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前行命要窍诀 深海中的摩尼

  前行命要窍诀 深海中的摩尼

  上师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著

  敬礼历代持明成就至尊上师前,为利自他有情祈请大悲加持我等心相续!

   一如暗夜期望大光明 显现破碎昏昧智慧景

   遵循先辈持明胜道轨 前行命要窍诀今重申

  在讲授前行修持的命要窍诀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我们是否曾经多次地修行过前行的教言,是否如量达到了界限是最为重要的!并非单纯地凭借口与舌的念诵,便能够达到预期的成就,而是要运用自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和虔诚,仰仗对于法义的如实了解,以不懈的努力作为衔接,这才是真正能够达成解脱目的中奠定坚固基础的行持方法!所以,在这里再次重申其命要,意在强调修行成就的界限,避免修行中因为各种未解而导致的误区,所以,我们分两方面来阐述其要点:

  第一,通过修法本身的要点来解说其界限;第二,通过结合见地的方式来澄清其要点。

   第一分三:一,概括根本乘的修行要点;二,概括大乘显教要点;三,遵循密咒的规则。

  首先,概括根本乘的修行要点:以出离心为主的四种修心教言,是转变我们对于轮回执着习气的方法,可以说,如果运用这四种方法修心之后,就能够极为有效地将贪恋轮回的心念转变成厌离,即使是对于所谓的快乐,也都能够由衷地认识到其最终会导致痛苦的真实面目,从而不会迷失在追寻美妙轮回梦境的妄想之中。要知道,无论是对于暇满人身的珍惜,还是对于因果真实的奉行,这一切都来源于对于痛苦和轮回过患的如实体悟!如果不由衷地感知痛苦和无常,那么对于轮回的出离心和对于因果的遵循将都会变得做作和肤浅,所谓守护清净的戒律、精进修行等等,将都成为虚幻的假想和不中要害的表面模式!试想,如果一位亟待治疗的重病患者,自己根本没有感觉到痛苦或者时间紧张,那么医生和医药等治疗,对他来说,又有什么重大意义呢?在《宝积经》里,佛陀慈悲地譬喻说:“要把自己作重病濒临死亡者想,把善知识做唯一之良医想,把依止做看病想,把修行做服药想,把解脱做病愈想。”那么,作为一个希求解脱和成就的修行人,我们是否真实地生起这种迫切了呢?这要扪心自问,切勿掩耳盗铃,这是最为重要的窍诀,决不自欺的窍诀!无论如何,都要如实地令其生起,否则,再精进的修行都会不得要害!切切!切切!

  二,概括大乘显教要点:

  其次,概括大乘显教要点的皈依和发菩提心教言,是具备了出离心等基础之上的重要修法。

  皈依,是因为希求超越轮回痛苦锁链的束缚,从而对于上师三宝生起由衷的信任、追随、依止之心,前面是对于世间和人生的看法,现在是对于解决其根源的目标,所以,出离心是对于痛苦的感知,而皈依是对于解脱功德的感知,如果没有如实忆念其中的含义,将会迷失在心口不一的假相之中!

  发菩提心的修行,也是建立在对于轮回痛苦的真实感受上,而且不单单是自己,是对于所有无奈漂流在轮回大海之中的、曾经做过父母的有情,从而生起一种不仅希求自己解脱,更要使所有如母有情解脱的广大发心,如果没有对于痛苦的感知,将会产生极大的误区:

   “因果是各自造就的,为什么我要救度众生?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我的帮助!……。”

  这是对于解脱功德的感知,以及对于平等利益自他之心的修行。虽然其中有世俗的愿望、行为两种修行方法,胜义菩提心有建立空性智慧的方法,但是,我们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念恩之心上,以漫无边际的痛苦流转为运心的起点,通过报恩和最终解救一切众生的真实愿望来督促自己,在没有现前的力量救度自己和他人之前,务必精进修行善法,极大限度地接近大悲、大智、大雄勇的智慧境界。

  三,遵循密咒的规则

  最后,遵循密咒的规则,做忏悔、集资、顶礼、修行上师瑜伽的时候,都是为了觉悟而做的准备和努力。

  其中,忏悔的时候,一定要有懊悔之心,也就是认为自己真正地积造了极大的罪业,这会导致轮回的苦果和解脱的障碍!如果没有懊悔之心,不论如何忏悔都难以达到真正的清净,毕竟,即使是在生活当中,我们也难以接受言不由衷的道歉,更何况是面对解脱这么重大的事情呢!?

