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P24

  ..续本文上一页心,无疑是颠倒的行为,也会受到智者正士的呵毁。

  辛五、(不应贪著王位的威名):

  问曰:不能惩治他人,国王就没有威势名望,只有猛厉地治罚他人,国王死后才能得到大名称,所以国王应严厉地治罚他人。

  国王命终后,名称无少德,

  无德与屠狗,何无大名称。

  国王命终之后,其名称无有少分能灭罪业的功德,既无功德,也就像屠夫在狗面前施威,他为何没有大名称呢?

  国王在世时,如果他具足威势,能以强力惩治不服从者,以此而暂时会得到一些威望名称,但是这种名称在他死后一点用处也没有比如说一个恶王,生前他以残暴的手段杀害一切反对者,使全世界的人都闻其名而变色,这种威势名望也算够大了,然而在恶王死后,不管其名望如何大,对他的恶业无有任何减少作用,威望名称实际无有丝毫功德,不能减轻他的任何痛苦果报。无有丝毫功德意义的威望,其实与那些杀狗的屠夫一样。屠夫在所屠杀的狗等旁生前,其威势也可算是到了极点,狗等旁生一见到就会吓得粟粟发抖,而不管屠夫如何威风,他都不会有任何令人称羡的名称,这种威势也只有罪业,而没有功德。同样,一个国王为了威望而残害众生,只是愚痴的作为,在他死后,这些作为不但无有功德,而且也不可能留下什么大名称,就像历史上的那些臭名昭彰的恶王一样,死后只有一个为世人所鄙夷唾骂的臭名,与长久堕入恶趣的苦果。

  譬如说,以前有一个富人的女儿死了,富人为她举行极为隆重的葬礼,用了大量金银财宝陪葬。当时有一名贫女看见后,非常羡慕,她想:这位女人死后能够得到如此隆重礼遇,也能得到许多财宝,我也应该死去,以求得到这些。于是她立即自杀。国王为了后世名望而惩罚很多人,其实与此愚昧的贫女自杀一样,不可能得到任何所愿的结果。因此,国王不应以自己有权利惩治他人而骄傲,这种权威不会有任何利益。月称菩萨说:“如诸恶国王,因名起傲慢,则诸恶盗贼,为何不起慢?”诸以权势而傲慢者应当思维,自己若因无有少分功德的权势威名而傲慢,那么诸凶悍的盗贼、屠夫等人,也应可生起傲慢。而这无论如何也是不应理的,自己当认识我慢之过失而彻底断除骄傲。

  庚三、(破由种姓而骄傲)分三:一、破由恃王子而生骄慢;二、破由王种姓而起骄慢;三、破由作保护众生的事则为王种。

  辛一、(破由恃王子而生骄慢):

  问曰:具足刹帝利种姓的王子,当绍王位,因此王子应当骄傲。

  若时大权势,由自福德招,

  是则不可说,此终无权势。

  若现时的大权势,是由自己往昔所作福德业的感召,如是则不能说,别人始终无有这种权势。

  得王位权势并非因种姓家族而致,而是以自己在昔日所作的福业感召。因此,每一个众生都有同等机缘获得王位,现在当得王位者并不是他个人所特有的不共福缘,不值得以此而骄慢。按无欺的因果规律,每一个得王位权势者,皆是因其昔日的福德善业成熟而致,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过:顶礼一次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之转轮王位,然其功德之边尚不可尽。以前有一位穷人见到德护如来,生起欢喜心而以七粒豌豆供养,后来得到金轮王、四天王主尊等果报。而每一个有情在无数劫的轮回中,过去无疑都做过一些善业,现在和未来也都会做一些善业,虽然这些善业的成熟果报日期有先有后,但是无论如何,如佛经中所言:“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每一个有善业的众生,都一定会有得到权势果报的机缘。因此国王的权位并非稀有难得,现在得王位者,只不过是自己的善业成熟而已,如果以此而目空一切,认为自己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福报而骄傲,显然是不应理的。

  譬如说,工巧明处是具足智慧者皆可学习的,每一个人都有精通拥有这些技术的机会。同样,国王的权位,也是每一个能造善业者都可得到的果位,每一个人都平等地拥有这种机会。因此现时得位者不应以骄慢,暂时没有得位者也不应嫉妒,月称菩萨说:“此世诸王位,皆依自福德,故他升王位,不应生嫉妒。”

  辛二、(破由王种姓而起骄慢)分二:一、非由无始以来就有各各种姓决定;二、既有四种种姓则不一定本体是王种姓。

  壬一、(非由无始以来就有各各种姓决定):

  问曰:当国王是刹帝利(国王)种姓的特权,其他种姓皆无此殊荣,因此以刹帝利种姓的尊贵而生骄慢是应当的。

  诸生活方便,世间说名种,

  故一切有情,无种姓差别。

  由各种生活方便式样的不同,世间才说有各种种姓,因此就一切有情的本体,并无种姓差别。

  以刹帝利种姓而骄慢,唯是愚痴计执,实不应理。因为就众生本体而言,或说从久远历史观察,人们本无任何种姓差别。在劫初时,南赡部洲化生的人们具足福德,各以喜乐为食,个个飞行变化自在,也没有男女形象区别。其后渐渐因食用地上的食物,人们身体出现了孔穴,渐渐现出男女相,又生起贪欲而导致了胎生的人类。其后,人们共有的香稻又出现了个人盗取蓄积现象,于是人们选出了一些道德较好的人看守稻田,大家共称这些看守农田的人为刹帝利种姓。而那些不喜愦闹,乐欲寂静生活,以苦行调伏诸根的人被称为婆罗门种姓;听从国王命令而为其做事的人称为吠舍种姓;从事耕种等粗活的人叫首陀罗种姓。各种姓是以各自从事的事业与生活方式而分,并非由本体上的差异而决定其种姓。因此,刹帝利种姓与其他种姓者,并不决定有本体的贤劣贵贱差异,实不应以此而生骄慢。

