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幢,度化无边有情,于1980年驻锡喇荣沟,广转博大精深的显密*轮。为了提高僧众整体素质,法王整饬僧团,清净戒律,倡导学修并重,从而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德才兼备的僧才。不仅如此,法王大开极乐之门,引摄在家善男信女——凡与其结缘者,必能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法王虽染患目疾,法体欠佳,但为了弘法利生,仍然不辞劳苦,孜孜不倦地大转*轮。
下面,我们引摘法王如意宝有关梦境的一则故事,与大家共享法味。
在第十七饶降水猴年(即公元1992年)十月一日夜晚,我(法王晋美彭措)在寝室休息。就在半睡半醒朦胧的状态中,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位十六岁的童子。他的衣冠仪容犹如古代汉地童子的打扮,头上有几个发鬏儿,身穿绸衣缎裙,配饰珠宝玲珑,相貌美如冠玉。他来到我面前轻轻地对我说:“我俩出去走一走吧!”我略显疲倦地说:“我现在病得很重,体力不支,恐怕难以到户外去……你是谁呀?”他回答说:“我是与你早就相识的朋友名叫钦巴达美童子。你大可不必这么担心,假若你行动稍有不便,我可以背上你去!”说完,他拉起我的手,当时,我毫无顾虑地跟着他走了。
在路上,我跨越了从未见过的崇山峻岭,来到一个山洞前。看到我的根本上师土登群佩尊者端坐在那里。他的容颜相貌与以前他临近圆寂时一样。一见到他,我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信心无比,激动万分。蓦然间,一切念头狂泻顿歇。
我镇定了一下,祈问道:“至尊上师,您不是早已圆寂了吗?以前我们师徒二人诀别之时,我才二十四岁。现在,我已六旬有余,老态龙钟,容颜衰朽——成了这副样子。而上师您比过去却显得没有年轻也没有衰老,这是为什么呢?”上师老人家诙谐地说:“你不要多加分别嘛,一切非是,一切皆是,难道这个道理你还不懂吗?哈哈!”
我解释说:“至尊上师,最近以来我备受心脏病的折磨,想必对修行影响颇大。尤其是现在,难以确诊的严重疾病正在发作,祈请您给我吹口气加持一下吧……”
他老人家有些惊叹道:“喔唷,在所有的事情当中你最关心的是你自己的疾病呀!”我惭愧地祈求说:“呜呼大悲怙主尊,慈视无缘劣人我,虽长远劫发菩提,然重自利我愧疚……”说着说着,眼泪夺眶而出……
上师老人家安慰我说:“没什么关系嘛,在菩提道的修行过程中,若遇违缘,那就披上铠甲勇于正视。来、来、来,我们师徒二人碰碰头,我给你念诵发愿词:一切染净善资因,及为胜宝菩提心,汝心自然善生起,愿成弘法度生业!”
他老人家一边说着,一边与我碰头摸顶,还十分疼爱地抚摸我的脸颊……我异常兴奋,心里暗自思量:从现在起,要是一直呆在上师身边,那该有多好呀!
就在这时,那位童子来了,冲我说道:“你不要执着自心所显之相,走、走……”
他领我来到一处茂密森林中,那里有无数菩萨和声闻眷属围绕在一位可爱的天子座下。
我向身边的钦巴达美童子询问道:“这是什么地方?这位导师是谁?这些眷属是从哪里来的?”他对我说:“此地是小兜率天,这位导师即是弥勒菩萨的公子,这些眷属都是一来菩萨(注15)。以前,他们都曾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因舍法与五无间罪的业障,而暂时没能往生极乐世界,就转生到这里。他们此世逝去之后即可往生极乐刹土了。”
我听了感到十分诧异就问道:“欲天神众本来没有精血,只有通过“失气”享受男女生活,这是创造不出生命的,尤其是弥勒菩萨又怎么会有公子呢?”他略带启发地说:“此无即彼无,此有即彼有,难道这不就是他——天子的因吗?”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天子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也就是真正的弥勒菩萨!
