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仆。
尊既慈摄护,利生无怯顾,
远罪净身心,誓断诸恶业!
卯二、意幻供
分二:一、洗浴擦拭;二、涂妙香;三、供花鬘;四、烧香;五、供神馐;六、供灯;七、供地基与大厦;八、供宝伞。
阿阇黎先讲如何观想等法,再行供养。
辰一、洗浴擦拭
弟子观想给诸佛菩萨沐浴擦拭以作供养,维那师领众念诵:
颂曰:馥郁一净室,晶地亮莹莹,
宝柱生悦意,珠盖频闪烁。
备诸珍宝瓶,盛满妙香水,
洋溢美歌乐;请佛佛子浴。
香熏极洁净,浴巾拭其身,
拭已复献上,香极妙色衣,
亦以细柔服,最胜庄严物,
庄严普贤尊,文殊观自在。
辰二、涂妙香
颂曰:香遍三千界,妙香涂敷彼,
犹如纯炼金,发光诸佛身。
辰三、供花
颂曰:于诸胜供处,供以香莲花,
曼陀青莲花,及诸妙花鬘。
辰四、烧香
颂曰:亦献最胜香,香溢结香云。
辰五、供神馐
颂曰:复献诸神馐,种种妙饮食。
辰六、供灯
颂曰:亦献金莲花,齐列珍宝灯。
辰七、供地基与大厦
颂曰:香敷地面上,散布悦意花。
广厦扬赞歌,悬珠耀光泽,
严空无量饰,亦献大悲主。
辰八、供宝伞
颂曰:金柄撑宝伞,周边缀美饰,
形妙极庄严,亦展献诸佛。
以上意幻供养完毕。
卯三、愿力供
颂曰: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
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惟愿珍宝花,如雨续降临,
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
卯四、无上供
颂曰:犹如妙吉祥,昔日供诸佛,
吾亦如是供,如来诸佛子。
卯五、音赞供
颂曰:我以海潮音,赞佛功德海,
愿妙赞歌云,飘临彼等前。
以上七支供中的供养支圆满。
寅二、顶礼支
观想将自己的身体幻化成微尘数身体,一切众生同自己一起顶礼十方三宝。边观想,边重复念诵颂词。
颂曰:化身微尘数,匍伏我顶礼,
三世一切佛,正法最胜僧,
顶礼支圆满。
《入行论》此处有皈依三宝,但本论仪轨受戒之前还须要皈依,故此处不作宣说。
寅三、忏悔支
对佛制罪和自性罪,以四种对治力净除罪障。应明观忏悔之对境而作发露忏悔。
阿阇黎讲解四种对治力的含义:一、对自己从前所造罪业产生厌离,为厌患对治力。二、诚心诚意地皈依三宝,为所依对治力。三、身作顶礼,口诵忏悔偈,内心勇猛祈祷,为现行对治力。四、宁舍生命也不再造恶业,为返回对治力。
忆念四种对治力,上师、弟子共同念诵三遍《礼佛大忏悔文》4。再念诵阿底峡尊者所造的《公忏文》一遍,或者念诵其他大德所造的忏悔文也可以,或诵《入菩萨行论》第二品的颂词:“我于十方佛,及具菩提心,……此即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寅四、随喜支
随喜上、中、下三士所造善根。由阿阇黎讲解后,弟子随阿阇黎念诵颂词: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
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以下需重复念诵的颂词,与上面念诵方式相同。
寅五、请转*轮支
祈请十方三世诸佛转*轮。颂词: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寅六、祈请不涅槃支
祈请十方诸佛菩萨高僧大德长久住世。颂词:
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遗世间迷。
寅七、回向善根利他支
修大悲心,同时将所有善根回向具有痛苦的一切众生。随念颂词:
如是诸观行,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乃至众生疾,尚未疗愈前,
愿为医与药,并作看护士!
盼天降食雨,解除饥渴难,
于彼灾荒劫,愿成充饥食!
为济贫困者,愿成无尽藏!
愿诸资生物,悉现彼等前!
以上殊胜方便的辨别完毕。如是加行圆满。
子二、正行
分二:一、修心;二、正行发誓(正行决心)。
丑一、修心
在其它论中依四无量心来修心,而《入行论》所讲的修心是将身、口、意三门所作善根全部回向给众生。此处,《入行论》直接打破产生我执的根本,将身体、受用及三世善根为利有情作广大布施。以这种发心随念颂词三遍。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修心之必要与分别说施身。内容由阿阇黎讲述,将修心的善根回向众生,以此发心随念颂词: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愿成如意牛,
妙瓶如意宝,明咒及灵药,
如意诸宝树!如空及四大,
愿我恒成为,无量众有情,
资生大根本!迨至尽空际,
有情种种界,殊途悉涅槃,
愿成资生因!
