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觉囊派教法史▪P20

  ..续本文上一页转*轮所传的中观他空理论依经典很多。如《如来藏经》、《大法鼓经》、《央掘魔罗经》、《胜曼经》、《妙臂请问经》、《大般涅磐经》、《宝云经》等大量了义诸经。阐释经义的大师有:弥勒、龙树、无著、世亲等。弥勒菩萨曾在《现观庄严论》略提他空之义,在《庄严经论》、《辩中边论》、《辩法性论》等中做了详细之解。龙树大师也在《赞颂集》、《法界颂》里提出胜义谛不空的中观了义思想。

  觉囊派的诸上师中,更钦·笃布巴·喜饶坚赞大师著有《了义海论》等六经函,至尊上师多罗那他也写有《妙集中观论》、《如宝中观论》等二十四函作品。再有玛达哇·吐登格陆嘉措著述显密教法著二十四函书。还有喇嘛措尼的近代最著名的《中观庄严论》和《偏袒灯光论》等等很多典章。

  第二节 学习情况

  觉囊派的僧人入寺后,一般先学习藏文拼写和书法,以及各种必要的仪式酥油糌粑花供的制作技术。因觉囊派经典很多是手抄本,所以特别重视草书和缩写的辩认。结合学的藏文,开始背诵一些短的如《度母颂》、《归依经》、《忏悔经》、《佛顶大白盖陀罗尼》、《不动佛陀罗尼》等经文。待有了一定的的基础后,通过学习《法行论》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以后经十到十五年的显宗学习毕业后再进入禅院修密法三年,始称"扎哇"并经过长期学习完成圆满次第,有资格传授灌顶的才称"剌嘛"译为上师,此乃很高的地位和荣誉。故此其它民放族泛称藏传佛教出家人为喇嘛是很不准确的。

  近代觉囊派僧人学习的文献主要以本派高僧的著作为主,内容可分七个方面:

  1.《时轮经》,及六支瑜伽法。

  2.弥勒学说的二十部作品:A:"慈寺论"即《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辩中边论》、《辩法性法论》、《宝性论》。 B:"五部地论"为《本地分》、《摄抉择分》、《摄世分》、《摄异门分》、总称《瑜伽师地论》。唐玄奘法事共译汉本一百卷。C:无著的二论是《阿毗达磨集论》、《摄大乘论》、D:世亲的"八品论"即《三十颂品》、《作业品》、《五蕴品》、《疏理品》、《庄严经论释》、《辩中边论释》、《因缘经释》。

  3.印度古德的"对法七论",即迦多衍尼子的《发智论》、世友的《品类论》、天寂的《识身论》、舍利子的《法蕴论》、目犍连的《施舍论》、拘瑟耻罗的《集异门论》、和满慈子的《界身论》。

  4.上下对法,乃无著的《大乘阿毗达磨论集》和世亲的《阿毗达磨俱舍论》。

  5.古印度因明论师陈那的《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悟他论》、《关系论》和《诤辩论》。

  6.佛陀所说的《律分别》、《律事本》、《律上分》、《律杂事》等根本律典。

  7.金刚曼、阎魔敌等各种本尊瑜伽密法。

  一般考格西要学完因明学、般若学、俱舍学、中观学、戒律学,声明学和时轮经,各寺还有自己的寺规纪律。显宗的学习制度基本上就是这样。

  第三章 密法简要

  密法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修行内容。密法亦叫"金刚乘",乃依止方便智慧无二分别的金刚道而现证三门金刚,觉悟成佛。各教派都有自己的具代表性的最高法门。觉囊派尤其重视密法修行。

  和其他教派一样,觉囊派弟子在先学显后修密,显密兼重的理论前提指导下对因明、中观、俱舍、般若、戒律熟读于心,通达无才可学密,如此方不是"漏器"。从初入门的三皈依、忏悔、发菩提心等显密共加行到大忏悔金刚萨缍法,修善业曼扎供养法,接受佛力加持上师瑜伽法等不共加行,直至金刚上师的灌顶加持都要严格进行,认真修习。觉囊派的灌顶多达百种,以上,常见的有:时轮金刚灌顶、时轮九神灌顶、不动明王灌顶、马头金刚灌顶、毗那迦夜天灌顶、宝生随许晨百法灌顶、阎魔敌灌顶、雅曼德迦起尸母八法灌顶、胜乐五神普明灌顶、瑜伽母灌顶、长寿灌顶、莲花生燃智灌顶、大悲观音缦灌顶、金刚持灌顶等等。

  觉囊派常见的修法的"生起次第",一般是观一面二臂的时轮金刚,此法系统地要修五个月之久。进入圆满次第后,先习显密共法三寂,再进入六支瑜伽大法。这样一步步依止金刚上师口传学习。六支瑜伽以收摄、禅定、运气、持风、随念、三摩地为根本法,修好禅定者可了解生死中阴、自由脉风明点,一生一世即可获得双运位,因密法为上师传授,不宜公开,此处只好为止。

  在当代金刚上师中,青海果洛的嘉拉班朗、堪布西饶等正在传授密义。四川壤塘县的上师云登桑布、喇嘛龙成,喇嘛噶尔丹、藏巴机美多吉,活佛尼玛沃色等也在当地传授密法。四川阿坝县的大善知识喇嘛图基华金刚上师和卓格寺的堪布华尔丹等也在主讲时轮金刚六支瑜伽,此外的大德高僧还很多。

  这里,我以我之所知简述了觉囊派的情况于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希望读者能有一定的收获。

  附录:

