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听经札记▪P2

  ..续本文上一页心放不下,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可到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我们的娑婆世界也在第十三层。我们的世界是众生业力所现,众苦充满,佛的世界是佛的功德所成,佛的世界是我们的老家,家中如此好尚不肯回去,流浪在外,真是愚痴。

  △波罗密多是到彼岸义,必须具备七个条件:(1)安住在大慈大悲平等菩萨心。(2)依止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3)慈悲一切众生,有悲悯之心。(4)尽心尽力去行菩萨道,无丝毫悭贪之心。(5)善巧方便布施,三轮体空,不著相,若著相即施而非度。(6)回向菩提,希望成佛道以化度众生。(7)清净心布施,施后无悔。以上是以布施为例,其余各度均如此。

  △布施之义即是不贪,百法中为十一善法之一,布施之相甚多,约言之,即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

  △一切冤家对头不可恨他,他是来成就我们忍辱度的,对于天然灾害要忍受,对于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万法皆空,对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谓之无生法忍。

  △般若对治人我法我,人我法我俱空,空亦不能执著,一切法门均须似般若作观照,有般若才能成就无漏法门,前五度如盲人,般若如眼睛,可令我们到彼岸。

  △大地震动是佛以神力使之震动,我们不能觉察,佛的一举一动均有原因,大地震动之用意有五:(1)使魔王折服。(2)说法之前要震动,使听众意志集中,使放逸者能聚精会神的去听。(3)使菩萨来听法。(4)使快要解脱者得成就。(5)希众生有所祈请。

  △佛的名号略释:(1)正遍知。正确见解谓之正知,无不知晓谓之遍知,以根本智了解众生。(2)世间解。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均能了解,世间解是后得智。(3)善逝。好去也,不到三界亦不到小乘,直往菩提。(4)无上上。从前称之为士大夫又称为智识分子,在智识分子中称为无上,没有超过他的。(5)调御丈夫。调理驾御之意。(6)天人师。一切诸力悉已成,人天均须听佛的教化。(7)应供。应该接受人天广大的供养。(8)两足尊。福足慧足,为人天所尊重者。

  △在佛法中言,魔并非青眼獠牙,是折磨意,原为磨字,梁武帝改为魔字。降魔用定。

  △一切行门布施列为第一,众生悭贪是大烦恼,那有贪名贪利的阿罗汉,那有贪名贪利的菩萨。

  △能见到佛是大福报,现虽未遇佛,而在末法时期尚能见到佛像,亦属不幸中之大幸,靠一声佛号即可成就。

  △凡夫的知见是爱见,有爱见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你同他好,来生就与他成眷属,所以学佛最要紧的是开智慧,有了智慧才可以断爱。学佛数十年以为自己不错,一读大经大论觉得自己非常可怜,大经大论是学佛的根基。拾得放牛到国清寺门前,被寺中僧众干预,拾得即指牛说,这些牛都是从前寺中的法师,于是一一呼名,牛只即一一应声而出。

  △凡夫的毛病即名与利,发心时很好,稍有名气,为四众所供养,即生贡高我慢之心。

  △往一切刹诸如来所,参访善智识,往生极乐世界除本师弥陀佛外,并可亲近诸佛如来,此系四地菩萨的境界,如肯老实念佛生到极乐世界等于四地菩萨的地位,我们修净土法门已经是占了便宜了,而不肯死心踏地的念佛,还要取巧还要再贪便宜,实在是自暴自弃了。

  △境界现前,赶紧不要随他转,要不著相,反妄归真,小部经论既的太简单,并非不完全,大经经文长,说的透彻,必须在大经大论上下功夫,菩萨到了此种最高境界尚且“各各听法生欢喜”。

  △不论世出世间,愿为最要,愿是志愿,华严经当机上首普贤菩萨有大行大愿,是十大愿王。“已入普贤广大愿”是已经如同普贤的大愿。

  △对于佛菩萨的教诲全诚深信,依教奉行谓之信。唯有敬信才能发菩提心,唯有发菩提心才能成无上道,发菩提心之后要学菩萨行,以菩萨行作为我们的榜样。

  △六度,后后胜前前,布施必须要舍得,放得下,这个世界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也没有一样可以留恋的,自然而生的才是无住生心,若住一切法即不住般若波罗密。

  △魔有内魔外魔,内魔最害人,自己的烦恼就是内魔,就怕内魔与外魔勾结,名闻利养都是魔。

  △一切言词海,佛所说法具是一切众生所有言词,语言没有隔阂,一切十方诸佛说法是使众生离烦恼得菩提。

  △佛是神通自在,亦是众生之本能,我们不能现前,因佛无执著,我们有执著,如何打破执著,一切境界不动心即可,佛不随境界转。

  △三昧即大定,定才是真心,心定下来才与佛相应,妄心是动的,不能与佛相应,诸佛冥冥中对我们加被,加被的条件是至诚恭敬,常存敬畏之心才能得到利益。

  △十大愿王是把无量无边的愿归纳为十条,若扩充之无有限量。

  △观照是功夫,分别是情识,既然是分别,经中所说的境界我们不能了解,日常行住坐卧处处要起觉照,你的心不要随境界转,照是真明了,境界现前不动心。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大定的定体即平等性,心不平想入定无有是处,心不平修定决不会成功。后后胜前前,忍辱度不能修,禅定决不会成功,有分别就不平等。