我立刻来到近前向他顶礼,对天子祈祷道:“佛之补处众生怙主尊,内心恒时自在现慈悲,浊世讲法我之皈依处,于天尊童子座前诚顶礼……天子菩萨,昨天我所说的有关发心的一些立宗是否正确呢?”天子回答道:“虽然你立宗的词语上尚有漏洞,但内容实质是与我意旨相符合的。”我又请问道:“再过几天,有些喇嘛准备就资粮道的“分别”问题展开辩论,对此各说纷纭。关于这些核心意旨到底当如何解释?”天子笑着对我说:“辨析资粮道的“分别”干什么用?即便不懂这些也不会影响获得圣道(包括见道、有学道和无学道),倒不如修行大圆满,岂不是更好吗?……刚才,我和你开个玩笑,不过就这些问题,在我所著的论典中有相关章句:“依据四分别”、“由异生圣别”、“三轮诸分别,此即所知障”等等,若能系统分析、总结和领会的话,那就可迎刃而解一通百通。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在狮子贤论师的注疏中也有很好的论述,你可以做为参考。”
我继续向天子请问道:“关于《现观庄严论》,在雪域众多智者和愚者们当中存在许多争论分歧。对于这部论著,到底您的究竟旨趣是什么?对此,我不知所云。祈请您能够给予明确开示。”天子语重心长地说:“很久以来,我都想讲示这个问题,但是时机尚未成熟。等到将来我会明示于你。”他将右手放在我的头上唱诵道:“善业具缘士夫你,不久可到兜率来,无量菩萨聚一堂,为汝开示甚深法……”
天子话语刚完,一切显现景象就隐没不见……于是,钦巴达美童子带领着我,回到自己寝室,他替我拉盖上衣服,叮嘱我说:“你好好休息,可千万不要忘记刚才漫游之义呀!”……
我从梦中醒来……
三、回溯前世
采用梦境修法,对于宿世经历也能有端倪可察,回视追忆的。特别是使用回溯前世法,能够较为清晰准确地回顾前世。在历代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象阿底峡尊者的《追忆前世梦修法》和切苍桑结益西的《回忆前世经历文》等有许多这样的修法和事例。宗喀巴大师指出:“预测之梦,虽然有些比较准确,但相当有限。然而,运用梦的技巧和风的效用来回溯宿世,其准确度却是相当高的。”
虽然,在藏传佛教中有甚为殊胜的“回溯前世修法”,但是,若欲修行,必须依赖具有丰富经验的上师传授,细加指导。另外,还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并非随心所欲就能修习的。所以有关修法的具体细节在此就不便透露。不过,我可以推荐一种类似的西方精神医学专家所使用的“回溯前世方法”供大家参考采用。
美国耶鲁大学魏斯博士撰写的《生命轮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一书,提供了一份很有意义的资料。其中以催眠方法,帮助人们回溯前世,并籍此方法为人治疗疾病,事实经验较为丰富,他在文中谈到……
“催眠是让病患(者)进入前世记忆的主要方法。很多人弄不清楚什么叫催眠,或人在催眠状态时会做出何种反应。其实催眠一点都不神秘。催眠是一种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类似的经验。
“如果你放松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不受外界噪音或种种刺激影响,你就是处于轻微的催眠状态。所有的催眠其实是你(或病患)所控制下的自我“催眠”。治疗师只是引导者。大部分人每天都会进入催眠状态——还记得你在读一本好书或欣赏好电影时全神贯注的情形吗?或是,你曾浑然忘我,一心一意地开车回家?”
“催眠的目的之一……可以进入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是我们心灵的一部分,潜伏在正常意识之下,也潜伏在纷扰的思绪、情感、外界刺激、觉察力之下。潜意识心灵的运作,比一般觉察力更深沉,意识知觉不到。但当潜意识在运作时,从意识察觉到灵光一闪,我们就体验到刹那的直觉、智慧与创造力。”
“潜意识不受逻辑、时间、空间所限,能回忆任何时间发生的任何事情。它可以针对我们的困扰,传送锦囊妙计。它也能超越普通心思,触及意识所不及的智慧大海。催眠就是集中我们的精神,进入到潜意识的智慧大海,达成治疗的目的。只要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重新架构,让潜意识扮演要角,那么我们就是处在催眠状态。催眠状态有深有浅,就看如何发挥催眠技巧了。”
“当你被催眠时,你并不是睡着了。你的意识仍然可以知道你在做什么,你可以判断、批评、检查你的经验,也可以控制你的说话内容。催眠并不是某种让你吐出真话的药方。催眠时,你并不是进入时光隧道,在觉察不到目前的情况下,突然发现自己留驻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某些人在催眠时所见到的前世,有如观众在看电影。另有些更积极投入,有强烈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只是“感觉”到某些事情,而不是“见闻”到。有时他们只纯然听到或嗅到,事后,他们才忆起被催眠时的所有经验。”
“听起来,要进入深沉的催眠状态,似乎很费工夫。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不费吹灰之力就经历了这种状态,这就是寤寐之间的“假眠状态”(半睡半醒)(hypnagogic state)。我们初睡醒的时候是处于假眠状态,梦境的回忆犹历历在目,这时我们尚未完全醒过来。在这段时间,我们现实生活的记忆与所关心的问题,尚未进到心灵里。跟催眠一样,假眠状态也有深刻的创造力。在假眠状态里,我们的心灵全然向内审视,能获得潜意识的启发。许多人认为,假眠状态是一种“天才”状态,没有任何边涯与限制。在假眠状态里,我们能进入无限自由的领域,没有画地自限的藩篱。”
“大发明家爱迪生很看重这种假眠状态,每次在潜心研究发明时,会运用自创的技巧,进入假眠状态。他会端坐椅上,利用放松与冥想技巧进入寤寐之间的意识状态。爱迪生手握两个铁球,手心向下,然后舒然坐在椅子上,手肘靠着扶手,双手下方的地面上放有铁盘。当爱迪生入睡时,手就放松而自然张开,铁球就此掉落,碰击铁盘而发出声响,吵醒自己。然后一再重复这个动作。”
“这种假眠状态,很像催眠,而且比一般催眠更深沉。……利用这种状态,所获得的创意观念,有时也能造福人类社会,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伟大贡献一样。”
…
《探索梦的奥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