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决宝藏海 10、无垢觉性明点▪P2

  ..续本文上一页是大圆满和往生极乐世界。

  以前我们一家三个人也是共同发愿过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我就准备在大幻化网坛城上的阿弥陀佛像前,供养一个价值非常昂贵的金刚钻石的装饰品,等一会请你们管理坛城的负责人到我这里来取走。这个装饰品是广西一位居士供养我的,现在我就把它供养给阿弥陀佛,愿我和我所有的眷属将来能共同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以我这个微薄的供养,现在大家就一起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一起共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八万四千法门可以集聚在无上大圆满阿底瑜伽中,而阿底瑜伽所有的要点,又可以包括在自然本智当中。所谓的自然本智,就是依靠上师的教言认识自心的本体光明,这就是无二智慧,也就是文殊菩萨。

  我们经常讲,所有的诸佛菩萨都可以涵摄在一个本尊当中,那么此本尊,也可以包括在自己的心当中。当我们认识到自心本面的时候,这就是大圆满,也是自己的本尊。但此心就象是一个蹦跳淘气的猴子一样,经常受着各种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修行的首要任务就是观察自己的心,到寂静的地方作精进修持。

  我们首先应当观修一切皆属于无常法。在《俱舍论》中讲这个器世界有六十四种次第的毁灭方式,在《如意宝藏论》中对此虽有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总的意思都指出劫末时地水火风将毁灭器世界,然后有情世界中所摄的一切众生也会随之死亡,整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个不死的生命,比如《亲友书》当中讲梵天也会堕地狱,所以世间上所有的快乐也象是闪电一样无常。

  一切诸法皆无常,以前的诸法是如此,以后的诸法也同样不例外。就我来讲,我以前所有的亲眷好友都是无常,再过十年,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学院的历史,整个喇荣地带又会变成什么样的情景呢?这也很难以预料。如果我们遇到一些大的违缘,比如患上某类极其危险的传染病,那在今天就死去也极有可能。

  平时我们应该观想自他的身体象水泡一样,是无常的本性,就如早晨的鲜花立即就会枯萎凋谢,人身也会很快衰老和死亡。我们的心不应跟随世间上的美妙事物,对女人不要贪执,应把自她的身体都观想为尸陀林的那些腐烂尸体而修不净观。

  我们每一次作会供或召开密宗的大法会时,以密宗的仪轨和传承,按理应该有男众和女众一起共修,这样根据无垢光尊者和麦彭仁波切的观点,易迅速获得成就,以公知仁波切的观点,也是在短时间内能积累大量资粮等有各种功德。

  我们每一次的修法,也非常需要有真正的持明男女,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具足这种条件,但也需要男女众在一起共修以为表示,这样修持密宗也是很好的方便。在每年元月我们开持明法会,若是男女众分开,那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持明法会,因此我要求大家共同在大经堂里面开法会。智慧和方便如果脱离,那我们以后开法会传讲佛法等很多事情也不太方便,但是如果大家没有自觉遵守纪律,那可能也不得不分开。

  世上有许许多多的出众男女,她们就象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的差别一样,一个赛过一个,那我们为什么要贪执其中一个人呢?实在不应该生起贪心。世间人所欣赏的这些端庄美丽,也是分别念的一种假立,真正的庄严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身像。

  即使某人以散乱心看见墙上的佛像,他将来也会逐渐得到解脱,这是佛的金刚语。以嗔恨心或扰乱心来看佛像,虽然此人暂时会堕入恶趣,但实际因为他已经与佛陀结上了缘分,那这个人最终渐渐也会证得佛果。因此希望大家对佛像应该生起信心,在《亲友书》中讲,有智慧的人对木制的佛像也生起恭敬心。

  在本学院的大幻化网坛城的上上下下,都有无数的佛像和经书,以及系解脱和菩提树等众多的功德所依物,因此大家以信心和恭敬心转绕坛城会有无比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当年曾亲自开示道:现在对我供养,与将来对我的舍利作供养,二者没有任何差别。观想具足相好的佛像,对即生和来世都有重大的意义,当然具有智慧的人应该观想和修持佛陀的智慧身,这样的功德更为殊胜。

  比如有些贪心强盛的人,当他看见一个美女时,就希望得到她,于是美女的笑靥就时时刻刻在他的心中浮现,此愚人就这样白天晚上不断地想着这个美女。同样的道理,若对诸佛菩萨生起"贪心"也是一个正道,我们也应以如此大的信心来观想佛菩萨。上面比喻的意思是说,对自己的本尊或根本上师,我们应时时刻刻地观想,就象那个愚笨的人时刻思念美女一样。

  一切三世诸佛的智慧身是文殊师利菩萨,还有三世诸佛的代表和总集体莲花生大士,我们就把莲花生大士、文殊菩萨和上师无二无别的形象再三地观想。如果能坚持经常这样观想,他们就乃至菩提果之间都不会离开我们,并且用大悲心时时都在加持,为我们带来一切利乐的悉地。

  不论祈祷哪一位圣尊,都会增长智慧。尤其是想得到加持,就对上师祈祷,想获得悉地就向本尊祈祷,要成就事业就对护法神祈祷,要遣除违缘就向空行母祈祷,望大家经常如是作祈祷。

