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戒是无上菩提本▪P3

  ..续本文上一页好,禅堂也好,念佛堂也好,不管起什么名字,大家坐在这里,受用就好。

   这个禅凳稍微窄了一点点,我当时按照祖师的尺码做的,结果做出来还是觉得小了一点。我到高旻寺禅堂看,它那是加宽的,做工和这个差不多,再宽一点会舒服一些。但是一般性禅堂里的禅凳没有那么稳实,我们这个做了一年多,自己做的,木头选好,老漆漆出来,每个座上面贴了一块金,都是用心打造出来的。你看这里四方有四块石头,为什么这样子?这也是按照禅堂里面规矩来的。

   藏地也好、印度也好,比下来我们汉地最享福了。泰国缅甸,那地方多热啊,泰国出家人都得随手拿一个扇子,法扇,热啊!就是泰国的北部,清迈这个地方算最享福的。

   我们中国物质多还是比较享受的,法堂这么大,到了外面哪里有啊?我们佛陀成道的正觉大塔也就不过这么大而已,就我们房间这么大空间,高也就四十多米,跟我们的塔差不多高。

   过去出家人都是围绕着塔,以塔为中心,边上的僧舍小得可怜,但是有个特点就是墙厚,墙有桌子那么厚,僧舍是很小的,一个人或两个人,床没有的。那烂陀大学高级一点,有个床,那个床是和墙砌在一起的,砖的,其他僧舍就是打坐。后来有石窟建筑,两千年左右的石窟寺庙,但是过去出家人基本上不倒单的,哪有睡觉的床?

   我看来看去我们是最享福的,藏地都是自己家供养,泰国缅甸都是托钵,不蓄藏物,到现在也是。所以这一点,我们确实需要知足,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修行上。如果真的有修行了,大家自己自觉,自然有道气在。

   当然这是高度自觉,有很好的道风的这样一种生活,我是理想主义者,我一直期待着。我希望在座的都是佛陀的好弟子,我们在座的都是好的道兄弟,在生命的旅程当中,能够越来越觉悟,越来越能享受到法喜禅悦。

   我前几天看到一个网站上面的一篇文章,《爱因斯坦这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爱因斯坦跟卓别林两个人见面的时候,爱因斯坦赞美卓别林,你真是一位艺术大师,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你。然后卓别林赞美爱因斯坦,你真是一个大智者,全世界人不知道的东西你知道啊!

   但是爱因斯坦还有一段这样的话,他说:“我物质上也好,精神上也好,享受的都是别人给我创造的,我为此深感不安,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仰靠着大家给我创造。”他又重复了这样一句:“我内心里很不安。”

   我一看,这是一位大菩萨,大菩萨就觉得,我在这个世间占有这个世间的东西,有一种恐惧感。什么叫惜福啊?就是每用一点、每用一分,都有一种恐惧感,我多用了这个世间的。这么样一位大科学家竟然有这种感受,所以他很简朴,爱因斯坦很简朴、很简朴,这样的人有大智慧,他把福报节约下来了。惜福的人有大智慧啊!这一看百分之一百二的是大菩萨来的,转世到这个世间来的才会这样。

   作为一个修行者,你要从娑婆世界求解脱,求脱离,然后你占用这个世间太多,业障障住,你走不掉啊!欠人太多,你想走,走不掉。过去老修行们,我们首座和尚也是这样,要求很少很少,拥有这世界的,享受这个世界的很少很少。

   我自己也是常这样想,我觉得我自己个人修行来说,虽然见闻是出家之后多,因为有时间、有空间,但是真正修行,我觉得反而是我做居士的时候进步快。做居士的时候,不享受十方供养,吃爸爸妈妈 的,生起出离心,马上就有出离心的相,生菩提心,马上就有菩提心的相,这些都会出来。出家之后反而不行了,受十方的供养,要替十方消灾,真是非常的难。

   以前说出家修行如水中莲花,在家修行如火中莲花,有时候想想也不一定的,有时候出家修行也如火中莲花一样,那是不一定的。在家因为自己受用自己的,修一分,分分己得,分分都自己得。

