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大般涅槃經 第一章▪P2

  ..續本文上一頁或許未察及城牆相聯處,或有孔之罅隙可容小貓出入。但彼知任何較大動物欲出入此城,非從此門進出不可。世尊,我所知傳承的信仰亦複如是。世尊,過去世阿羅漢,正等正覺諸佛舍棄貪、嗔、懶惰、煩惱、困惑。此五障爲心病能使解悟羸弱;持心于四正念。兼修習七菩提分而證無上正等正覺之圓果。未來世阿羅漢、正等正覺諸佛亦將如此行之。」

  18 薄伽梵住那爛陀的帕瓦哩卡□果林與諸比丘如是宣說關于戒定慧的法要。彼謂:「修戒則定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定則慧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慧則心從漏得解脫──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

  19 爾時薄伽梵在那爛陀隨宜住已,語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拔塔裏村。」「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拔塔裏村進行。

  20 爾時拔塔裏村諸優婆塞聞佛已到達該處。彼等走向佛所,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白佛言:「世尊慈愍,請到村上休息室去。」薄伽梵默然許可。

  21 拔塔裏村諸優婆塞知佛已接受邀請,從座起向佛作禮,右□畢,即向村上休息室走去。到已,彼等散鮮沙于地,鋪設地毯于休息室,安置水瓶並挂上油燈。彼等再到佛前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白佛言:「世尊,村上休息室已全部布置就緒,鮮沙、地毯、水瓶、油燈,均已安置,唯聖知時。

  22 爾時薄伽梵著衣持缽與大比丘僧衆走向村上休息室。到已,洗腳入室,靠中柱而坐面向東。比丘僧衆亦洗腳入室,靠西壁□佛而坐面向東。拔塔裏村諸優婆塞亦洗腳入室,靠東壁坐在佛之對方,面向西。

  23 爾時薄伽梵告拔塔裏村諸優婆塞說:「諸居士,此是行惡不正直的五失。何者爲五?第一,行惡不正直,因懶惰而遭貧困。第二、惡名遠播。第叁、無論其參加任何社團如刹帝利、婆羅門、居士或沙門━━彼覺得自慚與忐忑不甯。第四、死時憂慮不安。第五、身壞命終,墮入地獄。諸居士,此是行惡的五失。」

  24 「諸居士,此是行善的五得。何者爲五?第一、行善者因實行正直,因勤奮而獲大財富。第二、善名遠播。第叁、無論其參加任何社團如刹帝利、婆羅門、居士或沙門━━他有自信力和鎮定。第四、死時無憂慮。第五、身壞命終,上生天界。諸居士,此是行善的五得。」

  25 爾時薄伽梵向拔塔裏村的優婆塞開示法要至于深夜,使彼等皆大歡喜。彼謂:「諸居士,現已深夜,可宜知時。」「是,世尊。」彼等回答說;即從座起,向佛作禮,右□而去。于彼等歸去後不久,薄伽梵亦退入其丈室。

  26 爾時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爲抵抗越祗人,在拔塔裏村築城一座。同時有無數神祗,在拔塔裏村劃封數以千計的宅地。凡宅地是屬于有大威力的神祗,彼等恿慫最有權威的國王大臣去該處建造居宅。凡宅地是屬于中等神祗,彼等恿慫中等的國王大臣去該處建造屋宇。凡宅地是屬于下等神祗,彼等亦慫恿下等的國王大臣去該處興建房舍。

  27 爾時薄伽梵以其偉大超人的天眼望見數以千計的神祗在拔塔裏村劃封宅地。彼于破曉時分起來語尊者阿難說:「阿難,誰在拔塔裏村築城?」「世尊,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在該處築城,爲抵禦越祗人。」

  28 「阿難,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爲抵禦越祗人在拔塔裏村築城,彼等曾與忉利天天神約定。我以我之偉大清明超人的天眼望見數以千計的神祗在拔塔裏村劃封宅地。凡宅地是屬于有大威力的神祗,彼等慫恿最有權威的國王大臣去該處建造居宅。其中神下神亦複如此(其全文見本章第二十六節)。阿難,當阿利安人仍常往還及商賈雲集,此拔塔裏子城將成爲一大都市與商業中心。但此拔塔裏子城將有叁種危險,一者從火,二者從水,叁者從朋友失和。」

  29 爾時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走向佛前互敘寒暄及問候起居,侍立其側以後白佛言:「唯願世尊慈允今日與大比丘僧衆赴舍間午餐。」佛陀默然許可。

  30 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知佛許可遂各還家。歸家後,備辦甜粥糕餅已訖,即來白佛言:「世尊,諸事已備,唯聖知時。」爾時薄伽梵于清晨著衣持缽與大比丘僧衆走向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的宅第。到已,坐于敷座。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即親手奉獻甜粥糕餅,以佛爲首,下至諸比丘僧。佛食既竟,置缽已,彼等取兩小凳,就座其側。

  31 當彼等就座已,佛陀以偈贊曰:任何智者居住此地供養僧衆━━能自調伏之善人,以此功德回向劃封宅地之神祗。互相敬禮,互相尊敬。彼等以仁慈待之如母親之對于獨子;人爲神所眷顧者,彼等常有幸福。佛陀以偈贊歎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己。即從座起。離去。

  32 爾時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尾隨佛後說:「今天沙門喬達摩從某門出,該門將名爲『喬達摩門』;從某渡頭渡河,該渡頭將名爲『喬達摩渡』。」其後佛所從出之門是名爲「喬達摩門」。

  33 爾時薄伽梵走向河邊。時恒河水漲泛,欲渡河者或求船,或求筏,或求桴。世尊此時如大力士一屈伸臂頃即不見于恒河此岸,與諸大比丘僧衆再出現于恒河彼岸。

  34 爾時薄伽梵見人求船、求筏或求桴,欲用渡河,遂說偈曰:幻世正縛紮筏桴,已渡苦海者造橋梁以渡池沼,彼爲知者,彼爲得救者。

  

《南傳大般涅槃經 第一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