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十三) 净土(二)▪P9

  ..续本文上一页明,十四五圆满光明,光明虽一,分寸则不等耳,见性之问,亦犹是也。

  问:念佛者为求往西,倘不得一心不乱能往生否

  (王居士)

  答:往生分九品,且有边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碍,如临终不生障碍,不起颠倒,亦得往生。凡事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生死大事,安可图徼幸,而不求把握耶

  

  问:研究净宗经典,欲求深入如何下手

  (洁园)

  答:净宗主经,为弥陀、观经、无量寿经,三经为净基本,然必先与修读。是经皆有精注,亦须参考,以经文看之似浅,而蕴义实深也。净宗各论,祖师语录,俱能助人开慧,尤应多看,三经之义既明,有力再广研他法,盖万法一如,皆有助于入净之功。

  问:佛法有解有行,学人虚度光阴,空过了大半生以上,今很痛惜来日无多,不敢空过,念佛一法必是下定决心视同穿衣食饭不敢缺少,无论如何困难必须加以克服,更不敢畏难而退,但是十二年中,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恐怕忽然临命终时,自己没有把握往生,空无所得,如何是好

  (周慧德)

  答:彻悟祖师尝曰:“往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更赖持名之多少”。居士既云,“下定决心,不敢畏难而退”,是有信愿,且甚深切。已经十二年,未尝间断,亦是有行。信愿行三,资粮具足,按照经训,无不往生。所谓道业未成,或云未得一心,但一心之事,有长暂之别,长者或未能,暂者谅已得。此后要注意正助双修,使三业少受杂染,古云“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如斯障碍不生,平素即得相似一心,临终可以心不颠倒,往生即有把握矣。

  问:爱不重不生娑婆,娑婆有一爱便是往生之障碍,若不与爱绝缘者,恐怕不能往生。若断绝情爱,世俗人说你们学佛的人,太不近人情,要怎样对待大家

  (周慧德)

  答:爱情生于“神识”,是妄是私;慈悲发乎“本性”,是真是公。“神识”是流转之缘,故生死不断;“本性”是还灭之宗,故随缘不变。我学者为理智,彼责者乃感情,此即道与俗之分界,道须觉证,俗因迷成。方便言之,慈悲乃圆真爱心,爱情乃偏假慈悲,以是告彼可耳。

  问:身在娑婆,意在极乐,很想能在定中到极乐世界去游游多么爽快!(周慧德)

  答:念佛本有持名实相四种,一心亦有长暂深浅不同。念佛即是净土,一心亦是定中,念佛果到一心,即是定游极乐,有相是实报土,无相是寂光土。观来问似是欣游实报,但在持名法中,不可再起此念,起此念是二念,非一心矣。

  问:但是功夫不能如愿,听说往生净土到临终时候,神识必由顶门而出,先开顶门,常常学习,到临终之时有熟路可循,我们一无所知,请老师慈悲指示。(周慧德)

  答:先开顶门,密宗净门有此一法,应知虽则开顶,久而不修,顶门再闭。修法时三密齐资,倘有事扰,必将法身收起,观想持咒,俱有次第,极不简单,未若持名单刀直入耳。学佛要从圆解,诸法自能融通,不必起轩轾心,不可起徼幸心,否则法法皆妙,焉能全修。倘能念至临终佛接,何愁顶门不开,既能见佛随佛矣,岂须再问我从何门而出耶

  

  问:了脱生死,当生成就,是否只有念佛这一条路

  (张庆祝)

  答:禅密皆能当生成就,惟行之甚难,其中条件,有一不备,则难出离,净有九品往生,是高低均得成就,且有佛引之力,更不忧走歧错,故古德曰,“万修万人去”也。

  问:念的清清楚楚,闻的清清楚楚,是否即此为一心不乱

  (张庆祝)

  答:念与闻,俱各清楚,是修净之一法,乃求一之正途,属于因缘。“一心不乱”,是修得之果,须另体验。圣号与念心,如两针锋相接,接则为一,少有他动,则不能接,即非一矣。要知功之浅者,虽念闻两俱清楚,亦不能保不起他念,故云两俱清楚,是净一之因缘也。

  问:真心念佛,与缘虑心念佛,是如何分别

  (张庆祝)

  答:真心二寂,讲法不一,须先说明:一、至诚无伪曰真心,此心念佛,自不免尚是缘虑。二、真如实相 ,亦曰真心,净宗修此,名实相念佛,是种则无缘虑。但缘虑亦有善恶净秽之不同,初机学人,不使缘虑,则无琢磨处,修时无法入手,在果地尚有权实四土之分,在因地何能免种种之方便。真与缘虑,固有高低之别,然求学程序,自应由浅入深。

  问:欣净厌秽之心,是否为缘虑心

  (张庆祝)

  答:既有欣羡,便是攀缘,义在前条,业已说明。缘虑净土,自合“以心作佛”之法,功夫纯时,能到无念而念,契于实相,乃为“是心是佛”矣。

  问:摄心念佛,与止观念佛,同乎,异乎

  (张庆祝)

  答:摄心是止,念佛是观,摄止则同,观念却有异耳。

  问:尚未皈依三宝而念佛其效果如何

  (麦树)

  答:既肯念佛矣,是心已皈依三宝,自有功德,倘有机会,尚是在仪式上皈依为佳。

  问:念佛前应作如何准备

  (麦树)

