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學佛法,同時,尤其要修學菩提心和空性。若能在寺院的上師、格西面前,首先聽聞一些這方面的教義,之後通達其中的內容,並對別人進行引導,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一般來講,藏族人從小就對叁寶很有信心,可是如今,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學生,在這方面卻比較差。像你們青海這邊,對藏文化倒是非常關注與熱愛,可是對佛教的認識,卻還有極大的空間有待提升;而康巴、拉薩那一帶,對佛教有著不共的信心,然而傳承藏文化的理念卻相當薄弱。盡管在每個藏族人的心目中,佛教的地位無與倫比、不可取代,但是具體應該以什麼方法來修行,不少人還是懵懵懂懂、不甚了了。
其實,且不說別的,單單就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修行佛法也非常關鍵。如今美國有許多大學,對佛教的禅修極爲重視。他們做過一些試驗,讓個別人在7天中修大悲心等,然後對禅修前後的狀態進行對比。結果,令人驚訝地發現:一個人在禅修之後,性格柔和、心情快樂、身心無有疾病等,跟以前比起來,確實有了明顯的改變。
如今漢地和很多國家,都已認識到了藏傳佛教的價值,並對此越來越感興趣。之所以會這樣,也是他們的身心由此得到了真實利益,而並不是一味地人雲亦雲。畢竟,他們也是有智慧的人,假如從藏傳佛教中一無所獲,又怎麼可能對它盲目地崇拜?
因此,衛藏、安多、康區等地的藏族人,無論在家還是出家,都應齊心協力繼承和弘揚藏傳佛教。俗話說得好:“衆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未來才有可能出現令人可喜的成果。
與此同時,我們對藏文化也必須要竭力保護。上師如意寶曾說過:“如意寶自擁有時,務必用其成大事,一旦落入怨敵手,此時後悔也無用。”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也說過:“如意寶自擁有時,務必充分利用彼,一旦落入他人手,追悔莫及令心傷。”這些教言,確實非常契合當今的現狀。
所以,我們藏族人理應學習自己的文化,對此産生一種信心和定解,而不要將保護藏文化只停留在一些口號上。一個人若看不出珠寶的價值連城,就有可能將其賣給別人,同樣,對于藏文化,我們一定要先懂得它的價值,如此才能真正去重視它。
以上是我對佛教價值觀的一些淺見。
叁、我的希望
最後,我對各位有叁點希望:
1、活到老,學到老
大家在一生中應不斷學習,這一點非常關鍵!不論是你們已經有工作的,或是還沒有工作的,都不應該放棄廣聞博學。薩迦班智達曾說:“即使明早要死亡,亦應學習諸知識,今生雖不成智者,來世如自取儲存。”可見,學習知識,對我們的今生、來世都有極大利益,大家對此一定要銘記在心。
其實,單單從世間層面來講,學習也是不可缺少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有一部小說叫《老人與海》,在撰寫的過程中,他曾反複校閱過200多次,並最終以此獲得了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盡管如此,他仍非常謙虛地說:“我要學習寫作,當個學徒,一直到死。”
如今有些領導,獲得了地位以後,就把一切書本束之高閣,對學習基本上沒有興趣了,如此下去極不合理。故希望大家能活到老、學到老,最好不要放棄學習。
2、世間正見不可缺
具有世間正見,也是極爲關要的。龍猛菩薩說過:“世間之正見,誰人若具足,彼于千世中,不會墮惡趣。”那麼,何爲世間正見呢?簡單來說,即是承許前後世、業因果。
然而,現在許多藏族人,對于殺牛無動于衷,甚至有些年輕男子以搶劫爲生、年輕女人以賣淫度日。諸如此類的很多人,逐漸墮入了與以往藏族清淨、高尚的特質完全相悖的醜惡深淵,這就是沒有世間正見所致,故希望大家一定要了知前世後世,懂得因果取舍。
當然,因果是極爲甚深的,有些雖然暫時用肉眼看不到,但看不到不一定就沒有。大持明者晉美朗巴在《功德藏》中告訴我們:“高空飛翔金翅鳥,雖暫不見身影現,然與其身無離合,因緣聚合定現前。”意思是說,當金翅鳥翺翔在高空中時,它的影子暫時看不見,但是並非沒有影子,最後無論它降落在哪裏,黑乎乎的身影就會出現在此處。同樣,今天你所造的任何惡業,雖不一定立竿見影、馬上受報,但是到了來世,乃至來世的來世,苦果不可能不降臨到你的頭上。
《俱舍論》中也講過,業果有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受業等諸多分類。所以,一個人就算造了業,果報也不一定馬上現前。可是一旦它真正現前了,即便是佛陀的妙手,也無力回天。佛經中亦雲:“諸佛無法水沖罪,衆苦親手亦不除,自之證悟非移他,說寂法性令解脫。”
