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探索夢的奧秘▪P7

  ..續本文上一頁幢,度化無邊有情,于1980年駐錫喇榮溝,廣轉博大精深的顯密*輪。爲了提高僧衆整體素質,法王整饬僧團,清淨戒律,倡導學修並重,從而培養出了成千上萬德才兼備的僧才。不僅如此,法王大開極樂之門,引攝在家善男信女——凡與其結緣者,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法王雖染患目疾,法體欠佳,但爲了弘法利生,仍然不辭勞苦,孜孜不倦地大轉*輪。

  下面,我們引摘法王如意寶有關夢境的一則故事,與大家共享法味。

  在第十七饒降水猴年(即公元1992年)十月一日夜晚,我(法王晉美彭措)在寢室休息。就在半睡半醒朦胧的狀態中,眼前忽然出現了一位十六歲的童子。他的衣冠儀容猶如古代漢地童子的打扮,頭上有幾個發鬏兒,身穿綢衣緞裙,配飾珠寶玲珑,相貌美如冠玉。他來到我面前輕輕地對我說:“我倆出去走一走吧!”我略顯疲倦地說:“我現在病得很重,體力不支,恐怕難以到戶外去……你是誰呀?”他回答說:“我是與你早就相識的朋友名叫欽巴達美童子。你大可不必這麼擔心,假若你行動稍有不便,我可以背上你去!”說完,他拉起我的手,當時,我毫無顧慮地跟著他走了。

  在路上,我跨越了從未見過的崇山峻嶺,來到一個山洞前。看到我的根本上師土登群佩尊者端坐在那裏。他的容顔相貌與以前他臨近圓寂時一樣。一見到他,我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喜悅,信心無比,激動萬分。蓦然間,一切念頭狂瀉頓歇。

  我鎮定了一下,祈問道:“至尊上師,您不是早已圓寂了嗎?以前我們師徒二人訣別之時,我才二十四歲。現在,我已六旬有余,老態龍鍾,容顔衰朽——成了這副樣子。而上師您比過去卻顯得沒有年輕也沒有衰老,這是爲什麼呢?”上師老人家诙諧地說:“你不要多加分別嘛,一切非是,一切皆是,難道這個道理你還不懂嗎?哈哈!”

  我解釋說:“至尊上師,最近以來我備受心髒病的折磨,想必對修行影響頗大。尤其是現在,難以確診的嚴重疾病正在發作,祈請您給我吹口氣加持一下吧……”

  他老人家有些驚歎道:“喔唷,在所有的事情當中你最關心的是你自己的疾病呀!”我慚愧地祈求說:“嗚呼大悲怙主尊,慈視無緣劣人我,雖長遠劫發菩提,然重自利我愧疚……”說著說著,眼淚奪眶而出……

  上師老人家安慰我說:“沒什麼關系嘛,在菩提道的修行過程中,若遇違緣,那就披上铠甲勇于正視。來、來、來,我們師徒二人碰碰頭,我給你念誦發願詞:一切染淨善資因,及爲勝寶菩提心,汝心自然善生起,願成弘法度生業!”

  他老人家一邊說著,一邊與我碰頭摸頂,還十分疼愛地撫摸我的臉頰……我異常興奮,心裏暗自思量:從現在起,要是一直呆在上師身邊,那該有多好呀!

  就在這時,那位童子來了,沖我說道:“你不要執著自心所顯之相,走、走……”

  他領我來到一處茂密森林中,那裏有無數菩薩和聲聞眷屬圍繞在一位可愛的天子座下。

  我向身邊的欽巴達美童子詢問道:“這是什麼地方?這位導師是誰?這些眷屬是從哪裏來的?”他對我說:“此地是小兜率天,這位導師即是彌勒菩薩的公子,這些眷屬都是一來菩薩(注15)。以前,他們都曾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但因舍法與五無間罪的業障,而暫時沒能往生極樂世界,就轉生到這裏。他們此世逝去之後即可往生極樂刹土了。”

  我聽了感到十分詫異就問道:“欲天神衆本來沒有精血,只有通過“失氣”享受男女生活,這是創造不出生命的,尤其是彌勒菩薩又怎麼會有公子呢?”他略帶啓發地說:“此無即彼無,此有即彼有,難道這不就是他——天子的因嗎?”

  我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天子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也就是真正的彌勒菩薩!

  我立刻來到近前向他頂禮,對天子祈禱道:“佛之補處衆生怙主尊,內心恒時自在現慈悲,濁世講法我之皈依處,于天尊童子座前誠頂禮……天子菩薩,昨天我所說的有關發心的一些立宗是否正確呢?”天子回答道:“雖然你立宗的詞語上尚有漏洞,但內容實質是與我意旨相符合的。”我又請問道:“再過幾天,有些喇嘛准備就資糧道的“分別”問題展開辯論,對此各說紛纭。關于這些核心意旨到底當如何解釋?”天子笑著對我說:“辨析資糧道的“分別”幹什麼用?即便不懂這些也不會影響獲得聖道(包括見道、有學道和無學道),倒不如修行大圓滿,豈不是更好嗎?……剛才,我和你開個玩笑,不過就這些問題,在我所著的論典中有相關章句:“依據四分別”、“由異生聖別”、“叁輪諸分別,此即所知障”等等,若能系統分析、總結和領會的話,那就可迎刃而解一通百通。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在獅子賢論師的注疏中也有很好的論述,你可以做爲參考。”

