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人生·开启心灵教育——香港教育学院演讲
『 2011年11月23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索达吉堪布,是当今精通藏汉佛学的大师。20多年来,堪布从未间断过著述和翻译,故其著译颇丰,皆极具加持与利益,为无数佛弟子点亮了解脱的明灯。尤其针对现代人的思想误区,堪布经深思熟虑,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世人打开了一条光明之路。
今晚堪布的演讲主题是“逐梦人生·开启心灵教育”。首先,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经理何荣汉博士致欢迎辞——
何荣汉博士:各位来宾,晚安!非常感恩索达吉堪布今天来到我们学院!
相信大家来到香港教育学院时,都会感觉到这里的夜晚非常宁静,是可以一起探索心灵、提升心灵境界的地方。
香港教育学院于2006年,接受了五个办学宗教团体——天主教香港教区、香港圣公会、香港佛教联合会、道教香港青松观、啬色园的捐款,成立了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我们这个中心,并不是只研究一两个宗教,而是促进学校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香港超过半数的学校有宗教背景。就算没有宗教背景,许多学校也会引导学生接触心灵,令他们的心地变得善良,在了解物质世界的基础上,洞悉人的心灵,追求超越物质、超越现实的境界。
我们的名称叫“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所以,它既有不同宗教的教育,也有无宗教的心灵教育。一直以来,我们虽有不同的宗教团体,但并非致力于研究或推广宗教,而是举办一些像今晚这样探索心灵方面的讲座。参加者有老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
今晚来的人当中,有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有从内地赶来的学生,在座的有老师,也有家长。相信大家关心的,不只是眼前这个物质世界,还有物质世界之上的宗教与心灵研究。
这次活动,非常感谢国际菩提学会的学员和义工。几个月之前,他们就与我们取得了联系,今天下午又有几十位义工提早来一起准备很多事情。整个筹备过程中,他们都很积极、很热心,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今天大家聚在这里,都是为了听堪布的讲座。堪布来的地方,比香港高4千米,现在温度相差40℃,相信他也一定能让我们的心灵空间提升4千米或40℃。我非常荣幸代表大家,邀请堪布到台上作精彩的演讲!
今天很高兴来到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
刚才何博士说了,当前人类特别需要宗教教育。我也认为,宗教教育超越了科技教育,如果人类没有宗教教育,而只有科技教育,那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最终不但不能向前发展,反而会往后倒退,沦落至特别悲惨的境地。
因此,我特别随喜香港教育学院有这样一个平台,这里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儒教……许多宗教互相交流,每一个宗教都有善的教育。而善的教育,在政府制定的课程里并不多,所以,这种模式在当前来讲非常重要。
尤其是你们教育学院规模庞大,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很多学生将来在社会上都会当老师。而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老师没有宗教理念,没有道德、仁爱、慈悲,就很容易误人子弟,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
我本人虽然是出家人,但也可以算是一个老师,多年来一直对教育特别关心。尽管我一个人的能力极其有限,也做不了什么大的事情,但始终特别关注现在的社会。这个社会不缺少物质,也不缺少知识,跟古代比起来,在某些层面上,现代人可谓非常聪明,然而这些若没有用于有意义的事情上,科技越发达,人们就会离幸福越远。所以,如今确实需要一种心灵教育。
而这种教育,在香港教育学院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不管是哪一个老师,信基督教也可以、信佛教也可以,只要不违背国家的相关政策,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信仰,并且上级领导也对他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歧视。
我到香港之后,接触了很多大学老师和教授,非常开心的是,这里的人比较开放,没有什么担忧,也没有什么怀疑,大家有什么想法,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沟通。而且很多人都关心社会、关心下一代,有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想法。这种开放、自由、仁爱的校风,的确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人生应该认清真相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逐梦人生·开启心灵教育”。一提到“逐梦人生”,不少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是讲追逐梦想,让人生更加辉煌,大多是从金钱、物质上安立的,而很少关心内心的宁静。我刚才在你们中心看到一个特别亲切的字——“静”,其实这个很适合现代人。现代人就是静不下来,每天的生活就是忙,做什么都要快快快,电梯一刻也不愿等,要快快下来,快快上去;地铁、火车也不能停,速度要越快越好;就连吃一顿饭,也是快餐、速食,拼命地在与时间赛跑。
