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六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六

  寂天菩萨造颂 杰操大师注释

  庚三学余四波罗密之理分四 辛一学忍辱之理 辛二学精进之理 辛三学共不共止所摄禅定之理 辛四学观之体性般若之理 初中分二 壬一释论文 壬二出品名 初中分二 癸一修对治 癸二遮安住之障 修忍辱於成就忍之方便作意 初中分二 子一思维嗔之过患 子二思维忍之功德 初中分三 丑一不见之过患 丑二现见之过患 丑三总明过患 初中分二 寅一嗔能断善根  寅二了知忍与嗔之功过应勤修忍 今初

  百千劫中所积集 布施妙供供如来

  所有一切诸善行 一念嗔心能摧毁

  能为诸善法生住之障者,悉是嗔恚,应观其过患精进防止。百千劫中所积集由布施所生之善法及供养如来等供养三宝修行持戒所生之妙行,由缘於菩萨起一念嗔心,悉能根本摧毁。不仅此也,集学论引一切有部所诵律云:“比丘於佛发爪塔以信心礼拜,其身份所压之处,直到金轮际有几许微尘,即有能得千倍尔许转轮王之善根,如是善根,若伤同梵行者,即能摧毁。”言嗔恚能断百千劫所积之善根,所嗔之境须是菩萨也,入中论中亦作如是说。房舍健度广解中说嗔恚能断戒者,明许有力之嗔恚能断善根也。又复分别炽然论中说邪见及害心能断善根,故於嗔恚等应励力防护也。

  寅二了知忍与嗔之功过应勤修忍

  重罪无如嗔恚罪 难行无如忍辱行

  是故於此应殷勤 以多方便修忍辱

  能为道障能断善根之罪无如嗔恚,能摧烦恼热恼之难行无如忍辱,故应殷重修忍,以多种方便而修习之。

  丑二现见之过患分二 寅一由嗔恚故身心无安乐 寅二失坏亲友 今初

  苦怀嗔恚逼恼心 心不寂静不平等

  不生欢喜及安乐 寝卧不安难入寐

  能生猛烈苦故,若怀嗔恚逼恼之心,心即不能享受痛苦息灭之欢喜,心不能得欢喜,身亦不能得安乐,不能入睡,心无休息之境界也。

  寅二丧失亲友

  利养恭敬施恩惠 从令其人相亲附

  若使其人怀恚心 能令变叛相杀害

  由嗔亲知生憎厌 施恩摄受不相亲

  诸具嗔恚者,从以名利施惠於人,抚养饶益,令人依附。於彼具嗔之首领,亦有能变叛杀害之者。由嗔恚故令亲友厌患,虽以布施摄受,亦不能令其欢喜依附,故应励力断除也。

  丑三总明过患

  总之人若有嗔心 终不能得安乐住

  由嗔恚魔於其中 便能兴起诸苦恼

  总之若有嗔恚,决定无有能安乐住,故嗔恚贼,有前述诸过患,是能生后来诸苦无上正因也。

  子二思维忍之功德

  若人谨慎伏嗔心 现生后世皆安乐

  若有补特伽罗善思维嗔忿过患,谨慎降自嗔恚,定为其人现生他世安乐之因,应励力断嗔,若不断除,如文殊游戏经说,过患极大也。

  癸二遮安住之障,修忍辱於成就忍之方便作意分二 子一遮止嗔恚之因 子二修习忍辱功德 初中分四 丑一因之体性及过患 丑二誓於遮止嗔恚之方便致力 丑三正明遮止方便 丑四于生嗔恚之因应励力审观断除 今初

