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临终,才来找我。我说,早先要医你,你不肯吃药,现在都快死了,才来求我,如今我也无能为力了。
不戴说,我现在没办法判断你说的对不对,等下辈子,再来决胜负。如果我输了,我就自杀,再投胎作你弟子。如果你不如我,就让我使唤吧。
当时我答应他说,好极了,一言为定。而这辈子,我们终于在舍卫国相遇。他临终时,善根成熟。因为和我辩论失败,愧对弟子,于是投水自尽。虽然身体死亡,却已发善心,将来会成为我的弟子而修成,所以当时我没有救他。」
舍利弗说:「为什么您要弟子偏袒右肩,而向迦叶村说城喻经时,又说我的弟子,都要正披袈娑,而肩都要盖住,肉不可以露出来,这才是福田相。走路要安祥有序。这两种说法,该如何遵循?」
佛说:「修供养的时候,要偏袒,才好做事。作福田的时候,要覆盖两肩。什么叫做修供养呢,譬如见到佛的时候,或者向老师或其它僧人问安之时。还有扫地、拂床、整理衣服、床蓐、在泥地上作花形、踏高践低、洒水及搬东西等事时,须偏袒。什么叫做作福田呢,譬如国王请吃饭时,入城邑村落乞食时,坐禅诵经时,在树下经行时,都要覆盖双肩。这样别人看了,会觉得很端庄,很有威仪。」
舍利弗又问佛说:「世尊,天龙八部是由于什么因缘,生在恶道里,却可以常常听闻正法。」
佛说:「由于两种业报的缘故。一种是因为造恶,所以生在恶道。一种是由于造善,所以常受快乐。」
舍利弗说:「善恶刚好相反,可以同时具备吗?」
佛说:「也是可以同时具备的。所以八部鬼神,也叫做人非人,就是似人而不是人的意思。有下面八种:
第一种叫天神。他们前世做人的时候,把车子、房子及饮食,供养佛法僧三宝、父母及贤人、圣人,不过内心还充满了悭吝、谄媚及嫉妒等恶心,所以受报为天神,譬如普光净胜天神等。
第二种叫虚空龙神。他们为人的时候,非常喜欢布施,但却没有正确的观念,而且个性急躁,瞋恨心重,所以投胎作天龙。譬如摩尼光龙王等。
第三种叫夜叉神。他们做人时也很好布施,有时他们先对别人造成损伤,后来改过大加补偿。随他们造善恶业的多寡及强弱,而生在天上、空中或地上。
第四种叫干闼婆。生前也是喜欢布施,不过还有少许的瞋恨心。他们喜欢用青色的莲花妆饰自己,也爱玩乐器。投胎作干闼婆神之后,常常为诸天,演奏乐曲。
第五种叫阿修罗神。他们生前个性十分刚强,不喜欢跟随善友修清净的福报,却喜欢追随邪师修邪福,作大布施,又爱看别人打斗、诤讼、所以投胎为阿修罗。
第六种叫迦娄罗神,也叫金翅鸟。在人间时,修行大舍心,但是因为太骄傲,又经常欺负别人,因此投胎成迦娄罗神。
第七种叫紧那罗神,也叫歌神。为人时喜欢劝人发菩提心,自己却未能发,反而作邪恶之事,因此投胎成紧那罗,为诸天歌咏。
第八种叫摩侯罗伽神,也叫大蟒神。他们喜欢布施,也喜欢护持佛法,但是因为瞋恨心重,所以受大蟒身。
天龙八部这些人非人等,统统都是因为听信邪师的话,行邪恶法的缘故而受鬼神身。他们以邪法招徕信徒,以邪乱正,还自以为是正法而立教结社。
出世间法,是绝不会杂有邪魔那种歪曲谄媚言辞的。歪曲谄媚之言,是进入恶道的法,而不是出生死的正法。那些邪魔之辈说的话,乍听之下似乎有理,仔细推敲之下,就可见到他的闪烁之辞了。所以依正法,行正道的人,才可以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力量,才可以了生死得到解脱。
如果追随邪师,修行相似法的话,就会沉沦三恶道,出不了生死。这种人就叫无知者,他们不求出离世间,充满了邪知见。
