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P4

  ..续本文上一页色境尘物。由于动静二相的剌潋,于圆妙之中湛然生发听闻,听闻精微映现声音,汲纳声音成为耳根,其本真耳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耳朵体像嫩卷叶,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向声音尘物。由于通塞二相的激发,于妙圆之中湛然发用嗅闻,嗅闻精微映现香味,香味聚集成为鼻根,其本真鼻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鼻子体像双垂爪。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香味尘物。由于恬、变二相的涉入,于妙圆之中湛然生发舔尝,舔尝精微映现滋味,滋味聚集成为舌根,其本真舌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舌头像初偃月,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滋味尘物。由于离、合两种相的摩擦,于妙圆之中湛然发用知觉,知觉精微映现触摸,触摸聚集成为身根,其本真身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身体像腰鼓,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触尘。由于生灭二相的相续,于妙圆之中湛然生发意知,意知精微映现法尘,法尘揽集成为意根,其本真意根原来是清净四大和合而成、所以称意识像幽室见,如此浮根和四尘,一起流逸弛向法尘。

  阿难,此六根依其所见闻的事物,生发出种种觉知来,它对于觉知的对象无精微分别,而是凭着妄乱的知觉去观见。所以,一离开事物的明和暗,就不能看见,离开声音的动和静,就不能听到。没有通畅和堵塞,就不能嗅闻。没有味道的恬适和变化,就不能舔尝。没有触摸的离和合,就不能触知。没有事物的生和灭,精微知见就无所安立。如果你能够不去循守攀缘在动静、离合、恬变、通塞、生灭、明暗等这十二种有为事物上,而能令其中之一种根以依守攀缘中拔脱出来,返归到你的真知真觉的自性,那麽,你的真知真见就会发物出来,其余五种根也能从依守攀缘中拔脱出来,返归到真知真觉的圆通妙性。这时,你所知所见不是由客尘事物而引发决定。本觉的妙明并不随根而显妙用,然而随寄在一根当中,都可以显出同样的妙用,因此,六种根器受用都能够互相作用与转换。

  阿难,你难道不知道,在这楞严法会中,阿那律托尊者虽然是盲眼却能够看见三千大千世界,跋难陀龙神有耳不能听但是却能够用龙角去听到一切声音,兢伽神女没有鼻子却能够闻到香味,骄梵钵提侍者虽是牛舌却能尝出种种味道,舜若多虚空神没有形质身体,也就没有触觉,由于如来佛放光相助,使他无身亦能触受,还有那些声闻修行者,他们已入九次第定,灭掉前五识和第六识,以及受、想两心所,证得了寂然湛静的境界。就像这个法会中的摩诃迦叶尊者,他早就灭绝意根、灭尽心念,但是,他已是本觉圆觉,从而能够根根了知,并不因心念而去知道事物。

  阿难,如果你的六根已经拔除解脱,那你的自性里就会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一切浮生以及器物世界间事物的种种变化,都会如滚汤浇冰一般消融净尽,这时,妄相消除,真相现出,你的智慧相应就成就了无上真知真觉。

  阿难,就像世间的人,将观看只是寄托在眼睛,这时叫他把眼睛闭上,那麽眼前所见到的只是黑暗,六根都不能有所知见了,连头和脚都不能辨别了,这个人如果用手绕身体摸上一遍,虽然他还看不见,但是手摸到头就知道是头,摸到脚就知道这是脚。这就是说,种种根尘认知与根本觉见是相通的。世人因为攀缘在外,所以必须有光明才能看见,没有光明就不能看见,如果是自性的根本觉见,就能够不依光明而看见,因此,纵然是种种潜隐不明的事物,都能够被妙明觉知一一照见。根尘已经消除灭尽,那本觉明心怎麽会不成就圆融的妙用呢?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就像佛曾经说过,因地发心之时就要成就不生灭心,要让此心常住,那麽,就要与所成就的佛果位相应起来才行。世尊,成佛果位中有七种果德,它们是: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罗摩识、空如来藏、大圆智镜。它们名称虽不同,却都是清净不染万德具足的,都是坚固凝结的,像金刚玉一样的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如果见和听等离开了明暗、动静、通塞等等尘相,就没有能知能觉的体性,就像思维着的意识离开了法尘事物就没有什麽本体,那麽,怎麽可以用这些毕竟是断灭的根性,来做为修心的因地呢?这又怎麽能够获得如来七种常住不灭的果位呢?世尊,假如离开了明暗,就没有了见,如果没有法尘事物,意识忆念也就消灭了,我前前后后来回究竟推求,觉得本来就没有我的心体,也没有我的心的安住之地方,那麽,以什麽来作为因地心去求取无上的觉见呢?如来说六根本来湛静精微圆常,但是,如果说话自相矛盾,就会成为儿戏的言说。倒底什麽是如来的真实话语呢?我是越来越蒙昧无知了,恳请如来降赐大慈悲心为我阙示。