  作所不欲遮所欲 嗔恚由斯二者生

  心不愉悦如饮食 长养嗔心应摧伏

  嗔恚生苦之相云何?谓於我及我所作,所不欲或障其所欲成办,由此而生心不适悦,便是增长嗔恚之食,若得心不适悦之食,嗔恚身心便增长,无论如何应摧伏之。

  丑二誓於遮止嗔恚之方便致力。

  是故我应於此故 毁其粮秣令无余

  唯除如是为我害 此敌更无他事业

  是故我之怨敌嗔恚之食粮,即心不适悦,应多方消毁之。嗔恚怨敌,除与我为害外,不作他事,此是怨敌之首,应励力摧毁之。

  丑三正明遮止方便分二 寅一不应心生不悦 寅二明其故 今初

  我今任为何因缘 不应动乱欢喜心

  不乐所求仍不得 且令诸善皆失坏

  若尔,心不愉悦如何防止耶?当善思维受苦之功德,无论如何,我终不应动摇我之欢喜心。心欢喜者,即是心不安乐之对治。遇任何不乐之事,虽於彼心不欢喜,所乐之事仍不能成办,且能与所乐果之善法皆失坏,诸苦悉能生起也。

  寅二明其故

  若求补救犹可及 此时何用不乐为

  若於此事无补救 为之犹恼有何益

  若於何事,心生不乐,於彼境中若有可补救,复何故不喜?立即补救之,心便无不乐矣。若无可补救为之不喜,复有何利益,如为太空有碍,对虚空而不喜,等无益也。

  丑四於生嗔恚之因应盛力审观断除分三 寅一总明生嗔恚境差别 寅二於作所不乐者遮止嗔恚 寅三於障所可乐者遮止嗔恚 今初

  众苦逼恼轻蔑行 逆耳恶名粗恶语

  不欲施我及所亲 岂能禁敌不出此

  於我或我之诸亲友,施以苦受及轻蔑,令其所求不得,或以粗恶语面讥,或以恶名背毁,四种不乐之事,欲其不为,我乐不乐,岂能禁怨敌不出此耶?总而言之即世间八法也。

  寅二於作所不乐者遮止嗔恚分三 卯一遮於已作恶者起嗔 卯二遮嗔於己亲友作恶者起嗔 卯三遮於己怨敌作利益者起嗔 初中分二 辰一生苦者应忍  辰二成办所求者应忍 初中分三 巳一安受众苦忍 巳二谛察法忍 巳三耐他怨害忍 初中分五 午一思维有漏皆苦 午二思维习苦之功德 午三思维熟习自不难 午四力断烦恼之功德 午五广说习苦之功德 今初

  安乐之因偶一生 苦困极多数无量

  生死轮回中,安乐之事,仅偶一发生。苦事极多,未离生死自性所生之苦悉应忍也。

  午二思维修苦之功德

  无苦出离心不生 故心当生坚定解

  应思生死以苦为自性,不思维苦,则无超生死之出离心,是故汝心应生坚定解了忍受众苦。

  为遮苦行好角斗 烧身断肢诸苦受

  为无义事尚能忍 为求解脱复何恨

  能遮坏自在天苦行者,谓字摩天母。诸信彼天母者,为求所好之事,每於仲秋月初九日等,或一日或三日,断食已或焚身或断肢体。南部种族住於嘎拉扎巴等地者,为互相角斗故,伤残肢体。如是众苦,为无义事尚且能忍,为解脱有情众苦成大义利故,我分应受苦,何忿争为?应忍受也。

  午三思维熟习自不难分二 未一广说 未二摄义 初中分四 申一久习自成顺易 早二以喻成 申三所忍之境 申四熟习则生忍力之喻 今初

  难事久习转为易 世间何事不如此

  故於小事当练修 令於大事能堪忍

  若修堪忍,则虽苦亦能忍。一切心所执受,皆是修习之根本,练习而不转易者,如是心法决定无有。以此之故,应知若於何时有人说粗恶语等轻微损害练习忍受,地狱火等大苦恼亦能忍也。父子集会经广说云:“世尊有三摩地名於诸法安乐行,若谁证得彼三摩地彼菩萨缘一切法唯受乐受,不受苦受”,乃至“若以有情地狱之苦逼恼於彼,亦能随时正住安乐之想”云等。

