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P17

  ..續本文上一頁尼就是先作妓女和賤女後出家證果的比丘尼,他們當時咒罵僧人的果報,今世先變成卑賤的妓女和賤女。又以發殊勝慧願的果報。而證得聖果。”

   衆比丘複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蓮花色比丘身色如蓮花甚爲莊嚴?”佛告曰:“這也是往昔的善願成熟。曾經有一位看守衆人喜院根呷拉瓦(指經堂或大園子)的人,他經常用各種花鬘、香、水供養經堂,經堂內有鮮花水果,又有天鵝群鳥,是個鳥語花香非常幽美的環境。後來有位獨覺來到根呷拉瓦打坐修行,守門人見了生大歡喜,對獨覺供養食品及蓮花,同時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富貴家,身色如蓮花。諸比丘,此守門人即今蓮花色比丘,因其願力成熟,故身色如蓮花,甚爲莊嚴。”(師言:《百業經》中多是往昔願力成熟的公案,故我們平時在誦《普賢行願品》時,每句願詞的內容都應用心觀想,若不能全部作觀,即使是其中的“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偈能觀想也可以,切莫隨隨便便在字音上滑過去。若是爲度化無邊衆生而發心念誦,也會直接得到普賢如來的果位。有的念《普賢行願品》發願供養;有的發願得佛、菩薩的果位。但不管怎麼樣,好好地發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年的普賢雲供是爲你們四衆弟子(Catu Parisa)打開了一個積累資糧的方便大門,故每次念誦時別忘了自己發願。)

   (22) 屠夫之子

   ——獵人供聖 今證聖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個富裕的屠夫與妻子共同過著美好的生活。後來,妻子生下一個極爲莊嚴的男孩,非常逗人喜愛。他們爲孩子的降生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了一個適合其種姓的名字。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喂養他。長大後,他既孝順又能幹。當父親表示希望他能繼承父業作屠夫時,他推辭說:“父親,我自己什麼時候死都不知道,難道我還願意殺生(Pana Ghata)嗎?”那位有善根的母親聽後便勸屠夫說:“既然兒子這麼說了,就不要勉強他,屠夫又不是一門很好的行業,不要讓他造業,事情可以另請別人幫忙,讓他隨緣吧。”(譯者:古印度的習俗對種姓非常重視,是貴族的就一定是貴族,是下劣種姓的一定是下劣種姓,絲毫不得越界。從生活到事業都有相當嚴格的界限,如今雖然政府規定不分種姓作業,但不少城市的民間風俗流傳相當久遠。若想了知,我的《印度巡禮記》中有記載。)由于父母通情達理,屠夫的兒子舍棄了父親傳下的行業。後來,他對釋迦佛的教法生起了極大的信心。佛在祗陀太子園林時,他去佛前聞法,並發心舍俗出家。經過父母同意後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精進修持,摧毀了叁界輪回的一切煩惱,證得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共贊他的功德。此時,他用神通觀察所化衆生的因緣,首先應該調伏的是自己的父母,于是他就回到父母前對他們宣說佛法,使他們從殺生的行業中解脫出來,夫婦倆也立誓斷惡行善,皈依叁寶,行持五戒,廣作布施,屠夫家財源如同井水,求施者連綿不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比丘以何因緣生于富裕的屠夫家?雖生在屠夫家卻不作屠業,並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證果?唯祈演說前後因緣。”

  佛告衆比丘:“這是往昔的願力。很早以前,在一寂靜森林裏有一群獵人聚集生活,正在享用飲食時,有一位獨覺前來化緣,其中的一位獵人見到獨覺頗爲歡喜,立即上前供養了許多食品,獨覺默然受供,並以身體的示現傳授了一些佛法,再飛入空中。(譯者:據佛規,獨覺、羅漢們雖俱神變力能取一切所需,但要遵循因果規律,自己必須去化緣。)供養的獵人見了,更加歡喜,並發願:以今供養獨覺的善根,願我生生世世得生富裕的屠夫家,但不造任何惡業;並能于此獨覺更殊勝的尊者前,令他歡喜,並出家修證成果。當時作供養的獵人就是現在的那位比丘,願中的“比獨覺更殊勝的尊者”就是我,因願力成熟故,今于我的教法下出家證果。”(譯者:這個公案是兩世的願力成熟于一生:一個是作獵人時的發願,一個是作比丘時的發願。以般若經的觀點是不能發小乘願,但我們發願:若今身未成就,最遲在彌勒佛出世時,自己回小向大,現前正等覺。特別是臨終前發願最殊勝,也易成熟。平時在諸佛菩薩僧衆前作少許的供養時,殷重發願能即生證悟大圓滿。《百業經》中多是凡夫發願而成熟的,所以大家現在應以《普賢行願品》或大圓滿願文的願詞來作廣大的發願。)