   灵岩山一个老当家,那个时候是九五年,那个老当家是看印光大师的塔院的。他平时自己挑大粪,自己种菜,就怕别人给他磕头,给他供养,他住在那个塔院。我们虚云老和尚也是,虚云老和尚不受别人顶礼的。

   你看,越是成就的人,他们越是惜福如金啊!特别特别的惜福,所以才会有内在智慧的那种证悟,那个量才会积累到那种程度。所以智慧和福报,还是有很大的一个比例关系的,它们有内在的联系。

   常住是大家的一个福田,不仅是在家人的福田,包括出家人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真的一直处在这个修行的三昧当中不动,那当然也是很好,但是就是说你动也可以锻炼你那个不动的,作为一个检验的境界也是可以的。

   另外一个如果福报不大的,也可以多多的以常住来积累福报,这也是很主要的。否则的话,福报也没有,智慧也没有,就很难有转机,有起色。

   好长一段时间没跟大家聊天了,昨天我们金刚萨埵片子等于是做完了,不需要我再去指导,接下来就是交代几个注意的地方,元月十八号在我们这边首映。

   我们这两天正好《普贤上师言教》看到金刚萨埵修法的部分,应该说从修法的细致上,那个片子是非常到位的。但是对金刚萨埵的开显上,有可能我们这个《普贤上师言教》还有独特的地方。

   因为金刚萨埵修法,除了法王如意宝造的伏藏仪轨以外,堪布他老人家主要以法王的舅舅,也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一个伏藏法对它进行解释。所以除了这个法是一个伏藏法,解释也应用了伏藏里面最甚深的来解释的。

   大家在慧日寺这个地方,我想每个道场有它不同的道风,希望我们在这边好好地去品味,在这里我想真是有一颗修行的心的话,还是会学到很多东西的。

   就这个《普贤上师言教》就不得了,里面多少的内容啊!大家好好地来听。为什么呢?我当时在这边讲的时候,你没有现场听。现在又在这里放,我以前就坐在这里讲,你还是会如得到一个传承一样的。

   生命电视台已经放了三次,我们这里才第一次放,大家好好地学习。应该说这个《普贤上师言教》学过一遍,佛教大学可以毕业了,这个内容上是这样子。但不是说你边看边打瞌睡也可以拿到结业证书,不是这样,自己要得利益,还要认真地深入地听。

   虽然我里面有时候有点岔开,但是我的那份心情还是想让大家真的能理解到它。《普贤上师言教》本身文字上就有很多窍诀,我把这个窍诀又开显来讲,让大家能够清楚。

   这个听过之后,我想纵深的佛教的一个菩提道的次第就在这里面了,不仅是理论上的,而且修法的窍门都在里面。所以《普贤上师言教》具足了广行派和瑜伽派这两派的特点,所谓的广行派以理论广泛为特点,瑜伽派就是实修,现在这两个的要点都抓在一起,而且相互的结合。

   《普贤上师言教》我们如果认真地去听、去实践的话,得利会很快。前面讲的几个法器之过远离之后,应注意的事项你做到了,然后观轮回过患啊、生命无常啊,一个一个去心里面思维。如果按照要求这四十万修下来,那基础是很坚实很坚实的,反过来说没有做过,空空如也。

   我有时候问别人:如果你现在死,你这辈子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带走的?没有一样可以想起来的,平时忙啊,没有一样是可以带走的。我反过来问他,我说现在你念《普门品》,你念了十万遍下来,我说这个不得了,一辈子你念过十万遍《普门品》,这个功德很大的。

   因为这属于不共加行,你要修过四十万遍下来,那还了得!磕大头十万,三皈依十万,菩提心十万,供养十万,忏悔十万,这些修下来真的不一样,我就感觉到不一样。

   学藏传佛教的基本上都有这个要求,不要说出家人,在家人都要修这个的。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修过的就是不一样,他的能量场就很大,磁场就很大。现在我们不是说什么教派,我们就是讲我们自己修行怎么进步,怎么解脱,这是很主要的。

  

《戒是无上菩提本》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