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窍决宝藏海 02、甘露滴▪P6

  ..续本文上一页精进地修持佛陀的教法,那我们的智慧之火就会越来越盛燃,最后就会全部无余地烧尽世间法的茂林。

  在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外道观点,比如有承认常有、不常有、有边、无边、自性存在等等,这些众生真是很可怜,就象是用火圈把自己围绕起来一样。这些愚笨的人,用分别念把自己紧紧地束缚着,自己欺骗着自己。

  在这个世间上,除了佛教以外,各个宗派形色各异的说法都不究竟彻底。如当时外道在佛面前提出了十四种无记法,这十四种无记法就是我是常有?还是不常有?是有边?还是无边?这样分别对应上过去、现在、未来,再加上五蕴与我是一体?还是异体?总共十四个问题。对于这十四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当时并没有回答他们,因为外道既有承认有边,也有承认无边的等等不同的说法,但释迦牟尼佛对这十四种无记法全都不予承认。

  实际上这些问题与石女的儿子一样都是子无虚有的,无论我们怎么对之进行观察,也是找不到一个究竟的道理来。在究竟的实相上,不管承许我常有还是无常等等都毫无意义。而当时那些众生的根基无法接受如此高深的道理,故佛没有答覆他们。由此说明了释迦牟尼佛具有甚深的密意和智慧,也表明了佛陀在断除邪见方面具有殊胜善巧的方便,这在以中观为主的论典中也是以此公案来高度赞扬佛陀的智慧。

  这些外道的分别寻思者,观察自己的身心境界及外面的世界后,所建立的宗派其实是增上无明黑暗的主要原因。这些外道宗派都是无点滴可靠,他们越来越观察,其心也就越来越陷入于无明愚痴当中,没有任何实际的利益。

  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当中,就具有从根本上断除无明愚痴的最殊胜的善巧方法,而在整个世间,如梵天、大自在天对此殊胜的窍诀都是如聋如盲。故众多人和天界的众生都认识到,象佛陀那样的尊者,在整个世界上都无法寻觅,他是世界上唯一最究竟彻底觉悟的一切智智。

  根据名言的观世量,释迦牟尼佛是利益众生的引导者,也就是说通过因明的推理,应该承认释迦牟尼佛是世间上唯一的量士夫。再以中观的推理,佛陀没有回答十四种无记法,这也是量士夫的一个标志。然后释迦牟尼佛宣讲了缘起空性,这也是所有的众生都无能为力的事情。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中就专门以缘起空性来赞叹佛陀,肯定释迦牟尼佛为整个世间上唯一真正的量士夫。

  在众生的相续中弥漫着无边的黑暗,然而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其它的任何宗派对此都束手无策。假如我们追求通达世上的一切所知法,就必须具有一个究竟彻底的推理方式,这就是关于缘起性空的推理方法。只要证悟了缘起空性,我们就能通达世间上的一切所知。而有关缘起空性的道理只能在佛的教言中才能找到,其它宗派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宣说,这是佛陀的一个不共特点。

  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包括在缘起咒的内容中,也可包括在名言的缘起和胜义的缘起当中。因此缘起性空是佛陀教言中最主要的窍诀,是无死的甘露,是能摧毁黑暗的一盏明灯,是断除分别念和邪宗的锐利宝剑,是医治烦恼痛苦的妙药。而有关缘起性空的究竟道理,只有在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中才进行了详细的宣说。

  我们只有依靠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才能对治内心的贪嗔痴等五毒烦恼,否则哪怕是世间上聪明绝顶的人也无办法解决内心的烦恼痛苦。如外道的很多祖师,虽然他们也有相当高的智慧,也能暂时得到一些安乐和寂静,但要想彻底摧毁一切烦恼痛苦,从轮回中得到究竟的解脱,这对他们来说也仅是黄粱美梦而已。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无比殊胜,是天上天下所有众生都应恭敬赞叹的对境。

  缘起性空的道理是断除世间一切邪见和轮回大海中所有痛苦的甘露妙药,我们能够听闻这么殊胜的佛法并对缘起的道理进行思维,这表明我们有异于常人的殊胜的缘份,这也是我们千百万劫当中积累资粮福报的一个善果。

  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圆满无碍,他能彻见一切诸法的本性。就象在自己手掌上的摩罗果,内外都明明了了,释尊对一切诸法都能无碍通达,是一切智智。而这个一切智智的果位,实际上也是因为依靠证悟缘起空性道理后才能获得。

  因此,如果我们希求得到无上佛果,就要在对佛生起无比信心的基础上,通过皈依三宝,然后依靠圣教的教证进行观察,在精通缘起空性的道理后,佛果就好象在自己的手上,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

  缘起性在名言中依靠因缘而产生,胜义中则一切都不存在,一切诸法都是空性。名言中的缘起,必须依靠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的观点来抉择,胜义中的缘起则必须依靠无著菩萨和龙猛菩萨的教证来指导。

