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以现量成立。通过比量来推知胜义谛,就像《入中论》和《中观根本慧论》所讲的那样,中观宗用共同和不共同的因来进行推断的时候,完全知道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由此可知,现相和实相通过现量和比量完全可以了悟。
麦彭仁波切所讲的这些道理,从文字上看特别略,但实际上,我们很多人依靠这样的窍诀,以前不太清楚的很多道理,现在完全能通达,所以大家要好好领会。对我们来讲,闻思也好、修行也好,懂得这样的道理很重要。否则,闻思多年连基本的要义还没有通达,口头上说什么也不起作用。如果你真正懂得这样甚深的道理,永远也不会退失正见,不仅今生不退失,凭借阿赖耶上种下的非常稳固的习气,生生世世对大乘佛法的信解也不会退转。
庚二(广说)分二:一、现量证成理;二、比量证成理。
辛一(现量证成理)分三:一、总说;二、别说;三、摄义。
壬一、总说:
现量共有四,无误根现量,
以及意现量,自证及瑜伽,
现彼境自相,是故无分别。
关于现量,在讲《量理宝藏论·现量品》时作了详细分析,故这里不广说。概而言之,现量有四种(如果观待所见二谛,能见之现量则有名言现量和胜义现量两种):第一种叫根现量,即不被眼翳或因坐车船等产生的眩晕之类的迷乱因所染,根识直接缘取外境的自相,比如正常的眼睛看见柱子。也就是说,根识不被任何错乱因所染,真实见到了外境自相,这就是根现量。第二种叫意现量,即相续没有疯狂的因,意识明明清清缘取所见的对境。第三种叫自证现量,即不依靠其他因,心完全能领受到自己的本体。第四种叫瑜伽现量,即修行人通过修行(包括修禅定、念咒语等),起现超越凡夫根识能力的、能知道万法真相的境界,瑜伽现量有很多层次。
不管是哪一种现量,它的对境完全是自相,不像分别念的对境是总相,所以它必须离分别。分别念有三种:第一种是本性分别念,它包括所有的心和心所,从这个角度来讲,世间无分别都包括在本性分别念中,但这并非所离的分别。还有一种是寻伺分别念,这在《俱舍论》中有广说,即对粗法有寻思、对细法有伺察,比如了知瓶子是寻思,了知瓶子的裂缝以及瓶子上细微的花纹是伺察,这样的分别念也不包括在所远离的分别念中。第三种是名言和意义混合为一体的分别念,这种分别念就是要远离的分别,现量绝对不会将自相和共相混为一体而取境。因此,远离分别且如理如实照见自己对境的识就是现量。
下面讲没有四种现量的过失:
设若无现量,无因无比量,
因生彼灭等,凡现皆不容。
这里是说,上面所讲的四种现量非常重要。如果照见事物自相的现量不存在,烟等因就不可能存在,由此而产生的果——火等比量也就成了子虚乌有。《释量论》也讲比量的根本是现量,即:如果显现的东西不存在,那与它相关的隐蔽之法就根本没办法推出来。也就是说,没有看见山上有烟,就没办法推出山上有火;不了知柱子是所作,它的无常就没办法成立……所以,比量的推演一定要依靠现量。如果现量的部分没有,那隐蔽的部分就没办法推出,由此也就没有所谓的比量,故现量非常关键。但很多人都不明白现量的概念,所以他们得出来的比量结论也就很难圆满。
再者,如果现量不存在,因生果灭等一切显现也就不可能容有;显现见不到,那以因知果、依果推因等逻辑关系也就不复存在。所以,一切显现及其内在的逻辑,都要建立在现量的基础上,故现量极其重要。
若尔彼空等,依于何者知?
