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持心的平衡——禅修心钥(下)▪P3

  ..续本文上一页a)的特性,简单地说,胜义法即是不藉由概念的禅修,而能直接体验到的所缘。有三种胜义法──色法、心法与涅槃。

  色法由地、水、火、风四界所构成,每一界有其个别、独特而固有的特性。

  当我们说「表现出…… 特相」时,也可说是「有…… 的体验」,因为我们正以身体的感觉去经验这四界的特相。

  地界的特相是坚硬;水界的特相是流动与黏结;火界的特相是冷热等温度;风界的特相则是拉紧、紧绷、紧张或贯穿,以及另外属于动力方面的运动。

  心法也有其自相,例如心有识知所缘的特相,而触心所则有接触的特相。

  请立刻将注意力移到腹部的起伏上,对这动作保持正念,你也许会知道它是由感觉所构成。拉紧、紧绷、压力、移动──这些都是风界的现起,你可能也会觉得冷热等火界,这些感觉都是你心的所缘,是你审查的诸法。如果经验是来自直接的感知,而你又以特定的方式觉知感觉,那么便可以说择法出现了。

  择法也能识别佛法的其它样貌。当你观察起伏的动作时,可能会自然注意到有两个明显的过程正在发生。一是色法,紧张与移动的感觉;另一方面则是意识──能觉知这些所缘,正在注意的心。这是对事物真正本质的一种领悟,继续禅修,其它的了悟也会随之生起。你会看到所有的「法」都具有无常、苦、无我的特相。择法觉支会引领你在本质上与每个名色所缘中,见到这些共相。

  随着对无常、苦、无我的了悟成熟,智慧便能通达涅槃。在此情形下,「法」指的即是涅槃。因此,择法也同时意指对涅槃有识别力的领悟。

  涅槃的特点是,它不具有可感知的诸法所拥有的共相,但有其自相──恒、常、无苦、极喜与安乐。就如其它所缘,涅槃也是「无我」(anatta),但其「无我」的本质与一般诸法的「无我」不同,并非依据苦与无常,而是极乐与永恒。当心通达涅槃,这样的差别透过择法──详细审查且识别力强地领悟「法」──而变得明显,它已引领我们到达此处,现在让我们清楚地看见。

  ﹝近因──自发的慧﹞

  我们可能会想知道,如何让择法觉支生起。根据佛陀所说,只有一个起因──一定要有自发的慧──直接的领悟。为了明了这种慧,你必须策动自己的念,敏锐地觉知任何生起的事物,心便能洞察诸法真正的本质,这项成就需要如理作意──适当的觉察。你具足正念地将心指向所缘,然后就会拥有最初的观──直接的领悟。由于择法觉支的现起,进一步的观会自然依序而来,就如儿童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最后毕业一样。

  发展择法觉支的七种方法

  注释书谈到另外七种方法,来帮助择法觉支的生起。

  ﹝一、多询问﹞

  首先是提出关于佛法与禅修的问题。这意味着要找一个熟知佛法的人,并与他讨论。对西方人而言,这第一项要求一定能轻易达到,因他们精通于提出复杂的问题。这是项良好的能力,有助于发展智慧。

  ﹝二、保持内、外部的清洁﹞

  第二项助缘是内、外部──身体与环境的清洁。保持内部的清洁,是指规律地洗澡,保持头发与指甲的整洁,并确保排便通畅。保持外部清洁,是指穿着整齐清洁的衣服,并清扫整理住处。这会帮助心明亮而清晰,因为当目光落在污秽与杂乱无章的事物上,心便容易混乱,若环境清洁,心就会变得明亮而清晰,心的这种状态在理想上有助于智慧的发展。

  ﹝三、平衡的心﹞

  第三种使择法觉支生起的助缘,是平衡信、慧、念、精进、定等五根。(参见本刊第 73 期,页 26-67)其中的慧与信、精进与定等四项是成对的,禅修在根本上有赖于这些成对诸根的平衡。 如果信强而慧弱,便容易受骗,或因过度虔诚的想法而迷信,这是修行的障碍。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理解力太强或聪明过度,心会变得狡猾并想操纵一切,人会在很多方面欺骗自己,甚至关于真理。

  精进与定的平衡也是如此:若过度狂热与过分努力,心会变得兴奋,无法适当地聚焦于观察的所缘上,注意力会转移或散乱,而造成许多挫折。然而,过度专注则会怠惰、昏沉。当心静止,看来似乎易专注于所缘上,但此时可能会放松、舒适地坐着,不久便会开始打瞌睡。

  诸根平衡是老师们必须彻底了解禅修的一个层面,才能指导学生。维持平衡的最基本方法,以及在失去平衡时重新建立的方法,就是加强维持念根。

  ﹝四、远离愚昧的人;五、结交有智慧的朋友﹞

  第四与第五项有助于择法觉支的是远离愚昧、无智慧的人,并结交有智慧的人。什么是有智慧的人?有的人可能深入经藏,而另一人也许能清明地思考事情,如果你与这些人交往,理论方面的学习定会增强,且会培养出一种哲学的态度,这样的活动一点也不坏。

  然而,另外一种有智慧的人,能给你超越书本所能给予的知识与智能。经典告诉我们,这种人最低的先决条件,是他必须禅修,并达到生灭随观智的阶段。如果行者未达到此阶段,不消说他绝对不应教导禅修,因为即使与他的学生交往,也无法在他们身上培养择法觉支的生起。

