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日光疏(上)▪P200

  ..续本文上一页的法无我空性,中观也就不需要在小乘的基础上再去抉择究竟的法无我空性,大小乘之间在空性的正见上亦就不应该有高低与辩论。

  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章讲述“观”时也提出先要认清所破法之相,如说某人没有,先要认识彼人一样。如是要抉择无我,首先要明了此“我”及其自性,相续中必须现起它的总相,并引用了《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中的“未触假设事,非能取事无”作为此许之教证。虽然众生执著的所知法,即所破之相无量无边,但最关键的是要捉其根本,对此作详细观察、破析,则可将无量无边的所破相破尽无余。若不捉其关要、细致破除,尚有实法留存者,在如是边戏之中仍会产生实有执著,由此亦无法从三有轮回中获得解脱。大师又在《入中论·善解密意疏》等论典中说:中观应成派建立不共的所破法,并非臆造的宝瓶等现法。若许此等是应破境,那么会引出世俗中根本无有宝瓶等现法的太过。故尔应成派建立的所破法,应该是宝瓶等现法上的实有。大师在《辨了不了义论》与克主杰在《中观总义·善缘者睁眼论》等中说:虽然中观二派都分开二谛而抉择胜义谛,但其主要差别在于是否承许世俗法有堪忍自体。按自续派的观点所许,世俗法应有堪忍的自相实有,而应成派自宗则连名言中亦不承许有堪忍的自相实有。此根据是自续派的清辨论师在《中观论释·般若灯论》等中说:一切世俗法并非仅以分别心假立(臆造),承许为自相之他生,遍计法是自相实有,自宗承许为真世俗谛,将自续的含义解释为“自在成立”之义。格鲁派认为中观自续派所安立的所破法,即内识与所境二者聚合意以外独立的自相实有法。应成派建立不共八大难题之一的观点即世俗法都是臆造、名称而已,没有独立的自相实有。比如寻找天授,仅依名称而得,倘若于彼进一步详细观察,从他的眼、耳、手、足等根本找不到天授的存在,故应成派自宗不共建立的世俗法仅仅是臆造、名称而已,此外的一切法皆为所破法。

  其实宗喀巴大师乃文殊菩萨在雪域化现的三大菩萨之一,亦是莲花生大师及阿底峡尊者的化身,这是雪域共同承认的。在他早期著作的《三主要道论》、《现证庄严论善说·金鬘疏》、《甘露妙药论》以及给仁达瓦上师的信函等论典中所说的观点与宁玛派所许大中观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正如班钦洛桑曲坚所说:“大智成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尊者),又化洛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二世DL格邓江措亦说:“成就持明莲花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我顶礼。”文殊化现慈氏公唐仁波切说:“雪域开创佛法莲花生,彼义如理修持阿底峡,于彼遣除邪论宗喀巴,三者无二以教量成立。”宁玛派大成就者观世音菩萨化现的华智仁波切亦云:“五明通晓开显萨班尊,显密善说之源宗喀巴,一切佛法教主龙青巴,雪域三大文殊我顶礼。”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云:“大圆心部窍诀义,各诸大德所修持,道果息灭大手印,无二中观等异名,实上离心智慧故,一切皆为许相同。”又在与沙格西的《辩论书》中说:“是故殊胜义之本性中,前后智者成就同密意,如能建立雪域持教众,无需辩论依法获安乐。”由此可见各大宗派的圣者论师们所许观点的究竟密意都是等同无别的,并且各派大成就者皆为同一佛的化身,诸大论师皆于各自了义的诸论部中亦如是说过。请详阅于《定解宝灯论·新月释》的第一品与第四品中习知。是故应该以理正解各宗派建立观点的密意是圆融无违的,否则,若偏袒执著者,容易造成诽谤圣者大德与谤弃正法的严重过患,甚至连皈依戒亦会破毁。乔麦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云:“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发露忏悔无义罪。”故应以正念心信解大乘教法。《宝性论》云:“虽近恶知识,恶心出佛血,及杀害父母,断诸圣人命,破坏和合僧,及断诸善根,以系念正法,能解脱彼处”。何者依止恶友及恶知识而嗔恚佛陀,以致恶心出佛身血、杀害父母罗汉破和合僧,彼者若能正思法性系念于心,必定能获得解脱,何人意嗔圣法则永无解脱的机会,有智之士应当善加取舍实为重要。

  宁玛派依靠正确了义的教理来评析格鲁派所许的观点:宗喀巴大师在后期著作中,以大悲心为初学者示以暂无自性的单空见解,在修行上教以执著空性而修的原因,是很多初学者对密续部、般若经及中观论典中所说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尚未以理伺察抉择产生殊胜的定解,仅于口中说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仍然不能摧毁其相续中对万法产生的实有执著。如果将与空性双运一味的光明执为实有法,则易落入邪道。为免误入歧途等弊端,宗喀巴大师以愍念众生的大悲心在《辨了不了义论》、《入中论善解密意疏》、《中论释·理海》等论典中宣说了真实胜义谛乃为单空,并着重强调在修行时不能远离对单空的执著等方便理论及其修要,如是善导众生乃为彼之密意所在。其观点虽如上述有不可思议的必要性,然而彼之部分弟子却认为大师后期著作中的观点对利根者亦是最为究竟了义的,因此对这一类有偏执的学者,应用教证、理证来予以遮破。

