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赞戒论浅释 ——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P7

  ..续本文上一页,女幻最应赞。”否则,如莲花大士曾说:“最初入道时,无论为何颠倒识所牵皆是障碍。尤其对男人而言女人为大魔,对女人而言男人为大魔,男女共同之大魔乃衣食也。”佛母(益西措嘉)请问莲师:“业手印不是修道中不可缺少之助缘耶?”莲师说:“真正起到助于修道作用之业手印比黄金还珍贵难得,你们女人罪孽深重,崇拜烟花浪子,注重感情(不观净心),积资供养烟花浪子,忍耐丈夫(不修忍辱),怜爱自子(对众生不起悲心),对圣法生厌烦,(不修本尊)恒修贪心,以淫语勾引男人,不礼本尊而以手式约男人,不转塔而游自乐之地,于贪境发精进,迷乱自下身泄漏,贪爱交媾,以贪心回报恩德,讲诸多淫语,若可则令犬亦行不净,无悔之永久愿望便是不净行,今令选择成佛或一次不净行,然女选不净行,口是心非,口口声声说有敬信,极其吝啬,争风吃醋(嫉妒心强)无有信心,不行布施,邪见疑心重,智慧悲心弱,虚荣慢心强,无恭敬心,精进弱小,擅长邪行,诡计多端,无清净心,无坚定心,不守誓言,不侍上师,依其不助上进反而如铁钩般托向后退,不起安乐作用反成贪嗔、痛苦、厌烦之因,本想依其得解脱反成增长嫉妒烦恼之因,本想增上明点反而染上层层冒渎晦气23。不如理守护誓言之女人乃修法之魔缘。”我们应了知如此所说之理。

  子五(究竟解脱道不需观待只依方便之理)

  本论云:自现觉性萨垛事业者,

  无贪不变法性大乐源,

  清净分别喻义光明智,

  捷径密宗善巧希有道。

  释:此前译(宁玛派)(论典)中未说不依靠下门道不能圆满密乘捷径。其因为:证悟实相自然本智自现实谛无二无别、殊胜大法身自性之觉性智慧,是真正现见了具有稳、摄、悟三相的空乐金刚萨垛之本面。如此觉性中四种事业任运自成故,此道成了一切共同殊胜事业的唯一作者,所以不观待种种事业之仪轨,证悟了内心所现一切之自性即是无有被贪执能取所取染污的不变法性之本体,大乐智慧之究竟源泉,因此不需依靠业印。总之,无论修持方便道还是解脱道,清净粗大分别念加行道的喻光明及根除细微分别念后现见赤裸法性本体的义光明,若是具足如此喻义光明智慧的善缘者,则即生便可获得下乘道宗派未宣说的双运身果位,这是捷径金刚密宗具善巧方便密行希有特法之道。然而,真正获得此精华义者却极其罕见。四种事业即如《火施根本续》云:“觉性乃诸佛,一切获自在(四事业),故当主修此(觉性)。”又《智慧明点续》中说:“息灭内外苦(息业),增上二善聚(增业),怀柔四所摄(怀业),摧毁二猛魔(诛业)。

  子六(以意伺察双运光明非圣道正行之理)

  本论云:贪执自净双运义光明,

  非为作意圣道之正行,

  解开脉结等德若无有,

  空乐觉受模糊乃伺察。

  释:犹如老者看孩童行为一般贪执所现诸觉受的一切贤劣能取所取,于无基离根的本地中自然清净,法界觉性双运之本体胜义谛法性之密意光明离戏之实相,即显密因果乘共称的无上精华并非为以作意改造后获得自诩为实相及法性的细微苦性境界,而是三圣者正道之正行。这种境界已解开了中、精、血脉中包括细微脉在内的二十一脉结,应当获得现见不变大乐本面等上述诸道相功德之究竟实相,倘若无有此等成就则暂时的空乐觉受只是风心偶尔模模糊糊的显现,是恍恍惚惚的状态,不可认为是究竟之见。这种状态乃是伺察意执著有相之自性,属于集谛轮回分之法,所以应当完全舍弃。恩扎布德在《成智论》中说:“未见身皮筒24,与实皮火筒,彼等之差别,见性之瑜伽,能超皮火筒。”又“二根所生乐,劣士说真如,胜佛未宣说,彼为真大乐。大乐非无常,大乐乃恒常,(若彼为大乐),搔痒腋乐受,为何非大乐。”

  总而言之,此论初中后所讲的唯一内容即是应守护的心宝,不能犯他胜罪、僧残罪,不能泄漏明点。本来象我这般浅薄之人不应向其他广闻博学、清净戒律、智慧深邃的成就者们宣说劝诫,但这是末法时期之标帜。如今也有许多全心全意依赖于我的僧人,我百般郑重祈求你们应严谨护持身之威仪,不要泄漏菩提心明点。

  子七(为成就者所传之甚深耳传故随时随地应保密)

  本论云:吾虽无有证悟顶乘智,

  成就师前聆听胜密法,

  纵知辨法非法之密要,

  泄露教言因故不欲说。

  释:上师法王(本论作者)十分谦逊地说:“吾自己虽然无有证悟顶乘阿底约嘎无误密意、本体实相的广大智慧,但却于诸位大成就智者具有法相的诸上师面前聆听了共同的无上密法,尤其是《光明心滴论》及窍诀等所有殊胜密法并且全部精通,纵然了知辨别清净正法与具非邪法大密金刚乘的六边25、四理26之教理以及光明大圆满的了知、领受、证悟等分类之一切密要。然而,不可对非法器者泄露犹如空行心血般的耳传之甚深教言原因之故,不欲公开宣说此理。《誓言照明续》云:“密法并非有过失,为利众生故保密,能密悉地不消失,故说种种表示法。”

