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人生·開啓心靈教育——香港教育學院演講
『 2011年11月23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辭:
索達吉堪布,是當今精通藏漢佛學的大師。20多年來,堪布從未間斷過著述和翻譯,故其著譯頗豐,皆極具加持與利益,爲無數佛弟子點亮了解脫的明燈。尤其針對現代人的思想誤區,堪布經深思熟慮,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爲世人打開了一條光明之路。
今晚堪布的演講主題是“逐夢人生·開啓心靈教育”。首先,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有請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經理何榮漢博士致歡迎辭——
何榮漢博士:各位來賓,晚安!非常感恩索達吉堪布今天來到我們學院!
相信大家來到香港教育學院時,都會感覺到這裏的夜晚非常甯靜,是可以一起探索心靈、提升心靈境界的地方。
香港教育學院于2006年,接受了五個辦學宗教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香港聖公會、香港佛教聯合會、道教香港青松觀、啬色園的捐款,成立了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我們這個中心,並不是只研究一兩個宗教,而是促進學校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的發展。
大家都知道,香港超過半數的學校有宗教背景。就算沒有宗教背景,許多學校也會引導學生接觸心靈,令他們的心地變得善良,在了解物質世界的基礎上,洞悉人的心靈,追求超越物質、超越現實的境界。
我們的名稱叫“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所以,它既有不同宗教的教育,也有無宗教的心靈教育。一直以來,我們雖有不同的宗教團體,但並非致力于研究或推廣宗教,而是舉辦一些像今晚這樣探索心靈方面的講座。參加者有老師、學生、家長、社會人士……
今晚來的人當中,有我們學校的學生,也有從內地趕來的學生,在座的有老師,也有家長。相信大家關心的,不只是眼前這個物質世界,還有物質世界之上的宗教與心靈研究。
這次活動,非常感謝國際菩提學會的學員和義工。幾個月之前,他們就與我們取得了聯系,今天下午又有幾十位義工提早來一起准備很多事情。整個籌備過程中,他們都很積極、很熱心,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
今天大家聚在這裏,都是爲了聽堪布的講座。堪布來的地方,比香港高4千米,現在溫度相差40℃,相信他也一定能讓我們的心靈空間提升4千米或40℃。我非常榮幸代表大家,邀請堪布到臺上作精彩的演講!
今天很高興來到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
剛才何博士說了,當前人類特別需要宗教教育。我也認爲,宗教教育超越了科技教育,如果人類沒有宗教教育,而只有科技教育,那就找不到正確的方向,最終不但不能向前發展,反而會往後倒退,淪落至特別悲慘的境地。
因此,我特別隨喜香港教育學院有這樣一個平臺,這裏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儒教……許多宗教互相交流,每一個宗教都有善的教育。而善的教育,在政府製定的課程裏並不多,所以,這種模式在當前來講非常重要。
尤其是你們教育學院規模龐大,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很多學生將來在社會上都會當老師。而什麼樣的老師,就會培養什麼樣的人。如果老師沒有宗教理念,沒有道德、仁愛、慈悲,就很容易誤人子弟,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運。
我本人雖然是出家人,但也可以算是一個老師,多年來一直對教育特別關心。盡管我一個人的能力極其有限,也做不了什麼大的事情,但始終特別關注現在的社會。這個社會不缺少物質,也不缺少知識,跟古代比起來,在某些層面上,現代人可謂非常聰明,然而這些若沒有用于有意義的事情上,科技越發達,人們就會離幸福越遠。所以,如今確實需要一種心靈教育。
而這種教育,在香港教育學院可以說體現得淋漓盡致。這裏不管是哪一個老師,信基督教也可以、信佛教也可以,只要不違背國家的相關政策,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信仰,並且上級領導也對他一視同仁,不會有任何歧視。
我到香港之後,接觸了很多大學老師和教授,非常開心的是,這裏的人比較開放,沒有什麼擔憂,也沒有什麼懷疑,大家有什麼想法,完全可以直截了當地溝通。而且很多人都關心社會、關心下一代,有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想法。這種開放、自由、仁愛的校風,的確很值得我們借鑒!
一、人生應該認清真相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話題,是“逐夢人生·開啓心靈教育”。一提到“逐夢人生”,不少人都想當然地認爲是講追逐夢想,讓人生更加輝煌,大多是從金錢、物質上安立的,而很少關心內心的甯靜。我剛才在你們中心看到一個特別親切的字——“靜”,其實這個很適合現代人。現代人就是靜不下來,每天的生活就是忙,做什麼都要快快快,電梯一刻也不願等,要快快下來,快快上去;地鐵、火車也不能停,速度要越快越好;就連吃一頓飯,也是快餐、速食,拼命地在與時間賽跑。
其實,我們人生的真正價值,並不在于賺錢怎麼多、地位怎麼高、長得怎麼漂亮……盡管不少年輕人把這些當成人生目標,但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齡,對生活稍有經驗時,就會深深感到人生的價值並非建立在長相上或鈔票上。所以,大家需要靜下心來思考:到底我要追求什麼樣的人生?
