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尼就是先作妓女和贱女后出家证果的比丘尼,他们当时咒骂僧人的果报,今世先变成卑贱的妓女和贱女。又以发殊胜慧愿的果报。而证得圣果。”
众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以何因缘莲花色比丘身色如莲花甚为庄严?”佛告曰:“这也是往昔的善愿成熟。曾经有一位看守众人喜院根呷拉瓦(指经堂或大园子)的人,他经常用各种花鬘、香、水供养经堂,经堂内有鲜花水果,又有天鹅群鸟,是个鸟语花香非常幽美的环境。后来有位独觉来到根呷拉瓦打坐修行,守门人见了生大欢喜,对独觉供养食品及莲花,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富贵家,身色如莲花。诸比丘,此守门人即今莲花色比丘,因其愿力成熟,故身色如莲花,甚为庄严。”(师言:《百业经》中多是往昔愿力成熟的公案,故我们平时在诵《普贤行愿品》时,每句愿词的内容都应用心观想,若不能全部作观,即使是其中的“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偈能观想也可以,切莫随随便便在字音上滑过去。若是为度化无边众生而发心念诵,也会直接得到普贤如来的果位。有的念《普贤行愿品》发愿供养;有的发愿得佛、菩萨的果位。但不管怎么样,好好地发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年的普贤云供是为你们四众弟子(Catu Parisa)打开了一个积累资粮的方便大门,故每次念诵时别忘了自己发愿。)
(22) 屠夫之子
——猎人供圣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个富裕的屠夫与妻子共同过着美好的生活。后来,妻子生下一个极为庄严的男孩,非常逗人喜爱。他们为孩子的降生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一个适合其种姓的名字。并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他。长大后,他既孝顺又能干。当父亲表示希望他能继承父业作屠夫时,他推辞说:“父亲,我自己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难道我还愿意杀生(Pana Ghata)吗?”那位有善根的母亲听后便劝屠夫说:“既然儿子这么说了,就不要勉强他,屠夫又不是一门很好的行业,不要让他造业,事情可以另请别人帮忙,让他随缘吧。”(译者:古印度的习俗对种姓非常重视,是贵族的就一定是贵族,是下劣种姓的一定是下劣种姓,丝毫不得越界。从生活到事业都有相当严格的界限,如今虽然政府规定不分种姓作业,但不少城市的民间风俗流传相当久远。若想了知,我的《印度巡礼记》中有记载。)由于父母通情达理,屠夫的儿子舍弃了父亲传下的行业。后来,他对释迦佛的教法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佛在祗陀太子园林时,他去佛前闻法,并发心舍俗出家。经过父母同意后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轮回的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诸天共赞他的功德。此时,他用神通观察所化众生的因缘,首先应该调伏的是自己的父母,于是他就回到父母前对他们宣说佛法,使他们从杀生的行业中解脱出来,夫妇俩也立誓断恶行善,皈依三宝,行持五戒,广作布施,屠夫家财源如同井水,求施者连绵不断。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比丘以何因缘生于富裕的屠夫家?虽生在屠夫家却不作屠业,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果?唯祈演说前后因缘。”
佛告众比丘:“这是往昔的愿力。很早以前,在一寂静森林里有一群猎人聚集生活,正在享用饮食时,有一位独觉前来化缘,其中的一位猎人见到独觉颇为欢喜,立即上前供养了许多食品,独觉默然受供,并以身体的示现传授了一些佛法,再飞入空中。(译者:据佛规,独觉、罗汉们虽俱神变力能取一切所需,但要遵循因果规律,自己必须去化缘。)供养的猎人见了,更加欢喜,并发愿:以今供养独觉的善根,愿我生生世世得生富裕的屠夫家,但不造任何恶业;并能于此独觉更殊胜的尊者前,令他欢喜,并出家修证成果。当时作供养的猎人就是现在的那位比丘,愿中的“比独觉更殊胜的尊者”就是我,因愿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译者:这个公案是两世的愿力成熟于一生:一个是作猎人时的发愿,一个是作比丘时的发愿。以般若经的观点是不能发小乘愿,但我们发愿:若今身未成就,最迟在弥勒佛出世时,自己回小向大,现前正等觉。特别是临终前发愿最殊胜,也易成熟。平时在诸佛菩萨僧众前作少许的供养时,殷重发愿能即生证悟大圆满。《百业经》中多是凡夫发愿而成熟的,所以大家现在应以《普贤行愿品》或大圆满愿文的愿词来作广大的发愿。)