然而,有些人的心邪見蔓延,就算聽到佛陀的語言,也嗤之以鼻、不以爲然,這樣的人實在難以調化。正如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中所言:“如天雖降雨,種壞不發芽,諸佛雖出世,無根不獲善。”天王雖然降下妙雨,但被燒壞的種子不可能長出莊稼,同樣,被邪見所左右的人,不管出家還是在家,都很難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這種人常以嗔恨心誹謗佛法,造下了彌天大罪,可是一旦死亡來臨,對大多數藏族人而言,不管昔日曾做過什麼,此時仍會向佛法求救,不皈依叁寶的極其罕見。因此,希望有些人還是應盡早醒悟,從現在開始,精進地修學佛法也爲時不晚。
常言道:“自己都不救自己,豈望別人來救護?”又雲:“瑜伽士乃自調伏,牛尾巴爲自甩動。”佛陀也說過:“自爲自怙主,他人焉能怙,造惡抑或善,自爲自見證。”因此,自己就是自己的怙主,也是自己的老師,造惡或行善的唯一見證,除了自己、沒有別人。
所以,在座的各位以後選擇善還是惡,這完全由自己決定。若想老師、父母一輩子都守護你,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的人生軌迹,只能是自己去走,故望大家在棄惡從善方面,務求謹慎、小心翼翼。
總而言之,慎重取舍因果、護持世間正見,是我的第二個希望。
3、尊重每一個生命
我最後的一個希望是:不管老師還是學生,都應懂得佛教的價值,尤其要以慈悲心維護一切衆生,並做到不害物命,這一點極爲重要!
如果我們對生命價值方面的知識,經常了解、學習、研究,就會懂得如何關愛地球上的生命。尤其是若能將心比心、易地而處,就會明白損害其他衆生極不應理。佛陀在經典中曾說:“以自身爲例,切莫害他衆。”寂天菩薩也說過:“除令有情喜,何足報佛恩?”
對我們自身而言,一根小小的針紮在身上,都會痛得極其難忍,那麼,用刀去割斷衆生的脖子,剝奪其生存的權利,它又會有怎樣的痛苦?可想而知。
因此,身處屠場待宰的動物,乃至螞蟻以上的生命,都應該值得我們愛護,萬萬不可隨意殺害。大智者根登群培也說過:“佛教的特點,是一群具有悲心的比丘,以連蝼蟻都不殺害的行爲,感動了整個世界的東西方。”
然而,如今藏地的個別人,去飯店吃飯時,動辄就點殺鮮活的魚、蝦、蛇,然後肆無忌憚地大快朵頤。還聽說有些長胡子的人,在吃蝦時狼吞虎咽,胡須和蝦須都混在了一起——當然,這種現象是不是真的,我也無從考察。但不管是真是假,大家都要清楚,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爲。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良知,通過學習《入菩薩行論》等論典,培養自己的菩提心。若能如此,就算沒有修成其他善法,也不會有什麼可遺憾的。誠如華智仁波切所言:“修心修心修自心,若以菩提心修心,無有身語其功德,獲得解脫無有余。”這裏就講到了,菩提心如果修成了,即使身語等其他善法一無所成,其結果也是除了解脫以外,不會有第二條道路。
薩迦班智達也說過:“若失菩提心之要,他法妙亦不成佛。”倘若失去了菩提心的要點,縱然其他的法再高、再妙,也很難依此而修行成佛。
當然,假如你們對菩提心,實在難以通達並修持,那至少也應具有一顆善心,經常想著:“我如果能利益這些衆生,該多麼好!”如此也非常善妙、令人稱道。宗喀巴大師就曾說過:“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于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
所以,恒時盡己所能地生起善心,並盡量饒益自他一切衆生,是我最後的一個希望。
結 語
今天因爲時間關系,這場講座就到此圓滿了。
往昔,宗喀巴大師曾以無上發心,將佛法如意寶從東海,弘揚至西方的那蘭達熱之間,並發下宏願:“了知佛法于佛生信者,恒常遍及一切十方界。”同樣,今天我也在此祈願:願人們能真正通達佛教的真理,並對佛陀的功德生起無謬的信心,願這樣的智者遍于廣闊無際的一切世界。
吉祥如意!感恩大家!
--------------------------------------------------------------------------------
[1] 這節課是索達吉堪布用藏語演講,之後又根據藏文講稿譯成漢語。
《佛教文化的價值觀——青海師範大學演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