  人们在轮回中头出头没,产生又死亡,就象是水中冒出的汽泡一样,类似这样的身体在往昔和将来也都是有无数个,我们对此就不应贪执。愚笨贪心大的人不知道这种道理,舍弃涅槃而欣求这些无常的世间法,结果就会使自己堕入肮脏的烂泥坑当中不能自拔。

  一切有为法就象是闪电一样刹那无常,我们不能去希求它们,否则始终不会有一个结局。全知无垢光尊者说:"世间上的琐事,若我们去希求它就没有一个完成的时候,但当我们何时把它放下,它就已经了结了。"从无始以来,我们在这些世间法方面就花费了许多的时间,而且也是徒劳无益,因此我们现在应该使自己的心获得休息。

  有些富裕的人财富圆满,但对自己的奴仆却是丝毫也不愿意布施,这类人真是可怜。那些富裕的人,若有机会见到天人美满的生活,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财产受用,那就会象见到腐烂的尸体,再也不会有浓厚的兴趣了。有些高僧大德和长官,财富如泉涌,地位也是高高在上,但对这些财富和地位也不应该贪执。

  其实世间这种有漏的财富,许多品格极其卑劣的人也能得到,因此我们在稍微拥有财富的时候,千万不能有傲慢心。以前,多闻天子把自己宝库里面最好的衣服穿上,然后到贡嘎天子那里去,结果发现,贡嘎天子的财富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此后多闻天子的傲慢就没有了。这是托嘎如意宝所讲的一个故事,既然多闻天子的财富也不值得骄傲,那我们世间上的财富又怎会可靠呢?

  我们应该观察内心的无常,并以如幻如梦来对待一切诸法,这样就能现前如梦如幻的觉受,于是对世间法就不会有太强烈的执著,就象看见电视荧屏上显现的这些影像一样,慢慢地自己的执著心自然会消尽。有时候我们可以观想所有世间上的人,对他们断除贪嗔之心,都以一颗平等心来对待,这样世间法和佛法的功德自然而然会具足。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其它教言中讲过:"自己广闻多智,就不会生起贪心和傲慢之心。"若我们有深广的智慧,也知道整个世间的真理,而世间的真理对无边的众生也是有极大的饶益,如此用自己智慧的灯光就能遣除世间愚昧的黑暗。

  广闻多学的人是整个世间的庄严,而孤陋寡闻的愚人犹如井底之蛙,这种人经常以贪嗔痴嫉妒傲慢心来遮挡住自己内心的光明,他们根本不会拥有世间和佛法的功德。

  当具有广闻智慧光芒的月亮在佛法的天空中冉冉升起时,就会遣除愚人心中的二障黑暗,在清净智慧的月光照耀下,一切暂时和究竟安乐的青莲花也会自然盛开,这时青莲花的笑容就会在世间上美丽绽放。

  很多人对这个不清净、具有生老病死痛苦的身体,也是经常地清洗和刻意打扮,既然我们对无常的身体都是这样费心尽力地去爱护,那对于生生世世都不能离开自己的这个心,为什么不去以各种功德来庄严它呢?既然我们对身体如是地重视,对心为什么不重视呢?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地去行持善法。

  我们一般人的智慧,就象三十日的月亮一样是看不见的,为此我们应通过不断的努力,来使自己的智慧象初一至十五上弦的月亮一样,光芒越来越增盛。

  要烧尽世间的茂密森林,就需要有广大智慧的火,同样要渡过深广的佛法大海,也必须要依靠广大智慧的船。这里的意思是,既然作世间法也需要智慧和精进,那何况如大海般广大的佛法为什么不需要广大的智慧和精勤呢?

  在世界上有两种好人,一是在寂静的地方享受甘露妙法,也就是在佛法方面修行非常好的人,还有一种就是具有功德普受众人恭敬的人。佛说这二种人都非常值得世间上人们的尊重,他们在佛教里也是受到了赞叹。若一个人同时具足二种功德则比较完美,但只具足其中一种功德也是值得称赞和随喜。或者是在寂静处修持,或者是在人群中饶益众生,这就是上等人,二种功德中任何一种都没有就是指愚人。

  就象到了宝洲见到如意宝时,人们会想:"这样的宝贝在别的地方肯定找不到,我们应该拿一些回去,把它们带到别的地方去。"同理,当我们已经遇到了善知识,这就是真正得到了珍宝,这个珍宝也就是善妙的佛法,为此我们应该精进修持,我们也应该把这样的珍宝拿到来世去。在其它的教言中也说过:"当我们转生在南瞻部洲时,为什么不好好地积累资粮、修持善法?"

  时间转瞬即逝,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在这短暂的人生当中所有的事情里,我们最为重视的应该是佛法。就象天鹅善于在水乳溶汁中吸取牛奶精华一样,我们应该抛弃一切世间的琐事,去行持佛法。乃至现在美妙的月亮还没有被死亡的罗睺吞食之前,它应该发出清凉的光辉,同样,我们还没有被生老病死的痛苦强烈折磨之前,应该精进地修持。我们应对自己生起悲心,改正以前的不良行为,并行…

《窍决宝藏海 10、无垢觉性明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