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面对着凶恶的妖怪,没想妖怪竟化成一团烟消失了,她从此再也不作这种恶梦。在梦中可开始改变一个人习惯性的反应或缺点,比如某人脾气不好,对不如意的事,总是怒气相应,因为反正是梦,何必那么认真?慢慢地在醒时的反应也会有改善。再举一例,假如有人怕在公众场合中发言,在梦中有这机会则可大胆地练习。慢慢地我们会发觉“人生如梦”,生活中的一切,也会因我们行动思想态度的改变而不同,一如梦中的恶梦可改为美梦,人生的“梦”也就同样可由恶梦变成美梦。”
对于这份资料所提的观点,我表示极为赞赏。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梦境与醒时之间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如果能够随意变化梦境,那就可以改变现实境遇,这是很符合逻辑的。这些道理,从个人经验中也能得到证实。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梦境与醒时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宛如幽明之隔的距离。然而事实并非这样,二者除了搀杂与未搀杂睡眠成份之外,它们的基质是别无二致。正因二者相互关联,有时还会出现梦境与醒时几乎混杂的现象……
著名佛学家更登群佩⑥曾对饶RA?活佛讲述了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在梦中,有时我能够高翔于空中。当时,我可以随心所欲选择方向,只要稍微用点力,就能立即调转过来……这种飞翔之梦,真正能够梦到的话,心里的感觉非常快乐惬意。有时我在梦境里能认知梦,而且,还能分辨探知梦中所梦的纸与白天所见的纸二者有何差异。梦境中我试试用火烧纸,很奇妙,闻到烧纸的味道与白天的完全一模一样。有时我从梦中醒来,梦里所见到的东西在屋里仍历历在目。可是当我的身体稍微动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那些景象就消失无迹了。
这一例子,阐明了在似睡非睡假寐状态,可以将梦境功能引用到醒时(初醒阶段)中的道理。
而那些变化与光明梦境已然成就的人,他们不仅能将梦境功能引用到醒时状态,甚至在白天也能充分利用。布顿仁波且⑦有位弟子名叫喇嘛,他与其它几人同去冈底斯山闭关。在路上,他们要趟过冈底斯山北部的哲达布热河。由于喇嘛旅途劳累,再加上体质虚弱,他在过河时被水冲走了……此时此刻,他觉得这是梦,于是从容自若地金刚跏趺坐,身浮水面,随波漂流……同伴们见他一起一浮,被水流冲走了,心急如焚,一边追赶一边向他甩过一根绳子。喇嘛接住绳子,忽然感觉不是梦,从禅定中惊怔而出,一下子沉入水中……经过同伴们的奋力抢救,他才幸免于难……
3、光明梦境
第三阶段的梦境训练是光明梦境,这是梦境修法中最为殊胜的,也是最高的层次。
具体修法是:睡姿依狮子卧式,全身放松,呼吸平缓……“须根将象捆金桩,长柄宝石之鎯头,用作唤醒无明眠”……遵照此等甚深窍诀,专注心间,融入明空无别的境界入睡。进入这一境界的程序是,首先在似睡非睡假寐之际,保有虚空般的体受;其次,从地融入水至识融入光明为止,也同样保持此一境界……这样,完全进入“沉睡”状态,但没有一丝梦迹,处在彻底的光明境界。
这个修法成功的标志是,从表面观察,面部表情警醒清明,没有昏睡鼾声……修行此法若能成就,则在中阴阶段基光明⑧出现之际,能立刻予以识别……
光明梦境修法的意义与作用,不仅仅是在中阴之时认知基光明,而且,还能促进即身成就。拉瓦巴大师⑨曾安住光明梦境中达十二年之久,从而获得了殊胜成就。
一般来讲,梦境光明分为证悟光明和觉受光明两种。上面我们所阐述的光明梦境属于证悟光明。修习此法之人,从外表看去,显现上虽然是睡眠状态,但其实质却是如虚空一般的明空无别境界。除了存在形式上的“苏醒”之外,完全都安住于光明境界。所以,它在梦境光明中是独占鳌头的。
如果证悟光明没能获得成功,那就有必要去修习觉受光明。
自己观想心间有尊通体光明亮晶的莲华光大师,籍此为所缘境(在其它修法引导中,是以一团光蕴为所缘境,此法根据《六中阴引导文》而出)。在识融入光明境界之前,要一直保有明莹状态。在深睡时,会刹那间出现无分别朗如虚空之态。然后,心间安住之莲师逐渐明现,由此境界将梦境取而代之。依次而现,自己身体如在白昼,清楚朗见……渐渐地,就连自己的寝室居所,周围环境,皆能清晰起来……
随着梦境练习的深入,我们就能发现觉受光明的特点:虽然外现是睡眠状态,但一切所见都十分清楚。看上去虽然如同白昼而感到未曾入睡,但仍有“苏醒”现象存在。
我以为,在历代众多上师传记中记载的有关在光明梦境中周游各个地方或佛国刹土,大概都是在觉受光明中前去的。