  我繼續向天子請問道:“關于《現觀莊嚴論》,在雪域衆多智者和愚者們當中存在許多爭論分歧。對于這部論著,到底您的究竟旨趣是什麼?對此,我不知所雲。祈請您能夠給予明確開示。”天子語重心長地說:“很久以來,我都想講示這個問題,但是時機尚未成熟。等到將來我會明示于你。”他將右手放在我的頭上唱誦道:“善業具緣士夫你,不久可到兜率來,無量菩薩聚一堂,爲汝開示甚深法……”

  天子話語剛完,一切顯現景象就隱沒不見……于是,欽巴達美童子帶領著我,回到自己寢室,他替我拉蓋上衣服,叮囑我說:“你好好休息,可千萬不要忘記剛才漫遊之義呀!”……

  我從夢中醒來……

  叁、回溯前世

  采用夢境修法,對于宿世經曆也能有端倪可察,回視追憶的。特別是使用回溯前世法,能夠較爲清晰准確地回顧前世。在曆代高僧大德的傳記中對此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象阿底峽尊者的《追憶前世夢修法》和切蒼桑結益西的《回憶前世經曆文》等有許多這樣的修法和事例。宗喀巴大師指出:“預測之夢,雖然有些比較准確,但相當有限。然而,運用夢的技巧和風的效用來回溯宿世,其准確度卻是相當高的。”

  雖然,在藏傳佛教中有甚爲殊勝的“回溯前世修法”,但是,若欲修行,必須依賴具有豐富經驗的上師傳授,細加指導。另外,還要具備一些特殊的條件,並非隨心所欲就能修習的。所以有關修法的具體細節在此就不便透露。不過,我可以推薦一種類似的西方精神醫學專家所使用的“回溯前世方法”供大家參考采用。

  美國耶魯大學魏斯博士撰寫的《生命輪回——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一書,提供了一份很有意義的資料。其中以催眠方法,幫助人們回溯前世,並籍此方法爲人治療疾病,事實經驗較爲豐富,他在文中談到……

  “催眠是讓病患(者)進入前世記憶的主要方法。很多人弄不清楚什麼叫催眠,或人在催眠狀態時會做出何種反應。其實催眠一點都不神秘。催眠是一種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類似的經驗。

  “如果你放松自己,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不受外界噪音或種種刺激影響,你就是處于輕微的催眠狀態。所有的催眠其實是你(或病患)所控製下的自我“催眠”。治療師只是引導者。大部分人每天都會進入催眠狀態——還記得你在讀一本好書或欣賞好電影時全神貫注的情形嗎?或是,你曾渾然忘我,一心一意地開車回家?”

  “催眠的目的之一……可以進入我們的潛意識。潛意識是我們心靈的一部分,潛伏在正常意識之下,也潛伏在紛擾的思緒、情感、外界刺激、覺察力之下。潛意識心靈的運作,比一般覺察力更深沈,意識知覺不到。但當潛意識在運作時,從意識察覺到靈光一閃,我們就體驗到刹那的直覺、智慧與創造力。”

  “潛意識不受邏輯、時間、空間所限,能回憶任何時間發生的任何事情。它可以針對我們的困擾,傳送錦囊妙計。它也能超越普通心思,觸及意識所不及的智慧大海。催眠就是集中我們的精神,進入到潛意識的智慧大海,達成治療的目的。只要意識與潛意識的關系重新架構,讓潛意識扮演要角,那麼我們就是處在催眠狀態。催眠狀態有深有淺,就看如何發揮催眠技巧了。”

  “當你被催眠時,你並不是睡著了。你的意識仍然可以知道你在做什麼,你可以判斷、批評、檢查你的經驗,也可以控製你的說話內容。催眠並不是某種讓你吐出真話的藥方。催眠時,你並不是進入時光隧道,在覺察不到目前的情況下,突然發現自己留駐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某些人在催眠時所見到的前世,有如觀衆在看電影。另有些更積極投入,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還有些人只是“感覺”到某些事情,而不是“見聞”到。有時他們只純然聽到或嗅到,事後,他們才憶起被催眠時的所有經驗。”

  “聽起來,要進入深沈的催眠狀態,似乎很費工夫。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都不費吹灰之力就經曆了這種狀態,這就是寤寐之間的“假眠狀態”(半睡半醒)(hypnagogic state)。我們初睡醒的時候是處于假眠狀態,夢境的回憶猶曆曆在目,這時我們尚未完全醒過來。在這段時間,我們現實生活的記憶與所關心的問題,尚未進到心靈裏。跟催眠一樣,假眠狀態也有深刻的創造力。在假眠狀態裏,我們的心靈全然向內審視,能獲得潛意識的啓發。許多人認爲,假眠狀態是一種“天才”狀態,沒有任何邊涯與限製。在假眠狀態裏,我們能進入無限自由的領域,沒有畫地自限的藩籬。”

  “大發明家愛迪生很看重這種假眠狀態,每次在潛心研究發明時,會運用自創的技巧,進入假眠狀態。他會端坐椅上,利用放松與冥想技巧進入寤寐之間的意識狀態。愛迪生手握兩個鐵球,手心向下,然後舒然坐在椅子上,手肘靠著扶手,雙手下方的地面上放有鐵盤。當愛迪生入睡時,手就放松而自然張開,鐵球就此掉落,碰擊鐵盤而發出聲響,吵醒自己。然後一再重複這個動作。”

  “這種假眠狀態,很像催眠,而且比一般催眠更深沈。……利用這種狀態,所獲得的創意觀念,有時也能造福人類社會,就像愛迪生發明燈泡的偉大貢獻一樣。”

  …

《探索夢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