  所谓的缘起空性,"无则不生"是因的规律,如果因不存在,那么果就不会产生;然后"聚合不退"是果的规律,如果因已聚和,那么果是不会退的,也即肯定会产生果。无论是外法方面的树、根、茎等等,还是内法方面的无明、取、受等十二缘起的法都服从这个规律。

  没有因则不可能产生果,因已具足果是不会退的,这是一个因果规律,超越这个规律的法在整个世界上也无处寻觅,为什么呢?因为无论任何的法都是观待而言,有实依靠无实而观待,无实依靠有实而假立。犹如那边和这边,或者瓶子观待无瓶而安立,无瓶观待有瓶而安立。所以摄于有为法和无为法的一切诸法都不存在一个自性本来成立的法,这就是缘起性的本体和自性。

  我们并不了知诸法的本性,如果真的已经通达了,就会了知世间一切诸法就是没有自性的缘起性,与梦中的显现一样。没有通达证悟缘起性的凡夫,意识被染污而对外境产生颠倒的迷乱。正因为有了这种迷乱显现,对外境自然生起如梦如幻的贪心等烦恼分别念,这就使我们的心识在三界轮回中无尽地漂泊。

  如此,没有通达一切诸法本性的心识就是无明,无明也可以说是觉性智慧的反体,或说是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等见解的违品。在世间上,无论哪个宗派都要承认一切诸法的本性,然后在此本性的基础上再产生形形色色显现。但是他们都没有对诸法作如实的了悟,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反而执著为实有,我们把这种执著称为无明。

  依靠无明可以显现业、心识等十二缘起中的其它支,换而言之,从上至有顶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的所有众生,他们有着数不胜数的身形,在无始无终的轮回当中漂流,而这些众生都是从无明愚痴当中显现出来的。就象火镜(放大镜、凸透镜)依靠太阳可以燃火,同样的道理,我们以幻化的业力入于世间,再因自己的习气增上而产生了六处,有了六处,就象明净的镜子里显现彩光一样,六处各自执取于外境,之后就有了能取所取的接触。然后通过接触而产生了苦乐等诸种感受,因为愿意接受安乐,而拒绝接受痛苦,这就有了贪爱,再进一步就对贪染诸境生起取心,有了取就形成了三有,然后是生,生之后就是老病死,如此再三的流转就形成了轮回。

  所有的十二缘起,可以包括在烦恼、业和苦蕴当中,因为轮回无初、中、后,《宝鬘论》中也如是讲过,所以从烦恼中产生业,业当中成熟苦蕴,苦蕴又形成业和烦恼,这样众生就在轮回中再三地流转。

  由于因果不断地轮转,就形成了三界的五蕴,其实五蕴也是空性,是一种假名。本来缘起都是空性,知道它的本性,就没有任何事物值得贪恋。只要还没有断除贪欲,那么轮回的瀑流与世间的业惑始终不会灭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断除无明,烦恼也不会灭尽,世间轮回的痛苦也无法遣除,故在业中无欺显现三有。

  以显宗的教证理证而言,贪心的对治法为观修不净观,对治嗔恨则观修慈悲心,对治痴心就观修缘起性。或者根据佛经的说法,贪心、嗔心、痴心等每一种各对应二万一千种法蕴,然后密宗的二万一千个法门则是对治平等的贪嗔痴,释迦牟尼佛总共宣说了八万四千个法门。或者依据大圆满,我们就不必如此进行观察,因为一切诸法都是心的幻化,只要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证悟心的本性,那么内心所变现的外面一切六道轮回的显现都会寂灭,就象一位幻化师幻出各种形相,如果幻化师被杀了,那么其所有的幻变都会隐没,在大圆满中是可以如此区分轮涅。

  关于对缘起空性,可以用这个比喻来加深理解:如本院扎西老师教尼姑藏文拼读,在上课时,扎西老师相续当中的念诵并非转移到尼姑的口里去了,扎西原来所掌握的知识现在还拥有,但如果他没有教授知识,她们也不会明白。因和果是不会相互转移,因不会迁移到果上来,但没有因则果也不会产生,读诵、灯火、印章、镜子、火镜和种子、声音、酸醋等这些也都是无常变化的,比如我们尝到了苦味和酸味,实际上这也是缘起性。所以通过以上方法,有智慧的人就会了知因果的内在关系,明白缘起空性的道理。

  我们应当对一切显而无自性的诸法生起悲心和厌离心,或者可以说缘起空性虽然即是本性不成立,但只要我们愈对它进行观察,自心相续中的厌离心和悲心就会愈来愈增强。幻化城市中幻化的儿子是没有任何可靠,就象是住在虚空中一样。我们如果证悟了上面缘起空性的道理,在自己的相续中对轮回就会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和悲心。

