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贪执的心,如一个男人爱上某女人而结为夫妻,开始时认为她青春美丽,不可方物,但过一段时间后,他就不再情意看到自己的妻子,当初他非常贪爱的妻子现在已经毫无吸引人之处,于是他又开始追求别的女人了。实际上以前他所钟爱的女人,与今天他所讨厌的妻子同为一人,根本就无有任何差别。
因此有贪心的这种人,就如疯子,那狂乱的分别念就象是风中的绵絮一样飘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欢乙,以前他喜欢的美人,后来他会认为过于平凡。假如美丽的本性真实存在,那么你的心情为何前后有如此巨大的变化?不应有任何变化。以前所喜欢的人也应该永远喜欢,并且你所喜欢的人应该得到全人类的一致认同。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某女以为某男的眼睛勾魂摄魄,非常迷人,但另外的女人对此并不表示欣赏。
在我们房顶上的一些小鸟的贪心强烈,它们也经常象人一样舍弃旧友结交新朋。但在我们看来,这些小鸟并不美丽,在形相上它们彼此之间也并没有任何差别。我们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对于同一个女人某人会认为她好看,但另一个人则会认为她一点也不好看,但实际上这都是由于自相续的分别念在作怪,如果是牦牛看到这个女人后,心中根本就不会有好与坏的评价。
本来本性并不存在的东西,但贪心重的人反而执著为实有,如是对女人的身体生起贪心,而在离贪的瑜伽士或一个不净观行者看来,女人的身躯一点也不美丽动人,对此一丝一毫的贪心也不会生起。我们对外境的诸如名闻利养等一切贪着也是同样的道理。
又比如,对于污秽的不净粪,人类会感到恶心不愉快的,但在狗与猪看来却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品。因此对于好、坏等判别全是众生的分别念而已,这与疯子的心念无有任何差别。
作为人身的五蕴本来是无有任何实义,五蕴聚合也无稍许实义,并且它还是三大痛苦的本性,是刹那生灭的法犹如闪电。若详细观察后,就会知道轮回一切诸法皆是苦的本性、空的本性,并无任何东西值得贪恋。从身体的五蕴乃至器情世界中的一切本无可贪之处,但凡夫因分别念以为外境实有存在,就这样将自心捆缚了,于是给自他都带来巨大难忍的痛苦。本来不净以为清净,本来痛苦当作安乐,本来无常执为常有,如此给今生来世带来无尽的痛苦。
在此主要宣说了对治贪心的窍诀,其实也可以此类推其余的烦恼。
本无体性的诸法却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莫大的痛苦,这是徒劳无益的,比如对于美丽的姑娘,你为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样就无有任何意义。分别念为我们带来无穷的过患,当我们用智慧来观察自己的分别念,这时才知道,其实分别念为我们假立了许许多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对此我们必须用妙观察智来铲除之。
在正确运用妙观察智来观察外境时,一切相状都不存在,犹如乌云融入虚空一般。所谓"妙观察"就是将粗法抉择为细法,再将细法分析为无方微尘,如此就可将所贪的对境比如我们这个身体用妙观察的智慧进行详详细细的观察,最后我们会得到一切法都是空性的结论。同样,观察自心也是犹如阳焰水一样,是空性。总之,外境与自心皆了不可得。
至于春天阳焰水,有众多野兽执之为真实的大海而疲于奔命,但一个人如果有智慧,知道这不是真正的水而是阳焰水,那他就不会为此而操劳。同理,我们应该认识贪心的本体,认识之后自己在生活中就不会苦恼。这样我们观察了生烦恼的外境和心识,然后再观察它的作用,得知这一切也都是虚伪不实。
用各种方法来观察时,因缘所生的贪心与执着,乃至所贪执的外境都不成立。我们应该如此来观察外境和有境,烦恼是没有能力损害这种理智,因为这种妙观察智是符合实际的,而其违品--烦恼本来是虚伪。
无我与空性犹如狮吼遍三界的理智,纵使有人绞尽脑汁也根本不可能找到适当理由来破斥,法称论师及历代众多高僧大德对此也专门引用教理作了许多阐明与论证。因此我们应当以这样的智慧来进行认真观察,使这种智慧的观察在自己的相续再三地生起,犹如转轮一样,如是就能自然逐渐挣脱轮回之网,获得自在洒脱的境界。