  集资的时候,最主要的是无执的布施和供养之心,如果存有观待自己利益和私心的布施或者供养,那都是证悟广大智慧的障道,因为发心的广大与狭窄,直接影响到将来所证悟之智慧的究竟与否,所以务必令心胸宽广,为利一切众生而发愿成佛的缘故,将三世所积一切善根、受用,乃至生命,都毫无吝啬地呈献上师三宝,藉此积累速疾成佛的重要顺缘。

  顶礼的时候,也是完全发自内心地运心观想,以自他所有众生的身口意三种来供养上师三宝,忏悔所有的罪衍,祈请加持摄授,赐予四种灌顶,获得佛陀四身!如果我们没有清净的发心,做顶礼的,将只是身躯的起伏和假相,虽然也是将来成就佛果的种子,但那是非常非常久远之后的事情,倘若希望现前就获得力量,就必须调动三门,纯粹地浸注在虔诚和恭敬之中。

  上师瑜伽的时候,重点是忆念轮回痛苦后,思维上师三宝的智慧法行和解脱功德,引生出强烈得能够震撼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心,藉由这种虔诚,心不散乱地通过祈祷的方式来修行,用出离心、虔诚心、祈祷、专注来贯穿始终。

  总结上面所说的要点:四种修心的主要修行是对于痛苦的强烈、真实的感知,生起亟欲出离的信念,从而可以遵循清净的戒律等任何有益脱离痛苦的方便,而且决不违越和懈怠;皈依、发心的要点,是建立在对于痛苦的迫切出离之心的基础上,看到上师三宝的功德,产生想要证悟的愿望,关键是忆念解脱功德的信任和对于如母有情报恩的积极与真诚;忏罪、集资、顶礼的修行,主要是对于迅速成就解脱果位产生迫切愿望之后,为了清除违缘、建立顺缘,发自内心深处地真诚懊悔、真实无贪的布施等等;上师瑜伽的要点,便是出离心、信心和祈祷。

  第二,通过结合见地的方式来澄清其要点:

  如上,我们已经再次阐述了前行的修行要点,但是,依然会有人产生疑虑:

  “不是说密法的修行,主要是净相吗?那么修行无常、出离、大悲、忏悔、集资等方便的时候,主要是要认为它们是实际存在的痛苦和真实可证的功德,不是和本来清净的净相相抵触了吗?”

  这是没有矛盾的。我们前行的修行方法,是为了奠定究竟解脱的坚实基础而设立的,为了引导不同根性的行者,所以遵循根本乘、大乘显教、金刚乘等三乘道路的次第,分别引导我们生起出离心、大悲心、净相,而且,作为前行,我们没有要求大家立刻证悟一切诸法的究竟实相,只是通过次第的引导来建立正见的方法,例如:

  就根本乘的教法而言,出离心是引生所有功德的源泉,在此之上,无论对于因果的取舍,还是守护清净的戒律等等,都能够自然做到;在大乘显教当中,大悲心是成就佛陀广大智慧的根本,在此之上,所有的四摄、六度、万行等世俗菩提心与究竟智慧正见的胜义菩提心等,一切功德都能涌现;密法的根本是净相,前行中净相是目的,正行中净相是道路,最终成就净相的本质。

  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以出离心为根本引生的所有修行,都要以如实地感知痛苦为基本,这时候不需要思维任何所谓的虚幻、不实、空性、净相等等,不是它们不存在,而是在这个修法之中,我们务必、也仅仅需要遵循根本乘的教言,如实地、真诚地感知轮回痛苦的自性,以此作为精进修行解脱道的契机,这是唯一需要的!毕竟,我们所“认为是空性”的概念,根本不能取代真实的痛苦和感受,所以,一定要不欺骗自己,不要混淆概念!

  以大悲心为根本而修行的道路,是建立在以上的基础上,藉由感念一切众生曾经作为父母的恩德,为了报答他们而生起欲求迅速成佛的真实愿心和修行。这时候,也不需要忆及任何空性等理论,试想:

  如果我们的苦乐都是现前的感受,为什么众生的感受就得是虚幻的呢!?

  不要说不是自己现量境界的言辞!虽然菩提心的修行当中包含了对于空性的教法,但是,作为实修派的继承者,我们只要真诚地感知轮回痛苦的真实之后,以空性、净相作为佛陀最终智慧的目标来看待,现在最极需要的,仅仅是因为感知众生真实的苦难而令自心悲痛得难以自持的同体大悲!所以,不要管是真实还是虚幻这种不切合当前实际的观念,要把握住强烈的利他心和精进的热忱来修行!就像不要自欺一样,作为大乘菩萨道的行者,千万也不要生起或者持有任何轻视、无视众生痛苦的自私和邪见!一定要知道,千万不要把未来才要修证和达到的空性和净相,当成是现在就奉行的行为,那是对于教法的误解,对于因果的颠倒,甚至可能会是诽谤!

  在以净相为根本的密咒道路之中,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

  真实的懊悔、真诚的供养、由衷的虔诚、迫切的祈祷,这是作为道路来修行的部分;认知一切罪衍的本质是心性,因此无来无去、不垢不净,一切福德本来圆满具足,自性本来与上师无异等等,这是在结束修法之后,作为预期未来达到这种证量的预演,培养真正证悟此中精要的勇气和习惯的,千万不要将之作为修行的中心,因为现在是修行前行,不是正行!不要以各种借口来搪塞自己本来就不很坚强的信心,这会导致见解和行为脱节,因果颠倒,严重的,会令今生都深陷在似是而非的虚幻迷离之樊网当中,令难得的人身白白空耗!

  前行道路之中,对于轮回痛苦和解脱的功德、上师三宝的大悲加被等真实的感受,都是行持的中心,对于空性、净相等见解是冀望在正行的时候达到的成果;在正行的道路之中,把握净相是修行的道路,而结合轮回痛苦等真实感受为基础,任持超越其假相束缚的如幻三摩地,是利他的衔接方便…

《前行命要窍诀 深海中的摩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