  种种生死的自性,无变无住的轮回,无生无灭的无明等这一切,都是幻化的大网。这种无增无减显而无自性的本性,本来就普遍于一切众生的种性当中,但是因为无明烦恼的牵制,使众生不明了此理。假如我们通达了缘起空性,将会把智慧的火焰越来越盛燃,清净心的虚空当中必会群星闪烁,显现出五彩缤纷的彩虹。

  外面的山河大地、绚丽多彩的风景等这一切都是名言当中无常的缘起,具有智慧的人通达此理后,其内心的虚空中就会显现智慧的日光和月光,增上无比的欢乐。通达缘起空性的人,不但时时刻刻都在增上殊胜的欢喜心,而且在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他饶益众生的心就象大悲的甘露海一样宽广无边。

  在虚空一样无边浩瀚的甘露大海的中间有一枝坚定信心的莲花盛开着,上面有代表一切诸法的智慧身--文殊菩萨,其身色橘黄,手中执持宝剑和经函而宣讲佛法,利益无边众生并赐与无漏的安乐。如果我们能这样进行修持,以这种殊胜的缘起法就能将无明黑暗逐渐消于法界。

  以《中论》、《入中论》中所讲的道理,一切诸法既不是自性中产生的,即不是自生,也不是共生、他生和无因而产生的,它是远离四边和一切戏论的大空性。若以此缘起空性的见解,或者是以观想文殊菩萨的方法来修持空性,那么世间上各种外道邪宗的说法--诸如常有的存在、无常的存在等等,这些邪宗实际上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的说法,也都能消除。

  通过这种幻化的观想文殊菩萨的方法,将自心跟文殊菩萨融为一体,有智慧和真实安住法性的瑜伽士,就能将名言和胜义中的缘起全部通达。

  若对因明当中所讲的粗蕴所摄的诸法,如总相、自相和遮遣、建立等等,这些全部能加以分析辨别,那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会有相当的进展,所以因明的理论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精通陈那和法称论师所开创的因明论典,那就能通晓一切的名言世俗谛,如果我们以因明的推理方法来指导思维,那辨别一切诸法的智慧就都能获得。

  在自宗宁玛巴,麦彭仁波切造了一个解释《释量论》的论典,这不但是在藏地雪域,就是在印度圣境也没有如此殊胜的论典,以至于后来嘎登派和萨迦派的众多高僧大德都非常赞叹和推崇,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习麦彭仁波切的这部因明论典。

  在因明中通过现量和比量的推理方法,对名言中有和无的法进行观察,所以说因明是世间的明灯,它对修习佛法非常重要,通过这盏明灯,再进一步我们可以进入中观的论典,趣入胜义谛,最后才能通达缘起空性。印度月称论师和暂扎郭玛曾辩论过很长时间(一说七年),后来麦彭仁波切指出名言中应按暂扎郭玛的观点去做,而在胜义中则是如月称菩萨所讲的那样,那么他们之间的观点怎样融合呢?

  依靠因明的智慧,属于分别的智慧;依靠胜义谛进行观察所生起的智慧属于缘起空性方面的智慧,缘起空性则是名言中的缘起和胜义之中的空性,在胜义当中一切因缘都犹如虚空。如是我们对因明和中观的智慧,即通达名言和胜义的智慧并生起定解以后,就会对大乘佛法生起永不退转的信心,也可以说是对大乘甚深法--无上大圆满产生殊胜定解。

  光明大圆满的意义,就是觉空无二无别的智慧,它没有被分别伺察所污染,这种大圆满觉空无别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大圆满的本来觉性之位,当然在无上瑜伽部中有空明无二、觉明无二和觉乐无二等诸种异名。为什么大圆满的智慧称为是觉空无二的智慧呢?因为在此智慧境界当中,远离一切二取分别念,在此觉性中远离一切寻思分别念,未为任何分别伺察所染污。

  在修持无上光明大圆满的人群之中,会显现程度各异的证悟与觉受,有的人仅仅是某种了解,但究竟的缘起空性,即是真正的觉空无二的智慧,是没有被任何分别念所染污,我们应当在这种大圆满的本性当中安住。

  我们若能经常如此修持和安住于大圆满境界中,就会自然解脱于此世间,远离生死轮回的大海,趋向寂灭,最终现前双运的本来智慧。这种双运智慧也可说是法身、报身的智慧,也就是大圆满中特有的自然本智。

  一旦自然本智现前之后,乃至虚空不变之前,不会舍弃无量无边的轮回众生,就象如意树和如意宝一般普度无边众生,其弘法利生事业是恒常不变的。虽然分别念已不存在,但还是无欺地显现利益无量众生。最终,有缘的佛子必将获得无上的智慧地,换句话说就是成就无上双运智慧的佛位。

  以上教言是作者麦彭仁波切的真实语,无论是谁听闻忆念此教言,则文殊菩萨经常安住于其心间,并开显其本来智慧,无勤现量见到一切诸法的甚深缘起义。

  

《窍决宝藏海 02、甘露滴》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