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日光疏(上)▪P205

  ..续本文上一页相对逐渐成熟,尚未具有能力理解无生大空性时,便从见闻觉知的角度,将众生所执为实有之生灭法与无生大空性折衷,留取了众生所见的生灭之相,去掉了众生额外安立上去的实有执著。如应成派的缘起法、自续派、格鲁派的单空见,皆令众生了达缘起法,待执著已大半去除,根性已完全成熟时,诸佛菩萨便直接宣说了本无生灭的大空性,令其了悟诸法的究竟实相——一真法界的真如本性。如是随顺众生的根机、意乐,渐次迂曲而最终使众生回归本原,登上法王的宝座。由此应成派才呈现出其遣荡一切、超然卓越的独特风采。

  粗略看来缘起生似乎与四边生中的他生较相类似,实际上两者之间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应成派的缘起生如幻如梦,是不经详细观察暂时得出的结论,与芭蕉树一样毫无实体。而许他生者,认为是实有之因产生了实有之果,是经观察后成立的。其实在以胜义理论观察时,根本找不到一个“他”的存在,因为有种子时无果,果上无原先的种子,种与果不会同时并存,就象昨天与今天、上午与下午、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等不可能同时并存一样。又象在梦中,不观察时好象有种种因果法,其实连世间人亦知道梦境毫无实体,皆为迷乱习气所幻化,根本没有一个堪忍自体的“他体”。又如幻化师幻化出的象马、男女等,本来虚幻无实,亦就无所谓“他体”。否则,所谓的他生难以避免会有下列过失:因生果时,因若已灭则此因应成断灭法,因若未灭则此因应成恒常法。而应成派承许的缘起生本身即是不用胜义理论详细观察的假立现法,一旦用以理论观察时则本体空性,现与空亦是互为圆融一味无违的。

  三、破四句生因:它是同时观察因与果的殊胜理论,诸经典与智藏论师的《二谛论》以及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门论》等中都用到了这一理论。此理论主要是破除有实宗承许因能产生实有果的观点,遮破此执著的方式归摄起来约有四种:即多因生一果,多因生多果,一因生多果,一因生一果,称此为四句生因。运用此理观察抉择以及遮破的方法,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论》中云:“设若多因生一果,应成一异体无因;设若多因生多果,不能成立一体果;设若一因生多果,不能成立异体果;设若一因生一果,应成勿须聚因缘;是故因果之缘起,离实一故无异体,除一异体假立外,真实义中无有生。”

  全知麦彭仁波切又在《智者入门论》中依次第分别解释上述理论云:“所谓多因生一果、多因生多果、一因生多果、一因生一果之四句生因中,无论何者,若能以理善加观察皆不成立。

  设若多因生一果,应成一异体无因:

  有者作如是念:由所缘境、眼根、心所中的作意、光明等多因生起眼识之一果,故谓异体之因可以产生非异体之一果。破曰:非异体之果应成无因。如是则非异体之因亦不能产生非异体之果,故异体非异体即多体一体皆应成无因,因为没有多体一体所不包括之法故。是则多体一体所摄之诸法,应成要么恒有、要么断无。

  设若多因生多果,不能成立一体果:

  如果认为多因生多果,以心所的作意无间产生自性的眼识,依靠眼根产生能持取外境之识,从而缘于外境产生各自形象之识。破曰:如是则各各之因所产生的不同识与眼识非为一体,故识应成多体。若如是许者,并非此等因生起眼识之一果,因为各别之因产生各各差别之果,其总体之眼识应成无因。若谓:这些差别部分的反体皆除一识外,无有异体。破曰:如是安立为多因生多果应成无义,并成多因生一果,彼者亦有如上所述之过。若谓:虽然本性一体,但从不同侧面(反体)上是假立的异体,故无过失。破曰:诸因对假立的法起作用后,不会生起自相实有之识,那么实有之识应成无因。若果的本性为一体,却有很多差别的部分,显然法与有法应成异体。

  设若一因生多果,不能成立异体果:

  如果认为犹如所缘境的蓝色花朵之一因产生自己的后后相续,及产生他人之眼识等多果。试问,是仅从此一因产生还是偕同余者而产生呢?若许前者,异体之果应成无有能生之因,并且一因亦不能产生一果,一体与异体之果皆应成无有能生之因。如是上述过失仍然难免。若许后者,蓝色外境及观待光明、眼根、作意而产生眼识,所生之果不成一体,以各各不同之因生起各各不同差别之果故。

  设若一因生一果,应成勿须聚因缘:

  若谓一因产生类似自己的一果。破曰:以眼根为喻,除了生起与其自己相似之法外,不会生起眼识,那么一切众生应成聋子(不能闻声)、瞎子(不能见色)等,无疑有很大的妨害。上述破四句生的理论是《中观二谛》中所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又在大圆满金刚智慧中自然流露出破四句生因的理论,故于《智者入门论》中云:“此外,如果承许多因生一果者,果法不应有(色、形、味等)多体,应成唯一,然以理论观察时无可分析的实有一体法,不可能成立;若许多因生多果者,则多因生一果的作业根本不成,即便是集聚多因亦应成无义;若许一因生多果者,同样无分析之一因亦不可能成立,不观待任何法的独一因能生果永不可能;若许一因生一果者,亦不能成立,因为此与集聚因缘能产生各种果法成直接相违故。因此无论是因或果都没有一个实有堪忍的一体性,既然无有一体,亦不会有由一体组成的多体,对多体的法亦是依其同类的根据假立为一体,同样,对一体法亦依其种种差别的分类假立为多体。名言中唯以这种方式来安立因果法。此外,以胜义理论观察时,在多因生多果、多因生一果、一因生一果、一因生多果的四句生中,任何一者亦不成立能生所生的因果法,所以诸法毫无堪忍的自体,如梦境般虚妄无实。”以上所述并不是在破斥尚未以胜义理论观察的情况下所承许的多因生一果等法,而是破斥正以理论观察时所承许的自相法。此破四句生的理论是从因果能生所生之反体而抉择诸法空性的。

  四.离一多因: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文殊上师欢喜教言论》中云:“离一多因如同锋利的宝剑、利刃,能顿时斩断一切分别实执,此理简明易解,观察时亦很方便,抉择的范围亦非常广泛等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在经典中的《楞伽经》等,论典中的《中观庄严颂》,月称论师的《入中论自释》及其《入般若波罗蜜多根本论》等中皆用到了这一殊胜理论。“离一多因”并不是从因、果的能生与所生之侧面观察,而是直接从诸法本性的反体来作抉择。如果诸法本来实有存在者,要么是一体、要么是多体。

  首先观察一体的这种情况,可以将一根柱子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又将上部分分成上中下三分,如是分析后就会发现成为一体的柱子根本不存在,这些支分亦是分别心假立而有。如是以理观察时,不仅粗相的法不存在,且连极微尘许亦根本无有。如是推知既然没有一体,更不可能有多体,因为多体是依靠许多个一体组成的。就象经堂里一个人都没有,亦就不可能有许多人组成的僧团,所以多体是建立在一体的基础上。其实应成派在名言中本身不破假立现法的自相而随顺世人所许,在尚未以胜义理论观察时,因缘缘起所假立的一体、多体法均不必遮破。

  离一多因,其所立、能立、比喻等在宗喀巴大师的《现证庄严论·金鬘疏》与甲曹杰的《中观庄严颂略释》以及荣顿巴尊者的《现证庄严论广疏》等中皆有详细广述。尤于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颂注疏·文殊上师欢喜教言论》中有很深广明晰的论述,可以参阅了知。

  以离一多因来抉择人我、法我、有为、无为等诸法自性空(有为包括内外的器情诸法,无为包括虚空及不可思议我等)。由于一切所知法已经被正理抉择为自性本空,故应归摄遍计与俱生执著的一切所境法而如是介绍空性的要诀,即不仅无患六根识面前的所境法,乃至外道的遍计法都一并归摄而如应的抉择。并且能立的离一多因及所立的自性空皆为无遮法,亦是一体关系。其能立是从抉择远离一体多体的这一反体而言,所立则是从无自性的这一反体而言,其实都是无我的本性。这样依靠离一多因就能成立自性本空的究竟实相。虽然无分别的实有一体与多体如同水火互不相容,但分别无实(假立)的一体或多体相互间是有关系的,因为多体是建立在一体的基础上。

  下文对离一多因作具体的阐述,并且以此理论来破析人我与法我的执著。

  在小乘中将诸法分为有为法与无为法两种。其中有为法即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世俗诸法。彼宗以理观察抉择有为法后,承许粗相色法的基础即无方分微尘,心法相续的基础即无时分刹那。如以宝瓶为例,可以将宝瓶打碎,碎片再碎,碎至外力不能再碎之时,可以用心识分析,如果其有大小或方分,则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非为一体。可以将其一分为二,其中一分又可分为二,如是分至无穷,小乘宗如是分析观察后,认为粗细色法之极微尘再无方分,并许此无分微尘为自相实有。

  复次于心法亦作类似的观察与分析后,认为其极微即无时分之刹那为自相实有。彼宗认为若不安立无分微尘与无分刹那为实有之基,则于粗大的色、心等世俗诸法就无法成立。外道许此(无分微尘)为恒常、小乘许此为刹那性,虽然所许有别,但彼二的共同点即是实有。

  首先对承许无分微尘与无分刹那是否实有存在这一问题而以正理来进行观察。外道胜论派承许无分微尘是相互接触而存在,内道小乘有部派承许无分微尘相互间虽不接触,但互有作用力,即相互束缚而存在(此与近代的自然科学很相近,繁不赘述)。若许无分微尘间相互接触而存在者,那么当两个无分微尘的一端接触时,其另一端是否接触?若说不接触,则微尘有触之端与无触之端应成有方分,非为无分微尘。若说二尘间相互接触,那么二尘应融为一体,即成一尘,如是须弥山王亦应成一尘,故许无分微尘间相互接触极不应理。若许无分…

《入中论日光疏(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