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必须运用相应的智慧来观察和对治烦恼。在小乘的十六行相中,我们应着重修持无常、不净、苦性、无我,通过这四种智慧来对治它的违品,即常乐我净的四种颠倒分别念,如是修持就会逐渐断除烦恼网。
在贪嗔等烦恼生起时,我们详加观察其因缘--即心识与外境时,烦恼本不存在。这样不管是任何一个烦恼生起的时候,我们就用智慧来观察它的本体,通过不断观察,自相续中会无勤生起定解,定解生起之后,就会越来越远离乃至灭尽烦恼。
在此,对治烦恼只依靠妙观察智,不需要安住修持,就这样无论白昼还是黑夜,时时刻刻反观自心烦恼的本性、作用、因缘,当观察的能力日趋成熟时,定解油然而生,烦恼渐灭于法界之中。犹如太阳的光芒能遣除黑暗,只要我们经常如理作意,以符合实际道理的这种妙观察的智慧去观察烦恼的本性,那稍经修持也是能产生极大的对治烦恼的力量,就如病人服下或敷上妙药后能在短时间内遣除一切痛苦,而服下一般的药只能取得不太显著的疗效。
一切的颠倒分别念和烦恼就象一柄纸糊的屠刀,只要认识它的本性,这柄虚假的屠刀就不能伤害我们。但相对我们这些业重凡夫而言,不懂依智慧去观察认识其本性时,烦恼还是把我们紧紧束缚于轮回中,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脱。
如果我们没有运用妙观察的智慧进行观察,那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积重难返,甚至连一般烦恼也难以对治,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我们没有观察对治时,烦恼似乎是三界中最厉害的怨敌,但当我们认真去观察或对治它时,这件事就显得轻而易举。以上这些道理在《入菩萨行》第四品中讲的比较详细。
如果没有摧毁烦恼,则始终不会得到安乐,所以我们应如病人服食妙药一样来依靠妙观察智断除烦恼,智慧之火是能燃尽烦恼的木柴。如果我们执著于对外境产生的各种烦恼分别念,而没有去观察其本质,则烦恼就象水的波纹一样,只会不断增长,永无停息,乃至虚空未尽之前也无法断除,这样在今生和来世只能带给我们无量的祸害和痛苦。
鉴于此,为何我们不生起欢喜心来对治和观察烦恼呢?我们时时都应观察和对治它,即使在平时淡忘了,如一名战士骤遇敌人时马上想起自己的兵器,那至少在烦恼生起时应立即忆念其对治力。
若以如理的智慧来观察烦恼的本体,最后会了知它即是空性,这种空性也就是如梦如幻的缘起性。如此通达之后,那么没有烦恼波浪的心就象平静的大海一样,此时寂止或是禅定就很容易得到。因为一旦自心离开烦恼得到自在时,无论修任何善法都能随意成就。
无烦恼清净的心,犹如远离乌云的万里晴空一般,麦彭仁波切在一个《大圆满窍诀》中也如是云:"若是证悟了如虚空般的法性,那就得到了无死的智慧。"至于证悟犹如虚空那样的见解虽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但现在我认为也就是得到寂止与胜观双运的智慧境界,这时自己身心得到堪能,五眼六通也能自然现前。
妙观察智的修法是先修胜观,然后在此基础上生起寂止,通过这种观察方法,很容易成就寂止,也可以说就是成就止观双运道。这样看来,在此世间再无较彼更重要的了。是故欲求得到禅定的人也应如是行持,即应首先以妙观察智来观察烦恼,这样观察过后,就如远离一切疾病的健康人一样,在此世间可以享受无尽的快乐,并能现见一切诸法的本性。
一切诸法的本性本来即是空,而在暂时的因缘聚合中又可无欺地显现,如梦如幻。对于此,我们应该用智慧来了知和证悟它的真实意义。当我们用智慧断除了空与不空的分别念的网,以无别的智慧就可以现见无住的大中观法界本来意。因为中观不住任何边,如《迦叶请问经》中云:"迦叶尊者!有者也是边,无者也是边,远离这二边,即无生无死,是各别自证。"所谓的各别自证智慧,就是远离了能取所取,通达了诸法本性的智慧。
我们知道,修密法的人首先是了解,然后是觉受,最后才是证悟。但在大圆满当中也有一种不共同的法器,即不必经过了解和觉受,而是直接证悟的这种人。如有人在西日桑哈或莲花生大师面前获得了"一切显现不要执著"的窍诀后,立刻就现前了远离一切能取所取的最高境界。恩扎布德就是这样一种根机,他是断证同时显现的。
总之,即在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过程当中,我们依靠显宗和密宗的教言或窍诀真实地修持正法,最后就可以现前圆满无生的果位,或者说是圆满获得法报化三身。
《窍决宝藏海 05、以妙观察智解开烦恼与惑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