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决宝藏海 02、甘露滴▪P2

  ..续本文上一页的宝座上,当其他的国王大臣来晋见他时,犹如小野兽来到狮子面前,非常畏惧。有些高官、上师之所以坐狮子座,是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坐在狮子座上在世间上是表示拥有崇高的地位。藏传佛教中用诗学来赞叹某些高僧大德时,经常也用狮子座来进行衬托。

  纵然是傲视天下群雄的转轮王,临命终时也有可怖的鬼卒用脚踢着他的头,他刚才还沉浸在光明和快乐之中,现在一瞬间就被阎罗王强迫带到那黑暗地狱中感受无尽痛苦。

  同样,我们的名声、身体等并非一成不变,某些青年男女的脸庞犹如白莲花一样白里透红,英俊可爱,但即使美若天仙,一旦人老珠黄,就象一截焦木,异常老丑,这时哪怕是看到自己的身体也会心生厌烦,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留恋着已匆匆逝去的黄金岁月。

  如我们这些上了六十岁的老年人,年青人看见我们也会生起厌烦心,这时候大家宁愿欣赏年青人而不愿见到我们这些老朽的身体,但是可以预见这些年青人在不久的将来,曾经健美挺拔的身体也一定会如我们一样丑陋,不堪入目。

  无论此地,还是他方,始终无法找到没有生老病死的例子,即使转轮王和帝释天到最后也会显示无常,我们在末法时代的这个肉身难道不会衰败吗?我想聪明的人肯定明了。故我们一定要精进修持大圆满等佛法,如果在今生中没有得到成就,那至少我们也一定要依靠窍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不仅我们有情世界是无常性,而且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无常。根据《俱舍论》的小千、中千、大千世界的推算,所谓的大千世界共有十亿个四大部洲,那么这十亿个四大部洲中的环境、颜色和形状迥然有异。不用说大千世界,仅就以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美国、中国等国家来观察,就会看到高山平川、城市乡村、大漠戈壁等形形色色的地理环境,既有赏心悦目的地方,也有危险凶恶的处所,但所有这些最后都会因为地水火风的摧毁,而全都象彩虹一样消于虚空当中。

  既然到每个大劫的最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会变成虚空,那我们现在的亲朋好友以及自己的身体又有什么值得依恋的呢?就象风中的蜡烛随时都会熄灭,没有一点可靠,不管是器世界还是有情世界,都没有常有不变的东西,所以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亲朋好友们,都不要生起贪心。

  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大千世界中,虽然显现不尽相同的痛苦与安乐,但这些宛如天空中的闪电,全都是无常。可是愚笨的人还十分执著虚幻不实的身体、财物以及亲友,然后就为此造下弥天罪业。一旦到临死之时,那些犹如海市蜃楼的声誉、财富以及亲友都不会跟随自己,跟随自己的只有这一生中所造的善恶业。

  总的来说,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离不开痛苦的本性,真正究竟的安乐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往生之后再也没有任何痛苦,就连痛苦的名字也无从听到。

  当今时代一些不喜欢闻思的人,他们得过且过,整天在浑浑噩噩之中虚掷光阴,也不发心为自他利益做事情,并且经常串门、胡吹乱侃、还谣言中伤别人等,障碍他人修持善法,这种人真是很可怜!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还会再度回到这个世界中度化众生。虽然在度化众生过程中,会显现不同的痛苦和快乐,但在直接的感受上肯定是不会有,如具足神通的人明了别人的痛苦,我们可以在无漏的快乐当中以幻化游舞来度化众生。

  《宝性论》指出:"圣者远离一切痛苦和生老病死",《经观庄严论》说:"已证悟空性的菩萨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就象观赏花园一样,没有任何痛苦。"因而,在世人眼中,那些大菩萨们也有可能患病、生烦恼等,乃至显现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幻化,可是在他们的自证境界当中,一点也不存在这些不清净的法。还有些大菩萨为了度化某类特定的众生,有可能会显现如同世间一般的愚夫愚妇,也会受到世人的污辱和诽谤。

  所以我们对圣者不能随便诽谤,我在这里顺便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大成就者名叫晋美彭措炯列,他的行为十分不如法,在每年夏天,他常到石渠那一带去化缘,当地有一个名叫帝加家的姑娘和他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一次当他给数千的信众作大灌顶时,看到帝加家的姑娘也来了,就把宝瓶放在虚空中,毫不忌讳就抱着那姑娘坐在法座上。因为他的前世闻名遐迩,故在前半生别人对他都比较恭敬,但他的行为不太如法,到后半生别人对他大不如前了。后来在他圆寂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行为显得更加疯狂,以致于在他自己的寺院也无法呆下去。当他临终的时候,沉疴难起,弟子们也不悉心照料,他一直在非常痛苦地呼喊:"他们自己都会很难为情,在上师圆寂时还敲打着乐器。"他圆寂后,人们去请教大德多钦则仁波切,多钦则仁波切让他们不要告诉任何人,然后拿了一把小手枪,在晋美彭措炯列的脚掌下射了一枪,他的头顶上冒出了青烟。过后,多钦者仁波切说:"大菩萨在圆寂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圆寂,这样打枪之后,他才清楚地知道自己圆寂了,现在他已经重新安住了。"

