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实知见

  如实知见

  Knowing and Seeing

  

  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

  (第三版)

  缅甸帕奥禅师讲于台湾

  by Venerable Pa-Auk Sayadaw

  弟子合译

  细目

  禅者序

  原编序

  中译序(含再版序与三版序)

  第一讲 如何修行安般念到入禅

   为何要修行

   何谓修行

   八圣道分

   如何培育定力

   如何修行安般念

   平衡五根

   平衡七觉支

   达到禅那

  问答(一)

  第二讲 如何以其它法门修定

   三十二身分

   涅槃的三门

   白骨观

   五禅支

   十遍

   色遍

   白遍

   地遍

   水遍

   火遍

   风遍

   光明遍

   虚空遍

   四无色禅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

  问答(二)

  第三讲 如何修行四梵住与四护卫禅

   四梵住

   慈心观

   破除界限

   二十二类遍满

   十类方向的遍满慈爱

   悲心观

   喜心观

   舍心观

   四护卫禅

   佛随念

   不净观

   死随念

   结论

  问答(三)

  第四讲 如何辨识色法

   如何修行四界分别观

   如何分析色聚

   如何分析净色

   眼睛里的五十四种色法

   如何辨识心生色法

   如何辨识时节生色法

   如何辨识食生色法

   结论

   〔附注〕:四十二身分

  问答(四)

  第五讲 如何辨识名法

   如何辨识禅那心路过程

   如何辨识欲界心路过程

   如理作意与不如理作意

   意门心路过程

   五门心路过程

   如何辨识外在的名法

  问答(五)

  第六讲 如何透视缘起法的环结

   缘起的三轮

   如何辨识过去

   实例

   如何辨识未来

  问答(六)

  第七讲 如何培育观智以透视涅槃

   思惟智…

   四十种思惟法

   色七法

   名七法

   生灭随观智

   简略法

   详尽法

   生起的观法

   息灭的观法

   生起与息灭的观法

   十种观的染

   坏灭随观智

   其余的观智

  问答(七)

  第八讲 佛陀对其弟子及教法的期许

  第九讲 无上的布施

   对个人的布施

   对僧团的布施

   布施的净化

  即席问答篇

  算数师目连经

  附录一 巴利词汇集

  附录二 帕奥禅修中心

  正文索引

  禅者序

  戒、定、慧三无漏学乃是佛教的修学次第,此三无漏学可使凡夫成就圣位。觉音论师所造的南传《清净道论》即是以戒、定、慧三学为大纲,以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为修学次第。缅甸帕奥禅师指导禅修,不仅依据《清净道论》,还依据巴利圣典及《阿毗达摩》注疏,才有次第分明、内容完整的修学次第。并强调以戒为定慧的基础,保护禅修者的慧命。

  帕奥禅林修学的目标是「现见涅槃」。见到涅槃后,行、住、坐、卧,时时刻刻必须继续再修习观禅。观照名色(五蕴身心)皆是无常、苦、无我。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劣、胜、近、远,这十一项都是观照的范围。如此才能慢慢销减烦恼,进而亲证道果。能观察已断那些烦恼、证何种果位,自己很清楚。故要时时检查未断的烦恼令断,最后断尽所有烦恼,证四果阿罗汉,不受后有,才是真正究竟的解脱。

  在整个解脱道中,观禅(毗婆舍那)必须以止禅(奢摩他)为基础,才能如实照见真实名色法的生灭、无常、苦、无我。若无禅定力的支持,如何能分析色聚,了知身体只不过是地、水、火、风四大种色及二十四所造色的组合呢?当我们起心动念时,若无禅定如何观整个心、心所的心路过程呢?若无禅定力,又如何能观过去、照未来,贯穿整个三世的因果关系呢?因此,帕奥禅林修学的次第即是在「戒清净」的基础上,进而修习止禅业处。证得四禅八定时,达到「心清净」。如此才能辨识名色,证得名色识别智即达到「见清净」。以十二因缘观,观三世的前因后果,证得缘摄受智,即所谓「度疑清净」。有见清净、度疑清净,才能慧观三世因果关系名色的生灭、无常、苦、无我,然后证得思惟智、生灭智,达到「道非道智见清净」。从证得坏灭随观智至行舍智,此七种观智,才能达到「行道智见清净」。进而证得种姓智、道智、果智与省察智,才是所谓「智见清净」。是故观禅以止禅为基础,止禅则以安般念或四界分别观为入门下手处。

  在这末法时代,我还能修学整个原始的禅法,实感庆幸,如同回归佛陀时代般令人法喜。感恩禅师多年潜修与智慧的结晶,才能将如此次第分明的禅法教授后学。他有所谓「外现声闻身,内密菩萨行」的风范。这实在是当代难得的禅师与禅法。更庆幸的是,这次(1998年4月至6月)帕奥禅师应台湾新竹壹同寺与桃园双林寺的邀请,首次来台指导禅修。此举必将带动台湾原始佛教禅修风气,裨补以往不足之缺。亦希望禅师精辟的开示及问题解答,能使大家更深入了解此殊胜禅法的修学内容。

  愿正法久住,亦愿此书的问世,能使世界各地想破除生死之迷、寻求解脱者有个依凭处。接引更多人真正步入解脱之道,亲自体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之三法印。并非空谈理论,而是解行并进,定慧等持,止观双运。亲证有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亲证者才能享受其中的法乐。

   台湾禅修者

   净妙 比丘尼 敬笔

   于 缅甸 帕奥禅林

   …

《如实知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帕奥禅师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