  △不念佛还好,愈念念头愈多,不要怕,仍然念,自然慢慢念头就会息灭了,千万不要不念。

  △章嘉大师说,求佛菩萨求不到的时候是业障所障碍,业障可以消除,如不退转必能如愿,若修三年五载无感应以为佛菩萨不灵即退了道心必致失误,不要因一点小小挫折即退道心。佛菩萨念念之中均在加被众生,若发大心佛菩萨不加被,天龙八部也来维护。

  △众生业力不等,所现国土就有净秽不同,直心、深心、菩提心是菩萨净土,所以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佛菩萨无非利益一切众生,在三宝面前供一朵花,供一盏灯,即为生佛国之因,但并非今生今世即生佛国,不过有此种子而已,写经、造佛像、造塔、至诚恭敬生欢喜心均为生佛国之因。

  △皈依三宝,守清净戒,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精进不退,这都是净业,有净业方与阿弥陀佛相应。

  △对佛所说法依教奉行是真皈依,真皈依有三十六位天神保护,若不依教奉行,称之为冒牌佛弟子。

  △修十波罗密主要是对治烦恼,如六度中之布施治悭贪,贪是一切烦恼中之根本烦恼,一切坏事均由贪字而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才能得到自在,佛说不虚,必依佛说,佛菩萨要靠不住,人更靠不住。净法师出家六年将自己所有布施得干干净净,后来真有感应。

  △冤家恶人加害于我,不能起怨恨之心,我现在学菩萨还能有报复心吗?

  △法如是即法尔如是,有如是因即有如是果。

  △劝二人念佛比自己念佛功德大,劝百人念佛就是菩萨,劝万人念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果报从修行来的,果就是证,修学佛法的步骤是信解行证。修行人多,证果者少,就是进进退退,不能精进。八地菩萨是不动地,才无退转,七地以下都是进进退退。

  △学佛人有的欲消除罪障,有的欲修定功,有的欲念佛求往生,无非均为自己求解脱而未有救度一切众生之心,如真能如四宏誓愿的发心,才可以与毗卢遮那佛相应,要有广大心量才与一乘圆教相应。华严是主经,其余均是眷属经,所以有五乘的说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的修法,真实法是一乘圆教,历代祖师认定华严经是圆教大法。

  △常乐我净真实善略释:(1)常、不变义,永远是这个样子。(2)乐、安稳也,身心皆得安稳。(3)我、自在义。(4)净、一切不染,不但烦恼不染,连声闻缘觉都不染。(5)真、离妄也,离一切相。(6)实、不假也,不是空空洞洞什么都没有。(7)善、恒顺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十方一切诸佛均如此。

  △从前不管学大小乘均由四念处修起,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也有藏、通、别、圆。修净土法门果然能老实念佛,四圣谛均在一句佛号之中,心与善恶业均不相应,才可以住生。

  △念佛求往生不要说再等几年,再等几年就来不及了,果能对四谛法(苦、集、灭、道)有深切的了解,一定可以放下了,如果说已经看破而仍然放不下,实在未看破,所谓知难行易,真实不虚。

  △人生有八苦,遭遇最悲惨的环境,果能一生受尽就解脱了,也不算苦,地狱之苦更甚,果能下了地狱,经过很长的时间把他受完,就得到了解脱,也还算有期限,并不太可怕。最可怕的是轮回之苦,没有完,永无止境,起惑造业受报,六道轮回头出头没,才是真正可怕的苦呢!

  △十二因缘中之爱、取、有三个东西最坏,其余九个有的是果,有的是过去的因,只有接受,无法变更,真正能下手能够转变的只有这三个东西:(1)爱、贪染五欲等事。(2)取、于诸境生取著心。(3)有、作有漏因,招未来之果。

  △近有某法师得中风,昏迷不省七日,终告不治,生前心地良善,未出家时即喜作一切功德,出家后更是众善奉行,但有一点放不下,即拟多储蓄一点钱,自己盖个茅蓬,安心修行,不料所愿未达,即行辞世,临终未能一心不乱,往生当无把握,来生富贵可以逆料,惜哉!佛说人生呼吸间我们绝不可等待事业有所成就再修行,时间已不许可,必须现在立刻一切放下,专心念佛,此位法师是对我们现身说法。

  △经云:“众生无有生”,是见众生与真如理体无二,无生法忍是初住菩萨破无明见法身,忍是认可之意,忍亦作定解,有安住之意。初住菩萨位子不简单,是多生多劫修的,修净土的人当生即可带业往生,花开见佛悟无生,与初住菩萨地位相等,比阿罗汉高的太多了,修净土能得到这样的便宜,使人难以相信,所以弥陀经上说:“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人生短暂,一晃就过,如真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最有福报之人,若欲往生必须求解,除非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不要求解,否则必须听经,以免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

《听经札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防癌手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