   (23) 金色比丘尼

   ——供養佛塔 得金色身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個下劣種姓的人家,生下一個具十八醜相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憂愁,她的父親說:“這樣難看的孩子,幹脆到晚上把他溺死,然後再拿去喂狗。”母親說:“夫君,您不要這麼說,殺人是天理所不容的,(譯者:但現在無論是藏地還是漢地,提倡搞計劃生育來控製人口,使許多無辜的生命被殺掉了,而且還給予獎勵,變相的殺人也變成合法的了,真是衆生業力所感!)畢竟她是我們倆的孩子,等她長大生活能自理了就把她趕出門。”丈夫聽了,想了想就同意了。從此後,他們就把她關在家中悄悄地喂養,不讓任何人知道,也不讓任何人看見。到她能獨自行走時,父母就把她驅出家門,流浪街頭,四處行乞,她每日食不充腹,衣不弊體,本來相貌奇醜,又染上了嚴重的麻瘋病,實在是痛苦難忍,在街道上輾轉亂喊。阿難尊者見此情景生起無比的悲心,于是上前以溫和的語氣問道:“女孩,你是誰呀?怎麼成這個樣子?”她的神智還清楚,悲傷地對尊者祈求說:“尊者,這是我前世的業力所感,才成這個樣子,祈求尊者把我的惡業消盡。”尊者悲愍地安慰道:“你不必擔心,我教你行善,以善業之力來消盡你的惡業。”便從別處找來些芝麻油、供香等並把她帶到佛的發塔和指甲塔前作了香、燈、塗香、花等等供養。孤獨長者剛好也來到此處,見了這一情景就問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長者。長者看見醜女無衣穿便生起悲心,給了她一件衣服。同時,我等大師遍知佛陀知道這個可憐的女子,就親臨塔前,醜女見佛陀叁門寂靜、相好莊嚴圓滿嚴飾的金身,馬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心想:我供養發塔、指甲塔的功德很大,今若能親自供養佛陀,功德更是不可思議。想著想著,她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供養了佛陀,(師言:雖然是件髒血垢染的衣服,但釋迦世尊還是樂意接受了她清淨的供養。)她無比地歡喜,在佛前合掌祈禱,後來她在對佛的歡喜心中已去世了。死後,她轉生到當地的一位商主家,生下來時非常端莊,且身色金黃,故取名“金色”。商主這家用牛奶、酸奶、油餅等喂養,金色剛滿七歲就對佛生起信心,求父母同意她在釋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後晝夜精進,很快就滅盡了煩惱,獲得羅漢果位,成爲具大神通的羅漢。以後,她用神通觀察自己的前世,知道是阿難尊者把她從十八醜相的劣種中救了出來,她對阿難尊者特別地感激,天天恭敬供養阿難尊者。衆比丘見之便去請問:“世尊,金色羅漢以何因緣生富貴家,身色金黃,年齡尚幼能具信出家證果?唯願爲說。”世尊說:“你們還記得舍衛城曾有個具十八醜相的女子嗎?”“記得,記得,其醜無比。”“當時她正供養我的發塔時,我親自去了,她見我後生大信喜心,並在充滿歡喜及信心之中去世了,後來她投生到當地的大商主家,身色金黃。”“那麼,請問世尊,她造了什麼業而成爲十八醜相的賤女呢?”世尊告曰:“這是她往昔業力成熟。早在人壽兩萬歲有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家有一女,長大後對迦葉佛具有信心,祈求父母同意她出家,出家後,她個性剛強,恃財好勝,時常惡口罵別人“賤人”、“醜人”等。(師言:我的根本上師土嘎如意寶(Cinta Mani)也曾經常講給別人取外號的果報,並引用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所講的公案,有一位人常爲別人取牛頭馬面的綽號,後來他轉生成有一身十八個頭的衆生。故大家平時說話要講文明禮貌。)後來,她一生中修持梵行,臨終前發願:今生出家修持雖無成就,唯以出家功德,願于釋迦佛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並願惡口罵人(Pisuna Navaca)的惡業不要成熟。然而,因果不虛,罵人的惡業先成熟了,使她成爲一個具十八醜相的劣種女,後得遇我並起信心,出家獲證羅漢果。前後因緣如是也。”

   (24) 牧 人

   ——惡口戲罵 今證羅漢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位威力無比的薩迦國王。(師言:薩迦國王在釋迦佛時代非常著名,世界上稱他是第五大王,僅在四大天王之後。)他有一次恭請世尊及眷屬在祗陀太子園(處靈鹫山下,距舍衛城很近)應供叁個月,國王用牛奶、酸奶、醍醐等各種上好食品供養,並派五百牧童幫忙作雜事。叁個月圓滿後,薩迦國王對釋迦佛供養無價妙衣,對應供僧衆也以各種資具一一供養,然後世尊率衆眷屬回經堂了。當時,五百牧童不約而同地想:薩迦國王往昔一定是造了很大的善業,才成爲一位有權勢、有威望、有福報、舉世聞名的國王,可他現在繼續上供,積累資糧;而我們這些人呢?因前世未造善業,故今世爲牧童。現在我們得了人身也應該發心供養僧衆(Bhikkhu Sangha),他們就共同決定以飲食供養世尊及僧衆,一切准備就緒。(師言:對一個牧童來說,雖然財物不是很多,但發心…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