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业经▪P11

  ..续本文上一页者说:“我没有侍者,您能帮我找一个吗?”施主痛快地说:“我的妻子怀孕了,如果生个男孩,将来就给尊者作侍者。”说定后,尊者就回去了。

   九月怀胎,分娩那天,产房内外,芬馥四溢,室内还降下豆蔻花雨,故施主给婴儿取名为“豆蔻花”。施主夫妇用上好的食物精心地喂养豆蔻花,他如海莲般很快地长大了,并对世间学术甚为精通。此时阿那律尊者了知豆蔻花出家的因缘已成熟,又到施主家化缘。慈祥地对豆蔻花说:“你没出世之前,你父亲已把你给我作侍者了。”豆蔻花很高兴,愿随尊者左右,施主亦是言而有信。尊者就把豆蔻花带回经堂,给他剃度、授戒、传法,不久,豆蔻花证得罗汉果位,具有圣者的一切境界,诸天共赞其功德。他自忖:一切功德成就来源于世尊的慈悲加持,为报佛恩,我应去度化有缘的众生。而度化的因缘在哪里呢?他观知首先要度化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便于父母前显示种种神变。施主夫妇对三宝生起了无比的信心,皈依佛门,精进修法,以智慧金刚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预流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豆蔻花以何因缘,相好庄严,降生时,降下豆蔻花雨,芬馥四溢;出家后,令佛欢喜,证得圣果?祈为我等开示。”佛告比丘:“曾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富如多闻天子,他的儿子对迦叶佛具有无比的信心,后来出家精通三藏(Tipetaka)。他觉得不仅应闻思修行,还应供僧积累资粮。就把自己所有的财物资具都供养了僧众,把佛的毛发与指甲作成塔,常以鲜花供养,多用豆蔻花等各种花蔓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转生富贵之家,相貌庄严,入胎、降生时,均降下豆蔻花雨,(译者:在佛堂、佛像、佛塔前供一束花,尤其鲜花,功德很大,同时,要好好发愿。上师亦如是言:一定要发善愿,不要发恶愿。愿力是不可思议的。以前在色达的丹坚神山有位修行人,发了一个恶愿,后来,恶愿成熟,成了新龙的恶官宫布泽仁,杀了很多众生。因为,他是玛哈嘎拉为本尊,念咒一亿,当时很多人欺负他,他就发下了恶愿。如今我们在这么殊胜的环境里,一定要发善愿,不发什么衣食住行方面的,而是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将来能于释迦佛教法下证得圣果。这时父母也随儿子发愿将来仍作他的父母,闻法得果。当时的施主夫妇就是现在的夫妇俩,其子即豆蔻花。豆蔻花及其父母对我生起欢喜心,在我的教法下证得圣果。”(译者:这个公案与前一个公案都是说明:发愿非常重要,发善愿尤为重要,千万不能有一念的恶愿,一起恶念应马上忏悔,如果随恶念行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愿力成熟的果报现前,将是不可思议的。望诸位道友切切铭记!)

   (11) 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 得佛授记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rata)到城中化缘(Pindapata)。当时,有位施主供养了许多甘美的食品,其中有“拉达”,不远处的婆罗门儿子见到了“拉达”(面饼或食团),飞跑到世尊前祈求:“给我吧!”世尊没有立即给他,略作思索,便对他说:“你说一声“我不要”,然后,我再给你。”这个婆罗门儿子迫不及待地照说了,世尊很慈悲地把“拉达”给了他。这一幕情景,被在一旁的给孤独长者看见了,他立即劝婆罗门儿子:“世尊已圆满了一切功德,施主供养世尊的食物,凡夫是不能受用的,假若你将“拉达”还给世尊,我可以给你五百嘎夏巴涅(印币单位)。”贪心的婆罗门儿子听闻此言,喜出望外,马上将“拉达”还于世尊,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中,取得了五百嘎夏巴涅。世尊化缘毕返回经堂。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皆说“阿那新,阿那新”,又为什么世尊初时不给他“拉达”,要他说“我不要”后再给他?唯愿开示。”

   世尊告诸比丘:“此婆罗门子贪心很重,于百世、千世中见到什么食物都说“阿那新”生生世世中从未说过“我不要”。今天,以此因缘,让他说一句“我不要”,给他种下一个善根,等到将来有位山王如来出世时,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对众比丘讲述了前后的因缘。(译者:这个公案主要是讲:众生无始以来的贪心非常猛烈,对财、色、名、食、睡,皆是无止境的贪求。但我们是修行人,当贪心生起来的时候,要彻底地对治,初时是困难些,但是,我们在生贪心的刹那应该尽量舍弃它,无论是贪财或贪人,这种贪心能放下的都应放下,若实在放不下贪欲心,则正当贪心生起时应立即忏悔或发善愿断除此垢心,将来并于某位如来出世时,愿以此善根于其教法下出家,甚至获得一定的果位。目前,社会上的人们每天只想发财。日夜为赚钱绞尽脑汁,今天赚到了,明天还想赚更多,真是贪心无止尽。在他们的脑海中从未有过布施、供养的概念。偶尔作一点小布施、小供养,以此不明就理地种下了一个善根,凭此善根而在来生中也能获得一定的功德。这就是此公案给我们的启迪:勿以善小而不为)。