觉受光明的特征还有,它往往随带乐、明和无念等许多觉受。因此,有时会显现如同神通般等特殊的明受。有关这个问题,在乔美仁波且传记中指出:“我于似醒似梦觉受之间,仿佛得到了神通一般。有一次在梦中我感觉到,那位贝热地方名叫顿约的王爷,正和几个骑兵仓惶逃跑。而他们后面驱赶牦牛群的几人向王爷呼喊着:“王爷,您不要跑!先给我们吩咐一下,这些牦牛怎么办?……”王爷一边策马飞驰,一边扭过头叫嚷着说:“我没有什么吩咐的……”就转过头,狂奔而去……这一情景,是我在二十七时在梦境中的感觉。没想到不久蒙古兵来了,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还有一次,我为一位病人念经,有一天黎明,我坐着睡着了。在眼前好象天亮了,一片通明。忽然间,浮现出一个家庭景象,那家有个人死了,尸体用灰色布缠绕着,蹲放在地上——在出现这个情景的同时,我认知了光明梦境。睡醒之后,我琢磨那个病人肯定寿终正寝了。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我听说那个病人在当天上半夜就死了……如果出现这样的明受,可千万不要以为有什么神通。这类明受进一步增上的话,那就有可能出现有漏神通(世间神通)。有时,施主等人不管在远方还是近处,我梦中感觉到他们所思所想都能从他们口中讲出来……诸如此类的明受,有时能显现,但并非经常出现。初学者在出现这类相似的明受之后,若自以为是有神通而自高自大的话,那就往往会变成修行的障碍了!”乐、明和无念三者,无论出现何种觉受,都不要过于执着,这一点极其重要。正如《六中阴引导文》中所说那样:“觉受光明必赖证悟光明引导。”
骨肉情深泪洒中阴界
——聂达沃兹上师梦境经历
通过某种特定的训练,加以充分利用梦境,我们是能够成办一些神奇希有之事的。即使是在一般认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截然不同的生者与死者,也是可以沟通对话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有过许多成就者,曾经依靠梦境修法去寻找中阴身的记载……诸如此类神异事迹,在雪域藏传佛教历代文献记载中并非罕见。其中有一特别典型的事例,那就是聂达沃兹上师应用梦境修法去寻找已逝的弟弟的故事。其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阴身的生活境遇。
至于我本人,从小就对这个栩栩如生,感人肺腑的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在此我就采用这一活生生事例,作为事实佐证。
聂达沃兹上师是公元十五世纪人。他出生在西藏龙波泽嘎地方,是伏藏大师嘎玛朗巴之子——聂达秋吉的大弟子。他自幼就热衷于修法,经常一个人到寂静地去打坐,人们都尊称他是一位“幼童大禅师。”长大以后,他依止聂达秋吉尊者,得到了闻解脱法等殊胜密法所有窍诀的独传。尊者对他密示说:“此一闻解脱法门(即《西藏度亡经》),我对任何人丝毫也未传授。我的上师嘎玛郎巴(注10)曾告诫说,此一殊胜法门在三代之内只许单传,在三代以后才可广传世人。依照上师的教言,你也应该在六年之内不能向任何人传讲,待六年后方可秘密传授。现在,你应当独自专修才是!”聂达沃兹听了上师的教诲后,就闭关修法,最终获得了殊胜成就。
有关他在梦境中的经历,是极具特色的。某些已是理论未言之处。由此可见,普遍性的理论和特殊性所昭示的现象,并非完全一致。理论范畴所涉及的是关于大多数人或者是某些人在不同空间与时间条件下而言的。但因各自业力显现迥然不同,并非所有人的阅历都符合一般规律。在掌握了这一道理之后,我们就能大开智慧之门,心胸也会廓然开朗。
下面是聂达沃兹上师的梦境故事……
藏历猪年仲冬(11月),我(聂达沃兹上师)在泽嘎地方的拉拉寺独自闭关时,当地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流行病,夺去了二十几人的生命,其中有我年仅三十二岁的弟弟多吉坚赞和他几岁的女儿。
过了三个月,我在知道这件事后,因怀念自己的骨肉亲人,心中感到无限悲伤。为了早日知晓弟弟的情况,我决定于21日晚上,修习由阿底峡尊者所传的“寻忆转世梦境法”来找寻弟弟。
次日黎明时分,我梦到自己跨越一条大河,来到恰那地方的一片茂密森林中。
在那里,稠人广众,熙熙攘攘,人们彼此间不知在交谈着什么。
在我的身边,有多单和多吉赞踏俩人。正在这时,我看到我的母亲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看上去她比以前在世时更年轻了。她对我们说:“你们三人不应呆在恰那,而应到恰嘎去。我现在有急事要去趟泽嘎。现在,积善的投生之所太少,多吉坚赞仍未找到而十分苦恼。我没有让他去操持恶业的家里,我规劝他,在没有找到操持清净善业的家以前,一定要耐心等待!……他一会儿就能与你们见面。”母亲刚说完,就匆匆地越过河走了。
过了不久,多吉坚赞果然来了。他背着沉重的一捆木柴,愁眉不展,手托脸颊,低吟着忧伤的歌,一副漂无定所的样子……
他来到我们面前,显得没精打采。我急切地询问:“你到哪去了?我以为你死了,你没有死呀!那我们就赶快回家吧!”
他听了之后,满腹狐疑,恍如隔世,眼睛痴痴呆呆地望着我。我见了,心如刀割,不由得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我暗自思量:是否他真的活着?
他如梦方醒般茫然地对我说:“我去了很…
《探索梦的奥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