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上在针对每一个有种姓地位事业傲慢者,故诸学者应举一反三,对照各自之无明我慢以观修摧毁。
庚三、(明远离恶行的其他方便)分二:一、破国王对分布众财之权势而生骄慢;二、破王应起大骄慢。
辛一、(破国王对分布众财之权势而生骄慢):
问曰:国王具足大权势,能随意为众人分布发放财富等,由此应生骄傲。
如王分权利,不能分罪恶,
智者谁为他,自摧毁后世。
如同国王有权分布财富一样分布罪恶,是不能做到的,因此智者谁会为了他人的小利乐而摧毁自己后世的安乐呢?
国王固然有权利分布公众的财物,然而这种权利并非值得骄傲之处。作为国王,他为了笼络臣民,巩固地位等目的,有时也会做一些给臣民发放布施的行为,将国库中长期积聚的财富分布给下属,这是他可以自主的权利。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认为国王有大功德。一方面他在此暂时施财过程中,往往会生起傲慢烦恼,染污自相续;另一方面,作为一般的国王,自己并无能力创造财富,他所有财富都来自于公众,是由种种非法手段榨取百姓的血汗而积聚,这些财富的积累过程实际上是罪业的积累过程,历代国王为了积聚财产,曾造过无数恶业,夺走过无数百姓的血汗生命。而这些罪恶,国王不可能象分布财产一样,自主地分布出去,罪业果报是作者必须独自承受的,此是世俗中无改的因果规律。洞察因果规律的圣者们说过:士夫各自所为的善恶业,如自己的影子一样恒时亲附,没有受报之前,终不离自身。因而国王为了布施笼络眷属而积财造恶业,这种做法十分愚痴,如果是能够了知因果取舍的智者,谁会为了让他人暂时得到一点小小财利而自己去造大恶业,毁坏自己后世的长久利乐呢?
譬如说,有人宰杀一条水牛,用来祭天后,分给众人食用,使他们享受了一顿美餐。杀牛者可以自主将肉分给众人享受,可是分布杀牛罪过的权利,他是不可能有的,他必然要承受全部的杀生罪业,独自去经受后世堕落地狱恶果。同样,国王虽有权分布积累的财富,然为积累财富而造的恶业,他却无能力分布,只有独自承受。因此,诸智者当如月称菩萨所说:“来世欲乐者,不应谤今生,来世安乐事,今生亦应作。”欲求后世安乐即不应做谤今生的恶业,而应做真正的善业。无垢光尊者对此也作过忠告:“由从贫众取收高赋税,虽塑佛像发放布施等,他人依善积恶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作为寻求长久利乐者,当遵从忠告,彻断自己于世俗财利权位方面的执着,而修持真正的善道。
辛二、(破王应起大骄慢):
问曰:国王有至高无上的自在权势,所以应该骄慢。
自在所起慢,当观他有势,
若等若增胜,善士心不起。
如果有以自在权势所起的我慢,应当观察他人也有权势,或者与自己相等,或者他人增胜,有此等善思维分别慧的士夫,自心决定不会生起我慢。
人趣有情中,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有至高无上的自在权势,能有智慧善加观察思维者,也绝不会如是生起大我慢。如果自己生起了权势威望方面的我慢,应当观察在世间,其实还有许多具足自在权势者,比如自己是一个小国王,那天下与自己相等的国王有许多,比自己威势大的国王也有不少,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君王有压倒一切的权势。因而,以权势起大我慢,无疑只是夜郎自大,或井底之蛙式的愚痴表现。同样道理,认为自己于智慧、学识、技艺、容貌等等各方面超胜他人,而生大我慢者,当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与自己同等者,实际上不乏其人,而超胜自己者,也大有人在。能有智慧作如是善加思维观察的正士,决定可以打破一叶蔽目式的愚痴计执,而断舍内心的我慢烦恼。
譬如说,有一个掌财婆罗门,他的妻子容颜较佳,由此她生起了我慢,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美女。有一天她对丈夫说:“我容貌如此美丽,你为什么不给我购买最好的衣饰呢?”掌财婆罗门颇有智慧,他缓缓告诉妻子:“你确实很美丽,应该有最好的衣饰,但是你应先到愤怒国王那儿,看看王妃们有何等装饰,再决定吧!”那位妇人到了王宫,见到了美艳的众王妃,她的傲慢顿时崩溃了,便自惭形秽地回到家中,从此不再执自己美貌而生慢心。同样,以权势等自在而生骄慢者,如同掌财婆罗门的妻子一样,唯是目光狭窄的愚痴表现,若能善加观察他人,傲慢定能息灭。月称菩萨说:“国王于劣者,也不应起慢,何况与等同,或胜起慢心?”诸有权势或超人之处的士夫,当善自思维此中深义,彻断痛苦种因的我与我所慢。
第四品终
第五品 明菩萨行品
丁二、(明发起菩提心已学菩萨行的轨则)分四:一、正说菩萨行;二、明断烦恼障碍的方便;三、明远离耽著烦恼所缘境的方便;四、明为成就道器而净治弟子身心的方便。
戊一分四:一、明所得佛果的殊胜;二、明得果的因受持菩提心;三、成立佛果是遍智的理由;四、劣慧小乘畏惧大乘的原因。
己一分三:一、佛陀所作的事业殊胜;二、佛果殊胜;三、十四无记不能成立佛非遍智的理由。
明知世俗轮回的过患而生起厌离心后,当发起殊胜菩提心进入大乘菩提道,求证无上佛果。此务必先了知佛果的殊胜,尔后方能生起为利众生而誓取正觉菩提果的愿行,所以于此紧接着善说佛果的殊胜,引导大乘种姓者发心修持菩提行。
庚一、(佛陀所作的事业殊胜):
问曰:如前已说应断四颠倒厌离轮回而求菩提,那么菩提果又有何功德呢?
