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戒杀吃素”、“赎命放生”是师父时常训勉大家修行的四大重点。师父强调实践,教导我们学佛的利益完全是从亲身实践而来,我们要学佛,不要佛学,一个一字不识但力行实践的老实人远远胜过一个博通经论却一点也不实践的大通家,师父绝不谈玄说妙,用高话来凌驾后学,而是希望大家在平凡平实的修行中认真实践,真正得到法益。
有鉴于时下很多学佛人往往盲修瞎练,抓不著修行的要点,之前师父将平日于山中茅蓬清修,撷取经教中的重点精华集结而成“茅蓬札记”一书印行与大众结缘,出版之后,获得广大的回响。很多居士表示获益匪浅,纷纷请求师父再出版续集,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师父此次特别再集结了一些宝贵的精华印行成为“茅蓬札记”第二辑,希望能让每一位读者在阅读过后,能更深刻精确地掌握到修行的方向与要点,从此在学佛路上生起坚固的信心,不再傍徨,不再犹豫,躬身力行,日起有功进而成就道业。
感念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历劫思惟苦行,成就一切诸佛护念赞叹的净土法门,以佛力普被一切后学,让我等末法罪业凡夫犹能倚仗佛力,当生成就,不再流浪生死,遭受轮回之苦!
感念大慈大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于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难行能行,难言能言,苦心叮咛开示难信难逢的净土法门,让后世一切凡夫,得闻如此不可思议的弥陀大法!
感念师父,于此正法凋零,邪魔猖獗的末法时代,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学佛,并以身教示现给我们一个老实念佛的修行者的绝佳典范,令一切后学见贤思齐,得以背尘合觉,就路还家,一步步走向成功解脱的归程!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1.万德洪名
阿弥陀佛所证之菩提觉道,即阿弥陀佛一句万德洪名,包摄净尽。
《印光大师》
2.念佛即是戒定慧
莲池大师曰:
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为急务。
3.药师经劝放生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云:
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4.灵山只在汝心头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在灵山塔下修
5.忏悔回向念佛
蕅益大师曰:
忏悔、回向,再加念佛,无有不成就者。
6.如何辨别真伪善知识
如何辨别认识真伪善知识~
一.凡自立宗派,自称为活佛,吸引信徒者,非善知识。
二.凡谓即刻开悟,即生解脱为号召者,非善知识。
三.凡以神通,通灵为号召,以诳惑世人者,非善知识。
四.凡以巫术、降神、催眠为号召,以诳惑世人者,非善知识。
五.以符咒、财星诳称能使人立即致富者,非善知识。
六.凡以奇术异能,神灵显迹为号召,吸引好奇众生者,非善知识。
七.凡说肉身不死,身体可以飞腾,长生不死,诳惑世人者,非善知识。
八.凡以种种奇异苦行,自我伤残,妄称代众生受苦者,非善知识。
九.凡以奇装异服,神秘传法为号召,以诳惑信众者,非善知识。
十.凡以占相凶吉,高声现威,附会佛法,非善知识。
7.以诸法实相为师
大智度论云:
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祖师云:一切明中,心明为上。
8.杀胎当堕阿鼻地狱
杀胎当堕阿鼻地狱~
世间五种,忏悔难灭,何等为五:一者杀父,二者杀母,三者杀胎,四者出佛身血,五者破和合僧,如此恶业,众难消灭,当堕阿鼻地狱。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9.善友罕逢,恶缘偏盛
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
《蕅益大师》
10.主敬存诚
印光大师云: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11.荣华原是三更梦
荣华原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甜酸苦辣自承当
12.学道要诀
学道人若欲得要诀,但于心上莫著一物。离即是法,知离者即是佛。
13.科学与宗教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可见科学与宗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凡是不合理的宗教,才可说是迷信,可惜若干不知佛学真义的人,因不明究竟,混淆不清,岂非大谬不然乎。
14.老实值千金
老实二字,值得千金,若虚浮装点,不成实行,乃业根种子也。
15.放下自然悠悠
目前即是天堂,莫再生心外求,求之不得便生愁。放下自然悠悠,性见苦海顿竭,心明光照十洲,分明那有天和地,一颗灵光尽收。
16.劝君学道莫贪求
