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文化的价值观——青海师范大学演讲▪P4

  ..续本文上一页学佛法,同时,尤其要修学菩提心和空性。若能在寺院的上师、格西面前,首先听闻一些这方面的教义,之后通达其中的内容,并对别人进行引导,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一般来讲,藏族人从小就对三宝很有信心,可是如今,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在这方面却比较差。像你们青海这边,对藏文化倒是非常关注与热爱,可是对佛教的认识,却还有极大的空间有待提升;而康巴、拉萨那一带,对佛教有着不共的信心,然而传承藏文化的理念却相当薄弱。尽管在每个藏族人的心目中,佛教的地位无与伦比、不可取代,但是具体应该以什么方法来修行,不少人还是懵懵懂懂、不甚了了。

  

  其实,且不说别的,单单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修行佛法也非常关键。如今美国有许多大学,对佛教的禅修极为重视。他们做过一些试验,让个别人在7天中修大悲心等,然后对禅修前后的状态进行对比。结果,令人惊讶地发现:一个人在禅修之后,性格柔和、心情快乐、身心无有疾病等,跟以前比起来,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变。

  

  如今汉地和很多国家,都已认识到了藏传佛教的价值,并对此越来越感兴趣。之所以会这样,也是他们的身心由此得到了真实利益,而并不是一味地人云亦云。毕竟,他们也是有智慧的人,假如从藏传佛教中一无所获,又怎么可能对它盲目地崇拜?

  

  因此,卫藏、安多、康区等地的藏族人,无论在家还是出家,都应齐心协力继承和弘扬藏传佛教。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未来才有可能出现令人可喜的成果。

  

  与此同时,我们对藏文化也必须要竭力保护。上师如意宝曾说过:“如意宝自拥有时,务必用其成大事,一旦落入怨敌手,此时后悔也无用。”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也说过:“如意宝自拥有时,务必充分利用彼,一旦落入他人手,追悔莫及令心伤。”这些教言,确实非常契合当今的现状。

  

  所以,我们藏族人理应学习自己的文化,对此产生一种信心和定解,而不要将保护藏文化只停留在一些口号上。一个人若看不出珠宝的价值连城,就有可能将其卖给别人,同样,对于藏文化,我们一定要先懂得它的价值,如此才能真正去重视它。

  

  以上是我对佛教价值观的一些浅见。

  

  三、我的希望

  

  最后,我对各位有三点希望:

  

  1、活到老,学到老

  

  大家在一生中应不断学习,这一点非常关键!不论是你们已经有工作的,或是还没有工作的,都不应该放弃广闻博学。萨迦班智达曾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亦应学习诸知识,今生虽不成智者,来世如自取储存。”可见,学习知识,对我们的今生、来世都有极大利益,大家对此一定要铭记在心。

  

  其实,单单从世间层面来讲,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有一部小说叫《老人与海》,在撰写的过程中,他曾反复校阅过200多次,并最终以此获得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尽管如此,他仍非常谦虚地说:“我要学习写作,当个学徒,一直到死。”

  

  如今有些领导,获得了地位以后,就把一切书本束之高阁,对学习基本上没有兴趣了,如此下去极不合理。故希望大家能活到老、学到老,最好不要放弃学习。

  

  2、世间正见不可缺

  

  具有世间正见,也是极为关要的。龙猛菩萨说过:“世间之正见,谁人若具足,彼于千世中,不会堕恶趣。”那么,何为世间正见呢?简单来说,即是承许前后世、业因果。

  

  然而,现在许多藏族人,对于杀牛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年轻男子以抢劫为生、年轻女人以卖淫度日。诸如此类的很多人,逐渐堕入了与以往藏族清净、高尚的特质完全相悖的丑恶深渊,这就是没有世间正见所致,故希望大家一定要了知前世后世,懂得因果取舍。

  

  当然,因果是极为甚深的,有些虽然暂时用肉眼看不到,但看不到不一定就没有。大持明者晋美朗巴在《功德藏》中告诉我们:“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意思是说,当金翅鸟翱翔在高空中时,它的影子暂时看不见,但是并非没有影子,最后无论它降落在哪里,黑乎乎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此处。同样,今天你所造的任何恶业,虽不一定立竿见影、马上受报,但是到了来世,乃至来世的来世,苦果不可能不降临到你的头上。

  

