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实知见▪P2

  ..续本文上一页 1998.9.22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 世尊 阿罗汉 正等正觉

  原编序

  本书里的开示乃是缅甸毛淡棉帕奥禅师在台湾新竹壹同寺指导禅修时所讲的。在为期两个月的禅修期间,禅师除了每天给予个别禅修者修行上的指导之外,还对大众开示七次主要的讲座;这些讲稿事先已在帕奥禅林准备就绪。每次讲座之后,各有一次回答问题的开示;这些问题是禅修者写下之后呈交禅师,禅师也同样事先备妥答案。此外,禅师还开示两次讲座:一次是卫塞节(Vesakha day:佛陀诞生、成道、般涅槃的纪念日)时对一般大众的开示。另一次开示于禅修结束时,乃是传统上接受布施后的开示,给予主要的布施者:壹同寺住持、其它施主、禅修活动的主办人及协助者。十六次的讲稿都使用英文,然后禅师以英语念出。为了闻法者(全部是华人)能够受益,这些讲稿都事先译成中文,伴随在禅师的英语之后以华语念出。

  这些开示的内容是关于禅师主要采用的修观行道:止观行道。禅师也教导纯观行道,这是为何禅师给予这两种行道的正统指导。

  本书的内容并非与禅师在台湾所开示的内容一字不差,因为禅师决定在出书之前讲稿必须经过编辑。为此目的,禅师要求在必要情况下可以更改所用的词语,而且在整个编辑过程中,禅师时常接受编辑们的资询。

  编辑工作主要针对表达形式,而非针对内容,也尽力保留禅师在讨论问题与指导修行时独特的讲说英语方式。因为开示的对象多数是台湾以及华裔马来西亚的大乘佛教徒,所以禅师大大地减少他通常会采自上座部三藏与注疏的众多引证。在此必须提到的是,当禅师翻译巴利圣典的引述时,他通常会依照缅甸的传统而加上注疏中的解释。

  禅师提到的巴利文名词大部份都已译成英文。当一个专有名词最初出现时,我们将它的巴利原文保留在括号里;后来再出现时则通常将其巴利原文省略。例如:最初用「无常(anicca)」,后来用「无常」。相反地,有些字直接译成英文会很别扭,也就保留巴利原文,不译成英文。例如:kasina(全体?设计?)、deva(上帝?神?)brahma(极高生存界的高等众生?)。《附录二》收录这些巴利名词的定义,而不是它们的直接翻译。

   编辑工作优先考虑的是维持必要程度的正确性,以及尝试使本书无论对于初学者、禅修者或学者都同样具有可读性。为此缘故,编辑的完全一致性只得稍作调整。由于多人参与翻译与编辑,内容若有任何瑕疵,参与人员当负全部责任。

  

   编辑者(英文本)

   于帕奥禅林

   1998

  

  

  

  中译序

   本书译自英文本《Knowing and Seeing》,乃是1998年4月17日至6月16日,帕奥禅师在台湾新竹壹同寺的开示与问答。由于禅师开示时经常给予闻法者发问的机会,所以除了事先备妥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少临时提出的问题与禅师当场的答复。本书于翻译英文本之余,也尝试从开示的录音带中选取这些实况问答的数据。写录下来的英文内容经禅师审核之后译成中文,当中少数是原有回答的补充,其余大部份为独立的问答,皆汇集于「即席问答篇」。

   然而听写录音带时遇到一个困难:有时听不见禅修者所提的问题,只能听到禅师的回答。对于这种情况,只好根据禅师的回答而拟定可能的问题。这是必须在此说明的。

  对于巴利词汇的中译,本书尽量采取前人已译成的字词。遇到一个巴利字有数种译法时,即将其同义词列于括号中,如:rupa色(色法;物质)、nama名(名法;精神)、utu时节(火界;温度)等等。

   翻译时优先考虑的原则如下:(一)忠于原意、(二)易读易解、(三)平实无华。本书里有两种脚注:英文本编者的脚注与译者的脚注。编者的脚注以「编者注」标示,其余是译者的脚注。为了方便初学者阅读,遇到佛学专有词汇第一次出现时,即尽量在脚注加以解释。凡是在正文或脚注中解释过的词汇,再度出现时往往不再说明;读者可以利用本书附录后面的正文索引与脚注索引,迅速地找到所需的解释。

  本书中,禅师的巴利圣典引证乃是根据(第六次结集的)缅文版三藏。脚注所参考的书名标示在括号内:若是中文书,则写出其全名;若是英文书,则只附上书名的缩写。脚注所参考的英文书有四本,其缩写及全名如下:

  1.Com M Abh:A Comprehensive Manual of Abhidhamma

   THE ABHIDHAMMATTHA SANGAHA

   Pali Text, Translation & Explanatory Guide

   by BHIKKHU BODHI

   KANDY, SRI LANKA 1993

  2.Ess Abh :THE ESSENCE OF BUDDHA ABHIDHAMMA

   by DR. MEHM TIN MON

   YANGON, MYANMAR 1995

  3.P-E Dict :THE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

   by T. W. RHYS DAVIDS and WILLIAM STEDE OXFORD, ENGLAND 1992

  4.Con P-E :CONCISE PALI-ENGLISH DICTIONARY

   by A. P. BUDDHADATTA MAHATHERA DELHI, INDIA 1989

   本书虽经过多人多次校阅,但疏漏仍恐难免。若有任何需要改进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指教。建议事项请与帕奥禅林联络,地址与电话参见本书后的附录三。

   感谢禅师慈悲授权翻译、不厌其烦地接受请示及惠予审核。谨愿一切见闻者同得法益、正法久住、众生离苦。

   译者

   于帕奥禅林

   1998.12

  

  

  再版序

   《如实知见》第二版乃是就初版原本的内容加以增修,除了删除赘字、修改错别字、矫正不恰当用词、校正索引笔画之外,最后还增添了「书名.人名.地名索引」。

   至于巴利文方面,禅师采用的是「第六次圣典结集」所成的缅文版藏经,在某些细节上可能与「巴利圣典协会PALI TEXT SOCIETY」出版的巴利藏经略有出入。原则上,译者仍保留缅甸所承袭采用的巴利文,举例而言:「精进」用viriya,而不用viriya。

   感谢大家对本书的关心与建议,希望继续提供宝贵的意见,并愿更多人齐来共享法益。

   译者 谨记于

   台湾 基隆

   月眉山 灵泉禅寺

   1999.5

   …

《如实知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帕奥禅师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