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十)心性▪P3

  ..续本文上一页,是不是有灵性与无灵性之谓,若此据闻南洋有一种“食人树”,凡触鸟兽卷抱至死,是不是有灵性之表现

  (林柳淋)

  答:情指贪爱恶之情识而言,“食人树”乃系一种遇触起变化之植物。如此方含羞草,以物触之即闭,其理相同,不过树与草力量大小不同,草木非有情识耳。

  问:动物皆有灵性之谓,如大象之动物,亦一个的灵性,如微生物之细体,亦一灵性,究竟灵性之大小如何

  (廖武卿)

  答:性本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有大小。若论灵性,则有假相区别,各个不同,然亦不限躯壳大小而定其灵之大小。试举大象与小猴为例,猴躯虽小,而性之灵敏,实超过象之多多。

  问:“自性”涵义如何

  自性法身,自性亲因,自性烦恼,自性众生等等之“自性”,是否相同

  (周邦道)

  答:自性即真如本性,清净本觉,无始而染无明,转为业识,而自性依然无损,此名众生心,即是自性众生。其净分之本觉,即自性法身。转识后具有染净二分,能互相薰,即是自性亲因,其染分即是自性烦恼。

  问:清净真心、性、真如,是一是二抑是三

  (大宽)

  答:是一而异名。如头、首、脑袋、脑壳之繁称也。

  问:缘起性空与性空缘起,其意义是否相同

  并愿略为解释!(吕顺运)

  答:万法空无自体,其相其用,均由多缘集起,故曰缘起性空。此二句意义小异,一从因说,一从果说。佛经中此例甚多,如“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类,释者皆有二种讲说,故曰小异。

  问:佛学关于人之初的性,如何解释

  (吕正凉)

  答:佛学言性,以天台教义而论,本具染净二分,薰净则善,薰染则恶,而且只言无始,不言其初,以其初之前尚其初之其初,故曰无始本觉(净),无始无明(染)。因无始有无明,故入胎出胎,流转至今,是无始以来,已有多次众生假身生生死死,非止现在始有身性,故“初”之一字,实莫能定其位耳。

  问:关于儒家所讲的性,与佛教所讲的性,及科学者所讲之性,其善恶关系不甚明白,请略述之!(吕正凉)

  答:儒家言性,其说不一,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杨子主性善恶相混。佛家称性体曰真如,各宗主张亦有小异,法相宗主张此真如是三性中之圆成实性,为一切有为法所依之体。三论宗主张为真空(妙有即真空)。华严宗主张有不变随缘二义,如水遇风兴波是随缘义,波与水未改湿性是不变义;即是说体上无染净,而变后有染净。天台宗主张本具有染净二分。此不过粗述大略,科学家偏重物质,对心性不甚研讨,未见有言性专书,不能举答。

  问:科学者说的“先天性遗传性格”,出生当初皆“有善有恶”,这个学说和“有善有恶”的学说不一样,这两说都是偏见吗

  (吕正凉)

  答:先天遗传,有善有恶,与有善有恶两说,皆指起于作胎,终于出生之一段,自各有此理。然皆似是认为先有胎质,而后有性,并不能穷性来源,及性秉夙习,理未周圆,可说是偏。

  问:无始之时,岂不都是善人

  何故起造恶业或无始就有恶人

  (慧祝)

  答:既曰无始,何能定时。若但说人类,可从世界成时论起。按小乘经,斯时一切自然,无有竞争。可云是善,惟所秉之性,而有无始无明,遇缘就会造作恶业。

  问:释尊答富楼那问“觉性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地大河”

  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窃以为在觉性清净本然之时,十方虚空同一清净性海,既无中边,复无客尘,犹如光天化日之下,无一物成阴,当无明暗分别。又譬如一室万灯,各各等明,灯灯相照,当无能所可立,不知此一“妄为明觉”之“妄”因何缘而生

  尚乞明示以启愚昧!(蒋南海)

  答:觉矣自明,明觉非二,此真谛也。不解此理,欲与觉上另外加明,此即迷妄作用。富楼那尊者,彼时根本无明未尽,故有此妄解,是其因缘也。

  问:经云:“业力甚大心力更大”。前时无知造作恶业,后即忏悔,临终忽发大善念便不堕恶道者,是心力大于所造业力乎

  又虽临终生忏悔心,起善念尚堕恶道者,是业力胜于心力乎

  (许炎墩)

  答:如是如是。

  问:佛尝谓阿难云:“人有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阿难问何故

  佛言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恶已熟也。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恶未熟前世之善已熟也。熟处先受报,譬如欠债急处先还”。如是者随业力所转,无心力之作用乎

  (许炎墩)

  答:世尊此段所说,系答阿难此问,此外尚有多义,俱载经论,何得断章取义,遽谓心力无用。要知业由心造,业由心转,但须看心造业力与转业心力何者强弱而定。今设一喻:风寒吹水成冰,风暖吹冰还水。若数尺坚冰,暖风在严冬之时,仅吹半时,冰必不解。此风暖力不胜冰寒力故。阳春之时,暖风连日不息,冰不半时而化水,此冰寒力不胜风暖力故。