  《俱舍论》中也讲过,业果有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受业等诸多分类。所以,一个人就算造了业,果报也不一定马上现前。可是一旦它真正现前了,即便是佛陀的妙手,也无力回天。佛经中亦云:“诸佛无法水冲罪,众苦亲手亦不除,自之证悟非移他,说寂法性令解脱。”

  

  然而,有些人的心邪见蔓延,就算听到佛陀的语言,也嗤之以鼻、不以为然,这样的人实在难以调化。正如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所言:“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根不获善。”天王虽然降下妙雨,但被烧坏的种子不可能长出庄稼,同样,被邪见所左右的人,不管出家还是在家,都很难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这种人常以嗔恨心诽谤佛法,造下了弥天大罪,可是一旦死亡来临,对大多数藏族人而言,不管昔日曾做过什么,此时仍会向佛法求救,不皈依三宝的极其罕见。因此,希望有些人还是应尽早醒悟,从现在开始,精进地修学佛法也为时不晚。

  

  常言道:“自己都不救自己,岂望别人来救护?”又云:“瑜伽士乃自调伏,牛尾巴为自甩动。”佛陀也说过:“自为自怙主,他人焉能怙,造恶抑或善,自为自见证。”因此,自己就是自己的怙主,也是自己的老师,造恶或行善的唯一见证,除了自己、没有别人。

  

  所以,在座的各位以后选择善还是恶,这完全由自己决定。若想老师、父母一辈子都守护你,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只能是自己去走,故望大家在弃恶从善方面,务求谨慎、小心翼翼。

  

  总而言之,慎重取舍因果、护持世间正见,是我的第二个希望。

  

  3、尊重每一个生命

  

  我最后的一个希望是: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应懂得佛教的价值,尤其要以慈悲心维护一切众生,并做到不害物命,这一点极为重要!

  

  如果我们对生命价值方面的知识,经常了解、学习、研究,就会懂得如何关爱地球上的生命。尤其是若能将心比心、易地而处,就会明白损害其他众生极不应理。佛陀在经典中曾说:“以自身为例,切莫害他众。”寂天菩萨也说过:“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

  

  对我们自身而言,一根小小的针扎在身上,都会痛得极其难忍,那么,用刀去割断众生的脖子,剥夺其生存的权利,它又会有怎样的痛苦?可想而知。

  

  因此,身处屠场待宰的动物,乃至蚂蚁以上的生命,都应该值得我们爱护,万万不可随意杀害。大智者根登群培也说过:“佛教的特点,是一群具有悲心的比丘,以连蝼蚁都不杀害的行为,感动了整个世界的东西方。”

  

  然而,如今藏地的个别人,去饭店吃饭时,动辄就点杀鲜活的鱼、虾、蛇,然后肆无忌惮地大快朵颐。还听说有些长胡子的人,在吃虾时狼吞虎咽,胡须和虾须都混在了一起——当然,这种现象是不是真的,我也无从考察。但不管是真是假,大家都要清楚,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良知,通过学习《入菩萨行论》等论典,培养自己的菩提心。若能如此,就算没有修成其他善法,也不会有什么可遗憾的。诚如华智仁波切所言:“修心修心修自心,若以菩提心修心,无有身语其功德,获得解脱无有余。”这里就讲到了,菩提心如果修成了,即使身语等其他善法一无所成,其结果也是除了解脱以外,不会有第二条道路。

  

  萨迦班智达也说过:“若失菩提心之要,他法妙亦不成佛。”倘若失去了菩提心的要点,纵然其他的法再高、再妙,也很难依此而修行成佛。

  

  当然,假如你们对菩提心,实在难以通达并修持,那至少也应具有一颗善心,经常想着:“我如果能利益这些众生,该多么好!”如此也非常善妙、令人称道。宗喀巴大师就曾说过:“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所以,恒时尽己所能地生起善心,并尽量饶益自他一切众生,是我最后的一个希望。

  

  结 语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这场讲座就到此圆满了。

  

  往昔,宗喀巴大师曾以无上发心,将佛法如意宝从东海,弘扬至西方的那兰达热之间,并发下宏愿:“了知佛法于佛生信者,恒常遍及一切十方界。”同样,今天我也在此祈愿:愿人们能真正通达佛教的真理,并对佛陀的功德生起无谬的信心,愿这样的智者遍于广阔无际的一切世界。

  

  吉祥如意!感恩大家!

  --------------------------------------------------------------------------------

  [1] 这节课是索达吉堪布用藏语演讲,之后又根据藏文讲稿译成汉语。

  

《佛教文化的价值观——青海师范大学演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