那些邪师虽然也广读各种经典,不过都是用来充实他的邪知见而已。他们用种种邪说来欺骗诱惑凡夫,希望获得敬仰。一般人不知道的事,他说他知道。一般人不能获得的,他说他能获得。如果有人问他们说,你怎么知道,怎么获得的呢。他们就回答说,是天空的神及幽冥的鬼,秘密告诉他的,他们有时会告诉信徒,某年某月,会发生大灾害或大祥瑞。然后信徒彼此互相告知,应该如何预防、如何救济。他们也会说,什么事情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消失。信者会得到什么,不信者会失去什么。邪师不停的如此欺诳凡夫。
一般凡夫不去深思修养德行,却去追随这类的邪知见。由于失去了正见,愚昧的人就会去造恶业。活着的时候,花费许多钱财去造恶,死了自然投胎到地狱。在地狱里被拔舌头,被逼吞铜汁。这样过了百千万岁之后,才投胎作畜生。畜生生涯经过无量岁之后,又投胎成鬼,生活在山林旷野之中,或者住在河海之滨及空屋里。这时他的邪见更是炽盛,常常去害人。见到修行人,他就去迷惑或毁谤对方,让修行人不能修行。这种邪鬼会不现身形,而只出音声来恐吓修行人,只为了求索饮食,而无所不用其极,实在可恶下贱至极。
如果我的弟子心思正直,不失正念的话,听到这种恶鬼的声音,就会大声呵斥他们。虽然如此,无耻的邪鬼仍会不停骚扰。如果我的弟子性情怯弱,容易失掉定心的话,就会让邪鬼得便。这种弟子没有丈夫相,被邪鬼所动,于是就会听鬼神之言,造作恶业,将来死后,自然堕入恶道,实在可悲。」
舍利弗又问佛说:「八部鬼神里,在空中的叫空神,在地上的叫地神吗?」
佛说:「不是的,另外有地神,譬如浮华光神等。他们过去世的时候,喜欢修布施,但是瞋恨心很重,又很爱喝酒及唱歌跳舞,所以投胎作地神。他们穿着纯白的衣服,非常干净,没有污垢。」
舍利弗问佛说:「如来,您为什么告诉天帝释提桓因及四大天王说,不久之后您就要灭度,要他们好好护持佛法。而您去世之后,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般叹及罗侯罗等四大比丘,不住泥洹,要留在人间流通佛法。」
佛说:「像法时期,众生的信仰心很微薄,虽然开始信佛,但却不够坚固,不能获得感应。那时候的佛弟子,虽然专修很多年了,但是那点功力还比不上佛在世时,佛弟子一念之善。所以当后世佛弟子修行专心已极时,我要四大比丘随末世修行人的努力程度,现佛像或现僧像,在空中出声,或放光明,甚至在梦中出现,安慰修行人,坚固他们的修行。等到弥勒菩萨在人间成佛之后,四大比丘就可以泥洹了。」
舍利弗又问佛说:「二十年前,如来度诸弟子,并没有规定他们一定要供养什么,随他们有什么就施什么。二十年后却都指定供养之物,为什么呢?」
佛说:「有位长者的儿子,叫做分若多罗,宿世有善根,生在婆罗门家。后来出家修行,拜大目犍连为老师,在巴连弗邑天王精舍,求受比丘具足戒。
目连告诉他说,你先要忏悔先世的罪业七天七夜,等到一切都干净了之后,修行就再也没有障碍了。这时,我会代你向诸圣僧求加被,让你得戒。
分若多罗说,我怎么才能知道罪障已经灭了呢,我怎么才能知道我是否得戒呢。希望诸佛威神加被,让我罪灭,让我见到得戒之相。
佛告诉他说,你只要诚恳精进忏悔罪障,自然得见得戒之相。
分若多罗回佛说,我一定恭恭敬敬遵守世尊的教诲。于是他就日夜勤奋不懈,忏悔业障。到了第五天的晚上,他的屋子里掉下来手巾、手帕、拂尘、扫帚、刀、斧、锥、铲等物。分若多罗很欢喜,想自己将来一定会证果。七天之后,他就向老师目连报告。
目连来问我是怎么一回事,我说,这是脱离尘劳的象征,因为拂尘这类东西,是割舍之物。应该要分若多罗供养报答老师。由于老师的缘故,他才能得戒。
受戒的人,要随他的能力供养老师,但也没有一定的限制,该供养何物。」
舍利弗又问佛说:「世尊,有的施主盖寺庙,让出家众在中修行,衣食住行医药等物品都准备得很齐全。将来有些出家人,虽然披袈裟好像出家人,但却在不适当的时间,向管理饮食的出家人索取饮食来吃喝。这样的话,索取饮食的和给饮食的,犯了什么罪呢?而原本的施主,又会得到何等的福报呢?」
