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日光疏(上)▪P256

  ..续本文上一页故。

  凡是漏法五蕴中,应知即使针尖许,

  无不皆为苦与患,诸蕴故为痛苦源。

  犹如不净污泥水,火坑以及罗刹洲,

  如是知此心安住。然此痛苦所依处,

  异体无常蕴聚中,何者乃为所云我。

  设若观察我本空,河流及雨空屋般,

  如是知引定解生,乃至未散此中住。

  若散失时则复然,如前依次作观察,

  有时亦于无次第,种种观察任一思。

  于此数数作观察,有时观察他蕴聚,

  有时观察自蕴聚,有时观察诸所作。

  贪著何亦如此破,总之思察此四者。

  放置非理作意者,伺察之轮转不息,

  生定解如伺察量,于此种种所缘中,

  心能明确诸观察,应入相续不间断。

  如草一一燃火般。我于往昔诸时中,

  心生非理之作意,寂灭分别众相续,

  此位安置观察修。设若生起疲倦时,

  对治伺察无力为,诸烦恼亦尚未生,

  于舍性中而休息。一旦倦消复原力,

  又复如前分别察,如是伺察之心识,

  正知正念而安住。设若忘失正念时,

  烦恼又复再生起,见敌应持兵器般,

  分别伺察再发起。如黑暗中现光明,

  如是伺察分别心,纵小于恼能妨害,

  大者治恼何须说。轮回有为诸过患,

  如是观知有多少,无为涅槃量亦等,

  当知无上寂清凉。

  二者、彼于相续中生起之量:

  何时修后于自他,五蕴及诸有为法,

  了达异体及无常,痛苦本性与无我。

  内心生起胜定解,勿须功用勤作中,

  诸法见如破烂相,时能摧伏烦恼矣。

  远离烦恼波浪故,此时无浊之意海,

  类似圣者自在境,获得寂止三摩地。

  心于安住寂止中,看视心性证胜观,

  此仍三乘所共许,亦为最初入门道。

  三者、彼之必要:

  何时缘起如幻化,诸法本来无生故,

  无有法我空性中,远离一异等二边。

  无二平等法界性,乃为大乘道所证。

  殊胜光明之法界,亦为善逝如来藏,

  了悟此性即证得,不住有寂大涅槃。

  此乃胜净与大乐,大无为之恒常法,

  本具功德之大我,无上般若波罗蜜。

  无上秘密精藏义,俱生义之大乐界,

  以致自生智慧体,此中圆满诸佛法。

  彼依上师之窍诀,直接解说大圆规。

  是故大乘显与密,共同前行净心道。

  破裂有为迷乱网,分别观察乃善道。

  首以分别观察力,制伏起惑之相状,

  生起蕴空定解后,离三界之愿贪求。

  此后次第诸缘相,渐近寂灭于空性,

  所断对治不求故,远离偏袒诸贪执。

  无贪大悲之现相,法界空中如鸟翔,

  无畏游戏三有中,获得佛子圣果位。

  依靠如是之圣教,寂止胜观道前行,

  清净心之诸行相,已说三乘深要道。

  清净心之诸行相,分别伺察愈修持,

  如是如是烦恼减,烦恼如是愈减薄,

  如是易于修寂止,如火所炼之纯金,

  耐锤且易变众形,无贪之心亦如是。

  何者天界千年中,于三宝处皆供养,

  所需一切之资具,何者仅于弹指顷,

  心识观念一切法,痛苦无常空无我,

  经云此较前福德,无计其数而超胜。

  宣说大乘四法印,八万四千法蕴者,

  此二功德说同等。如是善说修彼后,

  则以深广智慧藏,于千百万经部中,

  精要如理修持后,无难速诣解脱果。

  此说善根浊世过,尤被此患迫害众,

  以离贪法甘露力,愿得寂灭之果位。

  麦彭文殊欢喜著。茫嘎拉(吉祥圆满)!

  全知麦彭仁波切又于《修持净心之行引导》中明示:

  顶礼金刚上师!

  修持净心之行引导时,以如法的行为在寂静处安坐,思维暇满难得等理后,对修法生起欢喜心。在自己的头顶上明观世尊释迦牟尼佛,周围有大小乘的很多僧众围绕。如是明观后,于彼等敬献七支供,口中称颂:“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当作是念:在此一座中愿我与一切有情的心相续中,皆能生起净心之行的修习次第,并从内心深处以猛励敬信而祈求加持。复作是念:愿诸有情获得圆满佛陀的大宝果位而修持净心之行引导次第。首先将对引生自己贪心或其余的对境观想如尸陀林解剖尸体一样,从右眼开始各分为皮、肉、骨、内脏等不净物,以意将三十六种不净物各各分细至究竟微尘,内心则能明知身体的种种过患。复于身体的骨肉等各各作归类:坚硬的属地大,暖热的属火大,动荡的属风大,血液小便等潮湿属水大,孔隙窍穴属空大等。以慧眼观视,彼诸法相非为一体,犹如凶残的毒蛇集聚一处,蕴聚的身相亦是虚假的。当知其坐修时间不拘长短,乃至自心尚未如是明现之间应不断修习。经藏中云:“譬如大米、青稞、黄豆等堆聚一处,智者士夫明鉴此是大米,彼为青稞”等。同样对蕴聚之界分析、伺察时,能认知此蕴聚上有如是如是之异体法。