  

   (12) 集聚母

   ——雄辩获胜 合家证果

  

   一时,佛在王舍城,爱达下些拉的地方,有位莲藏国王,在他统治的这片土地上,举国祥和安宁,财富圆满,无病无灾,田野里苗肥禾壮,道路旁果木成行,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莲藏国王如理如法地管理着国家,与王妃共同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王妃怀孕后,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新的念头:如果与任何人进行辩论,则自己一定会获胜。她将这个念头告诉了莲藏国王,国王询问婆罗门相士:“我的王妃怀孕后产生想与人辩论的新念头,我把世上所有雄辩家都邀请来与王妃辩论,是否有意义?”相士说:“有必要,也有意义。若是辩论,王妃一定会获胜;若不辩论,则王妃很可能会残废或出现婴儿六根不具等违缘。”果然,王妃在辩论中获胜了。怀胎九月,王妃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女孩,宫中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准备给她取名,因她入胎后,集聚众人与王妃辩论之故,取名为集聚母。刚出生的集聚母,父王母后安排了八位姨母来照料、喂养她。她如海中之莲迅速地成长。稍大后,她在宫中学习文字及其它学问,并在短短时间内,精通了世间的一切学问,聪慧的集聚母与世上许多善辩者进行辩论,但从未输给他人。一天,国王问她:“你已经长大了,将来你希望自己与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她非常坚定地说:“世上的美貌我不希求,世上的财富我也不希求,唯有辩才胜过我者,父王可以将女儿许配给他。”国王听后也很赞叹王女的志向。于是,通告全国将设辩论擂台,选招驸马。此时,印度南方有位日悟辩论大师,他英俊潇洒、财富圆满、具足辩才。一路风尘仆仆经过了大大小小的城市,终于来到了莲藏王的国家,国王热情地接待他,让他与王女展开辩论。辩论中,集聚母见日悟大师一表人才,谈吐潇洒,就生起了贪心,心不在焉无意赢他,结果败在日悟大师手下。莲藏国王对日悟大师也非常满意,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并按当地习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日悟大师也成为莲藏王手下的重臣。

  集聚母婚后,怀胎十月,生下了一个相貌庄严的男孩,为他取名呷达亚那。他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地成长,年龄尚幼,便精通了十八明,到十六岁时,已是辩才无碍。他自忖:自己的辩才在整个南瞻部洲也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很骄慢。在王宫附近的一位优婆塞见他是如此骄慢,就劝告他:“太子,不要太骄慢了。据说在印度中部有位悉达多太子,这位太子降生时,婆罗门相士就预言:此太子若在家即是金轮王⑴;若出家则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后来,

  

  注:⑴金轮王: 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世,统治四洲。

  悉达多太子舍却王位出家,现已证得无上菩提,他相好庄严功德圆满,相比之下你不及他的十万、百万、千百万分之一,你若见到他,内心的骄慢(Atimana)肯定会被摧毁。”当呷达亚那太子听到佛陀的名号时,汗毛竖立泪水横溢,顿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和信心,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刻到父母前请求,于释迦佛座下出家!父母难以劝阻,就和蔼地说:“不要着急,等我们把家中内外事情安排妥当,我们也随你一起去释迦佛前出家。”几天后,一切安排妥当,合家三人前往舍卫城。很远的地方他们就见到了佛陀的三十二相金身,当下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对佛陀顶礼供养,祈求传法。佛陀观察他们的根界意乐后传了相应的法,全家都证得预流果。后又请求出家,世尊给父子授比丘戒,众生主母给集聚母授比丘尼戒,并给他们传法,他们各自精进,都获得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得诸天共赞。(译者:在藏族中全家出家的甚多,汉族则多是只有父亲出家或者只有母亲出家,很少有全家出家的。)

   诸比丘请问世尊:“呷达亚那以何因缘相貌庄严,财富圆满,具足辩才?以何因缘于世尊教法下全家出家,皆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世尊告诸比丘:“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罗门,婆罗门之子对迦叶佛深具信心,于父母前祈求出家。最初,父母不答应:“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你出家了父母以后怎么办?”但经不起

  儿子的恳求,最后还是同意他出家。这个孩子在迦叶佛前出家,并将迦叶佛的指甲、毛发等供在…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