其实,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赚钱怎么多、地位怎么高、长得怎么漂亮……尽管不少年轻人把这些当成人生目标,但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龄,对生活稍有经验时,就会深深感到人生的价值并非建立在长相上或钞票上。所以,大家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到底我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
在这方面,我今天的开示跟其他人有点不同,我主要是从佛教的角度来剖析人生,让大家明白幸福并非源于物质。假如没有认清这一人生真相,每天就像发疯了一样特别忙,结果忙来忙去为的是什么?到头来自己也不知道。
济公和尚曾说:“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的确,我们可以想一想:任何一个人,当最后的呼吸停止时,这一辈子为之辛苦忙碌的钱财、子女,又有什么东西可以带得走?所以,许多人拼命追求、特别执著的事物,实际上都是虚幻的一场梦。
或许有人不以为然:“我吃饭、走路、买房子、开轿车,都是真真实实的,怎么会是一场梦呢?”对此,我有很多依据可以证明。《金刚经》中也说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表面上这个偈颂谁都会讲,但其中的甚深道理,不少人并没有去仔细体会。要知道,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身体、吃的饭、住的房子、开的车、走的路,全部都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阳焰,没有一个实有存在。
这一点,个别人也许很难接受:“不会吧,我跟朋友聊天,早上起来穿衣服,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怎么会是梦呢?”但实际上,我们在做梦的时候,也会有这些场景,“有”并不代表就是真实。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二、怎样证明人生如梦
在许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人们常爱说“人生是一场梦”。但人生怎么是梦呢?他们却并没有深入思维过。
古印度著名的寂天论师曾言:“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人生就像梦幻一样,不管是什么,发生之后便彻底消失了,一切只能成为回忆,就跟梦境一模一样。
我们过去的一切,跟昨天的梦没有任何差别。不管你曾遭遇过什么,人生是曲折还是成功,发生了就不会再重演了,这是不是跟梦中一样呢?就拿我来说,几个月前也来过香港,但如今一切都已成了回忆,这跟梦里来香港确实没有什么不同。
寒山大师说过:“昨夜得一梦,梦中一团空,朝来拟说梦,举头又见空。”他说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一切全是空的,早上起来准备说梦话,举头一看,又见到万事万物也是空的。同样,我过去说的话、做的事,似乎是真实不虚的,但实际上举头一看,也只不过是昨天的一场梦。
这一点,每个人都需要明白。否则,你对感情、对生活太执著了,结果会带来什么呢?除了巨大的痛苦,不会有别的。所以,我们务必要懂得人生不真实的一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中观四百论》?它是圣天论师撰著的,内容非常好,论中说过:“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龙猛论师在《中观根本慧论》中亦云:“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所以,世间的一切法如梦、如幻、如海市蜃楼,虽然有各种显现,但其真实的本体,一点一滴也不存在。
当然,这个道理,并不是一种宗教说法。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宗教比较排斥,认为现在是新世纪、科学时代,宗教早已过时了,人们追求先进科技就可以了,这是最大的一种误区。如果没有宗教对心灵的指导,那么科学家的聪明、创造力,很可能成为危害无数生灵的工具,甚至让人类自取灭亡。
现今的80后、90后,大多只关心今后找一份好工作、讨一个好对象、买一套好房子,有了这些,人生似乎就特别满足。而一提起宗教,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宗教人士的事,我根本用不上,我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其实并非如此,且不说别的,倘若你不懂得人生如梦,就算拥有再超胜的学识,人生也不一定能找到正确方向。
其实,古代很多文学家,对人生如梦的道理,也是非常赞同的。唐代诗人李白就说:“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在人生这场大梦中,他认为唯独自己最先觉悟。当然,他的觉悟有多深也不好说,但不管怎么样,古代先哲通过“梦”的比喻,而看破了人生、认识了心性,这种现象大有人在。
在藏传佛教中,关于怎样证明人生如梦,也有许多精彩的辩论。比如说,一方可以站在醒的立场上,列举理由说醒是真的、梦是假的;而另一方站在梦的角度上,以理反驳说醒和梦都是虚假的。尽管很多人刚开始认为,梦是假的、醒是真的,但通过辩论之后,就会知道这二者没有任何差别。
因为当你做梦时,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手摸得到,一切显现看似真实,但醒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同样,你现在眼、耳、手所接触的一切,到明天也全部没有了,跟梦中没有任何不同。所以,过去的事是昨天的梦,未…
《逐梦人生·开启心灵教育——香港教育学院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