  首于色蕴分析:如是一次明观后;再于受蕴分析:其分为苦、乐、舍三种觉受,乐受又分为见美色、闻妙音等多类,各类又分为多种,于此种种觉受进行分析、伺察;复次想蕴:有善恶之种种想,分别又有柱子、宝瓶、象马、男女等很多不同界性之想,故于想蕴亦应生起是各种异体法的定解;复次行蕴:生起心相应受、想以外的心所、作意、接触等各种皆为行蕴。此又可以分为多种:诸如相应善心所的信心、惭愧心等,相应恶心所的无信、无惭、贪嗔等众多分别心。其中如贪与不贪之心所,若以境、时、相而分则有无量,故意念行蕴亦即多种法而作伺察;复次识蕴: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根识,其各者亦有众多分类而作意,诸如持蓝色、黄色等各种眼识,对此应当进行伺察。如经云:“诸色如聚沫,诸受似浮泡,诸想同阳焰,诸行喻芭蕉,诸识如幻事,日亲之所说。”(日亲指释迦牟尼佛)。对此若能生起殊胜定解,当于尚未散失之间而安住。若稍有忘失或相续中断,则不必刻意思此,应转移到另外的无常法等进行思维。当诸法自体在形成时,不会住于第二刹那而无间变化,从最初产生至最终毁灭之际,如闪电般仅是一刹那间的生灭而已。似于长劫安住的器世间亦即如此,凡是所作法皆以刹那生灭的假立相续而住,如同河流水与灯火尖,如是了知后而安住。

  诸器情世间有成则必有坏,如外在的四季迁变,内有情的从小到老、地位的从高到低、从盛到衰、从乐到苦等,自他所见闻的各种诸法皆为刹那生灭的本体,一切所作犹如闪电、河流、云雾等一样变化莫测,对此乃至尚未生起明清的定解间不断修习。此念若稍有散失,又于众多法聚的刹那不住、变化莫测的有漏蕴聚善加观察,不仅粗法与相续,甚至每一刹那亦皆为苦性。诸如现在的痛苦为苦苦;虽然现似安乐,但刹那不住而毁灭,如是形成相续为变苦;现在虽是安乐或为痛苦、无记,如同具有毒素的食物,终究无不成为痛苦之因,依于前前刹那相续产生后后刹那。若不具前一刹那之因,则不生后一刹那之果,以成生果之障故,一切刹那皆为苦因乃为行苦。凡是与此三苦所联系的以及三界所摄之有漏诸蕴都是痛苦的本性,如同在火宅、粪泥中无少许安乐般,乃至尚未生起如是稳固的信解间而精进思维。

  此外,对寒热地狱等六道的各种痛苦,以及对自心最有害的痛苦,有无次第或多少不定,无论见闻何种苦境,凡是三界中的大小痛苦皆当尽力思维而如是作意,其苦相各异、种类繁多、极难忍受。乃至尚未获得圣道之前,不断产生、不计其数,真实苦不堪言,彼诸痛苦皆从有漏近取蕴聚之相续而产生,乃至内心尚未生起定解间应当伺察其过患而引生,并于生起定解中安住,至此力集中未散失间一直如是忆念而安住。如果一旦散失此分别念之力,又当由前三种伺察所引生的定解来了知所作性之五蕴乃为无常、异体、痛苦的本性。当知所谓有补特伽罗、人我、自我只是颠倒执著而已,其实补特伽罗、人我、自我之本体何者亦不成立,如明眼者能确认花绳本非蛇相。同样以智慧之眼能了知,微尘与刹那蕴聚之相续,除不观察而假立为我以外,再无其余堪忍实体之我。总而言之,虽然所证主要是无我空性,但不必仅仅着重此之抉择,如果以前面三种伺察的方法来着重抉择时,此力亦能无难易知。彼亦于无我的定解尚未消失间而修习。若又产生其它分别念时,即不能跟随此念,应当如前观察诸蕴异体,依缘次第而修习。有时观察自续五蕴,有时观察他续五蕴,有时观察总的所作法,凡此三中于何者易便而应作伺察。起座时,回向善根,并于安闲中休息。

  再者,正座时伺察之轮转动不息,如草燃火,以致其它分别念无有生起的机会,应当如此尽力护持相续,中间若心生疲劳时,当无任何念思而休息。一旦又生起其余分别念时,应想生起此等念思有何用处,故应数数生起如理作意,乃至于所缘能任运生起坚固的定解。在座间时,若心有散乱亦应以上述思维之力,令心境中呈现出如理作意而成就大义。经藏所说的修习次第,无论是智者或愚者都是简明易知的,除观修大义以外,勿须观待勤苦劳作,如是修持后,于心相续中能产生相应的觉知。

  言不为主修为主,若修不说心内知,

  不修仅说如鹦鹉,是故应当观住修,

  班玛江诚所劝请,并供纸等作记录,

  麦彭尊者总摄要,一饮茶间直撰著。

  茫嘎拉。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修持净心之行引导》中如是宣说了人无我胜观智慧的殊胜修法。

  二者.圆满法无我之真实胜义修法分二:菩萨出定之单空修法,菩萨入定的般若大空性修法。

  一、菩萨出定之单空修法(亦即中观自续派着重抉择破一切有边实执之单空修法):其修法的必要是众生由无始以来的实执分别心生起种种烦恼,造诸恶业而不断的受生于轮回、循环不息,感受无量痛苦,而单空又是遣除实有执著最有…

《入中论日光疏(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