在這方面,我今天的開示跟其他人有點不同,我主要是從佛教的角度來剖析人生,讓大家明白幸福並非源于物質。假如沒有認清這一人生真相,每天就像發瘋了一樣特別忙,結果忙來忙去爲的是什麼?到頭來自己也不知道。
濟公和尚曾說:“一旦無常萬事休,忙什麼?”的確,我們可以想一想:任何一個人,當最後的呼吸停止時,這一輩子爲之辛苦忙碌的錢財、子女,又有什麼東西可以帶得走?所以,許多人拼命追求、特別執著的事物,實際上都是虛幻的一場夢。
或許有人不以爲然:“我吃飯、走路、買房子、開轎車,都是真真實實的,怎麼會是一場夢呢?”對此,我有很多依據可以證明。《金剛經》中也說過:“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表面上這個偈頌誰都會講,但其中的甚深道理,不少人並沒有去仔細體會。要知道,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身體、吃的飯、住的房子、開的車、走的路,全部都如夢、如幻、如泡影、如陽焰,沒有一個實有存在。
這一點,個別人也許很難接受:“不會吧,我跟朋友聊天,早上起來穿衣服,都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怎麼會是夢呢?”但實際上,我們在做夢的時候,也會有這些場景,“有”並不代表就是真實。
下面,具體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二、怎樣證明人生如夢
在許多電影和文學作品中,人們常愛說“人生是一場夢”。但人生怎麼是夢呢?他們卻並沒有深入思維過。
古印度著名的寂天論師曾言:“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複見。”人生就像夢幻一樣,不管是什麼,發生之後便徹底消失了,一切只能成爲回憶,就跟夢境一模一樣。
我們過去的一切,跟昨天的夢沒有任何差別。不管你曾遭遇過什麼,人生是曲折還是成功,發生了就不會再重演了,這是不是跟夢中一樣呢?就拿我來說,幾個月前也來過香港,但如今一切都已成了回憶,這跟夢裏來香港確實沒有什麼不同。
寒山大師說過:“昨夜得一夢,夢中一團空,朝來擬說夢,舉頭又見空。”他說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中一切全是空的,早上起來准備說夢話,舉頭一看,又見到萬事萬物也是空的。同樣,我過去說的話、做的事,似乎是真實不虛的,但實際上舉頭一看,也只不過是昨天的一場夢。
這一點,每個人都需要明白。否則,你對感情、對生活太執著了,結果會帶來什麼呢?除了巨大的痛苦,不會有別的。所以,我們務必要懂得人生不真實的一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中觀四百論》?它是聖天論師撰著的,內容非常好,論中說過:“諸法如火輪,變化夢幻事。”龍猛論師在《中觀根本慧論》中亦雲:“如幻亦如夢,如乾闼婆城,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所以,世間的一切法如夢、如幻、如海市蜃樓,雖然有各種顯現,但其真實的本體,一點一滴也不存在。
當然,這個道理,並不是一種宗教說法。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宗教比較排斥,認爲現在是新世紀、科學時代,宗教早已過時了,人們追求先進科技就可以了,這是最大的一種誤區。如果沒有宗教對心靈的指導,那麼科學家的聰明、創造力,很可能成爲危害無數生靈的工具,甚至讓人類自取滅亡。
現今的80後、90後,大多只關心今後找一份好工作、討一個好對象、買一套好房子,有了這些,人生似乎就特別滿足。而一提起宗教,他們往往認爲:“這是宗教人士的事,我根本用不上,我只要學好專業知識就可以了。”其實並非如此,且不說別的,倘若你不懂得人生如夢,就算擁有再超勝的學識,人生也不一定能找到正確方向。
其實,古代很多文學家,對人生如夢的道理,也是非常贊同的。唐代詩人李白就說:“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在人生這場大夢中,他認爲唯獨自己最先覺悟。當然,他的覺悟有多深也不好說,但不管怎麼樣,古代先哲通過“夢”的比喻,而看破了人生、認識了心性,這種現象大有人在。
在藏傳佛教中,關于怎樣證明人生如夢,也有許多精彩的辯論。比如說,一方可以站在醒的立場上,列舉理由說醒是真的、夢是假的;而另一方站在夢的角度上,以理反駁說醒和夢都是虛假的。盡管很多人剛開始認爲,夢是假的、醒是真的,但通過辯論之後,就會知道這二者沒有任何差別。
因爲當你做夢時,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手摸得到,一切顯現看似真實,但醒來後什麼都沒有了。那麼同樣,你現在眼、耳、手所接觸的一切,到明天也全部沒有了,跟夢中沒有任何不同。所以,過去的事是昨天的夢,未…
《逐夢人生·開啓心靈教育——香港教育學院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