心不苦啊!
禅师说过:「初获尚带有观念性的智慧后,所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将体验观念化了,特别是当内观很清楚时,它可能引发其它一些复杂的理论,同时将内观经验联接到不同的事物上,而创造出一套新理论来,但这些新理论有可能不准确;因此,这就变成了二件事,一件是确实的体验,另一件则是受世俗生活、积习冲击的思想模式….有些人虽具有观照和掌握真实法的能力,但并不表示内观智慧将会生起。」
■ 禅修报告 Interview
每个学生都要接受禅师每天或每隔一天的interview,向禅师报告每天的修习进展和状况,同时可请示问题。 我与一位法友得到禅师的允许,一起接受interview。 Interview时最好以简单、朴实的字语报告,避免套用名相或理论 (诸如:此有故彼有、相依不相载啦,或柳暗花明又一村啦、或什么质能互换、动者恒动啦….等等)。
禅师会衡量学生的体力、根器等因缘,给予不同的对治方法,有时甚至会观察学生的业力、性向而采取以牙还牙、以毒攻毒的对治方式。 禅师告诫我们:「不要有进步或退步的得失心态,得与失是你们的主观判断(judgement),正统的禅师特别重视修行经验和正知见。」
结束禅修前的最后第二次interview,我与这位法友事先安排好话题,要向禅师套出我们想要知道的“秘密”。 问:「禅师,您教过这么多学生,西方学生和东方学生的资质各如何?」 禅师答:「各有优点,对我而言,教西方学生比较有挑战性,他们大部份是经过理智抉择来修Vipassana的,而东方学生不少是带着传统或宗教信仰来的。」再问:「禅师,您教过的学生中,证得初果以上的有没有1%?」 「这个不能回答。如果学生没有成就,禅师何必教禅呢?我只能这么说,如果在真正的好禅师(尤指老禅师)的指导下能连续修习一年,证得初果以上的机率应该超过1%。」
佛陀在「大念处经」里的强调和担保:「精勤修习四念处七年、六年、五年….或仅一年…..或仅一个月….或仅一周….便可望当生获得阿罗汉果或阿那含果….。」我们亲自从禅师口中得到了确证,同时也将缅甸马哈西尊者在明贡尊者座下修习不到一年便圆满毗婆舍那观智,以及他百万以上学生获益的记录,在此提供给佛友们,愿与佛友们共勉。
■ 慈悲禅 Metta Meditation
禅修期间,禅师教导十天的慈悲禅。 又每天晚上约行一小时的慈悲观,再加诵「慈悲经 Metta Sutta」回向给一切众生。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修定的业处,成就前三者可达三禅或四禅,成就舍无量心可达四禅或五禅。 有相当定力时,慈悲心识就像白色波浪或白云般地一波波发射出去给众生,一般人很难领会到这种安详、纤细又深广、无言、无量护念众生的四无量心禅。
慈悲禅又称护卫禅(Guardian Meditation),如果是瞋心、业障重的学生,禅师会要他先行一段时间的慈悲禅。 毗婆舍那禅修者在进展到某个智阶时,也会被指示修习慈悲禅。 这修行解脱层面的慈、悲、喜、舍心禅,与伦理、宗教层面的热心、善心、慈悲心、广结善缘是有不同的。 『如果我们真的爱护自己,真的爱护别人,我们应当为自己的解脱而努力,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的引导他人至解脱…』寻法比丘的这忠言值得我们深思。
■ 清醒的孤独
禅师在他的结季安居期间,有时会接受极少数几个学生,有时因安居环境的限制,他只接受男学生。 约二年前,禅师在澳州结季安居,我要求前往被拒,禅师说:「不行! 那儿只有一个房子,而且只有一套浴厕。」 前年底,禅师要到瑞士雪山结冬安居,我再要求前往被拒,禅师说:「不行! 雪山上只有一个小木屋,而且是瑞士学生背着我划雪撬上去的。」 禅师提示我:「因为戒律的关系,妳不能长期跟我修学,妳去找个女阿罗汉禅师吧。」 「那里可找到女阿罗汉禅师呢?」 「找找看啰。」
飞越过冰寒的「阿尔卑斯山脉」,再攀登上这海拔二千英尺的橄榄山林来修习四念处,却仅仅是起步而已! 禅修期间每天攀爬至后山行禅时,Robert Frost的这句名言 “森林里有二条叉路,我选择人烟稀少的一条,所见果然不同Two roads perged in a wood, and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一遍复一遍的在心中烙印后,沈化为 “清醒的孤独” 感。
这 “清醒的孤独” 感,是对世尊的告诫和遗教,深刻省思、体会后的坚定信念。 世尊告诫:一个人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尸骨可积累如王舍城的毘富罗山高,而所流出的泪水比四大海水还多…….; 我只教导一件事,那就是知苦集和向苦灭---心得究竟解脱 I teach one thing and one thing only:suffering and the end of suffering---the sure heart”s release。 世尊入灭前遗言阿难:要以自已为依归,不外求任何依归;要以法为依归,不外求任何依归;要以四念处为依归,不外求任何依归。
这条路是如此的正直、明确、殊胜,然而对我而言,却是长远又艰辛! 想到轮回的险难和外道邪说日渐猖盛,身心如临深渊! 更是殷切渴望修习高度的明觉! 愿以此意大利禅修,回向我 竭尽余生进趣悦享这清醒的孤独:独一静处,专精禅观,以安详、深细、无言、无量的慈悲喜舍护念众生。 愿一切众生 亦皆得进趣悦享这清醒的孤独,以实修观慧来理解和弘扬世尊的正法律。
4-30-02 in Little Hut, Houston
《意大利禅修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