以上修心圆满。
丑二、正行发誓
首先祈请三圣垂念:“祈请十方之诸佛世尊、十地菩萨、大菩萨众及大持金刚上师垂念我!”念诵一遍。
复次,阿阇黎对皈依、发心之观想法要作广讲,讲解后,当阿阇黎弹指时,弟子观想自心相续正式获得戒体。
皈依偈与发心偈连在一起念诵三遍。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
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阿阇黎弹指,弟子观想自心相续正式获得戒体。
以此自心相续中获得戒体,阿阇黎须明确说明。以上正行圆满。
子三、后行
分二:一、自生欢喜;二、令他生喜。
丑一、自生欢喜
由阿阇黎讲解自心生起欢喜的引导,而后随念颂词: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丑二、令他生喜
阿阇黎讲解令他生喜的引导,后随念颂词:
今于一切怙主前,恳请众生为贵宾,
宴飨成佛及余乐,愿天非天皆欢喜!
阿阇黎开示:如是弟子相续中获得菩提心妙宝,为了酬谢恩德,请供曼茶。念诵七支供偈文。
然后,受戒弟子忆念阿阇黎之恩德,边顶礼,边重复下面一句颂词,做三遍。
顶礼善知识,恩长吾三学。
上师阿阇黎与弟子共同念诵:
胜宝菩提心,未生者愿生,
已生愿不退,日日其增上。
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提携,断尽诸魔业!
愿菩萨如愿,成办众生利!
愿有情悉得,怙主慈护念!
愿众生得乐,诸恶趣永尽,
愿登地菩萨,彼愿皆成就。
念诵《入行论》回向品及《普贤行愿品》作回向发愿,以此庄严后行。华智造毕。
吉祥圆满,善哉!
以上仪轨按甚深见派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所造,直接翻译,无有增减。
莲聚塔
戊二、无著之宗
分二:一、何补特伽罗可受戒;二、如何受持。
庚一、何补特伽罗可受戒
颂曰:无著承许者,
持取愿心无需别解脱,
于正受先受取七众戒。
无著菩萨的观点:受持愿心戒无须先受别解脱戒,但正受行戒所依之身需先受比丘、比丘尼、正学女5、沙弥、沙弥尼、近事男、近事女等七众别解脱戒之一。阿底峡尊者在《道炬论》中云:“恒具余律仪,七众别解脱,有菩萨律仪。善根而非余。”意即受持菩萨戒的善根并非其它,而是需要持守七众别解脱戒之一。
在行戒之外,于无著及旃陀罗阁弥的论中没有明确的传授愿心戒的仪轨,但阿底峡尊者所造之仪轨于受行菩萨戒之前宣说了受愿心戒的仪轨。阿底峡尊者具有从弥勒菩萨传下来的窍诀,这是诸圣者大德们共同承认的,因此,他所造授戒仪轨也应符合无著菩萨的密意。阿底峡尊者所造仪轨是弥勒菩萨传下来的耳传教言。
庚二、如何受持
分二:一、受愿心戒仪轨;二、受行戒仪轨。
颂曰:垂问遮难发誓持戒等,
各依仪轨纳受愿行戒。
首先受愿心戒,依靠前行、正行、后行之仪轨圆满获得。其次,对具有信心,并且有护持行戒之能力者准许授与行菩萨戒。传戒正行前,阿阇黎必先垂问求戒弟子:是否有受戒障难?欢喜受戒与否?是否发誓持戒?弟子于正行、后行圆满时获得行戒。无著菩萨的观点是愿、行戒需依各自不共的仪轨受取。
辛一、受愿心戒仪轨
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后行。
子一、加行
分三:一、殊胜皈依;二、积集资粮;三、净修其心。
丑一、殊胜皈依
分四:一、庄严处所;二、启白与皈依;三、说皈依的学处;四、皈依的功德利益。
寅一、庄严处所
授受菩萨戒的处所应该是在远离造恶业众生的寂静地方。将此地方洒扫洁净,并以上妙旃檀等香水喷洒,焚烧种种妙香,散布鲜净妙花。以幢幡伞盖、涂香、末香、灯明、鼓磬等饰品与乐器,神馐、食子、饮料等食物,如是陈设广大丰盛悦意之种种供物,使此道场庄严清净。复于道场中设立戒坛,于中央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及诸大菩萨之像,及大乘般若经等法宝。佛像不拘于铸塑绘画等,以尽力庄严为妙,若经大德善知识开光最佳。复在坛中设置戒和尚阿阇黎之法座,使殊胜庄严。这样陈列献供、设坛就绪后,迎请圣众降临坛场,念三遍供养云陀罗尼并称扬赞颂。此时将已…
《菩萨戒律仪论(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