  ﹝六、省察甚深真理﹞

  第六项支持择法觉支的是,仔细省察甚深的佛法。教导我们去思考某些事,看来也许有些矛盾,基本上,是指从「观」的角度──蕴、界、根等一切无我,去省察名色的本质。

  ﹝七、专注于择法觉知﹞

  最后一项生起择法觉支的重要助缘,是全心全意培养七觉支。行者应该永远喜爱择法,喜爱直接、直觉的领悟。记得只是禅修,无须合理化或理智化你的经验,如此你会获得自己身心的第一手经验。

  第 3 觉支 精进

  勇猛的精进

  第三觉支──精进,是将精力用于引导心持久、连续地趋向观察的所缘。在巴利语中,将精进定义为「英雄本性」(vIrAnam bhAvo),意指「英勇的状态」。这让我们在修习时,得以了解精进的风格与特质的概念──它是勇猛的努力。

  努力而勤勉的人,不论做什么都有能力展现英雄气概,事实上,是精进本身使他们具有英雄的特质。勇猛精进的人会勇敢向前,在执行所选择的工作时,不怕面对困难。论师们说,精进的特相是在面对痛苦或困难时持久的耐性,它是一种即使得咬紧牙关,无论如何也要贯彻到底的能力。

  行者从练习一开始,便需要耐心与纳受。如果来参加密集禅修,你将放下平日生活中喜好的习惯与嗜好;要睡得很少,睡在小小房间中勉强凑合的床垫上;然后起床,花一整天的工夫,一小时接着一小时地努力盘腿静坐。除了十足刻苦的修行生活外,还必须要能忍受心中的苦──对家中美好物品的渴求。

  此外,不论何时,当你确实静下心开始禅修,便可能经历身体的抗拒与疼痛。假定你试着盘腿不动地坐上一小时,才就座十五分钟,令人厌恶的蚊子来咬你一口,「好痒!」最后,你的脖子有点僵直,而双脚则逐渐麻木。你可能开始觉得急躁,习于舒适生活的你,溺爱身体且骄生惯养,通常一觉得有点不舒服,就改变姿势。而现在,哎呀!你的身体必须受苦,而且因为它受苦,你也跟着受苦。

  不愉悦的感觉有种神奇的能力,会让心精疲力竭、迷惑退缩。想放弃的诱惑可能很强,你的心也许充满各种借口:「我只要把脚移动一小吋就好,这能增进我的定力。」或许不消多久,你便屈服了。

  精进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耐心地忍受﹞

  你需要勇猛的精进,以忍耐的特相来面对困难。如果你加强精进,心便会有力量,以耐心与勇气来忍受痛苦。精进具有让心清新与保持其坚毅的力量,甚至在困境中也是如此,你可以鼓励自己,或寻求心灵相契的朋友、导师的鼓舞来增强它。多用精进滋养心,心会再次整肃与强壮。

  ﹝功能──支持疲惫的心﹞

  注释书说精进有支持的功能,当心遭受痛苦攻击而衰弱时,它可以支持心。

  想想一栋老旧倾颓的房子,轻轻一阵风就能让它崩塌。不过,如果你以二吋厚、四吋宽的木材来支撑,房子便能继续维持。同样地,因痛苦而衰弱的心,会受到精进的支持,而生气勃勃且警觉地继续练习,你可能已经亲身经验过这项利益。

  受慢性病所苦的行者,可能对一般的练习方法感到困难,因为要再三地面对疾病会消耗身心的精力,这重担也会令人泄气。有病的行者经常在小参时充满绝望与失望,并不令人意外。他们觉得毫无进步,只是一再地遭遇挫折,一切彷佛都徒劳无功。他们便会生起想放弃、离开密集禅修,或只是停止禅修的念头,有时我以一些开示或几句鼓励的话来解围,他们便会神采焕发,然后可以再次开始一、两天。

  拥有鼓励与激励是很重要的,不论是源于自己或帮助自己的人,当你卡住动弹不得时,可以推你一把。

  ﹝现起──勇敢的心﹞

  ◎精进的质多比丘尼

  精进的现起是果敢、英勇、勇敢的心。佛世时有位质多(CittA)比丘尼的故事,可说明这特质。有一天,她细察身心与生俱来的苦,而受到很强的迫切感所侵袭。结果她舍俗出家,希望自己能解脱痛苦。不幸地,她得了一种慢性病,会无预警地痉挛,可能一天感觉很好,然后就突然生病了。但她是位有决心且不轻言放弃的女子,她想要解脱。当她健康时就专心努力,生病时虽然步调较慢,也仍然毫不松懈。有时她的修习非常有活力且如有神助,然而疾病攻击时,就会退步。

  她的比丘尼同修们担心质多对自己过度严苛,而提醒她要放慢脚步以照顾健康,但质多毫不理睬,继续禅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渐渐衰老,必须靠着拐杖才能四处行走,身体虽然瘦弱,但心却强健而坚定。

  有一天,质多觉得自己实在厌倦这一切障碍,并下定非常坚定的决心,对自己说:「今天我要竭尽所能,完全不顾虑身体,不是我死,就是烦恼止息。」

  质多开始拄着拐杖,以正念一步步地往山丘…

《维持心的平衡——禅修心钥(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