不依名言谛,不得证胜义。
综上所知,现量必须成立,如果现量不成立,那柱子的显现等名言现相,以及万法无常等名言实相就无法立足。进一步讲,现量若不成立,万法的胜义空性则没办法了知,因为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实际上就是一切显现法的共同实相。
我们是这样抉择万法为空性的:柱子、瓶子等显现法(有法),是毫无实质的空性(立宗),因为远离一体多体之故(因),就如幻化的象马一样(比喻)。通过这样三相推理,就能了知柱子等一切显现法皆是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如果现量见到的世俗显现法没有,那抉择空性也成了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现空双运之故。既然所见所闻的对境全部都不存在,那谁是空性呢?可见,不依靠世间显现这一名言谛的方便,就不可能证悟方便生的空性胜义。
比如,天空当中有一轮明月,但我们既没有用语言来表达、也没有用手指来指示,那可不可能让人了知呢?不可能。或者说,我要为一个人指示天空中的月轮,但我手也没有、口也没有,那有没有办法指示呢?绝对没办法。如果有口有手,那我就可以为他指示:你看,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所以现量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现量,那依靠表示来指示空性就根本没办法。萨迦班智达讲,用手指来指月亮的时候,有些人不看天空中的月亮而只看手指,这是非常愚笨的行为。
总之,证悟胜义谛必须要依靠名言谛,不依名言谛绝不可能得到超离分别思维的胜义境界。龙猛菩萨也说:“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因此,没有通达世俗谛,第一义的胜义谛就不可能得到。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也这样说:“由名言谛为方便,胜义谛是方便生,不知分别此二谛,由邪分别入歧途”。所以,我们一定要依世俗谛的方便来证悟胜义谛的方便生。如果对显现和空性的关系一无所知,也就是不知道二谛,那就非常危险,因为这完全有可能以邪分别而入邪道。因此懂得二谛很重要,尤其现量和比量的关系必须要了解,否则通达空性的本义就有一定的困难。当然,如果是密宗,上师就会通过各种表示方法来让你认识心的本性,如:你现量所见到的东西是如何如何……依靠这样的方便就能让弟子的相续产生胜义谛的智慧。
壬二(别说)分四:一、根现量;二、意现量;三、瑜伽现量;四、自证现量。
癸一、根现量:
五根所生识,明了受自境,
根现量彼无,如盲不觉境。
五根所产生的五种识,是依靠眼根产生的眼识、依靠耳根产生的耳识、依靠鼻根产生的鼻识、依靠舌根产生的舌识、依靠身根产生的身识,这五种识明明了了领受自己的对境:依靠眼睛,色法上的白色、红色等完完全全在眼识前显现……这就叫做根现量。当然,这样的根识(根现量)一定要有,如果没有这样的根识,那世间人全部都会像盲人、聋子、哑巴等一样,根本不可能了知名言万法。
没有眼根就是盲人,正因为盲人没有眼根,他就见不到色法;而聋子没有耳根,所以他根本听不到外面的声音;有些人的身体没有知觉,现在有些病人下身瘫痪、上身瘫痪,什么知觉都没有,这就是身根已经毁坏;还有舌根毁坏的、鼻根毁坏的,什么味都闻不出来、也不能品尝。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还比较多,这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人还不太理解,其实这就是他们的根已经坏了,我们应多多给予帮助。
其实,根现量在名言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它并非依语言假立或通过理证的渠道重新形成。如果在本质上根现量根本不存在,那聋哑等就不应该存在;如果是语言假立,那就会像所取的名称一样;如果是通过正理剖析后重新形成的,那就不是实相。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它就像仓库里面本来放着的东西,点亮灯后才发现一样。以前,很多没有学过因明的人对根现量、意现量等都不了知,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名言中有根现量,依靠根现量,色法也好、声音也好……它们就能被亲自领受。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现在很多人终于有缘了知这样殊胜的正理了!
虽然大多数人现在只能通过凡夫现量和比量来了知,但若真正精进实修,不可言说的胜义谛就一定可以享用,这一点大家要深信不疑。我相信,闻思时间长的道友都有这样的信心,只要依照大慈大悲佛陀的教言如理如法修持,证悟空性胜义谛就没有任何问题。
癸二、意现量:
意根所生者,明断内外境,
意现量彼无,共知法识无。
所谓意现量,就是依靠意根而产生、对内外法明断的意识。“断”在藏文中有知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判断或断定。它明明断定内法和外法,色法等外法,境相完全能明白,意识方面的内法,像梦中之境,这些也完全能了知。对外也了知、对内也了知,这样的现量就叫意现量。如果没有意现量,那就不可能有共同了知内外一切法的识,这也就是意现量存在的必要。
对任何一个众生来讲,意现量的存在都有其重要意义。就像一位家庭主人,如果他对自己的家庭状况比较清楚,对外面的世界——社会、国家的情况也比较了解,那他对里里外外的事情都能弄得明明白白。而根识只能了知各自之外境,所以必须要有了知内外一切法的意现量。现在有些企业专门有一些项目经理,做这个项目就用这个经理来管,做那个项目就用那个经理来管,很多集团的管理方式都是这样。我们的眼识、鼻识等五识,就像执行不同工作的“项目经理”一样,它们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适用,比如说眼识,虽然对色法完全都能了解,但是对声音却一点都不知道。内外全部都要知道的话,那就一定要依靠意识的“总经理”。
<待续>
《解义慧剑释 第三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