  申二以喻成

  不见蛇虫蚊蚋苦 或为饥渴等苦逼

  或生疥癞身掻痒 诸无义苦久亦安

  若谓小苦久习不能忍,蛇虫蚊蚋等扰饥渴等受,癍疹疥癞等,所生毫无义利之苦,久习亦易忍受,不习则难,何故不见?现见此理应修忍也。

  申三所忍之境

  若遇寒热风雨侵 疾病拘囚及捶打

  不应嗟吁以为苦 若以为苦害转增

  若以寒热风雨疾病绳系杖[扌*击]等逼恼,坚忍不应退却,若於小逼恼事如此。余逼恼事当更增长,忍力渐转小故。

  申四熟习则生忍力之喻

  或人见自身出血 临敌无却倍勇毅

  或人见他身出血 惊惶颠倒身仆地

  彼由心性或坚毅 或复怯弱而差别

  或有勇士为他兵刃所伤见自身出血,转增勇毅,或有懦夫,见他人出血亦惊惶颠仆,非由外物力之大小,亦非由身之强弱等而有差别,由心性勇怯而分,故应励力修安受众苦忍也。

  未二摄义

  是故虽负致命伤 应不以其苦为害

  诸有智者受苦时 不令心体受昏扰

  是故若心坚毅,从受重伤甚至断命,亦应不以其苦为苦。修大乘道善巧者,虽遇苦受,能行忍辱,不就以嗔恚扰乱其心极清明之体性也。

  午四勉力断烦恼之功德

  与诸烦恼作战斗 临阵之时伤害多

  虽有极苦断命伤 嗔等怨敌终降伏

  是为勇士称胜者 否则惟歼自死敌

  嗔等诸所断烦恼,与对治法战斗之时,创痛虽多,然世间之人,为刀剑等伤受大创痛,仍勇敢杀敌。受身心众苦所伤,而能催伏嗔等诸烦恼敌,能胜诸烦恼,故称胜者,若杀其余不杀自死之人,如杀死尸,不应称为勇士也。

  午五、广说习苦之功德

  次应於苦观功德 由厌患故除骄慢

  於轮回者起悲心 於罪羞惭乐善法

  复次,修苦者,修行之障碍甚大,思维苦过患之功德,依自苦为增上,由彼厌患故除我慢骄傲。依他苦为增上,见彼苦故欲令彼离苦,故於轮回者起悲心。知彼苦是不善之果,不乐苦故於罪羞惭。不苦而欲求安乐,知彼是善法之果,故於善法生起欢喜。

  巳二谛察法忍分二 午一广说 午二摄义 初中分三 未一嗔及有嗔者皆依因缘不由自主 未二破能自主之因 未三遮止嗔之所为 初中分二 申一嗔及具嗔之补特伽罗不由自主 申二彼等之因缘亦不由自主 初中分三 酉一不应嗔有烦恼之人之理 酉二嗔非随欲乐而生 酉三诸恶悉由嗔出不由自主 今初

  於诸大苦出生处 胆等病原不嗔恨

  何故嗔於诸有情 独亦缘逼不自主

  若谓他人损害於我故应嗔恨,此不应理。自身胆等病忧乱身分令不平等,是大苦出生之处,於彼不嗔,何故嗔诸有情?若谓胆病因缘所生自无主宰是故不嗔,於补特伽罗亦不应嗔,有烦恼之补特伽罗,悉由烦恼为缘而为损恼,亦自无主宰故。如饮酒者,虽非所欲亦因酒而病。嗔恚虽非彼补特伽罗所欲,然由心不适悦等因素,烦恼自然而生,故应嗔烦恼,不应嗔补特伽罗也。

  譬如吾人遭病苦 虽非所欲病自起

  如是彼虽非所欲 亦由逼迫生烦恼

  酉二嗔非随欲乐而生

  虽未思维彼应嗔 世人率尔生嗔恚

  虽未思维彼应生 如是嗔心自生起

  若谓他思维欲作损恼,与烦恼不同,彼人虽未思维当以诸缘生起嗔恚,而缘具时其人嗔恚率尔自生,虽未思维应生烦恼,而嗔恚亦如是自然生起悉自无主宰故。

  酉三诸恶悉由嗔出自…

《入菩萨行论广解卷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