  癸二(劝修一切二障垢染之真实对治法,能持之方便)分二:子一、略说此浊世中揭露自过;子二、法融入心之理。

  子一(略说此浊世中揭露自过)

  本论云:呜呼我与如我浊众生,

  诚心向法少如昼星故,

  不作无聊当行利他众,

  反复内观察审极重要。

  释:作者因对末法时期唯求世间八法的形象出家人生起厌烦之心而发出“呜呼”之感叹。当今时代我与如我一样刚强难化的浊世劣缘众生,由于未被诸上师摄受,往昔所积之恶缘,从心坎深处诚心诚意希求后世解脱、向往正法之人极为稀少,如同白昼之星一般,又因外境善于蛊惑人心,自己又智慧浅薄、无有主见,分别念很容易被诱惑,是故希望大家不要依靠种种外缘作一些无聊之事,而应当如噶当派前辈之传记中所说的那样,一心一意无私地行持利益他众之事业。反反复复内观自心,详察细审,使正法真正融入自相续,这是极为重要的。诚如阿底峡尊者所说:“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持明无畏洲大师也说:“如法行者少如白昼星,切莫广传空行之宝法。”

  子二(劝修一切二障垢染之真实对治法广说彼理)分七:丑一、思维希求表面名誉而过患;丑二、思维诚信无欺因果道理之功德与不信之过患而理应守持;丑三、思维坚定持戒誓言之功德;丑四、遣除违缘障碍之方便恒时恭敬上师;丑五、思维经说仅持形象之功德而守戒之理;丑六、思维未法五百年守少分戒之利益应持戒之理;丑七、思维诸众应赞应敬之利益而持戒之理。

  丑一(思维希求表面名誉之过患)

  本论云:内心唯求今生之美名,

  外表虽现善妙乃希疑。

  释:浊世的这些众生内心中唯一希求今生之美名等世间八法,为了引诱欺诳而在他人面前装得十分庄严如法,他们外表虽然显现得极为善妙,实际上乃是有依此希求名闻利养、受到赞叹,疑虑得不到名闻利养、遭到呵责等之根源或心态,所以无有任何实义。《三摩地王经》云:“长期妄语非梵行,恒时求利堕恶趣,身著梵净行胜幢(法衣),破戒彼者说非法,内心贪执财粮食,坐骑黄牛及马车,无有慎持学处者,彼等为何剃发须。”世亲论师也说:“虽以种种装束行,若无戒律行苦因。”

  丑二(思维诚信无欺因果道理之功德与不信之过患而理应守持)

  本论云:虽与美女朝夕共相处,

  若思无欺因果不束缚,

  否则外相虽装守持戒,

  然被时境外缘所转变。

  释:虽然外表的行为下劣,与心爱的伴侣年青美丽的女人朝夕共同相处,形影不离,但是如果遇到正法则必定能舍弃。倘若反复观察思维佛经论典注疏中所宣说的百劫不毁之无欺善恶因果甚至细微之分类亦不虚耗之道理,最后绝对不会受到女人的束缚,如同难陀的传记一样。否则暂时外表形相上虽然装模作样地守持救怖或善愿的个别戒律,然而时时刻刻中不由自主地被暂时外境非法违缘所诱惑转变,为魔所使,这是佛法未融入自心之标帜。其理如《教比丘经》中说:“譬如善妙树,长期生树枝,彼人长持相,恒时增罪恶,增上诸罪业。”又云:“不住诸学处,而披佛幢者,不如破戒后,立即还俗好。”

  丑三(思维坚定持戒誓言之功德)

  本论云:故当再三思维来世业,

  坚定誓言不为外缘害。

  释:是故,不仅仅是空言虚谈,而应当从内心深处不只一次而是再三思维成办来世自他之永久大业,如果能够如此坚定誓言不舍学处,则无论如何不会为恶缘、女人、恶友等暂时的外缘所损害。如《入行论》云:“行持若如斯,纵住恶人群,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

  丑四(遣除违缘障碍之方便恒时恭敬上师)

  本论云:然亦会遭恶魔之危害,

  恒以恭敬清净之信心,

  猛厉祈祷上师莲花生,

  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

  释:本来誓言坚定、智慧广大之人不会被魔控制,然而末法时期的众生犹如秤杆一般极易转变,因此亦会遭到恒时障碍修道的凶恶魔王波旬及其眷属之危害。最殊胜的对治即是并非时紧时松偶尔性而是恒常以我意唯您知的至诚恭敬清净之信心,专心致志、表里如一地猛厉祈祷:诸佛智悲力之总集、(语金刚之宝生部)语言之本体、现为金刚阿阇黎形相之上师莲花生大士明知。如此自己无论遇到多大违缘,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如颂云:“身语意皆依止我,莲生不欺诸君臣。”又说:“终生修上师,彼人命终时,融入我心间。”

  丑五(思维经说仅持形象之功德而守戒之理)

  本论云:若于殊胜佛法起信心,

  仅剃头发披红黄僧衣,

  …

《赞戒论浅释 ——智者走向解脱之教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事师法五十颂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