  这里尚需注意的一点是,在以教理评析各大宗派的观点时,切莫理解是对破宗喀巴大师等个人进行破斥,而是在评析彼等观点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差别,因为彼诸观点皆为诠释佛陀暂时与究竟的密意而安立,所以都是承认、弘扬,并不是在破斥佛陀的密意。比如内道的大小乘虽然互相暂有辩驳等破立,但都异口同声地承许佛陀为人天导师、三界怙主,故绝对不是在破斥,而是在不同的角度抉择了佛陀暂时与究竟的密意。

  首先以教证来破析他宗承许应成派不破现法仅立单空的观点。如《般若十万颂》云:“须菩提,若对微如毫端的名相产生执著,亦不得究竟佛果。”《般若摄颂》亦云:“虽说五蕴空,菩萨勇士者,尚行相状故,未信无生故。”即证悟世俗五蕴法仅于胜义中是空性,并非般若的究竟见解。若以胜义理论抉择法界大空性时,不能遮破六识、八识面前的世俗现法者,那么彼识岂非应成正量,此许显然与佛经相违。《三摩地王经》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是量,圣道复益谁。”对方回辩说:若连宝瓶等现法亦遮破了,应成世俗中根本无瓶等现法的过失。驳斥曰:此回辩妨难之理不成立。因为此与抉择法界空性毫无关系,法界本性中本无二谛分别,大平等性故,更不可能存在宝瓶等现法。月称论师在本论自释中云:“问曰,以无胜义生故,虽破他生,然色受等法是现比二量所得,应许彼等之自性是从他生,若不许尔,如何说有二谛,应唯一谛,故定有他生。答曰:此实如是,于胜义中非有二谛。经云:“诸比丘,胜谛唯一,谓涅槃不欺诳法。一切诸行皆是虚妄欺诳之法”。”为此皆需以胜义理论来彻底打破六道众生三门所境的一切现法,以致天翻地覆之际才能接近圣者不共的境界。《入二谛经》云:“天子,若胜义中,真胜义谛是身语意所行境性者,则彼不入胜义谛数,成世俗谛性。天子!于胜义中,真胜义谛超出一切言说,无有差别,不生不灭,离于能说、所说、能知、所知。天子!真胜义谛超过具一切胜相一切智境,非如所言真胜义谛。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欺诳之法。天子!真胜义谛不能显示,何以故,以一切能说、所说、为谁说等法,于胜义中皆是无生,诸无生法不能宣说无生之法。”此外佛陀复于诸多显密的经续教典中皆曾如是宣说。

  再以他宗自己亦承认最为了义的中观论典之理来进行破析。龙树菩萨在《赞不可思议论》中云:“若谁分别空性,其分别心亦皆空性。”又于《赞缘起论》中云:“究竟本性中无舍亦无立。”若以他宗的观点而言,世俗不清净的实有法应该遣除,单空应该建立,如是则与龙树菩萨的观点成现量相违。又于《中论》中云:“何者耽余法,有实或无实,彼等佛教中,并未见真谛。”如是直接指出了谁者执著世俗中显现的有为法或胜义中许为单空的无为法,皆未现证真实胜义谛。又于《回诤论》中云:“我无承认故,我即为无过。”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直接引用此颂义来讲述了不分二谛、亦不承认世俗现法为实有的了义观点,如是大中观虽无任何承认,但亦无任何过失。如此不承认现、空、有、无等诸边的宗派最为究竟了义,均无任何过失。如《中观四百论》云:“有非有俱非,诸宗皆寂灭,于中欲兴难,毕竟不能申。”有、无、二俱、非二俱等诸边皆已寂灭,对寂灭一切边戏的空性深义欲兴诘难诤论者,毕竟不能真实申辩,仅仅是分别妄心而已。尽管不承许世俗法,但承许单空者亦不是大般若的究竟观点。如《中论》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六十正理论》亦云:“自性不生故,为何有生法?”月称论师于其注释中解释说:“地大等自相不生,既无自生亦不可能从水的湿性中产生,亦就没有他生,地大本即空性故。”(颂词中说自性不生,注释中释为自相不生,何为自相不生?即地大等不生。)如是在以理论抉择胜义空性时直接明显地遮破了世俗现法,而他宗却认为地大等现相不能破,只须要说实有空。此许观点依据上述的教证是难以得到成立的,因为上述的教证中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尚未如是宣说故。月称论师又云:“如果认为即使自性不生,世俗中色受有生。呜呼!此诚误入歧途也。”亦就是说认为诸法在胜义中无生、世俗中有生,而且不破现法,这样分开二谛的观点在究竟上实属极微细的邪见。本论云:“若谓自相依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无性。”若是分开二谛,世俗谛中真能成立有自相的缘起生法,那么菩萨入根本慧定现证空性的智慧岂非应成毁坏诸法之因。实则不然,诸法决定无有自性,既不分开二谛,亦不应单独承许世俗现法。总之,凡是持胜义理论面前…

《入中论日光疏(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