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
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诸佛三门所有动作,无一不是利益众生的因缘,乃至出入呼吸气息,亦是利益有情之事业。
于生死轮回生起厌离后,不能只求自利,而应当趋入殊胜的大乘菩提道,求证究竟佛果。因为只有佛果才是最完善的果位,得佛果者对能究竟广大地饶益一切有情。证得究竟正觉果位的诸佛,有不可思议的利生事业,其身口意三门所有动作,皆是饶益众生的因缘,如《三昧王经》中说:“百千种光明,法王足下放,地狱尽清凉,除苦获安乐。”佛陀足下发光,即是使地狱众生脱苦得乐的因缘;“由佛履阃故,聋盲喑哑辈,贫穷薄福等,诸根悉具足。”佛陀踏上残废贫穷人家的门阃(门槛),也是使他们诸根得到完具,摆脱苦难的因缘,类似教证在大小乘经典中有许多。从佛语而言,佛语无不是清净圆满的法语,能显正法,令众生决定出离、趣大菩提;由佛意而观,佛陀妙智圆满,不住涅槃而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恒时利益有情,具如《宝性论》中所言。佛三门作为,乃至任运自然的微妙呼吸气息,也在为有情作大饶益。佛陀所呼出的气息,于地狱中现如密布浓云,从中降下甘露,熄灭地狱毒火,使广大地狱众生获得清凉安乐,地狱众生能由此对佛陀生起不可思议的信心,亲见佛陀的微妙身相,即刻从地狱恶趣中解脱。佛的呼吸都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利生功德,何况佛的圣号、庄严宝相、说法等,此等更是饶益有情的奥妙事业。月称论师说:“具智慧世尊,一切身语意,无有为自利,唯行利他众。”,证得佛果有如是殊胜的功德,所以诸修行者理当因此而发起志求佛果的菩提心,勤修菩萨行。
譬如说,以前有一幻化师,恭敬迎请一名叫着多吉的具德比丘到自己的宫殿中结夏安居,幻化师的宫殿下面有许多幻化轮,因此而自然成办了许多事业。安居圆满后,幻化师十分感激着多吉比丘,供养了丰厚的供品。比丘说:“我其实什么也没做,你何故如此客气呢?”幻化师说:“有您住在此处,我的事情就能自然圆满,尊者您虽无心也无勤作,但您实际上是我的利乐之源!”同样,佛陀安住于法界无量殿中,外表上即使无任何勤作,然而不可思议的利益有情事业,也会如同幻化轮一般,自然任运地旋转不息,降下广大的饶益事业甘露,其事业远非有分别戏论勤作者所能比拟。故当对佛陀世尊生起恭敬信心,自己亦应为此而精进于菩提道。
庚二、(佛果殊胜):
犹如死主声,世间皆生畏,
如是遍智声,死主亦生畏。
犹如死主的声音,世间一切人闻之皆生怖畏,如是遍智的名声,死主也会闻而生畏。
佛果功德不仅表现在三门作为随时皆是饶益有情,为众生带来利乐之事业,而且佛陀的威德能令一切有缘众生从怖畏中解脱。世间众生的怖畏境,分说有生老病死、地水火风的灾难,非人猛兽仇敌等无量无边,而其中最令众生怖畏者,莫过于死主。甚至当死主的音声传到耳边时,一切凡夫众生都会心惊胆裂,恐惧到极点,由此可见死主对世间人的威慑力量。然而就象世人害怕死主一样,死主也极度害怕遍智佛陀。佛陀的声音传至众生耳边时,死主即当被摧毁,因为众生从此可依佛的教言远离一切怖畏,摧毁生死轮回获得究竟涅槃,由是更可了知佛陀不可思议的威德。佛经中说:“何人闻我名,彼等善趣中,随依一乘获得涅槃。”何人闻到佛的名号,即能依之而于善趣中趋入三乘安乐道,最终获得解脱涅槃大安乐。类似教证在大乘经论中尚有许多,若能了知佛果的此等功德,修持者对佛果的希求心即会自然生起。无垢光尊者有教言说,若要生起无伪菩提心,必须要有三个条件:其一、缘有情的大悲心;二、意念菩提心的功德;三、意念佛陀的功德。若欲生起菩提心,趋入菩萨行者,于此尤应依教而行。
譬如说,国王得生太子时,为了庆贺,必定会宣布大赦,将牢狱中的犯人全部释放,如是使人们闻之即生大欢喜。同样,佛陀的名声传入轮回众怖畏中有情的耳边时,有情即能从怖畏轮回狱中出离,生起大安乐。月称菩萨赞叹佛陀的功德时说:“何人若听闻,如来此名号,悉皆解脱故,彼亦成佛因。”因此有志追逐安乐者,当如鹅王趋莲池般,毫无犹疑地趣入大乘菩提道。
庚三、(十四无记不能成立佛非遍智的理由)
问…
《中观四百论广释——句义明镜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