  吉祥觉囊根钦法王------笃布巴略传

  笃布巴(1292-1361)法名喜饶坚赞,译言“智幢”,于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生于西藏阿里笃布地方的班仓家族,父名益希旺秋,母名拉毛楚臣坚,家族世奉宁玛派。笃布巴早年在故乡以吉当巴等人为师,学习了宁玛派教法和龙树的中观“理聚六论”。11岁由堪布楚臣宁布授沙弥戒,取名喜饶坚赞。16岁时,当时后藏萨迦寺高僧吉敦·加央扎巴到阿里的雅孜寺,往返均经过笃布地方,笃布巴慕名拜吉敦·加央扎巴为师,系统学习了《现观庄严论》、《入中论》、《俱舍论》、《量决定论》等显宗经文和《金刚曼灌顶法》、热系所传时轮教法等70余种密法。这期间,笃布巴虽曾受沙弥戒,但未出家,是一位在家学佛的居士。元皇庆元年(1312),笃布巴年21岁,私自离家出走,再次投拜上师吉敦·加央扎巴,学习了般若、因明俱舍诸学论著和《入行论》以及一些密法,嗣后于萨迦寺出家,22岁由堪钦索南扎巴授比丘戒。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说,笃布巴在萨迦寺讲授该派从学的显教四大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俱舍论》和《量决定论》)时,不顾别人的非议,在四论之外加讲萨迦寺禁止讲授的《入行论》,因而行罪了萨迦派僧人。后来,他游历前后藏各大寺,参加各种辩场,继续从多师修学显宗教法,成了当时的一位“学者”。因博通佛学,人们称他为“根钦”,意为“遍知一切”。至今,觉囊派僧人称他为“根钦”或“根钦钦布”,从不直呼其名。史载笃布巴在后藏达那地方向仁钦益希大师还学习过凭借药石求延年益体的摄生术,系统求学“慈氏五论”和广中略三种《般若经》,据传他能熟练地全文背诵出广本《般若十万颂》。元至治二年(1322年),笃布巴年届31岁,前往觉囊寺,改宗觉囊派,向当时的座主克尊·云丹嘉措全面学习了有关时轮教法的全部续释经论和密法数年,并依法修持,获得证悟。因此,一般认为笃布巴一生中最主要的两个经师是吉敦·加央扎巴和克尊·云丹嘉措。他的显宗基础受学于吉敦·加央扎巴,有明显的萨迦特色;他的密法修练,受学于克尊·云丹嘉措,继承了觉囊派的修法传承。元泰定三年(1326),笃布巴继克尊·云丹嘉措,任觉囊派寺座主,尊为该派的第十八代传人。笃布巴35岁升任座主,直到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70岁去世,共主持寺务35年。他在任职期间,日夜辛劳,为觉囊派理论的完整系统化和教派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弘法事业可以归纳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致力于寺院建设。曾主持修建觉囊寺的“衮本吞卓钦莫”大塔,该塔意为“见者皆得解脱的大佛塔”,这是觉囊派最出名的的佛塔,据《觉囊派教法史》,笃布巴建造此塔仅奠基工程就花费了数年时间,造塔时,有虹光满布天空、山谷突流溪水、风暴自然平息等各种奇迹,觉囊派僧人至今以此塔为荣,后来四川阿坝地区一些觉囊派佛塔多仿此塔而建。笃布巴还在觉摩囊的其它一些地方和普摩曲宗、吉哇普山岩等处修建过许多佛塔和佛堂,有些还保存到现在。另外他还创建昂仁寺,开办了该寺的讲经院。

  

  第二,广泛传插觉囊派教义。笃布巴在觉囊派讲经,常有弟子小则两千余众,多则无数,向数以千万计的信徒灌顶、授戒、传法,还一度去拉萨、曲垅、邬裕、尼木、堆垅、羊卓等地传教,每日听经者多达数百人。元至元五年(1339),他曾让弟子罗哲贝代理座主职务,自己去前藏作长时间的传教活动,仅在拉萨广传时轮金刚六支加行法11月,同时讲授《时轮根本续释》、《般若十万颂》、《灌顶总示》、《那若六法广释》、《中观赞颂集》、《心经》、《山法了义海论》等。听经者上至上师、善知识、地方首领,下至普通百姓,甚至乞丐,最多时达到一千八百余人。同时来向他索要镇魔咒符者络绎不绝,日达百人。这样,笃布巴通过这些传法活动将信徒从后藏发展到前藏,使觉囊派迅速发展,出现了创宗以来的第一次兴旺局面。《觉囊教法史》还讲,因笃布巴盛名遐迩,蒙古王室曾派专人来迎请他去内地传教,但他忙于修炼,未能成行。可见,当时笃布巴不仅在卫藏出名,并在内地统治阶级上层中也有很大影响。

  

  第三,完善觉囊派教义理论。笃布巴是觉囊派了义中观学规的集大成者,觉囊派虽由衮蚌·图杰宗哲开中观他空见先河,但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对代表该派修法传承的六支加行法的整理和总结,在显教见解方面缺乏理论著述,仍然以萨迦派的四大论为其基本教程。因此,在觉囊派的开山祖师究竟为谁的问题上向有争论,有的以衮蚌·图杰宗哲为初祖,根本理由是由他创建了根本道场觉囊寺;但更多的人则尊笃布巴为开派祖师,理由是他系统地建立了代表觉囊派根本教义“中观他空见”的理论体系。笃布巴以博通显密闻名于世,他一生中为徒众讲经传法,讲授的主要显宗经典为龙树的“理聚六…

《觉囊派教法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西藏后弘期佛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