  问:在无始以前,真如不守自性,忽动妄念,致起无明,由此而有众生,而有生灭。此真如奚自而来,何忽然不守自性

  以何因缘,而至于此

  又此真如与诸佛菩萨及三界众生人人本具之真如是一是异

  如其是一,何以有觉有迷

  如其是异,则此无量数之真如本体,最初何自而来

  (张剑芬)

  答:是须分段作复:一、“此真如奚自而来,为何忽然不守自性”。此真如亦名如来藏,从无始来,(不可曰无始以前,缘称无始,何有始前

  )本具有染净二分,染指无始无明,净指本觉。如金在矿,虽具光明之质,但与尘沙混合,不能显出。修行人顺本觉生起觉悟之知,名曰始觉。如金矿之质,经过熔炼,汰去尘沙,然炼后之金,与在矿之金,实非二物。佛家言无始,为最圆彻之学说。如必求原始,试问一直追上去,有穷尽乎

  二、“佛生真如,是一是异”。此可借物作喻,日光下空气暖。冰窖内空气冷,佛殿上空气香,厕所间空气臭,药店中空气苦,糖厂里空气甜;静思这些地方之空气是一是异

  可以了然。

  问:“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读上二偈顿起疑念。百千劫之业都不亡,何以说罪性本空

  心灭与亡罪有何不同

  心怎样灭

  如念佛岂不是亡罪,何能灭罪

  如忏悔能灭罪,无明火起时,杀人造罪,过后生大懊悔,能灭罪吗

  带业往生假使经百千劫业又不亡怎么办

  (白痴)

  答:此一条问,有不同之意四,须分答之。初段罪业不亡,是说种子,种子者,如电影机内胶片,其上印有凶恶之迹象。心造之心,是说本性转成之妄心,本性如胶片之本来面目,原无一物,妄心如胶片已有染痕。遇时受报,是说为环境支配,发生苦受,此如电影镜头机件,种种配合,银幕上即现可怖之悲剧。然真性空无形体,不生不造,其生而造者,乃无明之妄心,但妄心依于真性,如胶片之迹象,依于胶片,假使无明灭,而真性显,真既显矣,而无明尚无所立,何有业种存在,业因不存,安结罪果。如胶片本质显露,印象已灭,银幕上亦无剧情矣,此心灭罪亡之理。复次念佛之功,浅能伏惑,深能断惑,惑无缘不起现行,伏断均能使果不结,此念佛灭罪之理。复次,生大懊悔,乃悔其已往,后不再作之义,此不过由恶转善之初步,必从此真实外不造三恶业,内断灭三毒因,此是名真忏悔,准上段之理,罪可消耳。复次,带业往生,非说带业成佛,极乐五尘说法为何

  无非劝修启悟,为断惑业。有人天声缘菩萨之别为何

  是明随分断惑,随分进果,晓此理则无此疑问矣。

  问:在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上说到:如有行者能发三种心,即使往生“生后彼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一一受记,还至本国”。其中意谓行者在很短时间内,随阿弥陀佛,到十方诸佛前一一受记,我们知道世界无量无边,诸佛无量无边,何能以一有限之量(行者一人)到无限量(诸佛)前一一受记呢

  在数理方面来说,即使在很长很长的时间,亦无法遍十方界,在诸佛前一一受记,何况在须臾之间呢

  这是不是一切唯心造的观念呢

  (张葆衡)

  答:众生之身,分胎卵湿化四种,前三种在水陆空之行程,自必按其所行速度,计算里程。化形身又分有质及无质之别,无质者以神识为体,此神识之行动,以思想起作用,便不受质与路程限度,竖则一念万年,横则一念遍虚空界。极乐之身,便是神识所化,迟速远近,皆随其意。兹举一喻,光线传达最速,星光射在地球,必须几百万年所谓光年,但人看星,一念之顷,遍空之星,尽睹之矣,明乎此理,则不疑也。

  问:无记性,舍受,请举例以明之!(嵩石)

  答:于现世来世存心自他两利之动作,其性质属于善,反此者属于恶,若存心动作,与上二性皆违,不能记别其固为善为恶,亦不能定其果报得苦得乐,此种性质,名曰无记。甚难举例,兹勉说一事,不过略得仿佛,今有一人,无意中提笔在机案上写了一个“休”字,不一时来了甲乙丙三个人,甲想休妻,正不会写这休字,看到机案上字,回家便“休”了妻子;乙正想写信劝人休讼,也是不会写这“休”字,看到机案上字,回家便给人家和解了讼事;丙毫无所为,看到机案上字,并无任何感想,就过去了。然在写休字之人,原是空空洞洞,其发生的结果,竟有善有恶,有不善不恶,而无意中提笔写字之动作,其性质可以说无记。心身离开忧喜苦乐之领受,而得到之中庸境界,名曰舍受。此无法举例,因人之心理不同,若强举例,反引争论也。

  问:学人思想虽倾向理论之相宗,及实行之净宗,但对于谈空之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亦甚喜欢。如金刚经云:“无所住而生其心”,既云“生其心”,当非顽空。可是古今大德之一部分言论,学人常感觉每有违反佛意堕入顽空之嫌。如古德云:“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如果“除一…

《佛学问答(十)心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