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许未察及城墙相联处,或有孔之罅隙可容小猫出入。但彼知任何较大动物欲出入此城,非从此门进出不可。世尊,我所知传承的信仰亦复如是。世尊,过去世阿罗汉,正等正觉诸佛舍弃贪、嗔、懒惰、烦恼、困惑。此五障为心病能使解悟羸弱;持心于四正念。兼修习七菩提分而证无上正等正觉之圆果。未来世阿罗汉、正等正觉诸佛亦将如此行之。」
18 薄伽梵住那烂陀的帕瓦哩卡□果林与诸比丘如是宣说关于戒定慧的法要。彼谓:「修戒则定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定则慧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慧则心从漏得解脱──欲漏、有漏、见漏及无明漏。」
19 尔时薄伽梵在那烂陀随宜住已,语尊者阿难说:「来,阿难,我等去拔塔里村。」「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于是佛与大比丘僧众向拔塔里村进行。
20 尔时拔塔里村诸优婆塞闻佛已到达该处。彼等走向佛所,向佛作礼,就座其侧以后,白佛言:「世尊慈愍,请到村上休息室去。」薄伽梵默然许可。
21 拔塔里村诸优婆塞知佛已接受邀请,从座起向佛作礼,右□毕,即向村上休息室走去。到已,彼等散鲜沙于地,铺设地毯于休息室,安置水瓶并挂上油灯。彼等再到佛前向佛作礼,就座其侧以后白佛言:「世尊,村上休息室已全部布置就绪,鲜沙、地毯、水瓶、油灯,均已安置,唯圣知时。
22 尔时薄伽梵著衣持钵与大比丘僧众走向村上休息室。到已,洗脚入室,靠中柱而坐面向东。比丘僧众亦洗脚入室,靠西壁□佛而坐面向东。拔塔里村诸优婆塞亦洗脚入室,靠东壁坐在佛之对方,面向西。
23 尔时薄伽梵告拔塔里村诸优婆塞说:「诸居士,此是行恶不正直的五失。何者为五?第一,行恶不正直,因懒惰而遭贫困。第二、恶名远播。第三、无论其参加任何社团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士或沙门━━彼觉得自惭与忐忑不宁。第四、死时忧虑不安。第五、身坏命终,堕入地狱。诸居士,此是行恶的五失。」
24 「诸居士,此是行善的五得。何者为五?第一、行善者因实行正直,因勤奋而获大财富。第二、善名远播。第三、无论其参加任何社团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士或沙门━━他有自信力和镇定。第四、死时无忧虑。第五、身坏命终,上生天界。诸居士,此是行善的五得。」
25 尔时薄伽梵向拔塔里村的优婆塞开示法要至于深夜,使彼等皆大欢喜。彼谓:「诸居士,现已深夜,可宜知时。」「是,世尊。」彼等回答说;即从座起,向佛作礼,右□而去。于彼等归去后不久,薄伽梵亦退入其丈室。
26 尔时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为抵抗越祗人,在拔塔里村筑城一座。同时有无数神祗,在拔塔里村划封数以千计的宅地。凡宅地是属于有大威力的神祗,彼等恿怂最有权威的国王大臣去该处建造居宅。凡宅地是属于中等神祗,彼等恿怂中等的国王大臣去该处建造屋宇。凡宅地是属于下等神祗,彼等亦怂恿下等的国王大臣去该处兴建房舍。
27 尔时薄伽梵以其伟大超人的天眼望见数以千计的神祗在拔塔里村划封宅地。彼于破晓时分起来语尊者阿难说:「阿难,谁在拔塔里村筑城?」「世尊,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在该处筑城,为抵御越祗人。」
28 「阿难,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为抵御越祗人在拔塔里村筑城,彼等曾与忉利天天神约定。我以我之伟大清明超人的天眼望见数以千计的神祗在拔塔里村划封宅地。凡宅地是属于有大威力的神祗,彼等怂恿最有权威的国王大臣去该处建造居宅。其中神下神亦复如此(其全文见本章第二十六节)。阿难,当阿利安人仍常往还及商贾云集,此拔塔里子城将成为一大都市与商业中心。但此拔塔里子城将有三种危险,一者从火,二者从水,三者从朋友失和。」
29 尔时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走向佛前互叙寒暄及问候起居,侍立其侧以后白佛言:「唯愿世尊慈允今日与大比丘僧众赴舍间午餐。」佛陀默然许可。
30 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知佛许可遂各还家。归家后,备办甜粥糕饼已讫,即来白佛言:「世尊,诸事已备,唯圣知时。」尔时薄伽梵于清晨著衣持钵与大比丘僧众走向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的宅第。到已,坐于敷座。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即亲手奉献甜粥糕饼,以佛为首,下至诸比丘僧。佛食既竟,置钵已,彼等取两小凳,就座其侧。
31 当彼等就座已,佛陀以偈赞曰:任何智者居住此地供养僧众━━能自调伏之善人,以此功德回向划封宅地之神祗。互相敬礼,互相尊敬。彼等以仁慈待之如母亲之对于独子;人为神所眷顾者,彼等常有幸福。佛陀以偈赞叹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己。即从座起。离去。
32 尔时摩竭陀大臣苏尼陀与瓦沙卡罗尾随佛后说:「今天沙门乔达摩从某门出,该门将名为『乔达摩门』;从某渡头渡河,该渡头将名为『乔达摩渡』。」其后佛所从出之门是名为「乔达摩门」。
33 尔时薄伽梵走向河边。时恒河水涨泛,欲渡河者或求船,或求筏,或求桴。世尊此时如大力士一屈伸臂顷即不见于恒河此岸,与诸大比丘僧众再出现于恒河彼岸。
34 尔时薄伽梵见人求船、求筏或求桴,欲用渡河,遂说偈曰:幻世正缚扎筏桴,已渡苦海者造桥梁以渡池沼,彼为知者,彼为得救者。
《南传大般涅槃经 第一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