  答:并无如何准备,但求至诚清洁,随力随分焚香供花便妥。

  问: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何包尽八万四千法门。

  答:修行之具,不外经文,咒语,佛号。经是名言贯串之义,即贯字为句,贯句为篇章也。止以阿字论,此字为一切字之种字,为一切教法之根本,如无此字,则无一切经矣。咒是秘密真言,六字洪名,皆依梵音,未翻一字,只一阿字,即具息灾、增益、降伏、摄召,四用,合六字义更多矣,是至简至真之咒。佛号虽多,偈曰,“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古德云,持此一号,即是持一切佛号,此修具之胜义也。修行之法,止观可统摄之,念佛忆佛,即止即观,善念者,不求离外境,而境自离,善忆者,不求内止乱,而乱自止。不必作各种观,不必修各种定,寂照自然双融,此修法之胜义也。所修之事,无非心性解脱,得证三昧,可以断惑显真,不得所转,亦可带业往生,脱离轮回,所谓“不用三修福慧,只凭六字出乾坤”,此解脱之胜义也。略言如是,详言难尽,人云包尽八万四千法门,可为知言。然亦仅作赞叹此法之殊,不可误为破他法门也。

  问:南无阿弥陀佛之梵字可得闻欤

  (吴明安)

  答:弥陀为梵音,音如纥字,乃四音合成。

  问:念南无阿弥陀有结手印的方法吗

  (吴明安)

  答:两手皆以大指与食指捏作圈形,掌平仰,右掌加与左掌之上,使两圈相靠。式如定印,不过大食指捏作圈而已。

  问:念佛属净,咒属行密,因何常闻净宗行者,亦必持咒,若如是净密双修,不更妙吗

  (吴明安)

  答:密宗法门甚多,若再杂修,有碍于心。惟弥陀之法,虽云是净,亦禅亦密,但许依教奉行,不宜私意更张。问:又净宗行者,自属六字洪名为专功,若再持咒,不致破净否

  (吴明安)

  答:咒类甚多,各有专用。如修净者,持往生咒,乃净宗古德所定,自无不可,若夹杂他法,则受影响。

  问:楞严经中“持咒临命终时,十方国土,可得随意往生,更不堕落”,若如是念佛往生与持咒往生有何差别

  (吴明安)

  答:教相不明之初学,所修何法,即先看何宗经典,待了达后,再研他宗之书。若尚不通,他更难达,居士既欲修净,自应先将三经贯通,而妄缘心,疑惑心,自然而少矣。今日惟应依教而修,否则歧中多歧,恐迂远其果也。

  问:修净土行者只供奉释加世尊像可否

  抑或须供弥陀佛像

  (廖清华)

  答:两宜俱供,释迦世尊为教中本师,弥陀为净宗本尊故。倘地狭不便,只能供一尊时,即供弥陀。盖供弥陀,乃净宗本尊,亦释尊所教示,遵其教即是供其心,等于供二尊也。

  问:西方极乐世界“无有昼夜”是光明而无黑暗的,为何经上云:“昼夜六时”,其夜间是以何为目标

  (江宽玉)

  答:此洲昼夜,亦是假定名辞,因地球之自转,向日一面而明,呼之曰昼,背日一面而暗,呼之曰夜,呼昼夜者,偏见之事实也。极乐不借日而光明,自无暗时,呼昼夜者,乃此方之语,随顺此方易知而说。以彼土之莲有开有合,合时假曰夜,开时假曰昼耳。

  问:佛说净土念佛法门,是在说哪一部经之后接下说的。(江宽玉)

  答:净土一法,在佛经中有专说散说之别,专说者,三经是也。散说者,各大乘经中皆寓此义也。以散者论,五时皆有,不分前后,以专说者论,在阿含提胃后说也。

  问:有人欲临命终时,请助念团为其助念,有时人数少。在休息之时,可以用录音机暂代念佛号,使病人得闻佛号不间断。如此其利益有差否

  (江宽玉)

  答:此法未尝不可,以不令病者知为妙,知而引起分别,则害事矣。

  问:曾闻师云:“修净土的人如不好好用功,及度人,将来往生是不能花开见佛,藏在莲花中,经过好几千万年尚不得见佛”。未知在莲花中的生活如何

  (江宽玉)

  答:莲花之中,不见依正庄严,不能闻法,如堕涅黑坑耳。

  问:家父与同道在台北县郊建一精舍供奉西方三圣及释迦世尊,并设一居士念佛道场,早晚课诵均念阿弥陀经一种,早课并无诵其他经典,未知可否

  (傅忄享箕)

  答:居士念佛道场,自不比丛林及寺庙严格,既属自修,朝暮功课可以自定。如系专修净业,只诵弥陀经便好。惟开诵及结束,种种仪式,如回向礼拜等,必须如法,否则欠庄严恭敬也。

  问:平素完全知信愿念佛的人,到了临终,遇着善友开导,此人听到以后,心生欢喜,信受,发愿,念佛求生西方,眷属人等皆无悲哀哭泣种种的妨碍,加以帮助念佛,此人命终,也就能往生西方,怎么有这样容易的事情呢

  (洪环)

  答:平素不知念佛,临终忽遇善友,百不一见之事,一难也。一生为惑,临终四大分离,更起烦恼,而能听人说死,心生欢喜,不起恐怖,二难也。平生不闻佛法,临终短时,能猛开悟,发愿生西,常理所无,三难也。家人者,多人也,劝一人信,当感不易,一言而得多人信,竟能忍情不哭,帮助念佛,又难之难也。我只见其难,居士何以见其易

  果有其事,定是宿生修行净土之人,今始有此种种善缘,千钧一发,绝无仅有,决非容易,还…

《佛学问答(十三) 净土(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