(23) 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个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忧愁,她的父亲说:“这样难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他溺死,然后再拿去喂狗。”母亲说:“夫君,您不要这么说,杀人是天理所不容的,(译者:但现在无论是藏地还是汉地,提倡搞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使许多无辜的生命被杀掉了,而且还给予奖励,变相的杀人也变成合法的了,真是众生业力所感!)毕竟她是我们俩的孩子,等她长大生活能自理了就把她赶出门。”丈夫听了,想了想就同意了。从此后,他们就把她关在家中悄悄地喂养,不让任何人知道,也不让任何人看见。到她能独自行走时,父母就把她驱出家门,流浪街头,四处行乞,她每日食不充腹,衣不弊体,本来相貌奇丑,又染上了严重的麻疯病,实在是痛苦难忍,在街道上辗转乱喊。阿难尊者见此情景生起无比的悲心,于是上前以温和的语气问道:“女孩,你是谁呀?怎么成这个样子?”她的神智还清楚,悲伤地对尊者祈求说:“尊者,这是我前世的业力所感,才成这个样子,祈求尊者把我的恶业消尽。”尊者悲愍地安慰道:“你不必担心,我教你行善,以善业之力来消尽你的恶业。”便从别处找来些芝麻油、供香等并把她带到佛的发塔和指甲塔前作了香、灯、涂香、花等等供养。孤独长者刚好也来到此处,见了这一情景就问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长者。长者看见丑女无衣穿便生起悲心,给了她一件衣服。同时,我等大师遍知佛陀知道这个可怜的女子,就亲临塔前,丑女见佛陀三门寂静、相好庄严圆满严饰的金身,马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心想:我供养发塔、指甲塔的功德很大,今若能亲自供养佛陀,功德更是不可思议。想着想着,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供养了佛陀,(师言:虽然是件脏血垢染的衣服,但释迦世尊还是乐意接受了她清净的供养。)她无比地欢喜,在佛前合掌祈祷,后来她在对佛的欢喜心中已去世了。死后,她转生到当地的一位商主家,生下来时非常端庄,且身色金黄,故取名“金色”。商主这家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金色刚满七岁就对佛生起信心,求父母同意她在释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后昼夜精进,很快就灭尽了烦恼,获得罗汉果位,成为具大神通的罗汉。以后,她用神通观察自己的前世,知道是阿难尊者把她从十八丑相的劣种中救了出来,她对阿难尊者特别地感激,天天恭敬供养阿难尊者。众比丘见之便去请问:“世尊,金色罗汉以何因缘生富贵家,身色金黄,年龄尚幼能具信出家证果?唯愿为说。”世尊说:“你们还记得舍卫城曾有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子吗?”“记得,记得,其丑无比。”“当时她正供养我的发塔时,我亲自去了,她见我后生大信喜心,并在充满欢喜及信心之中去世了,后来她投生到当地的大商主家,身色金黄。”“那么,请问世尊,她造了什么业而成为十八丑相的贱女呢?”世尊告曰:“这是她往昔业力成熟。早在人寿两万岁有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家有一女,长大后对迦叶佛具有信心,祈求父母同意她出家,出家后,她个性刚强,恃财好胜,时常恶口骂别人“贱人”、“丑人”等。(师言:我的根本上师土嘎如意宝(Cinta Mani)也曾经常讲给别人取外号的果报,并引用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公案,有一位人常为别人取牛头马面的绰号,后来他转生成有一身十八个头的众生。故大家平时说话要讲文明礼貌。)后来,她一生中修持梵行,临终前发愿:今生出家修持虽无成就,唯以出家功德,愿于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并愿恶口骂人(Pisuna Navaca)的恶业不要成熟。然而,因果不虚,骂人的恶业先成熟了,使她成为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劣种女,后得遇我并起信心,出家获证罗汉果。前后因缘如是也。”
(24) 牧 人
——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位威力无比的萨迦国王。(师言:萨迦国王在释迦佛时代非常著名,世界上称他是第五大王,仅在四大天王之后。)他有一次恭请世尊及眷属在祗陀太子园(处灵鹫山下,距舍卫城很近)应供三个月,国王用牛奶、酸奶、醍醐等各种上好食品供养,并派五百牧童帮忙作杂事。三个月圆满后,萨迦国王对释迦佛供养无价妙衣,对应供僧众也以各种资具一一供养,然后世尊率众眷属回经堂了。当时,五百牧童不约而同地想:萨迦国王往昔一定是造了很大的善业,才成为一位有权势、有威望、有福报、举世闻名的国王,可他现在继续上供,积累资粮;而我们这些人呢?因前世未造善业,故今世为牧童。现在我们得了人身也应该发心供养僧众(Bhikkhu Sangha),他们就共同决定以饮食供养世尊及僧众,一切准备就绪。(师言:对一个牧童来说,虽然财物不是很多,但发心…
《百业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