佛说:「过午而食的出家人,是破戒人,犯了窃盗罪。而过了午饭时间,还给出家人饮食吃喝的,也一样是破戒人,犯窃盗罪。他们窃盗施主的东西,因为施主的意思,并不是要出家人过午而食,所以等于别人没有答应给,却自己自动去拿,这就是窃盗罪。施主虽然供养了出家人,但却得不到福报,因为他供养的东西,已经被窃盗之故。不过由于有供养的心,所以种了善根。」
舍利弗说:「持戒过午不食,而当时吃不完的,过午之后再吃。或在中午以前接受饮食,过了中午之后再吃。供养这两类人,能不能得福报呢?」
佛说:「持午之人,才是福田,才是出家人,才是僧伽,才是人天的良师益友。不这么作的,都是不清净的人,都是破戒者,通通是大盗贼,是饿鬼,是犯罪的根源。过午还索吃的,管吃的人也给,这都叫作退道人,叫作恶魔,叫作三恶道,叫作漏洞的贮水器,是有癞病的人,因为坏了善业的果报,为了活命偷东西来吃故。
连外道的出家人,都持午,都不作四种邪命(1、下口食 种植田园,和合汤药,2、仰口食 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3、方口食 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4、维口食 学种种之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何况我的弟子,知道正法,修行正法,而还敢这么做。凡是这样的人,都不是我的弟子,是偷我佛法利益的不修行人,是窃盗佛法来获取名闻及饮食的人。就算只窃盗一粒盐,一滴醋那么少,死后都会堕落燋肠地狱,吞炽热的铁丸。从地狱出来之后,又会生在猪狗之中,吃污秽的东西。之后又生在丑恶的鸟类之中,啼声可怕,人类听了会惊怕。之后又生在饿鬼道,住在寺庙的厕所里,吃粪秽百千万岁。之后才生在人中,出身贫穷下贱,被人厌恶,所说的话,没有人相信。窃盗一个人的东西,罪还轻些。而出家人窃盗的是十方施主之物,而本身出家却非福田,破戒无法修成出世法,因此之故,受无量的罪报。」
舍利弗又问佛说:「如来的亲戚,有很多人出家。他们是自己发心出家的呢,还是靠佛的神力?」
佛说:「我的亲戚,都是王族,一向傲慢,贪图享乐,怎么会自愿出家呢。是因为我的父王下令,要贵族里有两个儿子以上的人,就要挑一个跟着我出家。其中阿那律善根深厚,非常喜欢正法,于是就带领跋提难陀等六人,洗得干干净净,来到我那儿,要求出家。
当时毘罗茶上座替阿难及阿难陀剃度,婆修罗上座替提婆达多及跋难陀剃度。其中只有阿难不忘禅修,且宿世修陀罗尼,因此很快就修得佛觉三昧。好比把百万条河川的水,通通变成雨水,奔流到大海里,而阿难能把这些雨水捞起来,分门别类还给各河川,不出一点差错。」
这时大菩萨文殊师利跟佛说:「世尊,您常说舍利弗是您的声闻弟子里,智慧第一的。我看他的智慧,绝不是小乘的心性,能问得出来这种问题的。」
佛说:「他早就开悟了,现在是帮我弘扬佛法。他以他的智慧,来利益众生。」
舍利弗又问佛说:「如来说父母的恩德很大,不可以不报答。又说老师和出家人的恩德,无法称量。到底父母和师僧的恩谁大呢?」
佛说:「就在家时而言,应孝事父母,因为父母生养我们的恩德很大。而老师开发我们的知见,教我们出生死之法。就世俗而言,父母恩稍大。
就出家时而言,是由于老师的力量,才能舍掉父母的生死之家,而进入佛门受微妙的出世法。此后的修成法身,成就智慧,获得解脱,具足一切功德,都是因为老师的缘故。因此就出世法而言,师僧的恩比较大。」
舍利弗又问:「这部经应该叫什么经名呢?」
佛说:「可以叫做菩萨问喻经,因为内涵很广大的缘故。也可以叫做舍利弗问经。」
这时候佛陀的四众弟子及五十位新出家的比丘,对佛法产生了信心,知见正确,还有原先的各大比丘及天龙八部等众生,听完这部经,都大大的欢喜,礼佛而去。
《舍利弗问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