  后来,有一个名叫单贝宁玛的人,他承认自己是格尔的转世活佛,但不承认是菩提金刚的转世活佛。有一次,他见到了晋美彭措炯列的空行母,他马上就认出来了,他说:"我前世的空行母现在已经上了年纪,但姿色还不太衰老。"后来他又说:"我只能回忆起自己前世的空行母,而其它的一切都不能回忆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他就是这样经常对自己开玩笑,由此可知单贝宁玛的前世就是晋美彭措炯列。

  当年晋美彭措炯列的许多行为不太如法,故人们纷纷诽谤,但是这并不表明他真正具有众多过失,所以我们不能诽谤高僧大德。在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充满诽谤的一生,其实他是在众生面前幻化游戏,就象是舞蹈中有各种引人入胜、变化莫测的舞姿一样。

  有时这些大菩萨显现毁犯戒律,有时好象又在装疯卖傻,但他们肯定有常人难以揣度的密意,所以我们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不要对他们生起邪见。

  在休闲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曾经造过几许恶业,吃过多少苦头,遭遇如何痛苦,这些生老病死的痛苦我们都能真实感受。只要我们仔细去思维这些道理时,就会发现在修法的道路上并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勇往直前,不达目的--成佛,誓不罢休。我们以前都是在家人,现在又成为出家人,来世就不应该堕入三恶趣,不应该再去感受那些难忍的痛苦,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值遇了旷世难遇的上师和具有各种善妙功德、高举正法宝幢的道场,就一定要精进修持。

  修法也并不像某些愚人所以为的高不可攀,如最下等的人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比较简单的吧!对阿弥陀佛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一心一意发愿往生,然后也不造五无间罪和舍法罪,若能依教奉行,则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曾亲自给我们保证过:临终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圆满成熟所致。

  以前曾有一个喇嘛在外面宣扬:"色达堪布说念一百万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这完全是一种妄语,往生极乐世界并非那么简单。"可能这个人不太熟悉教理,我色达堪布(指法王如意宝本人)所说的实际上是依据弥陀经而说,并非色达堪布从分别念中杜撰出来的。所谓一百万名号的界限,是因为我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观音上师以及多额单比尼玛活佛等曾明确告诉我说:"将来你若能发动信众念一百万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我个人的品行怎样卑劣,也不会拿这个来欺诳世人,我有佛陀与上师的教言为证,所以希望大家应该好好地祈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自己的心应该逐渐转移到善法上面来,不要再造恶业与无记业,一定要趣入善业。我们将来必定会死亡,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可能携带,甚至儿女成群对我们也没有任何利益。对于这一点,我们虽然都明白,但一定要仔仔细细地反复思维功德与过患,这样对自己今生后世具有利益的这些事情,我们就会如履薄冰、精进修持,珍惜当下的每一刹那。

  作为居士和出家人,希望大家不要业际颠倒!什么是业际颠倒呢?比如不努力闻思修行,而经常破坏戒律,失毁自己的誓言,那么这种人就是业际颠倒。又如有些人非但不情愿学法,而且不断跑到各地去化缘,营谋私利等世间法,或一些人非常恋家而返回故里,协助家人搞世间法,这都属于业际颠倒。如返回家中,自然就会生起贪嗔等烦恼,因此作为居士和出家人,无论是谁都应该稳重,不要经常回家。

  有些人刚一修学佛法,家人从此就经常对其制造违缘。母亲、父亲、儿子等亲人就会很虚伪地对他说,你要经常回家,不然我特别想念你,外表上也伪装在悲泣。有些母亲则会对儿女说,你应该回来一下,否则我白天想着你,晚上做梦也见到你,我是多么地想你啊!但如果这些意志薄弱的人回家以后,要想再专心修法就确确实实成了问题,这也是业际颠倒。所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不要业际颠倒。

  无论是在家或出家修行人,一定要守持清净戒律,我想如今守戒并不困难。我以前在课堂上也再三强调过,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受持清净戒律是非常的困难。那时候,如果有人受持清净的戒律,在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胆战心惊,人人都以为他不识时务,是牛鬼蛇神。当时我的阶级成份虽是贫牧,但因为我的戒律清净,别人都不敢接触我,也就根本没有人和我说话,每一次开会时我都战战兢兢。

  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要想受持清净戒律确实不容易,但时至今日,社会环境也比较宽松自由,并且上师也经常谆谆教诲。在释迦佛的律部经典中对此宣讲得非常详细,管家们也经常强调戒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劝大家受持戒律,持守净戒的人会得到人天共赞,你们要是有心的话,肯定会遵守戒律。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

《窍决宝藏海 02、甘露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