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宗镜录80页》
17.改过
破戒虽恶,覆藏尤恶。
无过虽善,改过尤善。
改过一途,三世诸佛,证菩提之通津也。
18.梁启超先生说佛教
梁启超先生说: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19.信愿专持名号
蕅益大师云:
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不劳观想,不必参究。
20.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华严经一部大经的指归。
21.学道有三大错
学道有三大错:
好多不好精,
逐末不求本,
求解不求证。
22.反躬责己
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
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
23.成于慈忍,败于忿躁
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德育,天地万物皆归我春风和气之中,情养、乖戾妖孽皆消于光天化日之下。
《灵峰宗论卷二之四10548页》
24.专精护戒
专精护戒,微细无亏,即三乘正行也。持戒不发心,止得世间乐果,发心不持戒,难免三途苦轮,故须本末兼举,始终一致,方能保住解脱。
《灵峰宗论卷二之三10560页》
25.莲池大师法语
莲池大师法语~
莲池大师曰:“妄念是病,念佛是药,久病非片剂所能疗,积妄非暂念所能除,莫管他妄念纷飞,只贵在念佛精切。”
26.孙中山先生说佛教
孙中山先生说:
“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他的动机是大智、大仁、大勇。”
27.一世奔波梦一宵
春宵梦 梦春宵,一梦春宵夜复朝
昨日少年骑竹马,今朝化作白头翁
从此去 莫心焦,一世奔波梦一宵。
28.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无机不收,九界众生,舍念佛法门,上无法圆佛道;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无法普度群萌。
《印光大师》
29.切莫较得失
一日复一日,切莫计得失
取舍忘分别,一切总非实
处处要圆融,时时宜朴实
一气走到家,端坐空王室
30.天地之大德
天地之大德,莫大于放生,过莫大于纵杀。
清.智静大师
31.等觉菩萨尚需求生西方
等觉菩萨,尚需求生西方,何况我等凡夫,业根深重,倘不致力于此,是舍易而求难,可惑之甚矣。
《印光大师》
32.水月镜花皆幻相
灵光独耀本来明,无染无污气自清
水月镜花皆幻相,知君有日悟归程
33.宇宙观与人生观
爱因斯坦说:“我尝想一个人的宇宙观,不妨悲观一点,因为一个人难逃生老病死的厄运;但人生观,则该积极进取,同时应了解,人并不仅为自己而活的道理。”
34.深潜不露
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
《西方确指》
35.人人念佛皆成佛
人人念佛皆成佛,动静闲忙莫变差
念到一心不乱处,众生家是法王家
36.劝人念佛求生西方
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
《净土集》
37.浮生如梦
“浮生如梦”~
浮生如梦,逆顺苦乐,荣枯得失,乃梦中事。
一念善,则福因肇始,一念恶,则祸种萌芽。
38.宠利勿居人前
宠利勿居人前,德业勿落人后
受享勿踰分外,修持勿减分中
39.有命尽贪生
有命尽贪生,无分人与畜
最怕是杀烹,最苦是割肉
见死瞪两目,张口不能哭
念此恻肺肝,何忍纵口腹
40.十地始终不离念佛
弥陀疏钞云: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终不念佛。
41.三障败戒德
蕅益大师云: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心退没:
(一)嗔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
(二)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
(三)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
三法有一,牵入恶道,忘失信心。
42.心性
不动者曰性,见境而动心者曰心。
43.持名为正行
只今持名一法,亦止慕直持去,不用三心两意,深信净土可生,发愿决定往生。以持名为正行,以六度等为助行,万修万人去,断断可保任者。若一点好胜之心涉入参究,谓为向上,则脚跟不稳,禅净两失之矣,智者不可不决定其所趋也。
灵峰宗论卷二之三10471页
44.务实
佛法盛时,人争务实,逮其衰也,众咸竞名,实故超生死证菩提,名必争人我、长魔业,志士不可不熟审也。
灵峰宗论卷二之三10473页
45.欲易行疾至,应当念佛
佛法有无量门,有难有易,却易行疾至,应当念佛,称阿弥陀…
《茅蓬札记第二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