  如来告诉阿难:虽然你博学多闻,但是还没有得以漏尽、无烦恼,你心中只知道那些颠倒的宿因,而真正的颠倒现在面前,你又一点不能认识。恐怕你的诚心并不能使你服伏我对你说的道理,那麽,我就用尘俗事物的道理来解除你的疑惑。如来佛实时就令罗侯罗敲一下钟,然后问阿难:你听到了吗?阿难和大众都说:我们听到了。钟声停止后,佛又问:你听到了吗?阿难和大众都回答:没有听到。这时,罗侯罗又敲了一下钟,如来又问:你听到没有?阿难和大众都回答:我们听到了。如来问阿难:你说什麽叫做听到?什麽又叫做没有听到?阿难和大家都回答说:钟被敲击发出声音,我们就听得到,声音停息了,我们就没有听到。如来又令罗侯罗敲钟,然后又问阿难:你们现在听到有声音吗?阿难和大家都回笞: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声音消散了,如来又问到:现在有声音吗?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罗侯罗又来敲钟,如来又问:你们现在有听到声音没有?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有声音。如来佛间阿难:你说说,什麽叫做有声?什麽叫做无声?阿难和大众都回答说:钟被敲击有声音,就叫做有声,敲击停下来钟声散去,就叫做无声。如来对阿难和大众说:你们所说为什麽是自相矛盾的呢?大众和阿难都立即问到:我们所说怎麽是自相矛盾的?如来说:我问你们听见没有,你们就回答听见,我又问你们声音,你们就回答声音,在回答之中,将听见和声音混淆不清,怎麽不是自相矛盾呢?阿难,声音散了没有声响,你就说听不到,如果真正是听不到,那麽你的听闻就已经灭绝了,已经如枯木一般无知无觉了。当钟声又响起,你为什麽又说你听到了呢?你知道有声、无声,都是来自声音尘物,你有时听见,有时没有听见,哪里就是你有时有听闻,有时没有听闻。你已经听见了无声却要说没有听见,什麽是没有听见?所以说,声音在听闻中自己有生有灭,并不是因为听闻有时有,有时又没有。你还在颠倒之中,将声音误识为听闻,难怪你会迷惑昏昧,将常住真心误识为断灭之心呢,这确实是不应当啊!

  离开种种动静、通塞、明暗等等尘相来说听闻的空性妙用,就好比说,有一个人当在沉睡中,听到家人杵米的声音,在梦中以为是击鼓声、敲钟声等等,甚至而嗔怪这声音怎麽只像木头石头的撞击声,直到睡醒时,才知道这是舂米的声音。阿难啊!这个人梦中怎麽能够忆想起种种动静、通塞的事物?其实,这个人虽然在沉睡,但是他的听闻本性并没有昏昧沉睡。即使你身形销亡生命迁谢,你的听闻本性也不会因此销亡灭绝。种种众生从无始久远以来,便循守攀缘在声、色之中,追随心的忆念而流转在烦恼尘物之中,竟不能悟解到自性的清净常住的妙用。他们不去循守自性的常住真心,反而去追逐种种生灭事物,由此而生生之不停息于六尘杂染流转之中。如果离弃生灭事物,循守真心常住,常住真心的智光便现示面前,那些根尘识心一时就应光而销亡。亿想思念是识所攀缘的尘,认知情感即是想所依的垢,一旦远离如是尘垢,那麽,你的清净法眼一时就应现智光,那无上真知真觉怎麽能够不得成就呢?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