  譬如说,同一种质地的瓦罐,若盛糖即名糖罐,盛酒名酒罐,盛不净粪尿即名不净粪尿罐,各瓦罐质地虽无异,却因作用分工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同样,有情众生本体无异,只是因事业与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四种姓之名。月称菩萨说:“贤种和劣种,皆由业存活,各自业不同,称为各种姓。”因此执自己决定为刹帝利种姓而生骄慢,极不合理。

  壬二、(既有四种种姓则不一定本体是王种姓):

  问曰:四种姓是从远古时代就已决定的,因此就种姓血统而言,现在刹帝利种姓的本体与其它种姓有差别,由此也应当骄傲。

  过去时久远,女性意动摇,

  是故刹帝利,非由种姓生。

  过去的时间久远,而女性对男人的心意容易动摇,所以现在的刹帝利种姓并非一定是由刹帝利种姓而生。

  诸执着刹帝利种姓血统高贵者,应舍弃对血统本体的非理傲慢。因为自四种种姓出现区分后,各种姓人们纷纷繁衍后代,经历的时间已非常久远,在此漫长过程中,各种姓血统难保不混杂。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时久远,二是因女人对男人的心意极容易动摇改变。刹帝利种姓的女人,并不一定只会忠于刹帝利种姓的男人,一旦有了时机外缘,心意易变如恶症一样的女人也会经常与其他种姓的男人交合,以此而在其种姓中混合了其他种姓的血统。在古印度历史上,公主王妃越轨行非法的事,也屡有发生。所以,现在的诸刹帝利种姓,难以决定都是清净的刹帝利种姓血统,而其他三种种姓的血统由于战乱灾难等外缘及刹帝利种姓中女人的内缘,都有混入刹帝利种姓中的可能。以此任何人也不敢保证,自己是由纯正的刹帝利种姓而生。

  譬如说,昔日有一名叫拉干德的商人,将一个金瓶寄存在一户婆罗门家中,若干年之后,拉干德去看自己所寄存的东西,金瓶已被主户换成了银瓶,而主户婆罗门已变成了刹帝利种姓,拉干德也没争辩,仍叫那户人家替他保管银瓶。又过了多年,拉干德又去看,银瓶已被换成了铜瓶,而主户也变成了首陀罗种姓;再过多年后,商人拉干德的瓶子已被换成了铁瓶,而主户以变为吠舍种姓。世事的无常变换,是任何世俗事物也难逃脱的,主户的种姓与拉干德的瓶子一样,在并不长远的时间,便有了四种变化。所以,有智者岂能执种姓血统而生骄慢,月称菩萨说过:“过去时无边,女性意动摇,是故诸国王,勿生种姓慢。”

  辛三、(破由作保护众生事即当为王种):

  问曰:刹帝利种姓血统不一定清净,也许是事实,然而从所作事业方面说,保护世间者为刹帝利种姓,由此超越了其他种姓,应当骄傲。

  首陀由作业,既成刹帝利,

  首陀由作业,何非婆罗门。

  首陀罗种姓者由作保护世间的事业,既然能成刹帝利种姓,那么首陀罗由作读诵吠陀等事业,以何理由不能成婆罗门呢?

  如果许作保护世间事业者,即为刹帝利种姓,那么种姓即成非决定的法,应当断除骄慢执着。因为若许作保护世间事业者,即为刹帝利王种,那么首陀罗种姓由作保护世间的事业,也应许他们为王种。首陀罗种姓虽然在古印度被视为最下阶层的种姓,他们平时所做也是粗重的农耕事业,但他们改变其事业,做一些保护世人的事,这也是完全能做到的。再者,他们也可以做一些婆罗门的事业,如读诵祠祀、禳灾、赞颂、歌咏四吠陀,修持苦行禅定等,做此类事业时,又以何理由不能成为婆罗门呢?由此而观察,种姓若观待所作事业而定,则世人无有决定的种姓。一个人做国王的事业时,若应称为王种,那么做农务时,即应称为农民种姓,做乞丐时,也应成为乞丐种姓。因此,不应仅以暂时从事的保护世间事业,执自己决定为王种而生骄慢。

  譬如说,按古印度习俗,婆罗门不挤牛奶,挤牛奶唯是首陀罗种姓中牧人的事业,如果有婆罗门挤三天牛奶,他立即会被人称为首陀罗种姓,如是看来,种姓又有何固定可言呢?又譬如说,人们坐船过河时,对面为彼岸,始发地为此岸,然而抵达对岸后,原来的始发地又成了彼岸,到达地称为此岸。彼岸此岸观待而取名,并无决定不变的自性。同样,世人种姓也唯是观待事业,而不停的变化,有智者不应以自己暂时的事业而执自己决定为某种姓也。此处虽以国王为例,而实际…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